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代PO)109年機械普考落榜高考上榜心得

看板Examination標題[心得] (代PO)109年機械普考落榜高考上榜心得作者
perty
(泰山亮晶晶)
時間推噓 4 推:4 噓:0 →:0

一、 背景
中正機械學士畢業

二、 動機
因為家裡不缺錢,對於讀書也是毫無興趣,另一方面,我比較注重生活品質,平時很喜歡出去走走,因此大二就決定畢業後要馬上就業,所以就投入了有穩定工作的高普考,至於為何不考國營,畢業後也只能先考高考,當然是先去試試看,有上就上沒上再考。

三、成績
普考:
國文 46+14=60 作文35公文11
法英 42
力學概要 98
原理概要 52
製造概要 32
設計概要 41
總分54.17 未錄取 (錄取分數54.83)

高考:
國文 43+10=53 作文30公文13
法英 48
熱力 52
機設 67
自控 89
流力 43
工力 41
製造 45
總分55.03 錄取(第23名)

四、 準備心得

1. 補習班
因為當時中正附近其實補習班不多,而身邊的同學、學長很多都是報偉文,也都有不錯成績,所以我就跟著同學去報了順便拿介紹費,結果才發現偉文主要是升學班的,他們公職的課程跟研究所課程是一樣的,只是可以選8門課來補,費用50000(函授),我當初選的課程有熱流、靜動材、製造、自控,還有工數(想說工數是基礎應該要補一下,結果到頭來只聽了2節課…),我個人是很不建議報偉文,重點都要自己抓,但如果你願意把所有課程補完的話,考個榜首絕對沒問題,像我就很廢動力只有讀一些,結果今年考2題動力,直接炸掉。

2. 讀書時間分配
雖然我大二下就報名補習班,但是當時是因為熱流被當,所以想說可以先補,在學校的課業才比較沒問題,不然我覺得大四再開始補就可以了。

我從大四的暑假開始認真補習,每天都至少要補2堂課,所以我大概花了1個半月就把熱、流、自控補完了,我真正有補的課程只有熱流自,力學只補一些,主要補材力,補完之後,我才開始讀機械設計跟製造。我每天都是早上起來,大約10點多吃完早午餐,就去圖書館讀到4、5點,然後回房間休息吃晚飯後,晚上再到自修室讀大約2~3小時。直到考前一個月,變成從10AM讀到7.30PM,中間包含午餐跟滑手機耍廢。

6月之前,我每天會輪流讀5大科(除了製造),比如熱力讀3天讀完後,換流力,然後全部讀完了再回頭從熱力開始,一直重複,到了大概5月初,已經可以每天讀完一科,然後持續到6月才把機製加入每一天的行列,變成一天讀兩科,到考前一個禮拜才開始準備共同科目,所以我每一本書都讀了至少15次。

千萬要記得,覺得累了就別硬逼自己,除了會吸收不了還會越讀越沮喪,早點回房間休息也沒甚麼不好的,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3. 各科準備心得
我的讀書方法其實還蠻偷的…,只要是很少出的,或是太難的,我就會直接跳過,但我建議,至少要知道每一類題型要怎麼算,才有辦法拿到部分分,不要再聽信別人說甚麼沒有部份分了,我力學第一題隨便畫個FBD都有2分,機設第1題粗心從第2小題就算錯,一樣拿到4成分數了。

再來,每一種題型不要硬是要去理解,要找出自己的一套方法來算,比如流力中,板子直立所受到來自水的力,就是r*hc*A,斜的板子或者圓弧形就一律用積分dF=PdA,但如果問我為什麼要這樣算,我是完全不知道的,但我只知道這樣可以讓我拿到分數。至於如何找出自己的一套方法,就是要透過不斷的練習題目了。

【國文】
選擇吃老本,今年高考題目真的比往年難蠻多的,做考古都只錯一題的說。作文沒準備,寫了3頁多一點,公文完全參考青草茶的寫法,覺得今年作文、公文都算蠻好發揮的,公文我自己是都有寫主旨、說明、辦法,寫這三個就一定有三頁以上的篇幅,有的人說可以不用寫辦法,但我覺得寫了就代表你比別人懂更多的寫法、有更多的想法,而且只要格式對,就一定有10分以上,所以寫不寫就看個人了。

【法英】
英文完全吃老本,法學的話就只看憲法,網路上有些補習班會有免費的憲法考前衝刺PDF可以下載來看看,講義較舊的要注意是不是有新的增修條文。

【原理概要】
只特別準備千斤頂的算法跟四連桿機構跟自由度,其他跟機設蠻重疊的。

【熱力學】
這科我是讀王力宏的熱力學必勝秘笈,這科我覺得老師教得很好,真心推,考前也超級有信心的,結果今年考題考了很偏門的FWH…,還有熱力一般式的題目,我根本就都沒看,
所以只能寫多少算多少,但都拿了將近4成分數,部份分給的蠻多的。這科熱力一般式沒有讀,濕度那邊也稍微讀而已。

【流體力學】
這科我是讀王力宏的流體力學必勝秘笈,這科剛開始讀真的很痛苦,是一門完全沒有接觸過,又很抽象的學問,只能靠著不斷做題目,做完後不懂的再回頭補習,我個人建議別一開始就想著要去理解,先把算法記下來多練習幾次,日後複習的時候有很多地方都會突然開竅,總之一定要把題型練到爐火純青,比如一看到文氏管馬上知道要算流量、壓差,一看到圓管流馬上寫出公式。這科二維理想流力跟不可壓縮外流場沒讀,不可壓縮內流場只讀平板流跟圓管流。

【自動控制】
這科我是補偉文的黃天一老師的課,是直接抄他的上課筆記的,但書我是拿另一個偉文老師的(姓洪),後來複習都是兩本搭配著讀,主要重點就是轉移函數求法和根軌跡、波德圖,這3個幾乎每年必考,現代控制每2年出現一次,今年出現了我猜明年不會出現,但一樣要知道如何解題,今年第1題我只把函數寫上去就拿了9分。今年題目真的是很簡單,我看到的當下真的傻眼想說就這樣嗎…?真的是讓我撿到。

【機械設計】
這科我去墊腳石買祝欲的饅頭家族封面的書自修,個人覺得蠻夠的了,但要注意祝欲的書錯誤的地方算多,要自己多想一下。

【工程力學】
這科我先補了偉文劉徹老師的課後,因為覺得太過艱深(研究所課程),範圍也過大,所以就去買了祝欲的饅頭家族封面的書自修,這本我覺得如果想考很高分,是不夠的,拿基本分倒是沒問題,這本我動力學只讀1個章節,結果今年竟然給我考2題動力…,還考了一題挫曲,我寫完的當下心真的都涼了,真的多虧閱卷老師部份分有給。

【機械製造】
這科我是用從偉文拿的一本黃振老師自編的講義自修,起初真的覺得這科範圍很廣,一直不知從何準備起,甚至還打算放推,但我非常害怕會0分,所以就從6月初開始認真從頭看起,然後看考古題把一些章節篩掉,自己寫筆記,再把整本筆記背下來,我其實只有看鑄造、PM、塑性加工、焊接、非傳統加工學,我大概花3個禮拜做完筆記,然後一直到考前每天都背整本一次。在這裡也奉勸要放推的考生,真的要三思,剛開始讀固然是很痛苦,但到最後其實背得很輕鬆,也還蠻好拿到分數的,而且對於日後有遇到相關製造的問題會比較有概念一些。

【考古題】
每本書上的題目除了太難會跳過外,都有做,考古主要是買每一科的大補帖,5月時每讀完一科就寫一年考古,寫到104年而已,主要是要確認自己寫題目的手感還在,因為讀到後來只會把內容掃過,題目會沒有動手做,然後就會缺乏手感。

4. 個人心得
讀書這種事其實還蠻看你的狀況的,有的時候你早上起來就是渾身不對勁,怎麼讀怎麼分心,這時候我就建議別讀了,再讀下去也是白搭,想做什麼就去做,想吃什麼就吃,所以我狀況好的時候,一天可以補到3堂,早上、下午、晚上各補一堂,但狀況差時可能一天只補半堂,讀書主要是一種感覺,每天都要培養,培養久了感覺自然就來,每天狀況都不會太差。

閱卷老師給分其實真的蠻寬鬆的,前幾個禮拜我去對某補習班的擬答,算一算成績差超級多的,然後就完全放棄高考了,所以看到自己上榜時超級驚訝的。當時機設的粗心,我在考前2分鐘才發現,也完全來不及改了,當下超級錯愕,很怕被打0分,結果還是拿了4成分數,所以各位真的不要以為沒有部份分,不管怎樣算法一定要寫出來,能寫多少東西就寫多少。

我用的筆是黑色外殼的代針筆,粗細是03的。

希望這篇文有幫助到也正投入國考的考生們。





    [心得] 考試、上榜、落榜、讀書...等心得文。




        發表心得文為分享之用,除作者主動贈書、提供筆記外,
        不得要求上榜者贈送書籍、提供筆記等不正邀約,
        違者依照版規處置。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9.84.187.205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perty (111.83.209.210 臺灣), 10/09/2020 00:22:40

gaiso10/09 00:54推讀書是種感覺

kuso842695110/09 08:08

flesh8810/09 09:54歡迎來監理單位

嘉義的不知道有無機會

※ 編輯: perty (219.84.187.205 臺灣), 10/09/2020 11:03:43

flesh8810/10 10:33去年機械高考榜首選嘉義監理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