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請益] 無法保險的情況下預估需準備多少醫療資金

看板CFP標題Re: [請益] 無法保險的情況下預估需準備多少醫療資金作者
opm
(想當好命寵物貓的鏟屎官)
時間推噓17 推:17 噓:0 →:30

※ 引述《kgppra (討厭blue)》之銘言:
: 小弟年少的時候不懂保險的必要性
: 覺得浪費錢結果身上就都沒保險
: 結果現在年長才慢慢了解到保險的確有其必要的地方
: 但身體出了一些狀況 保險公司都不承保了...
: 想問在只有健保的情況下
: 醫療準備金平均大概要抓多少比較好
: 指有一定品質醫療的情況下
: 因為未來醫療費用都只能靠自己
: 多少會有些焦慮
: 雖然後悔年輕時太輕忽保險這塊卻也來不及了
: 只能靠自己多存點錢給未來的自己一定品質的醫療跟生活
: 先謝謝板友的意見

你要過怎樣的生活...-.-

李豐醫師是我所知唯一一個被認定癌末,癌細胞擴散後,又活了50年還能生活自理的人

你可以參考李豐醫師給謝清佳博士的菜單

李豐醫師的生活型態網路上也蠻好找,她幾乎不花啥錢在醫療上了

--
永言配命 自求多福 人終有一死

吃好 睡飽 多動 少勞 五穀雜糧加蔬菜 運動加樂觀

於晝夜常念善法 思維善法 觀察善法 不容毫分不善間雜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177.103.178 (臺灣)
PTT 網址

Altair11/07 22:56看了一下 謝謝推薦

kgppra11/07 23:26謝謝<(_ _)>

cattgirl11/08 01:41優文

daze11/08 17:00這種例子只能算是奇妙的case report。再者,Lymphoma本來就

daze11/08 17:02比較容易出些有趣的轉變,甚至有些Lymphoma可以用抗生素治療

daze11/08 17:03,或者剛好某個契機對了,就自己 apoptosis 掉。很難證實是

daze11/08 17:04否真的是改變生活型態造成的改善。

daze11/08 17:05且即使在他身上,生活型態的改變真的是那個剛好的契機,如果

daze11/08 17:06你也得了淋巴癌,照他的方式去做,也很有可能不會改善。

daze11/08 17:24覺得人類只要做對什麼,疾病就會自己改善,是種美好的幻想,

daze11/08 17:24但絕大部分疾病的病程,通常都不是這樣。

daze11/08 17:25就說痛風好了,guideline就跟你說,透過嚴格飲食控制,大概

daze11/08 17:25能讓血中尿酸下降 1 mg/dL,頂多 2 mg/dL。如果你的baseline

daze11/08 17:25尿酸值是 9mg/dL,不管你怎麼努力,單靠飲食控制,就不會達

daze11/08 17:25到治療目標 6mg/dL。

daze11/08 17:25但如果 Febuxostat吃下去,就可以看到 4 mg/dL。

daze11/08 17:26現代醫學會用各種藥物來治療病人,不是因為這些病只靠生活型

daze11/08 17:26態改變就治得好,只是病人太懶惰或太沒有毅力,或者醫師藥廠

daze11/08 17:26想賺錢。

李豐醫師本身是個特例,人也許不免一死,死法可能有點差 如果你有財力讓自己處在低汙染地區,過低壓力生活,五穀雜糧加蔬菜,原型食物為主 能夠接受低聲光刺激,遠離擁擠熱鬧 每天花幾個小時去運動,靜坐,我猜狀況會不太一樣 我哥的生活飲食型態大概就完全不喝白開水,只喝酒跟含糖飲料 大量抽煙,不太吃蔬菜,不太運動,晚上也不太睡,幾年前走了 還跟他在老媽住院時病房外的花圃談過誰會先走,他跑的比我快 有很多事不太確定,出問題的搞法比不出事的穩定度高很多 怎樣健康長壽說實在沒標準款或保證 一天抽兩條煙,喝個6公升伏特加,醫生開啥藥給你效果應該差不多

※ 編輯: opm (180.177.103.178 臺灣), 11/08/2022 19:00:57

daze11/08 21:54關於 Modifiable risk factors 也有很多資料,願意的話可以

daze11/08 21:54讀一點 review。

hiav565611/08 22:52身心靈是一體的,如果李豐醫生的建議,只在飲食上面,

hiav565611/08 22:52那麼我不認為會有效,但是他還提到了放鬆、放下、不想、

hiav565611/08 22:52不期待、alpha波,便覺得值得參考。

hiav565611/08 22:55https://i.imgur.com/9j8Es1O.jpg

hiav565611/08 22:57真正的放鬆,把一切交給大自然,交給宇宙。

hiav565611/08 22:59https://i.imgur.com/rhXNbjc.jpg

hiav565611/08 23:08一切=所有你的願望、你想要的,交給宇宙處理。

我不會很想要 review 啥文件...-.-我的想法也不在某些生活型態可以治療某些病 而是風險相對小些的生活型態存在 只是風險小些,人不免一死 文獻那麼多 醫生們有比一般人長壽健康到哪裡去? 很多醫事人員也許並不是不知道怎樣風險小,職業上他們在高風險環境下生活 很多的不確定 像人太多的地方儘量少接近 都沒人的地方也別去 遵守交通規則並不能保證不被撞死 每天酒駕出事的可能性會大些 冒"險".探"險",從事極限運動 在高污染的環境下生活 高雄大林蒲為什麼要遷村? 也不是每個人有條件選風險小的生活 窮到吃不上飯,談養生太奢侈 有條件也許還不願意...:Q 有些事故跟疾病,屬於有錢有閒的人 台灣每年自殺通報也上萬,被認定自殺死亡的人比被車撞死的還多吧 台灣不算太大的地方,各地車禍事故致死的數字不太一樣? 僅就醫療費用準備來說,問自己想怎麼過的重要性相當的高,我想表達的只是這樣 而李豐醫師那套生活方式...-.-我還覺得我玩不起來...,那不是人人能過,願意過

※ 編輯: opm (180.177.103.178 臺灣), 11/09/2022 06:08:16

daze11/09 07:56選擇什麼生活型態是個人選擇。但要把生活型態引入保險規劃,

daze11/09 07:56總要有個數字才能分析。我沒有確切的數字,但隨便猜的話,我

daze11/09 07:56猜能減少50%醫療支出就是極限了,或許只有30%或20%。

daze11/09 08:03如果從一天喝6公升伏特加改成戒酒,能減少醫療支出應該是很

daze11/09 08:04可能的。但一般人的baseline通常是沒有喝這麼多。從一週喝兩

daze11/09 08:06瓶啤酒改成不喝,醫療支出到底會不會減少?

原po提的狀況是無法投保保險要準備多少醫療資金吧,不是保險 養生的極致可能是那種 善攝生者,陵行不避兕虎,入軍不被甲兵 病安從來的傢伙 保險純屬浪費 醫療費用也不存在 不過我懷疑沒啥人做得到 即使有人做了生活型態影響健康的研究,落實到個人身上,我覺得還是需要量身訂做 每個人都是單一個案,雖然染色體數量差不多,雙胞胎也不是完全一樣 健身練肌肉都有人練到掛掉,被槓片壓到的不是一兩個,練到自己橫紋肌融解啥的 好像也有...-.- 原po有需要可能自己去找人談吧,醫生,營養師,運動教練...,可能還沒有一個單獨的人 好提供完整諮商,不能投保商業保險,應該也有體況之類的問題或是年齡大了 非標準體再去套一般的統計數字,偏差可能蠻大 日本似乎把慢性病稱為生活習慣病,我覺得有點道理 能省多少錢,過多好的生活真的看個人

※ 編輯: opm (180.177.103.178 臺灣), 11/09/2022 18:34:04

dapu556611/09 21:29別的不說 醫生還真的比一般人長壽不少

persionbird11/09 23:12隨便Google 一下,西醫比國人平均壽命多6年多,這個

persionbird11/09 23:12應該是有統計顯注上的差距了。再考量到醫生工作環境

persionbird11/09 23:12風險應該也是相對高

daze11/09 23:31那個研究方法有嚴重bias,不要太相信。

daze11/09 23:34首先,那是基於醫師公會會員的死亡年齡。如果連續2年還3年不

daze11/09 23:36繳會費,就會被自動退會。容易想像某些身體不好的成員,在死

daze11/09 23:36亡之前,就已經自動退會了。

daze11/09 23:39醫師公會有團體保險,死亡可以領個二十五萬,所以大部分會員

daze11/09 23:40死掉,應該都會通知公會,在資料的完整性上倒是問題較小。

daze11/09 23:43另一點,要加入公會,要先相對平安的活到能考醫師執照的年齡

daze11/09 23:43,這一點也可能會引入一些bias。

倖存者偏差,0-30中間死掉的人也不在少,0-5的風險反而比40-45還高吧... 以我沒辦法投保商業的醫療保險跟壽險來說,很好笑的體況,年紀不輕了 我把意外險拉到1000萬以上,聊勝於無 勞保是接受帶病投保的,投保資格符合,還有本業工作事實... 留了一兩百萬約當現金的部位方便有事運用 其他能做的也只有調整自己生活型態飲食運動了 沒辦法靠保險轉移財務風險,風險自留時,試著降低風險發生機會跟災害幅度

※ 編輯: opm (180.177.103.178 臺灣), 11/11/2022 06:47:02

t93414022511/12 11:22資產累積到一定程度,保險的重要性就降低了

我不排斥保險 我甚至會提醒別人適當保險轉移財務風險的重要性 現實面上我保不了商業保險的醫療險跟定期壽險 風險自留的情況下,降低風險發生機率跟幅度的費用,其實應該常常比補救省 何況還有痛跟行動不便的問題 資產累積到不太需要保險,99%的人可能沒啥指望 資源有限 慾望無窮

※ 編輯: opm (180.177.103.178 臺灣), 11/13/2022 08:5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