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問卦] 為什麼一隻鳥就能造成停電?

看板Gossiping標題Re: [問卦] 為什麼一隻鳥就能造成停電?作者
skeymailby
()
時間推噓17 推:17 噓:0 →:15

※ 引述《ClutchShot (ClutchShot)》之銘言:
: 如題
: 這次高雄停電
: 聽說是一隻鳥造成的
: 小小一隻鳥 竟能造成停電
: 台電的設備有這麼爛嗎
: 如果真是這樣
: 是不是隨時都有可能停電
: 感覺鳥蠻多的啊
: 有沒有卦?


台電的設備區分為架空線路與地下線路

架空-就是路上看的到電桿稱之

地下-就是馬路或街道上看的到有亭置式變壓器(俗稱變電箱)稱之

好,為何常聽到鳥類或鼠類或外物碰觸造成某個鄉鎮市停電?

簡單來說:

架空部分:

舉個例子,松鼠 在交配的季節,很喜歡爬到電桿上,但畢竟不知道那很危險,若不慎碰到電桿上裸露的設備,瞬間造成電流有迴路藉由松鼠的身上流過去傳送到大地,那這條電桿上的供電線路電流本來正常傳送,但因為松鼠的關係,導致有電流留至大地,俗稱短路電流,這時候如果短路電流過大(達到設定值),該條供電線路源頭的斷路器會跳脫,但架空線路設定會試送一次,所以你家有時候可能會遇到突然跳電(電燈閃了一下),又恢復正常,就是上述原因。

但要是試送不成功,代表事故物(松鼠)未被移除還黏在上面,持續有短路電流通過,這時候設備就會開始執行故障點的偵測,確認後會隔離事故區間,事故區間隔離後源頭會再送一次,事故區間下游會轉其它線路送回來。

接著就是你事後看到新聞報導哪裡停電?停了多久?

那是因爲:
事故區間確認後,要派員到現場巡視該事故點在此區間的哪個地點,確認後,要把事故物移除,甚至該事故物造成電桿上的設備破壞也要跟著重新復舊,等到上述問題都排除完了,才能恢復原本線路的供電。

所以時間可長可短,長的是事故點在山區,光車程過去就花了不少時間,若是在市區,那車程的時間就能縮短,這些都會影響事故的處理時間。

地下的部分:
有機會再說,懶得打那麼多字。

以上,洩洩大家,請鞭小力一點點 。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1.234.230 (臺灣)
PTT 網址

gtr9915 03/16 01:16沒人在意好嗎.. = =你認真了

pippen2002 03/16 01:24https://i.imgur.com/wA9UPgy.jpg

boshion 03/16 01:30用心

jacid 03/16 01:32寫那麼多沒八卦仔會看啦~就下臺就好

sky781125 03/16 01:32

RC8377 03/16 01:42https://i.imgur.com/M8oxISi.gif

jeffky 03/16 01:47幫推,專業文。

PeterIsDog 03/16 02:04學到了 謝謝

karmel 03/16 02:15這邊的人不可能在意拉 只是想嘴政府而已

nilr 03/16 02:32

sean12345678 03/16 03:57失智列車的乘客已離開了。

antigidu 03/16 04:41想了解 松鼠身體這麼短 為何電流能

antigidu 03/16 04:41透過松鼠身體接地?

aortic 03/16 05:50好文

haver 03/16 06:25這沒錯啦 但這次那隻鳥沒焦啊....

modernpkman 03/16 06:32失智列車下班中

pipiayin 03/16 07:34優文

Campione3310 03/16 07:4012樓你看高壓線離橫擔才多遠

avans 03/16 09:20推解說~

ariesd 03/16 09:37基隆停電說是松鼠,但在八卦有人會信你嗎?

foxey 03/16 11:00推詳解 但這邊網軍公關不會鳥你 只想鬧事

skeymailby 03/16 11:58松鼠的尾巴跟手腳,那樣的跨距碰觸,

skeymailby 03/16 11:58是會造成高壓線(相跟相之間)有迴路

skeymailby 03/16 11:58,造成供電饋線跳脫的(尤其高壓線是

skeymailby 03/16 11:58裸線的情形下),當然牠也有可能僅碰

skeymailby 03/16 11:58觸裸露的單一設備,那就是上面說的會

skeymailby 03/16 11:58造成供電線路瞬間跳脫後,試送復電成

skeymailby 03/16 11:59功。

karmel 03/16 12:58結果今天跳電15秒也一堆人高潮 自己反智在

karmel 03/16 12:58那裡笑人反智 難怪永遠同溫層

GaL 03/16 13:10謝謝推推。但八卦版沒人在意只想靠北。ㄏㄏ

NEDYA 03/17 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