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心得] 行為投資金律 書摘與反思
※ [本文轉錄自 Stock 看板 #1WYMAmfj ]
作者: zon (Zon) 看板: Stock
標題: [心得] 行為投資金律 書摘與反思
時間: Wed Apr 28 21:26:59 2021
行為投資金律:現賺4%行為差距紅利,打敗90%資產管理專家的行為獲利法則
The Laws of Wealth: Psychology and the secret to investing success
Author: Daniel Crosby
重點上色網誌版:
https://www.zoncheng.com/2021/04/0404-laws-of-wealth-psychology-and.html
小感:本書是心理學博士、行為金融專家及資產管理人Daniel Crosby的第二本著作,原文與中文版本都於2016年發行,中文書名有些浮誇,英文稍微好一點點。每一章節在系列的案例後會再提供一個簡單的情境讓你反芻與思考,所以當我一開始閱讀本書時,就覺得是本很契合自己的工具書,實用性更勝於他的第三本著作:非理性效應:投資的失敗,來自你的本能(The Behavioral Investor) - 我的心得與書摘可見:
https://www.zoncheng.com/2021/04/0403-behavioral-investor.html
除了依舊探討著人們的心理如何影響投資決策之外,在五大行為風險(自我/情緒/資訊/注意力/保守)的整理上,我覺得不但可以用於投資上,也可用於我們人生的某些重大決策。畢竟人的一生就是靠著一個又一個的決定建構而成。
此外,可能因為幾年前投資話題沒現今流行,可能為了適合某些TA,或是營造一種權威感,中文版的字體較一般書目大,內頁的天地也較大,導致中文版的頁數比英文版多了快
100頁,可能這樣比較像Bible吧!會說說這一點,是因為我個人覺得這樣的編排會影響到閱讀時的手感及舒適程度。也請有意閱讀本書的朋友們不用擔心,應該兩、三小時就能看完了。
以下個人喜愛的書摘內容為簡化字數,有部份刪減,但大意不變,供參考。
---
Mier Statman在What Investors Really Want一書中,分享了關於社會經濟標籤和消費行為的調查。參與研究的受試者在受到影響並認定自己是窮人時,更有可能將錢花在炫耀性(可向外界宣示自己財富實力)的奢侈品上。
---
行為經濟學家塞勒(Richard Thaler)指出了四種阻礙我們,使我們難以做出正確決定的特質:
.我們先看到利益,後看到成本。
.此類決定並不常發生。
.獲得的反饋並非即時。
.語言不夠清楚。
我們思考投資決策,就可以發現這些決策徹底違背塞勒所提出來的四項特質。它們牽涉到在語意上刻意保持的模糊(market neutral到底是什麼鬼?),大量延遲的反饋迴圈(如果你夠聰明,此種延遲有可能為時十年),且不太常需要做出這樣的決定(謝謝某個阿姨留給我的遺產),而獲得的好處或許會延遲到我們根本很難以察覺到它們的益處(三十六歲的我根本無從想像八十歲的自己會如何花這些錢 )。
反思:想了一下自己投資的過程,某些部份的確很寫實。可惜就算我不想努力了,也不會有阿姨給我遺產;然後,我也沒有想活到八十歲。
---
在墨基爾和Charlie Ellis合著的《投資的奧義》(The Elements of Investing)一書中,就提到該如何在股市波動中站穩腳步,關於這一點,父母們肯定很有心得:「投資就像是撫養小屁孩 - 看著他們一路上如何『有趣地』成長為健全的大人。有經驗的父母知道將眼光放長遠, 而不要死盯著日常的爭吵。」
反思:作者沒有說到的是,小孩不一定都會有趣的長為健全的大人。持股也不一定會長大,可能永久性縮水,甚至不見…。
思考:「熊市,衰退和特別不穩定的情況,是我為了獲得超高回報所必須付出的心理代價」
問:「讓他人陷入恐慌的事件,是否為我提供獲利的好機會?」
做: 列出一張優質但價格過高的夢想股清單,並趁著股市波動致使其價格更具吸引力時買入。
反思:我的確列出了價格過高的夢想股清單,可惜他在大恐慌時期還是沒有跌到我的目標價。看來分批購買是必要的,至少套牢的時候會比較甘願。
---
快速掌管情緒的幾個祕訣情緒會影響我們對所有事情的看法,包括時間,風險和適當的價格。 我們可透過下列幾點實用的方法,來確保情緒沒有失控:
.劇烈運動。
.重新定義問題。
.限制攝取的咖啡因和酒精。
.和朋友聊一聊。
.不要立刻行動
.轉移自己的注意力。
.寫下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挑戰毀滅性的悲觀思維
在古羅馬時代,打了勝仗的將軍會在街上遊行,接受民眾的喝采和歡呼。然而,古羅馬的英雄比當代華爾街戰士們還擁有一個優勢:有一個行為干涉機制,可以防止那些勝利者因為致命的驕傲偏誤而鑄下大錯 - 在那位凱旋歸來的將軍身後,同一輛戰車之上,會站著一位奴隸,目的就是用死亡來提醒將軍,絕對不要萌生那種足以招致毀滅的驕傲。
「Memento mori」奴隸悄聲地唸著這句拉丁語,音思是「勿忘你終有一死」。 羅馬人用這個特殊的機制來想醒勝利者 - 即便此刻的他正意氣風發,但在未來的某一天,他也免不了會走到運氣的盡頭。炫耀自己的投資績效並以此作為勝利勳章,是人之常情。但即便在慶祝的時刻,我們也應該仿效羅馬人的態度,用最冷酷的事實一自身的不完美與世事的無常,來澆醒自己。
「Respice post te!Hominem teesse memento!」奴隸又說了,「看看你身後,別忘了你也是人類。」
反思:讓我想起冰與火之歌裡的無面者 - Valar Morghulis(凡人皆有一死。
---
投資的目的不在於打敗其他人,而是掌控處在這場遊戲中的自己。
---
分析師應該要秉持著公正的精神,透過適當的標準給予市場買進和賣出的建議,但他們卻偏偏受僱於憑藉買氣而獲利,因拋售而受損的公司。 更重要的是,如果分析師不願意乖乖合作,他受僱的公司很可能還會讓他無法取得做出正確評價所需要的重要資訊。
反思:2330不畏高!XX證券喊上4位數、外資圈最高!
---
康納曼在《快思慢想》一書中,提到自己和以色列軍合作時,聽到一名軍官表示他發現每當某位飛行員因為完美的表現而獲得上級大力讚揚時,這位飛行員的 下一次表現往往會奇差無比。 該名軍官認為,表揚之所以會導致表現不佳,或許是因為表揚會讓該名飛行員在心態上變得較鬆散或過於得意。 而康納曼在稍後根據自己的經驗解釋道,無論是表揚或批評,超群的表現往往會朝著較差的表現靠近,而差勁的表現則往往會通往更好的表現。 對於「長期而言,表現會朝著均值靠近」的事實而言,正面或負面評價都不過是煙霧彈而已。
反思:當一支持股超過一年,很難不聽到好消息與壞消息,而每次經過財報的洗禮後,總會暫時回歸一下基本面。
---
行為投資專家戴維斯(Greg Davies)曾說過,如果你每一天都檢查自己的帳戶,那麼有41%的時間裡你將會感受到賠錢的滋味。 考量到人類因為賠錢所感受到的痛苦是贏錢所感受到的快樂之兩倍,這將是多麼可怕的體驗啊! 但如果每五年才看一次,那麼你只會有12%的機率感受到輸;至於那些十二年才檢查一次的人,他們連一次輸錢的體驗都不會有。十二年聽起來似乎很久,但製多數投資人而言,他們終其一生的投資經歷將為四十至六十年。
反思:記得今年二月初時,看著數字不斷高昇,連摔車的時候都還得笑出來;當然二月中之後就開始了一段不想開App的時光。
---
基金經理人郝爾德(Tom Howard)如此說道:「諷刺的是,你明明想建立長期投資組合,卻老是盯著短期波動性,而這麼做勢必會讓投資風險增高 。」
長期投資需要一個符合長期意義的風險評估方法。 根據更適當的時間軸來思考,以股票作為主要獲利手段的投資組合,
---
在評估購買任一檔股票的風險上,檢驗該公司的基本條件絕對比觀察外界那變幻多端的氛圍來得可靠。我們可以透過類似以下的清單來執行檢驗:
.有過去的表現記錄嗎(一般來說超過五年)?
.有任何正向的催化因子嗎? 。
.該公司的領導者值得信賴嗎?
.如果我可以買下整間公司,我願意買嗎?
.該公司的產品或服務有相近的替代品嗎?
.在這個定價下,它還保有安全邊際嗎?
.在時機不好的時候,該公司還能享有定價能力嗎?
.該公司是否依賴工會或是有利的監管條件?
.該品牌能產生顧客忠誠度嗎?
---
五大行為風險:自我/情緒/資訊/注意力/保守
自我風險的實例:
.支持選擇偏誤:盡可能放大既定投資方式的有利因子,並話毀那些自己沒有採用的方式.過度自信:認為自己所擁有的能力與知識,超過了實際所有
.確認偏誤:刻意尋求支持某些 投資理論的訊息,並忽略那些不王確定訊息的傾向
.稟賦效應:只因自己擁有某檔股票而覺得它特別有價值的傾向
.賽邁爾維斯反射(Semmelweis reflex):反射性拒絕某些與自身所珍視想法或觀點相異的資料
.準控制的錯覺:遠遠高估自己對市場結果所帶來的影響力
.錯誤共識:錯誤高估他人對我們投資想法的認同程度
資訊風險的實例:
.基本比率謬誤:偏好看上去更誘人的資訊,而選擇忽視概率的傾向。
.盲點偏見:能夠察覺他人身上所出現的思維缺陷,卻看不見自己的
.訊息偏差:錯誤地認為在製定投資決策時,資訊愈多愈好
.未知規避:偏好已知風險,躲避未知風險
.保守主義:基於「未來就跟過去差不多」的錯誤心理,而不願意適應新資訊。
.瑣碎性:對於微不足道資訊過度看重的傾向。
情緒風險的實例:
.情意的捷徑(affect heuristic):因為當前的情緒狀態而影響我們對風險認知的傾向.同理心差距:低估自身對情緒的依賴程度,並誇大在做決策時自己所擁有的理性程度
.消極偏見:更在意負面事件與其想法的傾向,導致我們對負面事件的風險感知比正面事件來得強烈。
.風險補償:基於個人對風險的主觀認知來調整冒險行為(這也解釋了為什麼繫上安全帶的駕駛往往會開得更快)
.自製偏誤:認為自己在情緒激動的情況下,也能抑制衝動的錯誤自信。
注意力風險的實例:
.錨定效應:在考慮投資決策時,過度重視自己所得到的第一條資訊(例如股票買進價格)的傾向。
.可得性偏誤:因為資訊易於取得而混淆了該資訊所具備的影響力程度或實際發生的可能性。
.注意力偏誤:因為我們對於某件事物的不斷反芻,導致我們對該事物的重要性出現混淆---
監測C-score
C-score中的C,意味的就是「做假帳」(Cooking the books)。 此一評分是由策略
專家蒙蒂爾所提出用來篩選出那些應該立刻脫手的公司,但在長線股票的檢驗上,找出有財務疑慮的公司也很有效。 該分數是視六個參數來決定:
.淨收益和營運用現金流量兩者間的差異越來越大
.應收帳款週轉天數增加。
.存貨週轉天數增加。
.與收益相關的其他固定資產增加。
.總資產、廠房和設備的折舊減少。
.利用一系列的收購來扭曲獲利。
符合上述任一情況的股票,獲得一分,而得分越高就 意味著做假帳的可能性越高。
---
如果你看到這裡了,想多了解一下你的錢,也許你可以試試我的相關書摘:
金錢心理學:打破你對金錢的迷思,學會聰明花費 (Dollars and Sense: How We
Misthink Money and How to Spend Smarter)
https://www.zoncheng.com/2021/03/0399-dollars-and-sense.html
賺錢,也賺幸福:讓你累積財富、享受人生的理財魔法書 The Millionaire in You:
Ten Things You Need to Do Now to Have Money and Time to Enjoy It
https://www.zoncheng.com/2020/10/0392-millionaire-in-you-ten-things-you.html
---
昨天的心得文發出後收到一些正向回饋,謝謝大家。
希望大家都能在股海快樂出航 :)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15.179.158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Stock/M.1619616432.A.A6D
※ zon:轉錄至看板 book 04/28 21:27
看了Crosby的書,覺得他把前人的東拼西湊成為一本,
近年的書都有類似的狀況,個人還是比較喜歡看經典的
書,Morgan Housel的致富心態也有類似的感覺
的確,很多案例我都在不同的書看到。 不過我覺得新書至少有個好處,就是能有新的案例,更去論證某些道理 :)
推
謝謝分享
投資能力&均值回歸很難區別,之前不知在那看到這樣說法,
一對身高185公分夫妻,若後代身高也是185公分,那是"基因"
影響也就是能力導致,後代若是170公分那就是符合台灣人身
高"常態分配"也就是均值回歸
投資上(尤其是短期)很難分辨
其實這本書也有這個案例,只是我沒有摘列XD
感謝
推
XDX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