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新聞] 〈少子化系列專題〉生育率全世界排名倒數第一

看板HatePolitics標題Re: [新聞] 〈少子化系列專題〉生育率全世界排名倒數第一作者
ykkdc
(ykk)
時間推噓 X 推:0 噓:1 →:2

紐約時報:人口下降不是問題,多生孩子也並非解決之道
https://cn.nytimes.com/opinion/20230131/china-world-population-decline/zh-hantWANG FENG
2023年1月31日

那隻靴子已經落地。而且是很大的一隻。幾個世紀以來人口一直居世界首位的中國本月公布了60年來的首次人口下降,這個趨勢幾乎可以肯定是不可逆轉的。

據聯合國預測,到本世紀末,中國人口也許只是現有的14.1億的一半左右,而且印度的人口目前可能已經超過了中國。

人們對這條消息的反應是悲觀失望,通常認為這是中國無法改變的衰落的開始,而且更廣泛地說,這是一個人口和經濟「定時炸彈」的預兆,必將使世界贍養日益老齡化人口的能力達到極限。

毫無疑問,全球人口減少——預計這個趨勢將在本世紀末出現——給人類帶來了前所
未有的挑戰。

中國只是最新加入人口下降國家行列的最大國家,日本、韓國、俄羅斯、義大利和其他國家已經在這個行列中。如果沒有外來移民的話,德國人口可能已在下降,而且,更多國家的人口可能會在未來幾年開始萎縮。(美國人口預計將在未來幾十年適度增長,主要是因為外來移民。)

聯合國各種預測的中值指出,全球人口將在本世紀80年代中期達到逾100億的峰值,但如果生育率繼續下降的話,全球人口開始減少的時間可能會提前幾十年。

但危言聳聽的警告往往過於簡單且為時過早。杯子至少是半滿的。人口減少通常是一個自然且不可避免過程的一部分,與其過分關注勞動力短缺和養老金缺口等問題,不如看看人口減少給世界帶來的好處。

沒必要恐慌;我們以前在人口問題上就犯過這種錯誤。

20世紀下半葉,世界曾被不可阻擋的人口增長嚇得驚慌失措。地球上的人口在70年裡增長了兩倍多,從1950年的25億增加到2022年的約80億。

事實證明,那是個暫時的階段,由於營養和公共衛生的改善以及相對的和平,死亡率下降的速度超過了生育率下降的速度。

但驚慌失策會導致草率政策和人間悲劇。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末開始的極端計劃生育運動,給以女性為主的群體造成的巨大痛苦,是這種悲劇的最充分體現。

政府用強制墮胎或對違反計生規定者罰款的做法限制大多數夫婦只生一個孩子。政府在2015年開始取消「獨生子女」政策之前,數億中國女性接受了絕育手術或植入了避孕環。

在很大程度上,今天在一些國家看到的人口下降是長壽和自由的幸福故事。世界範圍的生育率從上世紀60年代初的每名婦女平均生五個以上的孩子降到了2020年的2.3個。

這歸功於世界各地在母嬰健康上的更多投入:母親成功地足月分娩,嬰兒活到了童年,使出生率降低,因為父母通常覺得沒必要再生孩子。更多人用上了免費或負擔得起的避孕措施,也減少了意外懷孕。

中國、韓國和日本的人口現在都在下降,但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於收入、就業和教育機會的快速增長。接受過高等教育的韓國女性比例已從1980年的6%上升到了2020年的90%以上;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數在中國和日本也大幅增長。

低出生率的部分原因在於更大的個人自由和生育自由,例如,這些國家的女性可以選擇不結婚,她們有更多的職業機會,能掙到更高的工資。

更多的女性進入勞動力市場是進一步提高生產力、讓社會更加繁榮的秘訣,也有助於緩解人口下降帶來的勞動力短缺問題。越來越多的女性正在商業、媒體和政治領域擔任領導職務。

與50年前相比,許多國家的人民都更富有、更健康,受教育程度更高,女性有更大的自主權。以中國為例,雖然它的人口正在減少、而且正在老齡化,但中國人民的受教育程度和預期壽命的增加也是史無前例的。接受高等教育機會的擴大,保證了今天生在中國的幾乎每個人都能上大學,高等院校在校生中女性已多於男性。

世界平均預期壽命已從1960年的51歲增加到2019年的73歲。中國的情況尤為突出,預期壽命已從1962年的51歲增加到2019年的78歲。

這種幅度的增加重塑了人們的生活,也帶來了人們在壽命更短時難以想像的機會,例如工作者將生產力保持到晚年,以及老年消費者為旅遊、營養補充劑和醫療設備行業提供的不斷增長的市場。

地球上的人口減少當然也可能減少人類的生態足跡以及對有限資源的競爭。當各國政府被迫做出選擇,究竟是把錢花在軍備上還是花在支付老年人養老金上時,甚至有可能給世界帶來更多的和平。

隨著富裕國家越來越依賴來自較貧窮國家的移民,這些移民將有更多機會分享目前集中在發達國家的全球繁榮。

新的人口結構帶來了新的挑戰,包括有必要提供優質且負擔得起的兒童照管服務,讓更多的人支付得起大學學費,有更公平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提供最低收入保障,以及推動社會實現更大的性別平等。各國政府應該放棄盲目追求經濟增長,把注意力集中到公民福祉上來。

沒有理由認為世界人口必須保持增長或至少保持平穩。正如中國和其他地方以前在人口問題上的恐慌導致了有害的政策一樣,提高生育率的努力——它們可能被證明是徒勞的
——有可能將女性再次視為生育機器。

全球人口將不可避免地下降。與其試圖扭轉它,我們需要接受並適應這個趨勢。

>>>>>
全球人口結構都在改變。
放在台海兩岸上,我想反思一個問題,現在大家很大程度聚焦在兩岸衝突,
日前美國將領預測2025年美中會因為台海發生軍事衝突

除了選舉因素外,從人口結構觀察,台灣預測在2025年將從高齡社會進入超高齡社會
超高齡社會的老弱婦孺會更多,選擇2025進犯一個超高齡社會是不是更容易勝之不武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205.79.183 (臺灣)
PTT 網址

lazycat501/31 22:52高齡化才是問題,撇開善惡觀點,武漢肺炎專殺免疫力弱

lazycat501/31 22:52的人

nunoo01/31 23:122025變超高齡 那2023是有好到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