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實況] 新書 王莽的奇妙冒險
第389章 不跟我回山裡了?
「城陽景王後代七十餘人,要按照大宗小宗來選?」
「那不公平,我赤眉軍,最講究的就是公平!」
「聽聞古天子將兵稱上將軍,吾等就尋七十根木劄,用丹筆寫『上將軍』三個字,而後放在竹筒中。」
「在上蔡設壇場,祠城陽景王,三老、從事皆大會,讓那七十餘人抽籤,抽中的就是皇帝!」
這真是公平公正公開的皇帝選舉啊!
樊崇一個人喝著悶酒,任由徐宣三人商議好了儀式,來向他請示時,樊崇只點了點頭。
但等三人告辭離開後,樊崇卻憤懣地將酒摔在地上!
「荒唐!」
如此一來,不就又繞回去了麼?他們轉戰大半個天下,折騰了這麼多年,死了數不清的兄弟姊妹,最終就是為了讓劉家人重新坐回帝位?
樊崇本能抗拒王侯將相那一套,他們打破了塢堡,拿回了屬於自己的東西,到處發糧食,然後呢?
然後赤眉三老們留在塢堡中,取代綠林渠帥的位置?赤眉的兄弟姊妹們,則做塢堡的徒附奴婢?
樊崇只覺得這樣不對,可受限於學問、見識、時代,卻說不出反對的理由,也拿不出其他可行的法子。
只能眼睜睜看著赤眉軍紀越來越差,三老們的分歧也越來越大。悶頭往前走的樊巨人,回首之際,才發現弟兄們已選了另外的路,只剩他孤零零一人,在堅持一個可笑的「平起平坐」、「無君無父」。
但眾人卻明白無誤地告訴他:從三老、從事到赤眉戰士,沒人願意這樣,高興歸高興,卻不輕鬆。劫富濟貧這種事,一次兩次就夠了,還是分地盤各自做人上人,大家當上王侯將相,才能持久。
樊崇頗為痛苦,就這樣醉了一整天,等到次日,「赤眉要尊城陽景王之命立帝」的事都傳開了,三軍喧嘩,意見不一,有人遂匆匆來拜見。
「不見!」樊崇依然在生著氣,氣老兄弟們的「背叛」,也氣自己的無能,若他能找到更好的路,何至於此。
「是新任命的從事田翁來了,說萬不可復立劉姓為帝!」
樊崇這才動了一下,讓人將田翁帶進來。
這是他與「田翁」第二次見面,初見時,這老人家便顯露出談吐不俗,樊崇也旁敲側擊問他是否在前朝做過官,田翁卻只道自己是一個良紳。
「只是看不慣天下如此淪亡罷了。」
如今再見,老王莽拄著鳩杖,幸虧赤眉軍中平等,見了大三老作揖即可,否則以前朝天子的自傲,還真拜不下去。
一照面,樊崇就滿口酒氣問他:「田翁說萬不可立劉姓為帝,為何?」
「天下禍亂至此,劉漢難辭其咎!」
王莽抨擊道:「漢立諸侯,多達數十,王子侯,多達數百!諸侯占一郡之地,王子侯占一縣之土,倚仗血脈身份,官府庇護,肆意兼併田土,收買奴婢徒附,地連阡陌。漢末國政敗壞,流民失所,彼輩要負一半責任。」
這是王莽大起大落後的新認識,只以為漢之所以衰,多是豪強宗室在地方阻礙田租稅產,新之所以亡,也是彼輩忘恩負義,舉兵反抗,使得朝廷捉襟見肘。
他豈能眼睜睜看著自己欣賞的赤眉,也舉漢旗?順便讓他也再為「漢臣」。
王莽不是劉歆,縱是上一次沒做好,但也絕不走回頭路!
「漢德早已耗盡,如今諸漢林立,不過是迴光返照,樊三老,赤眉豈能重蹈綠林覆轍?」
樊崇卻無動於衷,數日來,並非沒人來勸他勿立劉姓為帝,自己當皇帝不好麼?只以為田翁也作此想,遂搖頭道:「我知道田翁之意,無非是要勸我自立,但樊崇言而有信,我不會做皇帝。」
「老朽並非欲說三老自立。」王莽哈哈大笑,他心裡,已經為赤眉規劃了一條世人未曾設想過的道路。
這倒是奇了,樊崇醉醺醺的,隨口說了個大笑話:「既不是擁漢,也非自立,總不會是要我打新朝王莽旗幟罷?若要我選,吾寧為漢臣,不做新民!」
這是當面羞辱啊,王莽的臉色頓時就垮了,但他確實沒那麼瘋狂,只起身道:「老叟之意是,縱三老們想讓赤眉脫離流寇行徑身份,也不必非要立一位皇帝!」
這話倒是讓樊崇酒頓時醒了,他就是找不到那樣的路,才無比痛楚啊!難道田翁有辦法?
王莽還真有,他對樊崇說出了兩個字,一段樊崇這種泥腿子根本不知道的生僻歷史,那就是……
「共和!」
---------------------------------------
未 曾 設 想 的 道 路
先說說樊崇這個人好了。
先前說過,七月新番的書中,配角總是塑造得比主角要出彩許多,而樊崇也是這樣的範例之一。如果說,整本書有哪些人是「不忘初心」的,想來除了「一開始就想當反賊」的穿越者主角第五倫之外,就只有樊崇了。
樊崇從率領赤眉起事,就一直秉持著「人人平等」的原則,這一點在大約兩百章前就有所體現,他擊敗更始將軍廉丹的軍隊後,另一股赤眉的首領董憲稱他為「樊王」,樊崇卻因此發怒,說赤眉軍眾人皆平等,他只是「巨人」而已。
然而,受限於智識水平,他沒辦法為麾下的赤眉眾指明更好的前程。他曾經以為擊敗新朝大軍後,好日子就來了,但回到家鄉後,他的部眾依舊是人下人。活不下去的赤眉眾,只能再度起事,像蝗蟲一樣轉戰各地,而依舊信奉「平起平坐」的樊崇,也和被花花世界迷了眼的老兄弟「三老」們離心。這就是他苦悶的源頭。
然後,流浪到赤眉軍裡的老王莽,給樊崇指出了一條未曾設想的道路──周召共和。
其實「周召共和」雖說沒有皇帝,但本質上還是公卿執政,跟現代意義的共和完全不同。
王莽當時所能看到記載這段歷史的史書,應該只有司馬遷的《史記》,太史公筆下的周召共和,是周公與召穆公兩卿行政,但後世發掘的《竹書紀年》和清華簡的記載則是,周厲王被國人暴動推翻後,諸侯推舉共伯和行天子事,十四年後還政於厲王之子宣王。
所以,樊崇很明顯地被王莽唬爛了XDDDDD。
王莽的奇妙冒險:
: 解釋一下王莽的近況:
: 在巨毋霸保護下,與崔發逃往漢中→
: 預感自己跟孔子一樣只能活73歲,所以返回家鄉南陽郡新都縣→
: 看見家鄉被綠林摧殘,覺得自己比綠林好太多,精神大振→
: 和巨無霸一起被綠林抓壯丁,兩人分別化名田翁與田惡來,加入綠林軍隊→
: 在綠林軍隊當上糧官,生平第一次有自己的直屬軍隊→
: 綠林與赤眉大戰於郾城,和巨毋霸捕獲綠林淮陽王張卬,獻於赤眉巨人樊崇→
: 加入赤眉軍隊→
遊說樊崇行共和之事(←NEW!)
--
--
秦吏裡黑夫也提出共和~
7
第394章 南渡 那些都是過去的事了,王莽如今已然新生,找到了自己的新目標,又混跡在赤眉這支純粹 的「三皇五帝」之兵,昔日做不成的事,如今卻可以親手一一推行,再無庸官奸佞來阻止 他! 赤眉前鋒已去接受宛城,而樊崇的大部隊也抵達其北部二十裡外的「屈申城」休憩。這是4
第390章 再造共和 但樊崇的號召力是無人能比的,赤眉軍中也有不少人對擁立劉姓做皇帝持反對態度,相比 之下,這「共和」反正也沒人懂,聽上去像那麼回事,就這樣草率地通過了。 王莽建議,樊崇可自任為「周公」,徐宣為「召公」,謝祿為「太公」,楊音為「畢公」 ,復周朝時名臣之號,搞一個四公共和——在王莽的敘述下,這個「公」不是公侯伯子男4
首Po第388章 巨人 五月盛夏,汝南郡頗為炎熱,蟬的鳴叫極大,甚至連數萬大軍行進都未能掩蓋住這聲音。 而在軍中靠後位置,有一個身高丈余的「巨人」特別顯眼,此人自稱田惡來,扛著大戟邁 步,虎虎生風,他真實的身份是王莽最後的護衛巨毋霸。 巨毋霸腳力驚人,別人要走兩步,他一步就能跨過去,但依然保持著速度,等待後面扛著
14
[閒聊] 火鳳的人怎麼都沒提到王莽?如題 我不是每一話都有追 不過像司馬懿跟孔明講篡位改政的道理時 孔明明明有王莽這個最佳的例子可以反駁他 可是卻連提都沒有提 火鳳大部的人提歷史人物多是孔子 孟子 劉邦 項羽 秦始皇這些大人物11
[問卦] 王莽建立的王朝為何那麼短?各位水水安安 各位帥帥安安 大家好 小妹想要問問大家一個問題 問問看11
Re: [閒聊] 袁術的國號推 YomiIsayama: 我怎麼覺得是像王莽那樣皇帝換個姓而已一樣稱漢 07/27 20:40 嗯? 怎麼會有人覺得王莽沒有改國號? 《漢書·卷六十九·王莽傳》 戊辰,莽至高廟拜受金匱神嬗。御王冠,謁太后,還坐未央宮前殿,下書曰:「予以不德8
[問卦] 為什麼袁世凱不學希特勒奪權如題 因為疫情關係 又再家裡重新研讀對岸翻拍走向共和 就孫文跟袁世凱南北對峙 孫文想用虛位釣袁世凱 但袁世凱想要實權8
[問卦] 2萬 打贏 40萬 是不是大外宣?昆陽之戰(劉秀 PK 王莽) 雙方力量對比:不足2萬 PK 42萬 不足2萬人被42萬人包圍,這都能贏。孫子云,十而圍之,可這可是二十而圍之啊! 王莽篡漢後,各地反抗不斷。其時,北方的赤眉與南方的綠林軍是主要的兩支反抗力量。 但王莽當時的判斷是,赤眉軍聲勢更大,威脅更大,而綠林軍可徐而圖之。於是把進攻的3
Re: [問卦] 還有歷史戰爭比鉅鹿之戰屌嗎?當然是 昆陽之戰 新朝末年 劉秀起兵反新復漢 王莽調動各州郡40萬大軍圍攻昆陽城(今河南葉縣) 而昆陽城只有劉秀率領的1萬士兵 面對如此大的差距2
[問卦] 如何找到被貶為庶人的王孫?在秦末群雄起事的時候,楚懷王之孫熊心被項梁找到,被立為楚義帝,在這之前他原是一 位牧羊人。 在新朝王莽勢力即將衰頹之際,漢高祖劉邦之孫城陽景王劉章之後的劉盆子為一個庶人, 被擄到赤眉軍裡擔任牧牛,後來赤眉軍決定立劉姓後人為皇帝,在軍中找到三位後裔,劉 盆子抽到好籤被立為帝。2
[問卦] 第五倫?第五倫,字伯魚,京兆長陵縣(今陝西咸陽)人。東漢司空。 第五姓的祖先爲故齊王室的田氏,被漢高祖徙至太常郡所轄的陵縣。 因田氏遷至陵縣的人很多,故以來到關中的順序爲姓氏。 第五倫年少耿直,有德行。新朝末年,盜賊四起, 同宗族、鄉里的居民很多都投靠第五倫。1
[實況] 新書第267章 我為王七月新番這一位作者就是之前寫秦吏的,那本書很明顯的分成2段 秦始皇死前,不見得是「仙草」,但是跟喝泰山仙草蜜一樣不會反胃 秦始皇死後,我完全不能理解黑夫要幹啥....不竄秦,只當「攝政」~~ 一開始會被吸引,是因為作者對於秦代的資料確實讀的夠熟,有辦法用口語營造一個 小說情境把讀者帶入「秦代制度」,到底軍功有多重要,黑夫是如何一步步把20等爵1
[問題] 被新朝王莽派兵斬首的高句麗王是哪一個王?中國新朝王莽取代西漢後,想要大舉征伐匈奴,下令徵發高句驪兵。當地兵民不願,郡縣 強迫,於是百姓多逃亡為寇。遼西大尹(漢朝制度的遼西郡太守)田譚派兵追擊,反被他 們所殺。州郡歸咎責任於高句驪侯騶。始建國四年(12年),王莽命嚴尤率兵進討,嚴尤 設計將騶誘騙至軍中誅殺,並將他的首級傳送到首都常安。王莽非常高興,布告全國:改 高句驪名為下句驪。從此,東北各族群起反抗王莽。一些學者認為騶就是高句麗的第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