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2023年末耳機器材鬥蟲

看板Headphone標題[心得] 2023年末耳機器材鬥蟲作者
hachima0202
(hachima0202)
時間推噓36 推:36 噓:0 →:34

本文提及器材皆為自有且日常使用均至少達三個月以上,
盡量避免短期聆聽而不完全熟悉聽感特性之問題。

首先介紹耳機部門實質參戰選手如下:

1. STAX SR-X9000 with HeadAmp BHSE 前級流選定方案
2. Focal Utopia SG
3. Audeze LCD-5
4. YAMAHA YH-5000SE
5. Final D8000 Pro

耳擴部門參戰選手如下:

1. Violectric HPA V550
2. Holo Bliss L2 KTE
3. Ferrum OOR + Ferrum HYPSOS

固定器材如下

訊源:
Accuphase DP-450 CD唱盤、享聲D300數播走Roon、自組PC搭海韻TX1000電供
這區周邊=Furutech DPS4.1電源線配Fi-50NCF、Neotech NEP-3200電源線、
Oyaide DR-510同軸線、Wireworld白金星光7 USB+電訊隔離

DAC:
MSB discrete + 2x Discrete Power Supply
Tiglon tpl-2000a電源線給數位部電供
Siltech 880P電源線給類比部電供

耳擴電源線:
Entreq Challenger 3V Infinity電源線給V550/Bliss/OOR
NBS Black Label IIIS給BHSE

耳擴訊號線:
Siltech 880I XLR給V550/Bliss/OOR
Neotech Amazon XLR with NEX-OCC(RH)給BHSE

耳機系統電源處理:
KECES BP-1200隔離變壓器 with Neotech NES-3002配ATL紅銅頭改電源線
壁插統一Cooper Ig8300

交互參考比對的兩聲道系統:
Accuphase C2900、Accuphase P7300、Marten Parker落地喇叭

----------耳擴區-----------

先上一張表格從耳擴與耳機的搭配適性開始說起
https://i.imgur.com/g87ho5t.jpg

基本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
1. Bliss Hi-Z主要適配的對象是高低阻動圈與好推平板,
並且前者表現優於後者,Utopia則是動圈中的例外更適合Lo-Z
2. Bliss Lo-Z推力全開主要適配的對象應是1266、Susvara等難推平板,
好推平板在Hi-Z上略嫌搔不到癢處,而在Lo-Z聽感上則有過推的疑慮
3. V550可以適配高低阻動圈與除了D8Kp之外的好推平板
4. OOR+HYPSOS可以適配好推平板,尤其是LCD-5
5. V550與OOR皆有能Bypass自身VR音控的模式來純作前級放大給BHSE,
但作為前級的效果整體來說OOR明顯比V550更優秀,
HYPSOS線性電源外部供電的優勢在這邊顯現

音色方面
V550相對偏冷
Bliss相對微暖
OOR則位於中間再稍帶一絲甜味去點綴的位置上

解析力與聲音密度
OOR+HYPSOS > Bliss > V550

音場與規模感
Bliss > OOR+HYPSOS ~= V550

綜合素質
Bliss ~= OOR+HYPSOS > V550

----------耳機區-------------

1. Final D8000 Pro

參考組合:OOR+HYPSOS上,搭配Crystal Cable Double Duet 4pin XLR耳機線

總評:

這副耳機原始的調音目標應該和兩聲道領域的B&W有部分雷同之處,
共通點是都會在大約2000Hz左右做衰減,並於6000Hz上做額外增益,
實際聽感上這樣的設計我認為帶來了一好一壞兩個面向的結果,
好處是衰減與增益適量時,空間音場感會被增幅強化,
壞處則是若搭配不當則中高頻的銜接會產生不自然的線條感,
這也是為什麼許多人會對D8Kp搭配原裝的鍍銀大京線不滿意的原因,
實際上大京線本身的絕對素質其實是不算差的,
這點從Utopia SG用轉接把大京線NTR過去,
都會比D8Kp搭配大京線還好聽可見一斑,錯誤的搭配會毀了一切。

從上述分析可知D8Kp的調整方向,
一定是要去找到能稍微壓制住6K增益與填補些2K衰減的搭配,
目前我手上同時持有CCDD和1960S,雖然後者是網路上聲量較高的搭配線材,
並且1960S作為銅線不僅有著直逼一般銀線的天花板級別解析力,
還有著能讓人聽起來舒適又放鬆的音場結構,
但聲音特性上和D8Kp的搭配卻只主要滿足了壓制6K增益這項需求,
在未同時填補2K處衰減的情形下,
D8Kp+1960S的組合會讓整體音色從線條感過多轉變為線條感略欠的聽感,
平衡度上就不如搭配CCDD了,因為CC家金銀合金線不只同樣有會壓制最高頻段的傾向,
也有著會以2K為中心去填補讓中高頻更甜更飽滿的特性,
這樣就能同時符合D8Kp調整方向上的兩個需求。

搭配CCDD的D8Kp,能將中高頻銜接處的線條感維持在聽感自然的範疇內,
但剩下保留住的部分耳機原始調音曲線特性就能開始發揮其最大價值,
聆聽大編制或需要強調舞台規模感的曲目時,D8Kp能夠帶來特別開闊的聽感,
這是其他原始調音曲線更普通的耳機不會有的、D8Kp特有的優雅音色。

形象角色:[優雅線條]目白麥昆
https://i.imgur.com/6pT8jfn.png


------------------------

2. YAMAHA YH-5000SE

參考組合:
V550或OOR+HYPSOS上,搭配Crystal Cable Double Duet 4pin XLR耳機線、
原廠替換用麂皮耳罩

總評:

這副耳機在玩家間的評價相當兩極,
我拿到耳機後首先以原廠耳機線與預設的羊皮耳罩去聆聽熟悉其原始音色,
過程中很快就能認識到之所以評價兩極的原因,
首先是對YH-5000SE而言Run-In確實有著不小的影響,
其次則是影響最大也最重要的因素,
這副耳機並不像其他大致遵從擴散場曲線或哈曼曲線的耳機,
它們會在3000Hz左右給予10db左右的增益去模擬人在房間裡聆聽平直曲線的音箱時,
外耳廓形狀自然增益高音的效果。

就實際聽感上來說,YH-5000SE由於缺少了3K增益,
預設狀態下的聲音聽起來在空間定位感上是相對不利的,
這又會造成樂器或人聲在結像上比較含糊不清,
但好處則是中頻人聲尤其是女聲始終能被一層微甜的溫潤感所包覆。

其實這種不在3K上做增益的調音手法並不是沒有其他大廠牌採用,
比如Audeze的LCD系列,
就是到LCD-4都一直用不做3K增益所帶來的微甜溫潤人聲作為其招牌音色,
直到最新款的LCD-5才選擇跟進主流設計而採用了3K增益。

神奇的是,儘管你確實能聽得出YH-5000SE的高頻量感少於其他有做3K增益的耳機,
但它的高頻段在實際聽感上卻仍然有著相當的存在感與密度或者說解析力,
我認為這歸功於YH-5000SE有著極佳的瞬態響應能力,
在這篇文章所比較的5副超旗艦耳機中,
YH-5000SE捕捉微小聲音細節並循跡呈現的能力僅次於X9000,
其平板單元在基本性能上明顯超越了D8Kp而能與LCD-5互角,
但是其相對非主流的無3K增益調音,勢必於聽感上會在用戶間形成較為分歧的認知。

後期個人化調整的部分,我選擇將Siltech 880I XLR、CCDD耳機線、
原廠替換用麂皮耳罩視為必須要被綁定在一起的組合,
這個狀態下的YH-5000SE由於線材搭配的加持,
能夠在聽感上補充3K量感到更接近一般人喜好的程度,
只是由於羊皮耳罩加上金銀合金線會有亮度被拉過頭的情形,
這時就要換成麂皮耳罩才能維持住亮度不失控,
就像前面的D8Kp也是原裝麂皮(Toray Ultrasuede)耳罩去搭配金銀合金線那樣。

總體來說,我認為YH-5000SE是一副非常有趣的超旗艦耳機,
其較為個性化的原始音色在如今各家旗艦耳機越來越趨同演化的風氣下,
勇敢走出了自己不隨大流、別具一格的道路,
並且YH-5000SE強大的基本性能仍然提供了喜歡玩搭配的資深耳機發燒友們
足夠的調整空間,讓這副如同淘氣小魔女般的耳機也具備了伯樂們才能看見的真性情。

形象角色:[懸鈴木魔女]東商變革
https://i.imgur.com/EVmgahb.png


-------------------------

3. Audeze LCD-5

參考組合:OOR+HYPSOS上,原廠4pin XLR耳機線

總評:
LCD-5大概是Audeze家至今出過的平板耳機裡對於各種類型音樂的綜合適性最好的機種,不過這是相對於過去的LCD們來說,實際上若和跨品牌的它牌機種比較,
依然可以發現LCD-5在提升泛用性的同時並沒有忘記要保有他們的核心招牌特色,
那就是順滑而又自然回甘的人聲。

得益於技術的進步,這樣的音色現在可以在保有3K增益的設計下用更高明的方式去呈現,具體來說主要是平板單體本身瞬態響應能力提高所帶來的聲音保真度與細膩度上升,
這件事對於呈現更絲滑的人聲本身就有著巨大的助益,
比如隔壁的靜電耳機往往就是仗著超低失真的天然優勢在這方面一騎絕塵。

另外就是依然有選擇在整體音色平衡度影響力不若3K那樣大的6KHz處做了一點衰減,
實際聽感上這會讓整個人聲往高頻延伸段有著更平滑的過度,齒音也會得到明顯的壓制,缺點則是音場空間感的開闊度會略為受到影響,
整體來說雖然LCD-5已經是Audeze家最泛用的機種,但受限於6K減益的特性,
LCD-5依然是聆聽流行樂、室內樂、發燒人聲的表現會略優於古典大編制。

LCD-5在佩戴上相較於它的前任者們做了很大的改進,那就是減重!
420克的重量雖依然稱不上有多輕,但比起過往LCD-4 690克的恐怖重量,
420克已經是可以忍受長時間配戴的程度了。
不過或許是減重所帶來副作用,LCD-5的低頻量感雖然夠用,
但也不會去和所謂的低頻權威感聯想在一塊。

我對LCD-5的聲音整體來說是很滿意的,
它作為一副適合聆聽大部分音樂的超旗艦耳機來說,
真正做到了不需要額外再做太多後期調整,幾乎就是能開箱即用的體驗,
雖然也因此無法在有些面向上做到極致,但我認為是合理的產品定位。

LCD-5最大的槽點其實是,好不容易解決了配戴上的重量問題,
全新設計的碳纖維頭帶卻帶來了新的夾頭問題。
我手上的這副據代理商回覆已經是第二版有針對這點改進的頭帶了,
據說LCD-5在美國剛出時的第一版更是讓眾多第一時間購入的客戶們飽受夾頭折磨,
後來Audeze原廠提供持有第一版頭帶的用戶免費更換第二版頭帶才解決,
但即便是第二版頭帶我覺得仍然是蠻夾頭的,
我自己要喬到非常固定的頭帶格數並且把連接處的螺絲稍微弄鬆才會舒服些,
建議有興趣購買的人最好一定要能夠先試戴過看看配戴能不能忍受。

形象角色:[聖夜紅袍頌歌]琵琶晨光
https://i.imgur.com/P0hOWLT.png


------------------------------

4. Focal Utopia SG

參考組合:
Holo Bliss上,搭配從D8Kp那NTR過來的PW Audio 1960s 4wire XLR耳機線
(透過淘寶plnncc店鋪訂製原裝LEMO頭轉3.5mm)

總評:
Utopia沒有疑問,一定是市面上還能買到的常規量產動圈耳機裡目前少數或甚至是唯一可以在素質上躋身超旗艦耳機行列的機種,
並且在Utopia SG這代上也已經修復了初代最為人所詬病的斷線無聲問題,
我入手到目前為止約9個月,期間也用內附的隨行包帶著在幾個地方間跑來跑去過,
至今耳機依然頭好壯壯,加上國外社群間也沒再看到有人反映普遍性的故障問題,
所以買SG這代應該是不用再擔心斷線問題了。

聲音方面原裝的4 Pin XLR應該是大多數人預設的聆聽搭配,
這個狀態下的SG有著和Focal兩聲道喇叭共通的Sound Signature,
簡單來說就是音色底層有著一種比較濃郁的味道在,
主要表現於中頻下段有一些手法去讓落在這個頻段的聲音聽起來更有情感,
缺點則是整體的音色平衡尤其是在高頻段的透明度會略受影響,
讓人有一種解析力好像不如預期中高的感覺。

不過也是跟focal他家的兩聲道一樣,
若是對focal家的Sound Signature並不是那麼100%的完全買單,
實際上也依然是可以透過周邊搭配去調整出一個相對更往中性平衡去靠攏的音色,
以Utopia SG來說,我最終就發現透過轉接頭把1960S耳機線拿來用的搭配,
甚至是比原本的D8Kp+1960S還要更加Match的組合。

聲音方面主要表現在1960S寬大的音場結構,
可以很有效地為Utopia原本並不是那麼開揚的橫向音場添磚加瓦,
並且1960S直逼一般銀線的解析力,也能夠將一部分focal的Sound Signature給抵消掉,把整體音色的透明度給逼出來。

這個搭配下的Utopia SG,聆聽任何音樂都有一種千山萬水任我行的從容感,
耳機本身正三角形的教科書式三頻比例分佈又讓整個下盤有著相當穩固的地基去烘托音樂,在聽有些情感表達本來就特別豐富的曲目時,曲至高潮處一口氣迸發出的那種感染力,在Utopia SG的呈現下著實成為一種令人非常享受的體驗。

雖然有著上代機種故障頻發的過去陰霾,以及沒多久前所發生的跳水風雲,
但我認為撇除這些外部的紛紛擾擾,Utopia SG的真實力終究還是會為人所見的。

形象角色:[薔薇之夢]米浴
https://i.imgur.com/uJLP2bH.png


4. STAX SR-X9000

參考組合:
MSB discrete相較平常輸出-6db(Output=Low),
前級用OOR+HYPSOS設定+0db並開啟Bypass音控VR模式去給BHSE
(參照V550的說明書,可以讀到這類能調整Gain增益的器材都是以RCA單端的增益量來標示,因此設定+0db實際上就是平衡的+6db)

總評:
推力大食王的結論不變,相較於一年前搭配V550做前級的組合來說,
主要是前級這部分換成了OOR+HYPSOS,
並且兩對XLR訊號線陸續升級至現在的880I+Amazon組合,
基本上訊號線的順序必須是880I在前、Amazon在後,
和兩聲道前後級訊號線搭配的原則同樣為前段出聲、後段出力。

如此調整出來的搭配效果,總算是在絕對驅動力未能徹底滿足X9000實際需求的情況下,達成音色質感、低頻量感、空間音場感的相對最佳平衡點,這種驅動狀態下的X9000,
其中、低頻均完全足以和同場其他4副耳機相抗衡甚至超越,
官配T8000上下盤不穩固的現象,
或是BHSE單機驅動時中頻後退、密度欠奉的問題,
在優化搭配細節後的X9000 BHSE前級流上均可說是已經煙消雲散,
估計只有請出1266才能在低頻權威性與動態範圍上真正威脅這個狀態下的X9000。

然而前級流也並非只有優點,實際上其缺點所帶來的挑戰也相當大,
那就是在會增加一台前級、一對訊號線、
一條電源線等多個調音變化點與額外成本的前提下,
還要在有限的絕對驅動力上做到各個面向的均衡分配,
調音過程中的難度體驗就像是在挑戰於針尖上跳舞,
若是有充足預算也等待得了漫長製作時間的用家,
建議還是直上未來的HeadAmp Grand Cayman或DIY T2比較事半功倍,
不用沒事挑戰脫光裝備去打法環女武神。

形象角色:[星光躍動]小栗帽
https://i.imgur.com/8dQOiuU.png


------------------------

耳機區綜合排名與個人評價分數:
1. STAX SR-X9000 with HeadAmp BHSE 前級流選定方案 95分
2. Focal Utopia SG 90分
3. Audeze LCD-5 88分 (2分扣在夾頭上)
4. YAMAHA YH-5000SE 85分
5. Final D8000 Pro 85分

以上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9.12.156 (臺灣)
PTT 網址

Daedolon11/05 07:48豪華心得文 推一個

※ 編輯: hachima0202 (111.249.12.156 臺灣), 11/05/2023 07:57:08

tnil11/05 08:23推~

luke41711/05 08:26推大燒豪華心得

luke41711/05 08:32補充一下,Bliss LO-Z不是推力全開模式,而是低阻抗耳機

luke41711/05 08:32模式;LO-Z/HI-Z代表高低阻抗模式,實際上Bliss增益是隨

luke41711/05 08:32著音量增加

luke41711/05 08:37LO-Z可對應100歐姆以下耳機,然後透過音量調整對應不同靈

luke41711/05 08:37敏度耳機

louissyou11/05 08:43推,豪華心得,不知道樓主除了當前級外,有沒有試過OOR

louissyou11/05 08:43+HYPSOS的電壓調整+bypass直推給各耳機的玩法,除此之

louissyou11/05 08:43外還有關閉HYPSOS有些電源相關的調整選項也可以試看看

luke41711/05 08:44低阻耳機需要加大電流來推動,高阻耳機則看電壓;因此聽

luke41711/05 08:44低阻耳機從LO-Z模式切換到HI-Z模式,會因為電流降低,而

luke41711/05 08:44感覺控制力下降,線條變軟

eddie081711/05 08:51未看先推,感謝分享。

HGK11/05 08:55大燒推

louissyou11/05 09:00剛好除了X9000之外我個人剛好都玩過,每支耳機合適的電

louissyou11/05 09:00壓剛好都不太一樣:

louissyou11/05 09:00LCD5:bypass,22.1~22.6V

louissyou11/05 09:00D8Kp:bypass,26.1~26.6V

louissyou11/05 09:00SG:bypass,25.5~26.5V

louissyou11/05 09:00YH5000:bypass,25.7~26.2V

louissyou11/05 09:00當純前級:bypass,22V

louissyou11/05 09:00樓主可以試試看,說不定您的系統搭配起來會有不同的電

louissyou11/05 09:00壓調整出現

pobearla11/05 09:20大燒

jimmycccp11/05 09:22推推

luke41711/05 09:22再推一次樓主心得,很精彩

ddmist11/05 09:32推一個 x9000只有聽過沒搭配好的套裝,沒想到評價這麼高

myg8style11/05 09:46大燒推一個

myg8style11/05 09:46x9000果然還是高一個檔次

richardckc11/05 10:08推心得

ozyamazaki11/05 10:12推 看來我升級調整路線可以拿這篇來參考 趕緊存起來

shaylin311/05 10:25推 喜歡看有真實比較的心得

Ayaka010311/05 10:33推心得,在我這OOR+Hypsos調整電壓後解析力、密度和形

Ayaka010311/05 10:33體感皆小輸Bliss,而OOR氛圍感更多一些

Ayaka010311/05 10:33測試的大多是死人耳機像Expanse/Susvara,Bliss總體適

Ayaka010311/05 10:33性會更好

Ayaka010311/05 10:33之前也試過Bliss+大烏一代的組合,覺得搔不到癢處(音

Ayaka010311/05 10:33樂性稍欠),可能要換掉原廠平衡線?

ian11019911/05 10:54推心得

PhonexH11/05 11:00推豪華心得~

Roa11/05 12:19珍貴心得推

KerwinL11/05 12:20

cheng11811/05 13:05推心得,想請教LCD5在Bliss上比起oor較不合適的原因?

louissyou11/05 13:1633樓大大講的耳機我也在OOR+HYPSOS上面玩過,確實沒有

louissyou11/05 13:16辦法將那兩隻的低頻和規模感推好,不過也推出了6~7成好

louissyou11/05 13:16聽的實力,想要更好的表現大概要上後級架構的耳擴了

h04293211/05 13:36推豪華心得

zoraruru11/05 14:37感謝分享。雅哈哈的心得寫得太好了,把我這幾個月一直在

zoraruru11/05 14:38心中醞釀,卻又一直無法用文字表達出來的想法都寫出來了

zoraruru11/05 14:39裡面大概只有大烏SG會被我排到第五名,不過這是因為我

zoraruru11/05 14:39還沒幫他換線,說不定換線之後排名又會改變

PTTfaggot11/05 15:50百萬級心得 推

takase11/05 16:54還是讓耳擴專做耳擴吧,當前級會有放大倍率的問題

Amulet111/05 17:44可能OOR有補到LCD5缺的低頻吧

VSirin11/05 17:45綜合比較 推推

thomas79011/05 19:05太厲害了

howard5000911/05 19:57推心得

paul195111/05 20:29最喜歡看大亂鬥

enamelcord11/05 22:19推推太讚了感謝分享~

※ 編輯: hachima0202 (42.72.125.126 臺灣), 11/05/2023 22:44:48

dzwei11/05 23:14不給H耳罩的D8000PRO一次機會嗎

ozyamazaki11/06 00:00靜電用家拿他廠耳擴玩前級流 另一個好處是可以雙修 XD

itai11/06 01:09超強大的心得Orz

itai11/06 01:12個人在d8k上擁有danta 1960s 亞特 聽過siltech cardas beyo

itai11/06 01:12nd 美杜莎 torfa 就是沒聽過ccdd 是蠻羡慕的XD

NismoW11/06 08:46推馬娘

artorias199311/06 10:16推推,難得看到這種持有多耳機的比較文

xoy11/06 10:20大推,一直很好奇LCD跟OOR的搭配跟STAX的比較

unique051511/06 11:28精彩的對比文章,每樣都很好很強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