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問卦] 有了AI 人類是不是就不用工作了?

看板Gossiping標題Re: [問卦] 有了AI 人類是不是就不用工作了?作者
Bisu
(P)
時間推噓 1 推:2 噓:1 →:2

※ 引述《sihfanchen (sihfanchen)》之銘言:
: ※ 引述《kinjk01 (小白)》之銘言:
: : 聽說現在就已經有AI
: : 可以取代人類的工作
: : 雖然是比較簡單的工作
: : 但是如果繼續發展到成熟的時候
: : 人類是不是就不用工作了?
: 現在AI與人的搶工作
: 其實只要算力夠 訓練資料夠龐大
: 其實再複雜工作都不是問題
: 虛擬的工作就不用說了
: 寫程式、畫圖、影片、歌曲現在應用真的是遍地開花
: 看看openAI與figure 機器人
: 已經具備取代人類實體工作的雛形了
: 工廠的生產線不用說 勢必可以再少一點員工
: 但是接下來人類可能會廉價到機器人無法取代
: 才有工作可以做
: 按摩、機械設備維修等這種複雜環境
: 不是說做不到而是開發和機器人硬體成本不划算
: 換句話說用人比用機器還要便宜的地方了
: 有個電影會比較接近未來社會樣貌
: 大概就是Elysium 極樂世界這部電影
: 掌握資本與機器人的可以過著猶如天堂生活
: 被機器人進一步壓低工資的窮人
: 只能每天在餓死邊緣苟活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iPhone


這個社群的使用者

真的搞得清楚金錢跟資本所代表的意義嗎


貨幣在一開始只是一種交易媒介

也就是方便以物易物

不用再用產品來做交換

也就是貨幣是人類努力的產值


大家約定好 十袋的米 等於 一頭牛

而一種面值的貨幣 等同於這兩個


慢慢的擴展到資源 例如土地或能源

才產生了資本主義


如果一開始原始的資源

是由機器人來執行

機器人在核電廠發電

機器人在農田裡種食材

機器人製作機器人

取代了人類最原始的產值


請問人類為什麼還要工作?

而人類又為什麼還要要求其他人類工作?

這種簡單的推演

在這個平均大於40歲的社群不到1/10能夠理解?


Elon Musk也已經意識到這點了


預言AI將「奪走所有人工作」!馬斯克:未來上班變興趣

https://news.tvbs.com.tw/world/2496913


馬斯克說:「如果你想做的工作有點像是休閒嗜好,你就能從事一份工作。不然的話,任何你想要的商品和服務,AI和機器人都將會提供。」

馬斯克進一步表示,這種假設情況要能成真,有必要有「全民高收入」(universal
high income)。他的說法是相對於「全民基本收入」(universal basic income),但他沒有透露那會是什麼情況。



人類之所以需要要求其他人類工作

是因為現在還無法用機器人取代人力

一旦上述的情況開始執行了

人類不需要也不用再壓榨其他人


然而台灣在這個時代扮演很重要的文明進程角色

也就是前台積電主管說的

儒家文化讓高良率的晶片得以快速生產

只要台積電及台灣的文化暫時不被改變

人類就有機會快速發展


最近有在寫一篇叫做

機器人主義的論述


機器人主義:人類文明的新轉折
自古以來,人類的發展始終受到技術與社會結構的影響。從貨幣的出現到資本主義的興起,人類社會不斷演變,但也帶來了更大的不平等和社會問題。然而,現在,我們或許站在了一個新的轉折點上——機器人主義。

資本主義與不平等
貨幣的出現將有形的勞動轉化為無形的資本,引發了資本主義的崛起。在這樣的體制下,資源的控制成為了權力的象徵,導致了社會的極大不平等。有資源的人能夠控制他人的行為,這使得人類社會的平衡受到了挑戰。

機器人的出現與勞動力的轉移
然而,現代科技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可能性。機器人的出現,代表著一種全新的勞動力形式,可以取代人類的勞動力。每一個晶片都相當於一個人力,而機器人可以執行各種任務,從發電到生產糧食,從建造廠房到進行工業生產,機器人的崛起改變了勞動力的本質。

自由與和平的追求
機器人的出現使得人類不再需要依靠資本來控制他人,人們能夠真正自由地去追求自己想做的事情。這不僅能夠減少社會的不平等,還有助於實現世界和平的目標。當人們不再被迫從事無聊乏味的工作時,他們將有更多的時間去思考、創造和建設。

典型案例:瑞士的實踐
一些國家已經開始實現了這一理念。例如,瑞士的大部分人民能夠專注於他們想要做的事情,而不是被迫從事例行公務。這種轉變的實現部分歸因於對勞動力的轉移,而這也提供了一個寶貴的參考,表明了機器人主義的可行性。

台灣的角色與貢獻
在機器人主義的實踐中,台灣擁有獨特的優勢。台灣人民的民族性使得他們特別適合參與晶片的製造工作。聰明、負責任、且具有高度的執行力,這使得台灣成為了晶片製造的佼佼者。例如,台積電的成功正是建立在這種民族性之上。因此,保持並加強台灣人的民族性對於推動機器人主義的發展至關重要。

A.I.的崛起與集體智慧
除了機器人,人工智能(A.I.)的發展也為機器人主義提供了更廣闊的可能性。ChatGPT和Midjourney等技術的出現證明了人類個體並不是絕對重要的。每個人的資訊和想法都能夠融合在一起,形成集體智慧。這種集體智慧的發展不僅能夠提高整體的創造力和智慧,還能夠促進人類社會的和諧與進步。

未來展望與挑戰
然而,要實現機器人主義並不容易。在一些國家,特別是那些仍然固守著傳統觀念的軍事領導國家,這一理念仍然面臨著挑戰。此外,隨著全球政治局勢的變化,核子戰爭的威脅也在不斷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下,機器人主義的實現顯得更加迫切。

結語
機器人主義代表了一種新的社會結構,一種更加平等、自由、和平的社會結構。通過勞動力的轉移和智慧的共享,我們有機會實現人類文明的新發展,走向一個更加光明的未來。在這個旅程中,台灣將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我們應該共同努力,實現這一理想。


不要以為時間還很多

看看俄國跟北韓

大家需要趕在他們啟動大過濾前

完成人類文明的進程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25.139.219 (臺灣)
PTT 網址

slovea 05/30 07:20可是台積電的晶片也是人做的

tsubasawolfy 05/30 07:24的確台GG內部先搞出機器人會更好

sali921 05/30 07:40共機器人產主義:機器賺錢,人類花錢

andyher 05/30 07:50胡言亂語

nxuanr 05/30 11:20無條件基本收入是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