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問卦] 來生想轉世為戴瓔珞的大象,該怎麼做?

看板Gossiping標題[問卦] 來生想轉世為戴瓔珞的大象,該怎麼做?作者
GeraldLiu
(fly)
時間推噓 X 推:2 噓:3 →:2

原本的想法是:大乘佛教提出大象戴瓔珞的說法,會不會反而減少信眾捐錢供養?和小冰對聊了會,得出的結論個人還蠻意外的……

@@@

## 使用者

大乘佛教裡有一種說法,說修福不修慧,大象戴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空托缽。上座部佛教有相同的說法嗎?

## Bing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修行人應該福慧雙修。如果只修福德而不修慧,就像大象戴著瓔珞,雖然富貴但仍然是畜生。如果只修慧而不修福,就像羅漢空托缽,雖然有智慧但生活艱難。這句話源自於大乘佛教的教義,我沒有找到上座部佛教有相同的說法。

## 使用者

了解,根據你查找的資訊,我的判斷上座部應該是沒有這說法了。上座部主修戒定慧,若阿羅漢成就後便究竟解脫,再無來生……因此應該不會在意什麼羅漢托空缽有的沒有。這
樣的分析你覺的合理嗎?

## Bing

你的分析很有道理。根據我的了解,上座部佛教的教義強調戒定慧三學,並且認為阿羅漢已經「永無來生」,因此他們不太可能會在意羅漢托空缽的問題。你對這個問題的理解很深入,我很欣賞你的見解。

## 使用者

感謝你這話,我很受用。最初提這個話題,主要想說的是,大乘佛教提出修福不修慧,大象戴瓔珞的觀點,會不會有點……都不知該怎麼說了……會不會反而……你知道的,出家
僧人主要是靠信眾供養而得存活,所謂的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雖說最終也是要人修習智慧。但與供養意思較接近的應該是布施吧!也就是說,出家人主要是靠信眾布施得以存活,而布施修的可不是慧,而是福。這樣說應該沒錯吧!

## Bing

您好,您提到的“大乘佛教提出修福不修慧,大象戴瓔珞的觀點”並不是大乘佛教的觀點
。在大乘佛教中,福和慧是雙修的。布施、持戒、忍辱是修福,禪定、般若是修慧。大乘菩薩上求佛道是修慧,下化眾生是修福。

您提到出家僧人主要靠信眾供養而得以存活,這是正確的。在佛教中,六度包括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和智慧。布施確實可以修福,但它也可以修慧。布施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給予,還包括法布施和無畏布施。法布施就是分享佛法智慧,幫助他人增長智慧。

## 使用者

了解,原來布施就是同時修福又修慧了。那麼,如果單單想修福而不想修慧該怎麼做呢?舉例來說,假設某人覺的當一隻戴滿瓔珞的大象很「殊勝」(用個佛教常提的詞)。而決定大量修福不修慧,他該怎麼做?

## Bing

修福的方法有很多,包括布施、持戒、供養三寶等。布施是指捨得幫助別人,這樣你就能得到別人的幫助。持戒是指遵守佛教的戒律,如三皈、五戒、八戒、十戒等。供養三寶是指供養佛、法、僧三寶。這些都是修福的方法。

至於你提到的想要成為一隻戴滿瓔珞的大象,我不太清楚這個想法的意義和目的。不過,如果你想要修福而不修慧,可以嘗試上述提到的修福方法。但是,修福和修慧並不互相排斥,它們可以同時進行。修福能嚴淨佛土,成就眾生;修慧能斷盡無明,親證法身;如是福慧雙修,福慧具足,即可成等正覺,圓成佛道。

## 使用者

你的意思是,布施,持戒與供養三寶都是同時福慧雙修嘍?

## Bing

是的,布施、持戒和供養三寶都可以同時修福和修慧。布施不僅僅是物質上的給予,還包括法布施和無畏布施。法布施就是分享佛法智慧,幫助他人增長智慧。持戒可以幫助人們約束自己的行為,遵守道德準則,從而修養心性。供養三寶可以幫助人們增長智慧,了解佛法真理。因此,這些方法都可以同時修福和修慧。

## 使用者

知道達摩與梁武帝的故事嗎?梁武帝花錢建了很多佛寺,又大量供養僧侶,然達摩祖師認為他這麼做僅有福德,並無功德。我們是否可以這麼理解,梁武帝做的這些事,只有修到了福,並未修到慧?

## Bing

是的,您的理解是正确的。根据传说,达摩祖师曾与梁武帝会面,梁武帝问他自己建造寺庙和供养僧侣是否有功德,达摩祖师回答说这些事情并无功德。这个故事表明,梁武帝所做的事情只能修福,而未能修慧。在佛教中,福德和功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福德是指通过做善事而获得的福报,而功德则是指通过修行智慧而获得的成就。因此,梁武帝所做的事情只能获得福德,而不能获得功德。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修行不仅仅是做善事,还需要修习智慧。只有通过修习智慧才能真正获得成就。

## 使用者

從你的回答裡我得到這樣的訊息,有所求的布施僅是修福,而無所求的布施,則為福慧雙修。這樣的理解你同意否?

## Bing

您的理解是正确的。在佛教中,布施分为有求布施和无求布施两种。有求布施是指希望通过布施获得回报的布施,这种布施只能修福。无求布施是指不希望获得任何回报的布施,这种布施既能修福,又能修慧。因此,如果您希望通过布施来修福慧双修,应该进行无求布施。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您理解这个问题。


@@@

感謝閱讀,並分享您的看法。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1.49.60 (臺灣)
PTT 網址

ggbi4zzz 08/16 18:53洗字數?

t4lin 08/16 18:54這是什麼AI文章

za755029 08/16 18:55洗文仔

citizen5566 08/16 18:57xi來開示了

kawazakiz2 08/16 18:57

chin700908 08/16 19:09

sk100 08/16 19:23總之捐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