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農業行政110年高考108/109年普考上榜心得

看板Examination標題[心得] 農業行政110年高考108/109年普考上榜心得作者
jeff7679
(Jeff)
時間推噓 9 推:9 噓:0 →:0

PTT人生首PO,只會用手機PO文,排版不佳很抱歉,當初因版上心得文受益良多,猶豫好一陣子還是鼓起勇氣發表出來,自許能幫助到曾經和我一樣迷惘的人。我想到什麼就寫,篇幅很長、內容雜亂還請見諒。

一、背景與動機
  目前34歲非農業相關科系,畢業於某地名大學公共行政系,分數到就念了,系排名中間而已,因為很討厭背書,必修科目如行政學、政治學、行政法等課業成績都不高,自認沒讀書天分,在學時不考慮考公職。那時因為系上有開人力資源管理(HR)學程,對當HR感興趣才繼續念完。

出社會後工作主要與教育訓練有關,頭幾年一直換工作,後來在勞發署做標案計畫,一待就5年,適應得不錯,就是薪水沒成長,雖然算是穩定的環境,但始終存在著下一年度沒標到案子就失業的隱憂。當時業務會接觸到許多民間企業的HR,可以去參訪很多公司,發覺自己對民間企業的HR職涯沒那麼喜歡,加上當時科室主管一直鼓勵考公職,才決定嘗試念念看。

其實早在103年時因為失業一陣子,衝動之下直接走進志光刷卡買了高考人事行政的全套函授教材,結果沒多久就去外縣市工作,整套教材看一點點就過期丟掉,超浪費錢。我在大學時雖然修過綜合行政的考科(政治學、行政學等),但那需要背誦許多各家學說,而且錄取率偏低。自己對農業科目比較有興趣,專業科目念起來感覺並不會太痛苦,加上農業行政沒有科系限制,於是看了版上過去心得文後便開始準備。因為帶有興趣,學習動機就比較強,念起書來不像大學時都很痛苦的硬背,囫圇吞棗。農業行政雖然冷門,不過幾年前錄取率還蠻高的,但最近幾年錄取人數一直減少,越來越難考...。

公務員考試類科那麼多,建議在選擇考科上,可以朝自己感興趣,或是錄取率較高的類科著手,過去幾年如勞工行政、經建行政、交通行政等類科,錄取率有超過10%以上,看過高手零基礎念1年就考上。另外有一些冷門的類科,網路上資訊比較少,要上考選部網站查,可能沒得補習只能自己念,且未必每年都有開缺,但也是機會,像今年有增設海洋行政、海洋技術類科。其實我以前就不知道農業行政這類科,一時興起才查到的。


二、歷年高普考成績
  考好多次了,就只貼總成績,看我努力的軌跡,我沒讀書天分,無法唸短短的時間或是第1次考試就能考上,而是持續努力,腳踏實地把書念好。能上榜,我覺得運氣也很重要,當年度考題有沒有看過、競爭者強不強、還有錄取人數多寡,都影響很大,我覺得我能吊車尾考上真的是運氣太好。

107年普考:51.67分、錄取標準52.5分、未錄取
108年普考:54.83分、錄取標準53.5分、錄取
109年高考:49.53分(統計學0分)、錄取標準50分、未錄取
109年普考:52.83分、錄取標準50分、錄取
109年地特三等:53.33、錄取標準58.77、未錄取
110年高考:56.47分、錄取標準56.47分、錄取


三、備考過程及讀書時間安排

(一)在職考生念普考時期(105~108年)
  在105年時我先依據版上心得文購買專業科目書籍自己看,以輕鬆的心態摸索、打基礎,都是利用下班後的晚上及假日時間翻書,一開始看都似懂非懂,也抓不到重點。

106年專業科目書籍看完一遍後,開始認真準備,先跟補習班買函授教材開始念普通科目,跟著補習班進度,寄什麼光碟就看,念完當期進度再練習、整理專業科目近10年的考古題。有時候會拖到光碟看不完,就只能平日犧牲睡眠時間看晚一點,或是假日不出門看一整天。

107年所有科目念完一輪,考古題也練習了大部分,到考試前3個月,每晚和假日練習不同科目的題目。這年第一次考普考差一點點就能考上,給了我很大信心,也證實我的讀書方法是適合的。108年就是持續複習、練考古題、定期收集時事補充資料,運氣好就考上普考。

上班時我午休一定要睡覺,工作時也不能在桌上放書,只能偶爾整理考古題的電子檔或收集農委會等網站資料。傍晚下班後先吃晚餐、睡一個小時,7點再開始念書到約11點,每晚大約3~4小時而已。如果有時上班很累、有出差、或是加班,也是會休息沒念書。

我從學生時期學習的習慣就是要睡飽才能念得下書,而且念書的速度很慢,否則勉強讀完也是記不起來。假日會念久一點,大概6~8小時不能再多了。星期天必定會出門或回老家看父母,就休息整天,畢竟上班累,念書也累,我一定得休息。

關於讀書的方法及時間安排,我認為因人而異,可以多參考學習類的書籍,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像我就不適合番茄鐘讀書法,硬逼自己念或是趕進度念就變成快思,而沒有慢想。我習慣是將每天讀書的進度、章節、頁數記錄在小日曆上,像記帳一樣藉以檢視自己有沒有太混,時間小偷是什麼活動。

(二)全職考生念高考時期(109~110年)
  我在107年普考完去買統計學函授,想說普考科目都念過了,可以開始準備高考的考科,卻沒想到統計學比我想像中困難許多,我本身數學程度極差,大學後就沒再碰過數學,可說完全沒有基礎。一片光碟約3小時的課程,我要用3~5倍的時間才能看完,因為要一直寫筆記,把老師講的東西都寫下來,只要聽不懂就一直倒帶回去重複看,覺得幸好我是買函授在家看,但是一直到108年底這一年的時間,我統計學還看不到一半,而且因為是每天晚上看一點,還要複習普考的科目,常常忘記前面上課內容,連貫不起來,學習毫無效果。

普考離職後當全職考生的109年、110年我時間幾乎都用在念統計學上(除了高普考結束到放榜前皆去打工沒念書),並且從基礎數學開始學起。109年念完一輪統計學後報考高考,卻沒想到我連一題都寫不出來,直接拿0分...。後來再用110年的時間重頭念完第2輪,再把書內例題練習2次,加上110年統計學考得比較簡單,總算能拿到些分數。

當初備考時想著先專心考普考,普考上再準備高考,覺得統計學應該不難,卻沒想到自己唸不起來,109年高考考0分時心情非常絕望,一直在思考要不要換考科,但是農業專業科目已經念那麼久了,不甘心就這樣放棄,決定再多給自己全職一年努力念統計學,再念不起來才能夠沒有遺憾的換考科或是放棄考公職。

這2年全職準備考試的時間裡,時間大多都是念統計學,統計念到疲乏時再念行政法轉換心情。只有星期天出門或回老家見父母才會休息半天或一天。到考試前4個月再開始收集農業政策、時事、複習普通科目及農業專業科目、練題目等。我會依照考試日程表來複習、練題庫,例如星期一早上看國文、下午看農業政策、晚上看法學緒論,星期二早上看農業概要、下午看行政法、晚上看農業經濟學,星期三早上看農產運銷、下午看統計學。如此一周念兩個循環,若是有多的空檔或是國文這種不需要花太多時間的,就都用來練統計。

全職考生期間只有考完試有打工2個多月,生活費是用過去工作的存款和親友偶爾資助才得以度過,我過得極度節儉,三餐主食CP值最高的食物推薦冷凍水餃,不僅便宜,還有肉有菜,比泡麵還營養。我自己是用電磁爐加水去煎,一包100多元可以吃3~4餐看食量。存款多用在繳國民年金、健保、手機費等固定支出。


四、休閒
  在職念書期間,周末除了回老家看父母,也常會騎車四處晃,去山上或海邊。全職時期就很少出門,除了每週固定回老家外,就只有偶爾去龍山寺拜拜吃夜市。完全沒有社交生活,只和家人聯繫訴苦,也完全不用社交軟體(FB、IG等)。對遊戲和戲劇、電視節目沒有興趣。僅有的休閒是看youtube,但只看說書、國際新聞、電影解說等,還有看和考試有關的網站。我本來的生活習慣就是如此邊緣,並沒有特別壓抑。

我不會逼自己硬是要連續念幾小時,學習效果會很差,念書念到累了倦了就會睡一下或滑手機進入「發散模式」,其實手機沒什麼好滑的,滑一下手機產生罪惡感反而會更認真念書。

因為我很不容易入睡,晚上常靠冥想才能入睡,推薦YT「放鬆瑞秋」,有旁白引導冥想。

五、各科書單(有念完的書)與讀書方式
  當初106年只有鼎文公職有出農業行政就買了,但只看了少數幾科而已。後來志光也開了農業行政的課程,我沒買所以無從比較。我農業專業科目都自己念。共同科目買書時都去書店翻,選自己喜歡看得懂看得下去就好。

專業科目的書單是參考過去上榜心得文和程大光老師建議。程大光老師整理的歷年考古題庫,是考農業行政的考生必買的書籍,考場上幾乎人手一本。

(一)國文
 1.測驗題:沒看書。
 2.作文:「國文-作文」/卓村(志光),看作文各題型段落與結構,再看一些名人故事而已,沒有動筆練習。
 3.公文:「公文寫作技巧」/郭雋(志光)。考前一周開始練習公文格式,還有我考公文都不寫辦法,只把題目整理塞進說明裡,有時候題目很長就要精簡不要照抄,否則太花時間,時間主要用來寫作文。

(二)法學知識與英文
 1.憲法、法學緒論:鼎文函授/蘇律師;「法學緒論」/程怡。普考各科比重相當,法緒就很重要,因此法緒從函授把基礎學好,再買書練題目,書也是挑自己喜歡的。有基礎後考前3個月才練題目複習,有把數字題目整理筆記,例如五院人數、任期、修法門檻之類。
 2.英文:我英文程度差,沒看書。

※專業科目如農業概論、農業經濟、農業政策、農產運銷,此四科都會混合出題,例如農業概論出現農業政策題目,農產運銷出現農業經濟題目。教科書內容也是會交互參雜。如上榜前輩及程大光老師所說的一起念,最後要能融會貫通。

我自己是先念完參考書,再以google表單將近10年考古題重新key in整理,依據程大光老師題庫編排的章節做分頁區隔。key in整理考古題時就當作是在練習,沒再用紙筆手寫練筆。做成電子檔的好處是方便搜尋類似的題目,和調整修改資料,平常在外面有空也能用手機看。
https://imgur.com/01DVq9d

key in時我會用自己的話精簡整理,也會上網或翻書找資料,將擬答豐富化,避免只是背答案,雖然有時整理一題加上找資料就會花上1~2個小時甚至更久(所以我念書速度很慢),但閱讀過大量材料並整理擬答後,更能理解、內化,比較不會忘掉,也能在考試時寫出更深入、與眾不同的答案。
https://imgur.com/EvZUKbn

當然一開始都看不懂,肯定讀得很吃力,要花很多時間思考題目在問什麼,答案怎麼寫才能切中考點。當練習的題目多了之後,便會發現出題大多都圍繞在一些議題上,這就是出題的脈絡。隨著閱讀的資料越多,越開始有自己的主觀意見,看到題目比較有自己的想法,這就表示讀通了。前2年紮實的累積,讓我後面可以不用花太多時間念這些農業專業科目,可以把心力擺在最弱的統計學上。

準備農業行政一定要多做考古題掌握出題脈絡,有一些考古題經常考出來,是拿分數的基本。出題方向還包含時事、政策,要自己動手上網找資料收集、整理。書單內的書籍除了打基礎,偶爾也會考出來,考前要快速看一遍過有個印象。至於其他意想不到的題目,就看平時閱讀的廣度了。


(三)農業概論:「農業概論」/鄭詩華、柯勇;參考題解/程大光
  農業概論這本書是打基礎的,必定要看,很多題目都可以從裡面找到答案,例如最近考過的土壤的物理性質、森林的功能、特用作物、病蟲害防治、水質管理、食品加工技術等,書上都有。而且這本書圖片很多,我當故事書在看。

時事題考過非洲豬瘟、秋行軍蟲防治、食農教育、有機農業、智慧農業、氣候變遷等。因此要注意、動手整理考試當年的重要時事。

農業概論偶爾也會考一題某種作物的品種、習性、栽培區域及方式等,最近考過落花生、甘藷,這個比較困難,很難預料只能憑印象盡量掰,原住民特考最常見。

(四)農業經濟學:「農業經濟學」/張德粹、許文富;參考題解/程大光
  幾乎都有一題經濟學畫圖題,出題範圍廣泛,常包含農業政策、農產運銷題目。常出現的經典考題一定要會,如產銷失衡、農產品價格波動之原因與如何解決等。也常出現時事、政策題如農業保險制度(這幾年都考)、農民退休儲金制度、農民社會保險等。農業統計數據也要關心一下,普考考過糧食自給率。

由於我沒學過經濟學,農業經濟學這本書不少內容看不懂,特別是畫圖,只能從考古題抓出題脈絡,畫圖題我都硬背,常常畫不出來,所以分數都不高。

(五)農業發展與政策:「農業政策導論」/許文富;參考題解/程大光
  這科目的參考書,看過兩輪就沒再看了,因為農業政策是一直不斷的變化,時事、政策就非常重要,農委會、農糧署的重大政策資訊一定要全部整理過一遍,常出現的考題有農村再生、稻糧政策、年度施政目標(如新農業)等。

再來就是要主動整理時事,像是農舍問題嚴重時考過農地政策,食安問題爆發時考過安全農業、農產品標章,開放萊豬進口時考過品牌、市場區隔。還有農田水利會改制、covid19影響及對策、農業綠能(光電)措施、農民社會保險、農業保險等當代重要政策。另外農業結構問題及政策如產業六級化、農業缺工、引進青農措施等,幾乎是年年考,一定要知道。

我認為農業政策題目多是在描述問題、說明原因、並提出解決的方法。例如我國農業勞力結構問題,原因有農業勞動力老化、人力外流、缺工嚴重、農業所得低、工作環境欠佳、城鄉發展不均、從農門檻高等。政府解決政策有開辦農業人力團、推廣省力智慧農業、提供各項優惠貸款及補貼、辦理農民學院培訓、提供經營諮詢輔導、完善社會保險等措施。以這樣的脈絡去理解,就很好記憶。
https://imgur.com/h9iKDXx

(六)農產運銷:「農產運銷學」/許文富;參考題解/程大光;「農產運銷及供運銷實務」/鼎文公職
  農產運銷是高考才有的考科,我覺得這科比較單純一點,出題範圍大多在供需理論(常出一題畫供需彈性圖,我只會死背很容易忘記)、運銷職能、運銷商結構、運銷效率(運銷價差)、農產價格等章節內。

「農產運銷及供運銷實務」是當初鼎文送的考農會用書,我很喜歡這本書的編排,簡單明瞭,考試時會帶去考場翻一下。

(七)農業行政學、農業推廣:參考題解/程大光
  這兩科是普考的考科,我只有整理考古題沒有額外看書,如果平時有多看農業相關資料,比較能寫得出東西來,另外就是盡量掰。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是在考場中會看到幾乎所有人都在看程大光老師的題庫本。

※農業專業科目常看網站如下
1.上下游News&Market,平時就經常看,報導都很有深度
2.農委會官網/農業新聞、農業政策、重大政策、農業統計資料查詢、農政與農情
3.農糧署/重大政策
4.公視youtube/我們的島
5.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農村再生實施計畫
6.台大觀點種子網


(八)行政法:鼎文公職函授/廖震;行政法測驗題型、申論題型/林清(志光)
  大學時雖然修過行政法,但念得一蹋糊塗沒有印象。鼎文的函授看了2次後,買林清老師老師的題庫書來練習,由於我不擅長背法條,因此著重練習比較好拿分的測驗題,林清老師這本書大多題目後面都有詳解,可以節省來回翻閱找資料的時間,我很喜歡,整本練習2次。申論題庫書只有大概看一下,有些概念而已。今年的行政法,測驗題拿了42分,但申論題只拿了13分,其實我申論題的答案都是對的,但爭點、法條等篇幅寫得很少,老師給分就很低。

(九)統計學:基礎數學/張翔;計算機教學/張翔;志光統計學函授/吳迪
  這科是我的噩夢,分數也很差,念書過程如上述很勉強,分數也不高。一開始沒數學基礎,爬文很多人推薦張翔老師,但他的函授課程不便宜,於是先買他的書來自學,看了幾頁就放棄,因為我連基礎微積分都不會。後來到張翔老師的網站先從基礎數學開始學起,再學怎麼按計算機,這個過程對我幫助很大。因為預算少,決定買志光吳迪老師的函授。吳迪老師講的很清楚,也會推導公式,但我要看好幾遍才能看懂,而且很容易忘記,許多公式還是得用死記的,尤其無母數統計公式一直忘。

109年高考時,我統計學才剛看完一輪,只有練習一些套公式的基本題型,那年的統計學,我腦袋一片空白完全不知道發生什麼事,交卷時間就到了,直接拿0分。後來專心再念第2輪,再把書中例題練習2次。前面幾章剛開始練習時,常常毫無頭緒,必須先看老師的解法才能寫出來,後來練習第2次,才有些印象,但仍常不知怎麼下筆。看統計高手說要練習到不分章節,看到題目就能想到如何解題才算有讀懂,我還是做不到這樣。

根據前輩心得文,統計學分數對能否上榜的影響非常大。相對於申論題是老師主觀給分,統計學是算對就有分,考得好甚至可以拿到滿分,能夠把平均分拉高很多。不過沒有選擇題可以拿基本分,寫不出來就像我一樣被它拖垮,因此這科是高考農業行政考生的一道檻。以前認識一位普考前輩也是卡在統計學而考不上高考,還有109年高考缺額10名卻不足額只錄取5名,我猜跟統計學有很大關係。


六、考場注意事項
  這是我自己多次上考場的心得。本身有腸躁症,一緊張就很容易腹瀉,所以在考試前2天開始就減少進食份量,降低腹瀉的機會。去考場前會買超商飯糰或手卷當午餐,中午不訂考場便當也不出去外面,吃完就趴著休息或翻書。

中午我會趴著10幾分鐘休息一下,然後起來開始翻書,太緊張時會去考場沒人的地方看書,我會試著猜考題,上網看看時事和覺得會出的題目,或是針對比較細項、記不熟的部分加強記憶。

高考的專業科目考試時間是120分鐘,我拿到題目後會先花5~10分鐘的時間審題,在題目卷空白處寫出條列式簡答,要好好看清楚題意,避免文不對題。接著再把時間平均分配給四道小題。題目總是有會寫跟比較不會寫的,但要注意題目配分,不要把太多時間花在一道題目上。如果是一道題目裡面問許多小問題,每個問號都要寫答案,並依據每個小問題的配分決定答案的篇幅。


七、焦慮症的影響(寫這段思緒很混雜,為了不要太負面我修改了好幾次,很冗長所以放最後)

  我本身有焦慮,起因於我的原生家庭、個性、挫折經歷,故打從一開始就完全不考慮當全職考生,在職考生雖然累,但至少有收入,壓力不會太大,反正有考上當賺到,沒考上也沒什麼損失。但當全職考生就不一樣了,得失心很重,各種壓力足以搞瘋一個人…。

在焦慮症嚴重時會出現恐慌,腦袋與身體對接不上,暈眩等身心症狀嚴重影響工作、學習與生活,心中始終放不下繼續唸書拼高考的期望,理想與能力不足的矛盾,結果是什麼事都做不好,連藥物阻擋不了恐慌的襲來,後來聽從內心選擇辭職放棄工作,給自己一段時間專心唸書,狀況才好轉,還可以停藥。

以前職場的忙碌,以及在舒適圈與同溫層裡,時間就這樣一年年的過去,警覺到年過30時已經陷入「匱乏」的困境中。在學生時期,倚著學生身分和年輕,覺得社會上眾人皆平等,自己有無限可能。但出社會工作幾年後,年紀越來越大,工作卻還是沒什麼長進,看著同年齡或比我年輕的人,有份好工作、好薪水、好發展,而自己仍是職場免洗筷,內心經常羨慕別人。日子一久,越來越害怕自己人生失敗,覺得過去10多年的工作經歷都在窮忙,自卑感如影隨形,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什麼都不會、很爛很糟糕,「職涯焦慮」日益漸長。

這時候才體悟到「選擇」的重要性,選擇科系、選擇專業、選擇職涯。目前台灣就業環境只有讀醫牙電資等科系才容易有較好的待遇與前途,非法商類的文科想要有不錯的待遇幾乎只有體制內的軍公教國營。在考公職之前我曾想過重考大學、洗碩士或報名資策會學寫程式,但對於年紀已經不小的我而言,轉行的經濟與時間成本太高,有太多的不確定。而且自己以前做過HR,其實對台灣的勞動環境感到很失望…這就不便多說了。

自發生過恐慌症後,我變得非常容易疲倦,跟在職考生時期相比,沒辦法長時間坐在椅子上念書,於是就常趴在床上,或是在床上放小桌子用較輕鬆的姿勢看書,一旦累了就直接躺著睡一下,自然醒後再繼續,如此反覆著。心煩意亂時,我不會強迫自己,會滑一下手機,不過我手機沒什麼好滑的,只會看一下youtube影片,聽個音樂,一段時間後罪惡感就自動催促我回去看書了。唯有唸書時心裡才有充實、踏實的感覺,能夠緩解焦慮,就連出門也要帶著一本書才安心,縱然沒時間看。

但也不是總能靜得下心唸書,109年初我的狗兒因病在我面前驟然離世,令我悲痛欲絕,即使吃藥還是每天以淚洗面,書都念不下去。起初念的東西記不起來很快就忘掉,頭腦時常一片空白,感覺好像記憶不斷被黑洞吸走,這感覺非常可怕。

後來我不再壓抑情緒,而是讓自己盡情的哭泣發洩,好好度過悲傷五階段。依照心理師教的認知行為治療練習(轉念),一想到狗兒,就努力聯想起以前生活中快樂的生活片段,像是牠開心地在草地上蹦蹦跳跳的模樣,還有陪牠玩耍時開心的笑容;而不是牠在獸醫院打點滴的模樣、臨死前痛苦喘氣的樣子。過一個多月後,我才逐漸能恢復學習,要是記不起來,我就看更慢、看更久、一直複習、一直重復看。

2年全職考生的時間,同時是給自己沉澱、休息,省思人生的機會。除了準備國考,我也閱讀諮商心理和其他方面的書籍、文章、網路上職涯就業討論等等。通過大量的閱讀,使我更覺察自己、瞭解社會。其中最大的收穫是發現我是典型的高敏感族、大腦多向思考者。現在我比較能勇敢示弱、接受失敗、表達自己的困難、坦承自己能力有限、畫出界線不攬下太多責任,以照顧自己為優先。

曾經我跟心理師說:「我不想做不喜歡的工作,也害怕中年失業,過著失敗的人生」,她問我「什麼是成功的人生,什麼是失敗的人生?是別人認定還是你自己覺得?」。經過這些時日,我給自己的答案是,無關成功失敗、別人的目光,我想要過自己滿意且不感到後悔的人生。

仔細想想不論選擇那種目標,都有不同的困境與挑戰,與其跟優秀的人比較,不如靜下內心思考自己想要過怎樣的人生,想要追求怎樣的目標,到達怎樣的境界。

其實我讀高職時原本應屆考上科大機械系想擠身科技業,但因為數學底子太差念得很痛苦,微積分、物理、工程數學、各種力學…加上對機械專業沒興趣,後來只好逃避轉念文科。雖然課業上不用再念數學而輕鬆許多,但大學時期輕鬆的代價就是出社會後求職不順、待遇差。理工科待遇好,是因為專業艱深要花很多功夫學習。

為了踏出原本的舒適圈,看看自己的能耐,我不想再逃避數學,「學習如何學習」這本書給我一些信心,作者Barbara就是數學差,工作後才把數學重頭唸起來並成為理科專家。我
也從基礎開始學,雖然花了將近2年這麼長的時間,還因為「別人都可以,為什麼我不行」這個想法加劇我的焦慮,覺得自己要用將近2年念一科統計真的很廢,但還好付出的努力有得到回報。

考試群組有前輩說過,考上公職並不表示未來就是順遂光明,在民間工作努力也能有好的薪資與發展。因此我只給自己最多2年全職時間,今年考完就開始做落榜的心理建設,並先找份打工回歸社會,不再鑽牛角尖放棄執著,現在打工很累但可以不用吃藥。

未來會如何不知道,但活在當下,認真努力過,就算結果不如意,應該能減少一些後悔和遺憾。如果你和我一樣總是感到自卑,那麼請專注於提升自己吧,明天的你會感謝今天的你!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6.218.218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jeff7679 (223.136.218.218 臺灣), 01/28/2022 19:17:07 ※ 編輯: jeff7679 (223.136.218.218 臺灣), 01/28/2022 19:20:34

fallench01/28 19:20這類科自讀超強 不過缺南轅北轍風險也蠻大的

Unfriendly01/28 19:21恭喜

ahurak01/28 21:04恭喜上榜!

marsaqua01/28 22:21強者,恭喜

a51036401/29 03:52恭喜!!

ccf52001/29 19:58恭喜,也謝謝你的分享!

sinksink01/30 12:28辛苦辛苦

dadaQ02/11 12:27推用心,恭喜上榜

a51036403/13 22:36用心分享給推! 恭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