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分享] 拒絕型跟蹤狂(書摘)

看板Boy-Girl標題[分享] 拒絕型跟蹤狂(書摘)作者
LoveSports
( )
時間推噓 4 推:4 噓:0 →:20

如果有人分手時遇到對方糾纏不清或許可以看一下這篇

以下內容部分節錄自Stalkers and their victims的日文版「ストーカーの心理」
第五章 拒絕型與怨恨型的跟蹤狂

------------------------------------------

拒絕型跟蹤狂(被伴侶分手後成為跟蹤狂的類型)

拒絕型跟蹤狂與其他類型跟蹤狂不同,
會用各種不同方法騷擾當事人,例如跟蹤、糾纏、電話、信件、便條等等。

拒絕型跟蹤狂傾向於過度糾纏對方,
即使被對方告知絕對不會復合,也不會放棄。

某種意義上採取報復行動是為了讓前任伴侶感到恐懼,
讓前任伴侶感覺雙方之間的關係已如同地獄,
拒絕型跟蹤狂會沉迷在讓前任恐懼的行為之中。

而且他們有自覺,明明不想讓關係結束,但做出這種行為就越不可能復合。

對於無法捨棄復合慾望的跟蹤狂來說,
跟蹤行為至少讓他感覺自己與前任伴侶是有所連結的。

拒絕型跟蹤狂即使知道自己著魔於怨恨與執著,
也還是想繼續跟前任伴侶維持關係。

因為對他們來說關係的結束實在是太痛苦了,
所以無法昇華的情感與慾望就導致他們以那些方式來作為聯繫。

拒絕型跟蹤狂幾乎都是男性。
根據研究這類型的跟蹤狂幾乎百分之九十都是男性。

拒絕型跟蹤狂之中大多數具有病態互依傾向或是自戀傾向強烈的人格疾患。

另外這類型跟蹤狂中也常見有強烈嫉妒心多疑的偏執狂。

不過在研究中接觸過的拒絕型跟蹤狂的真面目與其說是自戀狂不如說是過度依賴的類型。

根據Mullen 1999年的研究,
拒絕型跟蹤狂比起其他類型跟蹤狂會使用各種多樣化的手段,
用盡各種能用的方式來騷擾對方。

其中百分之七十會做出威脅恐嚇的行為,
而做出威脅恐嚇行為的有半數以上會發展致暴力行為。

(其中有一段提到有可能會殺人)


拒絕型跟蹤狂的特徵

1.跟蹤前任伴侶
2.騷擾的目的可能是為了和解或基於被拒而生的強烈報復心
3.試圖以騷擾來維持與對方之間的關係
不在乎對方的痛苦以及受害


如果要試著下診斷的話,拒絕型雖然囊括各種類型,
但與其說大多是精神病患者不如說更多是隸屬於人格疾患的領域。

常見的是依賴心強烈的自戀型偏執症類型。

在社會上生存的各方面技能不足、人脈不足是他們常見的情況,
其中有藥癮的人佔百分之三十,在其中有些人有酒癮或毒癮,或是兩方成癮。

拒絕型跟蹤狂有嚴重神經症與人格疾患,
無法盤算出對自己來說什麼是有利的。

大多數要等到因為跟蹤前任伴侶導致被逮捕,
或是做出更嚴重的行為而付出刑事犯罪上的制裁代價才終於放手。


沒有辦法完全預防他們跟蹤,但透過諮商與支援,可某種程度上減輕跟蹤行為。

拒絕型跟蹤狂是一群感到苦惱而且被憤怒所驅使的人。
他們沒有得到相當的社會支援與定期的人際接觸,
因此在經歷喪失對象時感到被拋出而漂流著。

即使只是為了盡早讓不想復合的前任伴侶自由,他們也需要獲得援助才辦得到。

放手讓對方自由所隨之而來的喪失感以及適當的妥協對他們來說是有必要的。

更進一步在那之後他們需要與社會有新的聯繫,
獲得第二個圓融的人際關係。

獲得圓融的人際關係是相當困難的過程。

缺乏生活在社會上的技能而且不擅於表現建立親密關係時必要的信任感的話,更是困難。

-----
以上為部分節錄
有跳過詳細說明的部分


以下是我個人想法:

1.
看過一些書上說
有自戀傾向的人格疾患根本的原因是因為小時候沒有得到無條件的愛
我個人觀察過的例子他們會把沒得到過的愛的對象投射到戀愛對象身上
所以在分手的時候會格外痛苦 會把沒得到過的親情投射到對方身上

2.
另外這些人之中有些人感受不到自己具有實體
因此可能會傾向於透過與對方的關係來感受自己的存在

在性行為上可能會要求作一些「留下形體」或「感受到實體」的行動
所以提醒板上女生

請慎重考慮是否要跟伴侶拍攝私密照
不是在責怪被拍或被恐嚇的人 也不是在說會拍的人都是變態
而是有一種心理變態特別愛拍這類照片
為了避免倒楣遇到變態被威脅 只能自己小心

3.
有自戀傾向的人格疾患特別愛看到對方有情緒反應
當然被人家傷害會痛苦是正常人 人之常情
但最好不要表現出來給對方看到 因為對方可能會食髓知味

我們可能會覺得世界上怎麼可能有這種人 看到別人痛苦會爽歪歪
但就是真的有 就是心理有病的人

這類人最怕的是對方完全的無視 當作他不存在
當然我不是要鼓勵用這招 如果對方有暴力傾向 用這招算大絕 對方可能會殺人

如果已經涉及犯罪行為還是請考慮聯繫警方或律師尋求協助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6.28.239.199 (日本)
PTT 網址
※ 編輯: LoveSports (126.28.239.199 日本), 09/25/2021 20:47:45

plutox09/25 20:53跟騷法?

LoveSports09/25 20:55看新聞好像是今年底上路 希望能少一點這種事

email952709/25 22:22跟騷法還在躺啦 慢慢等

freewindg09/26 00:45台灣心理有病的人還真不少

momo40309/26 00:52也有那種家裡給資源媽媽超疼愛的媽寶成為這種人的,說實

momo40309/26 00:52在就是只考慮到自己完全不在乎別人

LoveSports09/26 06:49寵過頭的媽寶是精神虐待,不給孩子精神獨立,自戀型人

LoveSports09/26 06:49格疾患的母親常見的類型。

LoveSports09/26 06:50自戀媽寶的孩子長大後即使人緣不錯也不見得真的有交心

PECVD09/26 09:12你有沒有發現你的節錄跟想法全是一大堆的“可能”“也許”

PECVD09/26 09:12

PECVD09/26 09:13這麼多“可能”“也許”加起來的資訊,其實跟“沒有資訊”

PECVD09/26 09:13是差不多的事情。

LoveSports09/26 09:47沒有人是神,即使是專業研究者也不會用斷定語氣

LoveSports09/26 09:47寫這些也算順便提醒有自覺可能是跟蹤狂的人,早點去做

LoveSports09/26 09:47心理治療,不要以為以整人到看到對方有情緒反應為樂

LoveSports09/26 09:48這招可以用一輩子,NPD內心空虛的狀態放著不管,到老

LoveSports09/26 09:48了精神可能會爆掉,除非到時還有人可以給自己凌虐。

LoveSports09/26 09:49相關資訊很多,自己有興趣去查,自己心理健康自己顧。

tacoclement09/26 10:27樓上說的沒錯,心理學、行為研究,越是專業,越不會

tacoclement09/26 10:27用斷定的語氣

xu3ru8fu309/26 19:19我們偉大的浩哥就算分手了還是要去女方家裡在一樓跟前

xu3ru8fu309/26 19:19女友媽媽泡茶,然後還可以到處跟外人說我跟她媽媽關係

xu3ru8fu309/26 19:19超好der.這大概也是類似的行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