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閒聊] 四方城裡的二三事 - 清平樂隨便聊

看板China-Drama標題[閒聊] 四方城裡的二三事 - 清平樂隨便聊作者
bomito
(青春一轉身領著驕傲叛逃)
時間推噓22 推:22 噓:0 →:57

先聲明一下,對歷史不熟,本篇閒聊完全依照劇情閒聊
另外在部落格寫好才搬過來的文,發現P1這裡張妼"女含"無法正常顯示
覺得兩字組合的方式看起來不順眼,所以一律寫成含代替,尚請見諒

雖沒讀過原作,但看戲前看了一點介紹
知道原作故事主軸其實是關於徽柔和懷吉的故事
看了戲之後,倒也能明白為何故事得從少年仁宗皇帝闖帝陵探母來說起
因為徽柔的悲劇得從仁宗的悲劇開始說起

仁宗皇帝的一生,藉由著前朝後宮的瑣碎事情以及和周圍朝臣與眾妃子的互動
細膩的呈現出來
皇帝,是天下權力最大的人,但也是天下最不自由,最不快樂的人
關於大娘娘,之前閒聊過,覺得是很立體的一個角色
這一生對於趙家,應該是做到了無怨無悔無愧,但多少是有愧於官家生母
會好奇官家在八王爺爆料前,官家不知如何看待這位"生母"
和晏殊聊起童年往事,似乎是敬重多於敬愛
更別提知道真相後的糾結,無法侍奉生母的悲哀
於是,成年後親政的仁宗,把對自由自在的嚮往寄託在愛妃張妼含以及愛女徽柔身上

先說張妼含,和皇帝的互動是起於皇帝大婚的那一晚
因為勸慰一個兔子死掉的小宮女而讓小宮女傾心,
除了後來的賈教席,又有誰能這麼溫柔的對待她呢
這段是仁宗生命中的小插曲,但是該在坤寧殿上洞房花燭的官家在花園溜達,
似乎也映襯了官家日後的為難
他的仁慈溫柔,給了命運坎坷但個性放縱的女孩,
而他想逃離掙脫的,是前朝後宮的制式規矩,偏偏皇后就是這個規矩的代表
張妼含是官家的心之所向
但我一直以為,他是個愛自己比愛官家多的女孩
他的確是愛官家的,但這份愛卻是從自身出發
從未考慮過官家須顧及前朝言官以及後宮佳麗三千
於是最快樂的時候,應該是擔任官家身邊侍從女官

其實說起歷史, 蠻好奇最早出現的陳熙春是否真的存在?
讓我嘆息的是當初官家對韓琦說的話
熙春畢竟出身於善於算計營利的商家,現在不爭,
等到處於後宮寵妃位置時,很難不為自己利益打算
這段話說出了古代封建制度下,門當戶對的重要
更具體的一點來說,是郭皇后被廢時的理由"德不配位"
你若沒那眼界,就不該放在那個位子
而這點到張妼含有孕,開啟了她的後宮奇幻旅程後,卻被官家刻意忽略了
張妼含出身貧苦,並沒有皇室家天下的概念
而皇上的封賞卻剝奪了她無時無刻黏在皇上身邊的機會
童年艱苦的生活讓她無法信賴周圍對他懷著敵意的人
到頭來相信的反而是想藉她上位的賈婆婆和妒恨她的許蘭苕
畢竟這些人是跟著她一起苦過來的,不是那些高高在上的貴族們

故事裡的張妼含有了封號後,似乎總是帶著怨恨不滿與神經質
(前段劇情繞著八王爺的陽狂症,認真覺得因為沒見到官家,在宮裡亂竄的張美人精神上也有些生病了吧orz)
官家和娘娘禾兒想要從張貴妃身上挖出一點優點時
總會提到替官家誕育三位公主
但即使提及這三位早逝的公主,以劇情上的鋪排
我仍然認為她愛的還是自己,不能容忍"我的"孩子被欺負,而不是"我的孩子"被欺負
所以會抱著發燒的玥兒滿園子亂跑
瑤瑤第一次氣喘大發作時,不考慮人為的問題
秋和的警告其實就藏了不少重點
這病是季節變化就容易發作
公主的病徵又太過厲害,並且發病時間也跟常人不同
但張妼含僅是為了受到敵方陣營人士的援手不開心
若此時向秋和仔細詢問避免發作的保養方式,甚至讓公主身邊的人學會急救的方式
是否就能避免後來的憾事?!
但以張妼含的心高氣傲,這真的是不可能的
以至於這段感情推進到後來,越來越感受不到張妼含對官家的愛
只剩下對於官家疼愛的揮霍無度
若說最後獨舞的張妼含是個悲劇,我會覺得官家護了她一生
這悲劇很大一部分是她自己造成的

比起張妼含我心疼本來就是公主所以有嚴重公主病的徽柔
從他還在母親肚子裡面時,官家立下心願如果是個小公主
他不用擔負國家重任,所以要讓他做個大宋王朝最快樂的女孩時,這個悲劇就已成形

上元節的女子相撲見證了徽柔的悲劇
心知皇家種種限制,官家卻還是承諾小徽柔
別家女兒喜歡看得我們徽柔也不能少
但離開父皇羽翼後,懷吉的諫言,阿嫂的嘲諷
赤裸裸的呈現出,貴為皇室,你就是不該這樣帶個內侍在外溜達一整晚
和司馬光隔著簾子的互嗆讓我苦笑
女子裸露身體的公開表演,拿到現在社會來都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公主的言論以現在來說都算是走在潮流尖端的女性主義者
戲劇上的描繪讓我體認到,那個年代女生其實沒有後來明清朝的卑微
但整體來說還是個男尊女卑的社會吧
官家花了十幾年間的時間寵出了一個新時代女性外加重度公主病的孩子
卻終究是得把他一個人丟入殘酷的封建社會枷鎖中

徽柔愛拿娘娘少女時,男裝進書院念書的往事比較
但看似類似的事,娘娘當初只是武將家的女孩,其實沒有那麼多束縛
並且謹守禮法的丹姝是帶著點冒險的心思,低調著滿足自己的學習欲望
看似爽朗活潑的曹家女孩,從小的教養讓他知道在外需要守的法度
一路走來其實都對應著徽柔那些不想遵守的禮法
家裡訂了個沒人想結的親,丹姝開開心心的嫁過去然後取得了合法的離婚協議
對比著徽柔在婚前就心屬曹評,婚後想忍耐卻又無法做到的尷尬
徽柔把想家的心情寄託在帶入公主府中的懷吉,和懷吉如同幼時一般親暱玩耍
丹姝在宮中漫漫長夜也有姑娘時期的婢女環兒
卻總是在環兒以舊時稱呼找丹姝碎嘴八卦時嚴厲阻止
其實不只是官家誤會,我也認為即使沒有和鐐子的私情,
娘娘總有一天還是會把這個老是踩線的婢女遣出宮吧
(murmur一句,我覺得江疏影真的不適合詮釋年齡偏小,太過可愛的角色
前一部的盛夏,到這一部的少女丹姝都讓我莫名的尷尬
但進了宮之後,屬於娘娘的雍容與氣度抓得很不錯)

雖然悲劇的起因是官家過度的驕寵徽柔,
但仍然嘆息故事中太多"我以為" 才搞到備受寵愛的公主最後落的瘋癲的結局
故事推進到後來,尷尬的是整個王朝好像只剩兩個駙馬候選人
這點的問題應該說是,官家從一開始就認定了李瑋
是最親的李家人 (還有個哥哥,但大概可以腦補推測,官家開始動念要擇婿時
哥哥已經是成年人,不常跟著爹爹進宮請安)
話不多但一開口就是官家想要聽到的
能夠把徽柔當成唯一女神看待的男孩
以為終於替徽柔找到一個能繼續寵著她的好女婿
(偷偷計算了一下,剛好六等親,該說還好這婚姻失敗了嗎)
更別提徽柔自己挑選的對象,從一開始就不得這位姑父眼緣
後來勾引徽柔....這老實說我覺得曹家從曹皇后以下都該打屁股
已經因為高爾夫球(?!)事件讓姑父暴怒,就不該讓他繼續出入禁中
甚至有機會跟已經有婚約的公主說出"你真的要嫁給那種人嗎" 這種話
故事說到這我真的相信官家很愛皇后,否則曹家人的腦袋大概不夠官家砍了^^;;


戲劇上我覺得少年李瑋詮釋得有點太誇張,以李瑋出生時父親已經是有大量封賞的國舅爺應該進宮前都有教一些基本的禮節,只是不夠聰明機靈,難免有失禮以及笨笨呆呆的樣子加上樣貌不怎樣,自然遭外貿協會的貴族少年少女嫌棄
不然以最後呈現方式,官家情人眼裡出西施就罷了(?!)
娘娘和苗娘子居然沒點意見我不能理解阿 :P
最後的成年李瑋符合了我的想像,就只是個木訥無趣的老好人
徽柔數次用看了想吐形容,倒未必全然是貶意
只是個挑食的孩子,是無法逼他吞下不合口的東西

官家給徽柔編織的那個可以擁有一切的夢碎在官家讓曹評在徽柔眼前表態
家人安危和徽柔,他還是會選擇家人
這階段,我會以為官家病倒讓徽柔長大
願意勉強自己嫁入李家
也想好只要井水不犯河水,他能做個識大體的出閣公主
但官家並非尋常百姓,大概真的不能理解婚姻關係裡婆婆的重要性
總說徽柔有設計張貴妃的才能,怎麼沒有設計自己婆婆的計謀
我卻以為,徽柔是懂得她其實可以不用招惹張貴妃
張貴妃的人卻打了自己的婢女、罵了最愛的懷吉,當然要給他一點教訓
但婆婆是要相處一輩子的,只能盡量把關係打好
所以拿阿嫂名義壓住她的狂妄無禮,又承諾各種好處
對李瑋也是退一步承諾可以一起用餐,
這些其實已經是徽柔盡最大努力讓自己走下去的方式了
只是赤腳不怕穿鞋的,公主還需要擔心父親,國舅夫人卻不需要擔心兒子,
也不認為自己要求媳婦履行夫妻義務有問題
國舅夫人從小妾身分爬上這個位置,圖的就是一個身分卑微的人能受到眾人膜拜的爽快
那句我以為從此可以享福,誰知是迎了一尊菩薩供養應該要直接說給官家聽的
官家的確希望你們像個菩薩呵護徽柔的阿~~

不過前面說的好像都是官家的錯,以徽柔的地位並非沒有錯
最大的問題就是和懷吉的過度親暱導致最後把懷吉推到了風口浪尖
從當年第一次喊懷吉哥哥時,懷吉就有試圖阻止
只是懷吉良善,宮內人也習慣了兩人的好感情
甚至於官家遇到女兒鬧脾氣時,第一件事就是找懷吉設法解決
只是出嫁之後,是不能夠期望外人能理解這一份其實是家人甚至手足之情
尤其是穿著文人衣服被誤認為駙馬都尉的情況
這種僭越的情況,即使是現代人眼光來看,你只是個宦官(保全)卻冒充主子(董事長)
都很難以小玩笑輕易帶過
就不能怪之後偏執狂司馬光追著懷吉打

於是徽柔的小任性,終究是壓垮了這個群臣異口同聲支持的婚姻

徽柔最後的孩童化,對映著初登場
那個執拗要天上鶯兒的娃娃,身為天下最尊貴的女孩
卻不能夠真的摘星攬月,終究是只能把心事寄予紙鳶的孩子

娘娘前面提過一點,雖然少女時期看似也是膽大妄為的孩子
但實際上卻是很遵守當時的禮儀規範
並且師事范仲淹,也幫忙執行過抄寫醫書這些仁宗的仁政
所以比起養在宮中,任性胡來的公主
多了很多替官家處境著想的心思
仁宗最後嘆息應該多教點關於民生疾苦的詩詞給徽柔
想想當初娘娘為了徽柔亂評時政而終止了徽柔的求學之路
利弊相衡,也不知該說誰輕誰重
不過公主就算有了治世長才也不能干預朝政,這個決定應該不算有問題
只能說多懂一點,在各種任性下,會多體諒一點父親的處境吧?!
.....不過關於娘娘的部分,有些好奇剛開始會像大娘娘一樣自稱"吾"
到後來就很少聽到了?

再來就是溫婉的苗賢妃禾兒了
三個妃子剛好映襯了官家三種心思
對皇后的相敬如賓是對政事的謹小慎微,不容自己犯一點錯誤
對張妼含愛放任是內心對自由的渴望
禾兒正如同官家自己形容,是最自在舒適
真正像是回到家一樣的自在
前面提到的門當戶對,或許也正是因為禾兒出身不高
卻又很能理解後宮的寂寥
所以不會好強爭寵,溫柔的在官家身後
不顯眼,但只要官家回頭,都能看到這雙溫柔的眼睛注視著自己
史書上不知如何記載苗賢妃的結局
都說仁宗最後擔心無人照料徽柔,還是讓徽柔復婚了
但以故事編排來說,徽柔的結局雖然是個遺憾,
但是做母親的定然能無怨無悔地照顧到最後
這對母女兩人都是最好的結局了吧

故事中其他的人,關於懷吉,倒是沒啥好說
就是一個被命運推著走的可憐孩子
梁婆婆的蜜餞舖子的故事不知有幾分真
從遭遇惡霸勒索、宮裡蒐購醃製蜜餞中藥、貪官勾結賣了孩子
甚至最後公主犯錯眾人追打內侍都讓人嘆息
尤其是和公主的這個案子,不得不說,一個小小宦官,很容易被犧牲的吧
仁宗仁慈,拉了懷吉一把,但是滾滾歷史洪流中,被各種不公不義吞沒的小人物,
不知道還有多少

很喜歡茂則,小心翼翼的守著官家和娘娘
戲裡的官家是個很全知的人,後宮的風風雨雨都看在眼裡
但從寵幸張妼含張狂,到後來許內人有孕,很想問官家,你真的知道你在做什麼嗎?!
畢竟戲裡的人沒有絕對的惡人,我卻很難諒解許蘭苕為了上位會設計栽贓五歲孩童的行徑手帕是想陷害張妼含但已經誤傷了小公主
居然沒有立即銷毀,是還有別的計謀嗎?(腦補了)
於是我不知道這樣的人若是母憑子貴在後宮有了地位,對王室究竟是福是禍?!
依照這樣的思路
我並不認為茂則想要設計張妼含、賈婆婆、許蘭苕這群各懷鬼胎的人互咬有多罪大惡極阿-----但畢竟是誤傷了未出世的皇家血脈,的確很難開脫他的罪名
另外聰慧的秋和真的是討喜的角色
不過皇上花園巧遇哭泣的秋和這段實在太像巧遇張妼含
有種官家沒事兼差後宮心理諮商師的感覺啊XD

至於前朝的紛紛擾擾,深刻的刻劃出,其實並沒有真正的壞人
只是大家都只能看到自己看到的,想要自己想要的
尤其是自己也曾經是前段班的後段生,對於王拱辰被所謂君子黨霸凌真的很有感覺
霸凌者真的不是一般戲劇中,一定會是橫眉豎眼的惡霸樣
官家在外放韓琦之前,與韓琦那段對談,把自己疼愛的文人學士們好好地罵了一輪
真的是所有自命為君子的才子們該好好警惕
這些文人們,大概只有了解官家,
為了官家背負著重重罵名的晏殊,或是能夠一直維持著光風霽月的范仲淹
有資格稱為能臣吧
不過還是不能理解韓琦回來後,加入文人霸凌團去排擠狄青,究竟是什麼想法阿阿阿

夏竦、呂夷簡是描述得很立體的反派角色
其實,奸臣還是忠臣,都是後人安的頭銜,
除了重大失格之外,後人其實是難以斷定當初這些人,
支持自己的想法,究竟是為國還是存著私心?
另外就是明明歷史名聲很好卻很像強迫症的司馬光XD
這段其實可以理解守舊的司馬光一些想法,
像是內官不宜讀太多書、女性裸露身體傷風敗俗等等
這個拿到目前來說都能討論很久
不讀書就不會干政嗎,若沒讀書還要干政不是更可怕嗎,
至於女性裸露身體大概也能爭論很久
我反而是對司馬光追殺懷吉時的諫言嘆息,左一句貪戀富貴,右一句離間駙馬
這其實就是現在的鍵盤柯南吧,你確定你真的知道實情?
若不清楚實情,又怎能任意給人安如此重的罪名?
鑑古知今,能帶給我們不少反思阿
不過雖然這些大臣們都演得很好但還是小抱怨一下,覺得夏竦故事比例還是高了點
再添點前傳就可以拍成另一部夏竦傳了
照這比例,呂夷簡的夫人甚至歐陽修神秘的甥女都該有戲份阿

眾多人物,刻畫出宋仁宗這一生
如同任性的徽柔,少年仁宗也曾為了無法侍奉母親,無法迎娶喜歡的人不快樂
但最後卻告訴娘娘,"我來生,還要當官家"
勤謹一生,九泉之下面對先皇和大娘娘是無愧了
(但我不確定有沒有愧對莫名其妙背了一堆黑鍋的李順容 ^^;;)

網誌版
https://mitochen.pixnet.net/blog/post/352290025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159.146.128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bomito (49.159.146.128 臺灣), 05/24/2020 10:57:34

ntusimmon05/24 12:14夏賈身為劇中的大反派 戲多到我都想快轉過去

ntusimmon05/24 12:15朝堂戲跟中書同僚戲精彩個幾千倍...

ntusimmon05/24 12:18從韓范歐富蘇都被貶黜之後 頓時感覺皇帝身邊沒好人了

gugumei05/24 12:31沒有夏賈和許藍條那些廢戲,有很多篇幅可以讓精彩的前朝

gugumei05/24 12:31事演出來,而不是存在台詞裡

zilong05/24 12:32陳熙春是史實

tsau744305/24 14:35寫得真好!

yeadean05/24 14:52比起夏賈,更覺司馬光神煩

bilibala0905/24 16:10後宮戲份佔比是不是非常多?對前朝和其他宋朝名人比

bilibala0905/24 16:10較有興趣。

zilong05/24 16:22夏賈平心看,可以的,裡頭有當前局勢分析,陰謀.演技也皆可

zilong05/24 16:22這部評價時, 覺得還是得分前朝和後宮, 像是兩個劇本.

zilong05/24 16:23前朝基本都依著史實,很精采,包括夜市也是從仁宗一朝開始

zilong05/24 16:23但就看觀眾能否吞下這樣節奏較慢, 文言台詞不少的戲劇.

zilong05/24 16:23後宮絕大部份是依原著, 和史實大不同的原著.

zilong05/24 16:23挺可惜的, 想給觀眾看撒糖, 那宋仁宗和張貴妃滿滿的糖水;

zilong05/24 16:24想給觀眾看虐心的,宋仁宗一生無子,子女多夭折就很悲了,何

zilong05/24 16:25況還有長女徽柔婚姻的悲劇.

zilong05/24 16:27後宮比重多了起來大概是40集過後吧.35-40大概一半一半.

carollee05/24 16:30喜歡前朝戲,但多只點到為止,覺得有點可惜。

carollee05/24 16:31推原po的後宮情感分析,很溫暖

miraij05/24 16:38原po寫得很好,我覺得後宮戲有的部份雖然有點煩燥,但也

miraij05/24 16:38不難看,主要還是圍繞在官家的私事也是國事這個中心在展開

miraij05/24 16:38的。尤其整個看完之後更能感受那四方城的無奈其實就是官家

miraij05/24 16:38的私事也是國事這一點上,所以我認為後宮戲還是蠻必要的。

miraij05/24 16:38前半佔比我劇得前朝戲是比較多的,到30集以後是一半一半,

miraij05/24 16:38再到最後10集就是後宮更重了。

miraij05/24 16:42前朝戲就真的很精彩,各種唇槍舌劍非常喜歡。文人的私生

miraij05/24 16:42活倒是沒什麼著墨,主要還是君臣一起搞事業。辦公室裡的

miraij05/24 16:42戲超好看的。

zilong05/24 16:47抱歉, 忍不住想多說幾句, 我對這部後宮改編的大遺憾.

zilong05/24 16:48後宮戲改編史實不是不行,但要合情合理.把張貴妃寫成像瘋子

zilong05/24 16:49讓人不解罵道, 宋仁宗怎麼會愛上這樣一位只會胡鬧蠻纏像瘋

zilong05/24 16:49子的女人呢? 史上趙宗實在宮中是由苗娘子扶養,不是劇裡的

zilong05/24 16:50皇后,先前皇后一次次拒和官家同床共寢…, 如今除依劇裡教

zilong05/24 16:51養趙宗實,看著苗娘子生兒育女,張娘子連著懷有身孕,皇后和

zilong05/24 16:51官家大談教育皇子公主之道,至今維持無性之愛的皇后竟然一

zilong05/24 16:51點不覺羞愧或心急?正常情況會想和官家圓房並尋方努力懷龍

zilong05/24 16:52子龍女吧?按宋仁宗著急有皇子之事,也能無視這點,我真不懂

zilong05/24 16:52編劇在想什麼??前朝是正史,後宮架空的古偶劇

miraij05/24 16:53我後來一直在想徽柔最大的悲劇就是她沒有合乎那個時代的

miraij05/24 16:53禮教和思想,然後身處的地位又太高,變成她明明能得到更多

miraij05/24 16:53自己想要的卻又被死死的約束著...

zilong05/24 16:56但古偶劇要受歡迎,必需甜寵發糖,清平樂卻又給不起…只有虐

zilong05/24 16:56和悲

bilibala0905/24 16:58私生活還好,就是想看眾多文人們的風骨XD

miraij05/24 17:08z大就是因為總是把歷史代入看劇,光看劇就不能是仁宗瞎了

miraij05/24 17:08眼愛上個瘋子嗎? 雖然張貴妃是演得瘋了點,但妳說歷史上她

miraij05/24 17:08做的那些事都是能被接受的嗎? 用皇后儀仗勾結外臣仁宗砸

miraij05/24 17:08花瓶也都是真實發生的,只是史實不會告訴你張貴妃做那些破

miraij05/24 17:08壞規矩的事是用什麼嘴臉什麼表情去做的,也好沒告訴妳仁宗

miraij05/24 17:08砸花瓶是用什麼心情去砸的,劇就是放大了這些情緒上的事

miraij05/24 17:08情而己。而且劇裡也有演出為什麼仁宗對張貴妃總是不忍心

miraij05/24 17:08不捨不是嗎? 其實他也不是只對張貴妃不忍心,他就是個心慈

miraij05/24 17:08且寬大的人。對茂則不也這樣嗎? 對皇后也是,15年雖然不合

miraij05/24 17:08理但劇中也圓過來了啊,因為他尊重皇后不願意強迫皇后,這

miraij05/24 17:08些前後的人設也是有對上的不是嗎? 就不懂看個劇為什麼要

miraij05/24 17:08緊咬著史實不放,看劇這麼改又不會防礙去了解那些真實的

miraij05/24 17:08歷史,既然就再次創作了,先把史實放下光看劇有這麼難嗎?

miraij05/24 17:11文人們的風骨有的啊! 幾個名臣都能看出他們是什麼個性,

miraij05/24 17:11而且前後對照起來還會感覺他們會隨著經歷過的事情改變,真

miraij05/24 17:11的很有意思

bilibala0905/24 17:19謝謝m大,我就是想看這種!

zilong05/24 18:42我的癥結點不在不可以改編,而是改編的合不合情理,改編

zilong05/24 18:42帝后後真愛就是圓不起來。公主的部分倒還好

zilong05/24 19:02他們都是真實存在的歷史人物,會看劇去查史實的,我不知道

zilong05/24 19:02比例有多少,但絕不會是全部。張貴妃都還有爲了官家刺臂求

zilong05/24 19:02雨,恃寵而驕有的,太過的,官家也不是樣樣允。他們自然

zilong05/24 19:02不是完美的,但看到他們在劇中的行為被斷章改編然後各種罵

zilong05/24 19:02,心疼他們呀!

※ 編輯: bomito (49.159.146.128 臺灣), 05/24/2020 20:49:19

jenyjeny05/24 21:05就戲論戲,劇中的張確實滿討厭的啊,但是被罵的是這個角

jenyjeny05/24 21:05色不是這個歷史人物吧?

zilong05/24 22:38看到有人不分的罵,看了難受.因為在意,所以會去看討論.

zilong05/24 22:39宋仁宗是個很自制的人,唯二的恣意放鬆是給了張貴妃和徽柔

zilong05/24 22:41父女不提,禎成很甜的呀,張也是有情趣的人!!!

ShiningRuby05/27 09:57我都撐過夏賈的黃昏之戀了,卻敗在司馬光手上....我看

ShiningRuby05/27 09:58到徽柔燒公主府那邊就再也撐不下去,棄劇了....因為我

ShiningRuby05/27 09:58實在不想聽司馬光嘮叨了!

beagie06/04 23:01這部戲最喜歡的角色就是張茂則了 覺得很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