PTT評價

[專欄] 縮水球季增塞揚獎變數 後援投手機會來了

看板Baseball標題[專欄] 縮水球季增塞揚獎變數 後援投手機會來了作者
ZhiLou
(擁抱荒誕生命)
時間推噓 4 推:4 噓:0 →:2

縮水球季增塞揚獎變數 後援投手機會來了!

2020-07-16 07:00 聯合新聞網 / 李秉昇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7/15/1/8195675.jpg

上一位獲得塞揚獎的後援投手是2003年道奇隊的岡耶,當年他的戰績是2勝3敗55救援、防禦率1.20,H/9低到4.0,K/9也達到了不可思議的15.0。 歐新社資料照片

大聯盟縮水的60戰賽季開啟了許多有別於一般賽季的可能性,近期不少棒球作家就在討論會不會出現單季四成打擊率的打者、老虎或其他弱隊有沒有機會因僥倖而成為黑馬、洋基或其他強隊是否可能因短期低潮而快速被逐出競爭行列等話題。

筆者在諸多討論當中,發現一個跟年度個人獎項有關的議題,也因為今年的縮水賽季而從原本的近乎不可能,變為較有機會發生,而且十分有趣,那就是:2020賽季的塞揚獎得主,會不會是後援投手?

大聯盟上一次有後援投手獲得塞揚獎,已經得追溯到2003年道奇隊的岡耶(Eric Gagne)。放眼整個美職歷史,也只有岡耶和1992年的艾克斯利(Dennis Eckersley)是以當代「第九局終結者」身份獲獎的選手。過去10幾年來,棒球進階數據和相關的新思潮徹底席捲大聯盟和美國棒球媒體圈,因此投球局數遠低於先發投手、工作性質被視為較先發容易的後援投手與終結者們,如今在一般賽季的情境下,已不再受到塞揚獎投票記者的青睞。

即便是史上最強終結者、在名人堂票選以「百分之百」全票通過入選的李維拉(MarianoRivera),終其生涯也沒得過塞揚獎,最靠近的一次是在2005年(78.1局、43次救援成功、防禦率1.38),他以八張第一名選票飲恨輸給獲得17張第一名選票的科隆(Bartolo
Colon),拿到塞揚獎票選亞軍。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7/15/1/8195686.jpg

洋基名將李維拉(右)是史上救援王,生涯652次救援成功,有5季拿下美聯救援王,但卻一直得不到塞揚獎票選的青睞。 歐新社資料照片

2016年,金鶯隊終結者布里頓(Zack Britton)投出21世紀最低的單季防禦率0.54(至少投50局的投手當中),47次救援成功全部拿下、沒有失敗過,繳出堪稱比2003年岡耶更為主宰、更為優異的後援賽季,但在塞揚獎票選卻僅以第四名作收。從這點更可見,近年來棒球記者在評選塞揚獎時,都會先入為主地偏好先發投手,而這其實也沒錯,是很站得住腳的立場,因為在162戰的賽季裡,頂級先發投手在投球局數多寡、對球隊勝場的貢獻度等指標,都遠勝過頂尖後援投手。

然而,在本季只有60戰的特殊情境下,或許票選的風向會出現轉變。後援投手有機會成為60戰賽季的得利者,提高自己競爭塞揚獎的籌碼跟機率。筆者簡單整理有三大原因:

一、在短球季中,後援投手與先發投手的局數落差會縮小

在一般162戰的賽季中,投滿整季的菁英先發投手可負擔200到230局,而頂尖後援投手的投球局數則可能落在60到90局之間,因此兩者的平均工作量差,可能達到150局,甚至更多。以2016年為例,當只投了67局的布里頓,跟投了227.2局的韋蘭德(Justin
Verlander)一起角逐塞揚獎,就算布里頓的防禦率只有韋蘭德的六分之一左右(布里頓:0.54;韋蘭德3.04),身為投票記者還是很難把這票投給布里頓。畢竟,韋蘭德的工作量還有勝場貢獻度WAR值(7.4),皆遠高於布里頓(布里頓的WAR值為4.1)。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7/15/1/8195698.jpg

布里頓2016年還在金鶯隊時曾投出了史詩級的0.54防禦率,但連美聯塞揚獎前3名都擠不進去。 歐新社資料照片

然而,在只有60戰的賽季裡,情況就會大不相同。正常情況下,王牌等級的先發投手被推估會在今年分攤到12場先發,場均可投約七局,因此本季能吃的局數大概落在70到90局間;優質後援投手方面,假如是用量比較大的投手,出賽25場,場均一到兩局,則可擔下30到40局。換言之,今年王牌先發投手與頂級終結者之間的局數落差,最小可能只有30局,兩者之間的工作量、貢獻度差異亦會跟著大幅縮水,提高投票記者考慮後援投手的可能性。

二、近年來投手調度思維改變,先發投手負擔局數下滑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7/15/1/8195690.jpg

李秉昇製表

從上圖可見,大聯盟先發投手平均每次先發負擔的局數,在近10年呈下滑趨勢,尤其近五年下滑得更為厲害,從2014年的6.0局,降到去年的5.2局。

進階棒球數據思潮讓大聯盟球隊認知到,減少先發投手面對對方打者的輪次以及工作量,能提高整體投手的表現。此投手調度思維的轉變,使先發投手的負擔局數愈來愈少,後援投手合力吃下的局數比例愈來愈高。

而今年這種現象會更加明顯,因為「春訓2.0」或所謂的「夏訓」時間,比一般賽季的春訓要短上許多,很多先發投手等到要開季時,都還沒達到能吃下一場完整先發工作量的程度,因此各隊在球季之初使用先發投手,預計都不會讓他們投太長,隨著賽季進行,再慢慢堆疊局數,而這也代表後援投手會分擔到更多局數,頂尖先發投手和後援投手之間的工作量落差,又進一步減少。

此外,近五年,我們看到一些頂級後援投手不再只擔任「一局終結者」的角色,反而改當起「緊急時刻的救火隊」(如米勒(Andrew Miller)、葛林(Chad Green)),不僅限於在最後一局關門,也可在球隊最需要他們的時候,上場撲滅對方揚起的火勢,而且承擔的局數能達到一局以上。如此型態的牛棚投手,今年亦會在球場上出現,而後援投手整體的工作量和重要性,將因此更上一層樓。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7/15/1/8195886.jpg

米勒過去由於壓制力強又能吃局數,2016年總計在洋基和印地安人救援竟然救出10勝1敗戰績! 歐新社資料照片

三、近年來,進階數據派想法轉變,愈來愈重視關鍵時刻的表現

過去有很長一段時間,進階數據派對「大心臟球員」、「關鍵先生」等說法嗤之以鼻,認為關鍵時刻的表現優劣只是短期現象,若以長期的數據分析會發現,並沒有球員「特別擅長」在高張力情境發揮;因此,他們認為關鍵時刻的數據(如得點圈打擊率、勝率增加值(WPA)*等)只適合作為「描述」的工具,而不能作為評價球員優劣的指標。

但近年來,有些進階數據派改變了他們的想法,覺得這些關鍵時刻的表現確實有發生、也能被量化,固然它無法反映球員的真正實力,卻能顯示球員幫球隊增加了多少勝率、提供給球隊的額外價值(畢竟比賽的終極目標在於贏球),所以在品評球員時,亦開始將這些關鍵時刻數據納入考量之一。

對於後援投手,特別是終結者而言,關鍵時刻的數據十分重要,因為他們上場的時刻,通常是在張力非常高的情境。根據數據分析,每場比賽的第九局由於是決定最終勝負的時刻,所以平均張力是除了延長賽局數以外最高的,而好的後援投手或終結者,往往都是在高張力的狀況(例如:第七局,無人出局滿壘)或是第九局比數接近時被派上場,故他們能累積的「勝率增加值」通常會特別高,有時不輸先發投手。

以去年為例,雖然勝率增加值最高者是韋蘭德的5.61,但離此數字不遠的第二名是巨人隊左投終結者史密斯(Will Smith)的5.58。去年勝率增加值榜前10名中,就有三人是後援投手。由此可見,後援投手一季下來在關鍵時刻的貢獻度,並不會輸給先發投手。

後援投手或許無法像先發投手吃那麼多局數,可他們幾乎每場比賽都有待命上場、上場時就得面臨緊繃場面的工作樣態,亦非那麼簡單。若叫頂級王牌寇爾(Gerrit Cole)轉任終結者,他或許不一定能投出像隊友查普曼那麼出色的後援成績。

而頂級後援投手或終結者,如黑德(Josh Hader)或查普曼(Aroldis Chapman)等人,他們在緊張環境下所能提供的主宰力跟安定感,更可在無形中提升球隊的信心和士氣,進一步貢獻額外價值。

https://uc.udn.com.tw/photo/2020/07/15/1/8195898.jpg

釀酒人終結者黑德三振能力強又耐操,常常8局就出來上班,說不定有機會利用縮短球季搶個塞揚獎。 歐新社資料照片

本季由於比賽場數縮減的關係,每一場比賽的重要性相對提升,所以每個關鍵時刻「感覺上」的「關鍵程度」比起往年,都來得更高。因此,後援投手和終結者每次在高張力情境下的登板、安全下莊,都能為球隊帶來更高的無形價值。由於當今不少數據派不排斥在票選獎項時考慮關鍵數據,後援投手在今年獲得重視的可能性也會比較高。

綜合以上三點,筆者認為在今年這個縮水的60戰賽季結束後,後援投手比一般賽季更有機會競爭塞揚獎。縱使仍會有不少作家和專家堅持,負擔局數較多的頂級先發投手較有價值、較值得獲獎,但筆者相信也會有一群人,被頂級後援投手在高張力情境的「大心臟演出」所吸引。

當然,若真有後援投手獲獎,那他的成績勢必給近似於2016年布里頓,或2012年羅德尼(Fernando Rodney,74.2局、防禦率0.60)等史詩級的發揮,才有可能說服大多數人把第一名選票投給他。否則,負擔較多局數、媒體聲量較大的先發投手們,還是佔有頗高的優勢,獲獎機率仍比後援投手高。

*註:「勝率增加值」(Win Probability Added,WPA)可以顯示球員在關鍵時刻的抗壓能力高低。其概念不難理解,就是棒球場上某一事件發生後,勝利期望所出現的百分比變化。勝利期望,又稱「獲勝機率」(Win Probability),就是某一隊在比賽「某一時間點」的贏球可能性。其形式通常以百分比呈現,運算方法則是把某場比賽「某一時間點」的狀況條件(比分、局數、出局數、壘上跑者分佈等)跟過去類似的情境做比較。具體一點說,勝利期望的百分比數字,就是過去其他球隊遭遇類似的比賽狀況條件之後,最終獲得勝利的機率。

https://udn.com/news/story/6999/4704821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9.127.248 (臺灣)
PTT 網址

Kaberman56907/16 08:40之前就有5局賽揚了

gully07/16 08:41我說後援投手自己弄個李維拉獎啊

misson07/16 08:41賽程緊湊,CP的手也只是有一隻啊

EEERRIICC07/16 09:03‘16 Britton應該拿的

winda662707/16 09:44然後來吵個*賽揚,吉尼厄斯。

danielleft07/16 11:44後援局數不也變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