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閒聊] Panasonic發表Lumix 20-60mm f/3.5-5.6

看板DSLR標題Re: [閒聊] Panasonic發表Lumix 20-60mm f/3.5-5.6作者
darktt
(小朱)
時間推噓 6 推:6 噓:0 →:10

※ 引述《darktt (小朱)》之銘言:
原文吃掉 0口0
:
: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32.63.25 (臺灣)
: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DSLR/M.1590644322.A.C7E
: 推 hehehaha: 這個棒 05/28 13:53: ※ 編輯: darktt (218.32.63.25 臺灣), 05/28/2020 14:04:19
: 推 smileahpain: 希望Nikon也來一顆 05/28 18:16: 推 NtAlice: 手上有輕便的機種跟 S1+24-105kit..這顆對我就蠻尷尬的 05/28 18:35: 推 hcc3201: 這焦段超實用,可惜光圈太小 05/28 19:10: 推 GPX2000: 這顆規格滿吸引人的 05/28 20:00: 推 hidelensman: 但跟 Sigma FP 配起來沒防手震就是 05/28 20:38: 推 elve7878: 想到要做這個焦段的真是天才... 05/28 20:58: 推 NewTypeNeo: 厲害 05/28 22:26: 推 ferrinatice: 進來看才發現是全幅鏡 這焦段讚 05/29 02:09: 推 Niubert: 沒2.8,光學表現不知道如何 05/29 06:17: 推 mroui: 焦段棒棒 05/29 08:48: 推 Ark727: 松下該來台小機身了吧 05/29 14:40: 推 panzerbug: S1H VS EOS R5...... 05/29 17:51: 推 canandmap: 這顆很像M4/3版本的10-25mm f1.7,但沒恆定光圈 05/29 19:50: → canandmap: 我猜也許是因為有那顆的經驗所以才不做恆定大光圈 05/29 19:51: → canandmap: 光M4/3版本就不小了,拉到FF來做可能會變巨砲... 05/29 19:51: 推 carl3104: 這顆讓我想到Canon古早時期有一顆EF 22-55mm f4-5.6 05/30 00:39: → carl3104: 跟這顆規格有點像 而且重量剛好是這顆的一半!! 05/30 00:40: 推 gmoz: 這顆好香喔 超實用 希望能出個轉接環到A73上 05/30 11:32: → canandmap: 嗯...我查一下法蘭距 05/30 20:44

既然有人好奇這 L Mount 是否能做轉接環給 E Mount,
那麼我就回答以下,以下是這兩個卡口的比較(加上 Z Mount 插花)

┌────┬────┬────┬────┐
│ │L Mount │E Mount │Z Mount │
├────┼────┼────┼────┤
│ 法蘭距 │ 20 mm │ 18 mm │ 16 mm │
├────┼────┼────┼────┤
│卡口直徑│51.6 mm │46.1 mm │ 55 mm │
└────┴────┴────┴────┘

資料來源:https://zh.wikipedia.org/wiki/镜头接口

這樣子就很明瞭了,E Mount 的卡口直徑是最小的一個,
Z Mount 之所以能接 E Mount 就是因為除了 2mm 的厚度以外,
還有 8.9mm 的直徑差可以放電路。

那麼直接無視上面的限制將 Lumix S 24-105mm 接到 A7III 上面呢?
結果會是這樣子:
https://imgur.com/jDxV5YB

很明顯的 P 家的鏡頭本身就比較胖,畢竟機身就是比較寬,
不怕手指放不進相機握柄,相對的 S 家的相機本身比較窄,
接上較胖的鏡頭之後,就無法握機身了,
這也是 S 家的鏡頭卡口區域有很明顯內縮的原因。

--
#1ID_Wqk2 (iPhone) [ptt.cc] [問題] 記錄天數的app

xinya707:Days matter 倒數忌日都有 09/17 14:40
xinya707:記日 09/17 14:41
Decill:一樓我知道是輸入法問題 不過我還是忍不住笑了 09/17 14:44
happyfuture:1F好嚇人阿XD 09/17 14:46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3.234.121 (臺灣)
PTT 網址

rx119tw05/30 22:49推整理

rinkai05/30 23:46

justin10305/31 00:03我記得s家機身太窄、遇到大鏡頭會卡手的問題,

justin10305/31 00:04在GM發表後就有人抱怨過了

Roset05/31 00:36

tyf9905/31 02:30E環當初制定規格時,應該沒想到鏡頭會越做越大

tyf9905/31 02:34機身防震應該也是後來硬塞的,最初沒設計足夠的活動空間

tyf9905/31 02:36雖然比別家早幾年上市搶佔市場,但將來發展的限制很大

carl310405/31 08:56樓上說的其實也發生在Nikon F環和Canon EF上 前者比後

carl310405/31 08:56者歷史要久遠的多 但是接環也小的多

canandmap05/31 11:35換句話說,P家可以發展大機身也可以往下發展小機身

REMEMBER1306/03 18:07等新機身擠出來再說啦 還有新技術 影視颶風都講了

REMEMBER1306/03 18:07繼續丟新的鏡頭也沒啥意思

canandmap06/06 23:43丟新的鏡頭沒啥意思?那$出新的鏡頭是出心酸的?

canandmap06/06 23:44A7sⅢ不曉得盼了幾年還沒個影,別人還不是用爽爽?

canandmap06/06 23:45這樣也要酸是欠罷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