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北極熊開箱】Crosszone CZ-8A
照慣例送上圖文好讀版:
Hi~本熊又來和大家分享新玩具
耳機一直以來都是獨特的存在,要模擬喇叭的發聲方式有其困難之處
當大家都有共識的往軟體(魔法)的方向執行
總是有一些獨特的力體法想要用物理(還真的就是物理)的方式解決
今天所要介紹的 Crosszone CZ-8A 就是一款立志用物理突破困進的產品
有興趣的玩家可以繼續往下觀看本熊的文章d(`・∀・)b
====我是分隔線====
https://i.imgur.com/vXzxrSU.jpg
文章同步發表於小弟的部落格,歡迎大家到小弟的部落格中觀看:
Yazi Lightar 在痞客邦的小天地 http://yazilightar.pixnet.net/blog
首先,非常感謝日本 Crosszone 外借本次的測試樣機,讓本熊有機會體驗到這樣特殊的耳機,全新的思維讓本熊讚嘆不已;再來要感謝女王大人在拍攝和後製上的指導,讓小弟有拿得上檯面的圖片;最後要感謝閱讀文章的每一位讀者,有你們的支持是本熊撰文的動力,也推薦您多參考其他專業評論員的文章,以期獲得一個更加客觀的結論。
接下來我們就開始進入今天的主題:
【北極熊開箱】跨界新體驗- Crosszone CZ-8A
https://i.imgur.com/hUi11C5.jpg
前言
自 1910 年,工程師 Nathan Baldwin 在自家廚房製作出第一副現代耳機以來,耳機在這將近 100 年多的發展歷史中歷經多次決定性的變化,但大多不外乎是改善材質、形狀、或是改變振膜的驅動方式(靜電、平面、電樞、壓電),但無論如何耳機就還是一直維持其運作原理,右邊單體傳聲音到右耳、左邊單體聲音傳到左耳,直到 AKG 傳奇的 K1000才開始有消費級產品出現不一樣的思維,一邊的單體聲音兩隻耳朵都會聽到,這在喇叭系統來說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但耳機從開始之初就顯得完全不同,耳機的兩耳發聲單體聲音直接進入耳內,聲音聽起來就像是從顱內的位置發聲,所以耳機必須“創造”出虛擬的
音場,像是模擬類似喇叭聆聽下的響應曲線(如 Harman target curve),或是藉由後續軟體的方式,例如 Crossfeed 來模擬喇叭兩耳都會聽到各單體的聲音,更進階就是藉由先進耳機空間音效(例如:Dolby Headphone、DTS sound)來呈現更接近喇叭的聆聽體驗。(Binaural 錄音同樣也能解決這個問題,但此類型音樂數量並不多。)
為了解決耳機聲音集中於顱內的問題,各大耳機廠不斷地研究合適解決方案,而來自日本的『Crosszone』公司(由台灣亞洲光學股份有限公司- Asia Optical 資助成立)則嘗試一種不尋常的方案,相較於目前多使用數位信號處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的方式,這家年輕的公司提出了一條不一樣的道路,打算以“硬體”的方式解決耳
機顱內效應這問題,終於在兩年不斷研究下於日本長野的工廠推出第一款產品-「CZ-1」,藉由獨家的 Acoustic Resonance Technology (ART) 和 Acoustic Delay Chambers
(ADC) 技術,模擬喇叭聲音路徑達到自然開放的音場效果,獲得了眾多耳機發燒友的目光,產品也獲得日本 VGP 受賞賞識;隨著市場反饋和技術改進,Crosszone 於去年推出全新一代產品- 「CZ-8A」,企圖再次以精湛的聲學設計震撼每一位聆聽者,這就是本熊今天要介紹的耳機,那 CZ-8A 的表現到底如何?有成功帶來猶如喇叭般的聽音體驗嗎?底下就讓本熊來和各位分享近期的使用心得:
產品設計和特色
▼ 首先照慣例先來看一下包裝外盒,CZ-8A 採用日系品牌在高階產品常用黑底配色,搭
配上耳機產品的照片&金色文字的設計,企圖營造出高級的質感,不過 CZ-8A 可能由包裝材質和擺放設計,稍微沒能像其他傳統品牌那般帶出高質感的氣息。
https://i.imgur.com/QUNolOs.jpg
▼ 内盒同樣採用日系品牌常見的上掀蓋設計+絲絨布內襯,可以看出 Crosszone 有用心
去研究其他傳統品牌的包裝方式,並將那個感覺製作出來,這努力也確實為 CZ-8A 帶來一份高級感。
https://i.imgur.com/gMwOOt5.jpg
▼ CZ-8A 隨附 Φ3.5mm 和 Φ6.3mm 兩條高品質無氧銅耳機線,Φ6.3mm 的耳機線長達
3.5 公尺供專業器材使用,而 Φ3.5mm 的 1.5 公尺很明顯更適合攜帶型裝置使用,連結耳機端的端子採用立體聲 TRRS 設計,沒有分左右耳;本次測試也有配上官方額外販售
的 Φ4.4mm 里茲結構平衡編織線。
https://i.imgur.com/MVh48nO.jpg
▼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 CZ-8A 的本體,CZ-8A 一環金色加上圓形的鋁合金面板,似乎和鐵家的設計有幾分神似,也是本熊所習慣的日系耳機經典外型,這造型即便歷經這麼多年還是相當耐看;從圖中可以看到 CZ-8A 頭帶的頭墊非常厚,能夠有效分散耳機下壓的重量,耳罩上方後側帶有減壓氣孔。
https://i.imgur.com/4M4amEz.jpg
▼ CZ-8A 的機身大量使用金屬材質,頭帶延伸處用也上金屬材質,採無段式拉伸設計,
第一轉軸處能夠向外張開最大 60.5 度,而耳罩連結的關節則能夠自由從 +20 度到 -90度調整,這使得 CZ-8A 能夠打平擺放。
https://i.imgur.com/cFjz9M0.jpg
▼ Crosszone 在 CZ-8A 的耳墊上下了不少功夫,耳墊形狀為圓角的三角形,由經由設計過的特殊曲度達成前低後高配置,能更好的貼合在使用者臉上,同時表面為透氣絨布材質,能提高長時間配戴下的舒適度;翻過來可以看到 CZ-8A 還在內側加上兩條支撐用的塑膠軟管,用於穩固耳罩的形狀和增高厚度。
https://i.imgur.com/OhPKDXQ.jpg
▼ 從圖片可以看到 CZ-8A 的傾斜擺放 Φ23mm 高音和 Φ40mm 低音單體經過大量狹縫和
擋板處理,這是為了達到外部聲音定位效果所採用的特殊專利單體配置,也是 CZ-8A 和其他耳機與眾不同之處,後續本熊會更詳細的說明。
https://i.imgur.com/DBha21t.jpg
▼ CZ-8A 採用最穩當的雙邊入線設計,耳機線如上面所說的沒有左右耳差異,只須注意
將端子確實插入到底即可。
https://i.imgur.com/ZjIj1WW.jpg
看完了以上的外觀介紹,相信大家都對 Crosszone CZ-8A 的外觀了深刻的印象,本熊在這邊幫各位整理一下 CZ-8A 的特點,供大家在選購上參考:
● 持續進化的專利聲學共振技術(ART),展現喇叭般聽感的外部聲學定位效果。
● 三個鈹動圈單體組成聲學共振陣列,提供自然且高質感的聲音表現。
● 由八條心蕊編織而成的高品質無氧銅耳機導線,並提供 Φ3.5mm 和 Φ6.3mm 插頭兩
條線供選擇。
● 最佳貼合曲率的 3D 耳罩,達成舒適且能長時間配戴的舒適感。
● 鋁合金外殼減低外在噪音干擾,提供無打擾的寧靜聽音體驗。
硬體架構探討
Crosszone 的耳機可能是繼 Sennheiser HD 800 環形振膜後技術最吸睛的耳罩耳機之一,CZ-8A 搭載 Crosszone 獨家的專利聲學共振技術 (Acoustic Resonance Technology,ART),單邊使用上 Φ40mm、Φ35mm、Φ23mm 三只動圈單體,每一個單體都經過高剛
性且質輕的鈹金屬鍍層處理,來確保提供穩定且滑順的音質,同時每個單體都經由黃銅邊環來和框架連接,增加單體強度以降低不必要的震動。
▼ Crosszone CZ-8A 單邊搭載三只高品質鈹金屬鍍膜動圈單體。
https://i.imgur.com/8VnOjZo.png
高品質的動圈單體確保聲音的品質是必須的,但有必要使用到三只單體嗎?這就是
Crosszone 獨家的專利聲學共振技術(ART)的精妙之處,CZ-8A 的高頻部分由大傾角的Φ23mm 單體負責,以確保高音單體是仿照喇叭擺放角度的方式進入耳朵,提供更好的聲
音方向性,低頻率部分則由 Φ40mm 的單體負責,以達到更好的低音表現;由於耳機不像喇叭是擺放在一段距離之外,耳機發出的聲音幾乎是直接進入耳朵的點音源,使得聲波達到耳朵時更接近球面波而非平片波,為了解決這個問題,CZ-8A 使用聲學透鏡原理的前導波引導裝置,讓聲音經過隔板形成的窄縫,由於經歷的路徑長度比沒隔板的長,因此產生了時間延遲現象,藉此調整波形和達到耳朵的時間,創造出仿照喇叭般投射一段距離的聲音。
▼ Crosszone 的專利聲學共振技術 (Acoustic Resonance Technology,ART)和聲學延遲腔體(Acoustic Delay Chambers,ADC)配置說明圖。
https://i.imgur.com/Qbne1wi.png
而另一個更精妙之處,是由一只 Φ35mm 單體來負責對側耳的聲音,喇叭和耳機最大不同之處除了單體離耳朵的距離之外,另一個就是每一隻耳朵都會聽到兩邊單體所發出的聲音,當其中一支喇叭的聲音對側耳朵時(例如右喇叭的聲音達到左耳),會因為頭顱阻擋聲波的行進,使得聲音傳播到的時間不僅較晚,其強度也會減弱,也就是所謂的「頭影效應」,而人耳也是藉由這個頭影效應來判斷聲音的位置,所以為了達到喇叭般的聽感,自然必須將另一側單體的聲音引入,同時降低其強度和延遲到達的時間,因此 Crosszone 為負責對側聲音的單體創造了一個聲學延遲腔體(Acoustic Delay Chambers,ADC),前兩代產品(CZ-1 和 CZ-10)都可以明顯看到耳機殼外的凸起聲學延遲腔體,而 CZ-8A 則將這腔體擺放在鋁合金外殼內,藉由引入對側單體的聲音,CZ-8A 就能提供如喇叭般立體的結像。
▼ Crosszone 對外部聲音定位效果的解說示意圖:1.直接音、2.對側單體音、3.環境反
射音;下圖為三代產品的耳機背側圖,CZ-8A 已將聲學延遲腔體移入耳機殼內側。
https://i.imgur.com/0XBukTT.jpg
解決了結像問題,還有一個需要處理的就是喇叭獨有的環境反射音,這也是造就空間感的重要要素之一,同樣的由於經過反射,環境反射音在聲音強度上較弱,同時高音更反射面吸收也會大幅衰減,此外也由於傳播路徑更長,抵達耳朵的時間也較晚,因此 CZ-8A 配置另一個聲學延遲腔體用於處理環境反射音,部分直接音被導入這個延遲腔體後,經過聲壓和速度衰減後,經由導音管進入耳罩後側,用於模擬喇叭的環境反射音。
▼ CZ-8A 的耳機導線由獨立的 8 條訊號線組成,讓單邊耳罩擁有完整立體聲音訊。
https://i.imgur.com/qoGSfE1.png
藉由精巧的聲學設計,Crosszone 將耳機所匱乏的對側音和環境反射音重現在耳機上,也由於單側耳機需要同時發出兩側耳機的聲音,CZ-8A 的耳機導線設計也有所不同,每條進入單邊耳罩的耳機線都擁有完整的立體聲音訊(TRRS 外觀),分別由 4 條極性不同導線所組成,兩邊總計 8 條;CZ-8A 內附 Φ3.5mm 和 Φ6.3mm 兩條導線,如果對平衡輸出
有需求的話,Crosszone 也有額外販售平衡耳機導線(Φ4.4mm 和 XLR),無論內附或是販售的耳機導線都採用無氧銅導線。
測試環境
本次送測的產品應該是媒體測試樣機,推測已經經過大量使用,但為確保耳機處於最佳狀態,我們還是將其進行大約 50 小時的 Burn-In,雖然看不少評論說 Burn-In 前後差異明顯,但可能由於耳機已非全新狀態,所以本熊並未發現明顯差異;CZ-8A 的阻抗為 75歐姆、靈敏度為 100dB/mW,看起來並非是設計給隨身裝置使用,但實際測試在一般隨身裝置上應該也能獲得足夠音量,不過表現確實有打折扣,在驅動力更好的訊源下表現改善明顯,推薦各位玩家使用合適的裝置來搭配;本次評測主要使用 FiiO Q7 作為主要訊源,另外使用 HiBy R6 作為輔助訊源,Φ3.5mm 單端和 Φ4.4mm 平衡耳機導線各半使用;
本次對比的耳機為 Sony MDR-Z7、Sennheiser HD650 和 Audeze LCD-XC 等,由於對比的耳機多為耳機店內試聽,交叉測試前端難免會有些不同,建議對評論保持多一分存疑。
配戴舒適度&使用體驗
如同先前提及,CZ-8A 在配戴這塊下了很大的功夫,這也是因為 CZ-8A 特點是模擬喇叭聆聽時頭顱和聲音交互作用的結果,但由於每個人的頭型不同,所以配戴的位置會很大程度影響到最終的模擬效果,為了保證每個人配戴時位置都調整到合適處,CZ-8A 設計了一個特殊的轉軸機構,主動向內提供壓力以提升“抓”住頭顱的力量,但這個往內的力量必
須平均分配到耳墊的每一處,不然就會造成某一邊壓力特別強而傾斜的問題,所以
CZ-8A 的頭帶張開的角度設計得相對寬,呈現出一個大弧度的半圓形,讓耳墊的上、下部都能獲得相近的力道,加上前低後高的曲面設計,讓耳機配戴時能夠很好的貼合臉部;此外,為了減低金屬機身帶來的重量(435g),CZ-8A 也使用了非常厚的頭墊,用以分散下壓的力道,而絨布面耳墊則增加透氣程度,綜合以上設計,CZ-8A 提供在長時間使用下非常舒適的配戴感,當然,每個人頭型和耳型有所不同,舒適程度還是會因人而異,最少本熊能夠輕易地配戴超過四個小時而不會感到不舒適。
▼ CZ-8A 耳機具備特殊的轉軸機構,能夠主動提供向內壓力。
https://i.imgur.com/EolAR3s.jpg
不過為了增強頭外定位感(前方定位感)的體驗,CZ-8A 再配上配置上需要特別講究配一下,說明書提到要將耳罩往前方靠攏,讓耳機的海綿墊輕靠到耳朵後方,能夠最大程度的拉開耳機和單體的距離,才能讓 CZ-8A 有更好的發揮,但由每個人頭型不同,建議依自己的感受稍微做調整。
主觀聲音評論
終於到了聲音評論的部分,相較於其他耳機產品廣告上說的“猶如一對良好的喇叭聽感”
,CZ-8A 才是真正具備模擬喇叭聽感的耳機,這反倒使得 CZ-8A 在耳機中顯得特立獨行,CZ-8A 的結像立體感是在其他耳機中所無法體驗到的,雖然還無法達到如喇叭那樣的距離感,但音像猶如伸手可及般的座落在眼前,這項優勢即便最高等級的耳機也無法企及,當然這是由於發聲方式本質上不同造成,而不是說 CZ-8A 擁有絕對壓倒性的音質;
CZ-8A 擁有一個柔和微暖的聲音風格,中頻靠前且立體感十足,高頻細節清晰,卻又同時相當滑順,帶來舒適能長時間聆聽的風格,並且保有相當良好的穩定度,在大聲壓下也能維持不出惡聲,可見三只鈹鍍膜單體的素質是相當出色;底下本熊就分段來描述 CZ-8A
的聲音表現:
低頻
CZ-8A 的低頻相對的飽滿豐厚,下潛深度適中,不會有過分強烈的侵略感,但在需要爆棚的震撼低音時,CZ-8A 也能夠提供相對應的表現,低頻層次稍微較模糊,聲音顯得融融而非層層分明,低頻解析力並不是 CZ-8A 的強項,不過這並不是說 CZ-8A 的低頻模糊不堪,反而這樣的低頻表現更加近似喇叭經空間投射後的聲音,CZ-8A 更加強調衝擊力度和厚實感而非層次分明的低音,這在一些較快速的電音中可能比較不適合,但對於如爵士樂這類更重視氣氛渲染的音樂,CZ-8A 能夠表現出溫暖豐富的低音;CZ-8A 的低音跟 MDR-Z7在某些方面有些神似,不是說 Z7 那個量感,而是那種厚度佳、速度略慢、微微發糊,但又比較緊湊的風格,大動態時能夠非常穩定的爆發出來,同時保留細微的震動細節,更多體現在優秀的動態範圍而非解析力;如果希望低頻再更緊實一些,CZ-8A 在平衡端下低頻會變得更乾淨一些,速度感和瞬態也有些許提升。
中頻
CZ-8A 的中頻舒張富細節,紮實豐厚下卻又帶來開放、寬鬆的感受,並且在大編制交響樂中,CZ-8A 有著其他耳機難以企及的立體感和聲音層次,雖然沒有雷射般的解析力,但也不會讓人覺得細節有所流失,所有的細節都以一個更加自然流暢的方式展現出來;延續低頻良好的厚度支撐,CZ-8A 的中頻樂器和人聲相對靠前且飽滿,但整體風格上是相當均衡,且不會有多數封閉式耳機的聲音偏拘謹,和刻意修飾降低中低頻厚度,導致聲音變得單薄的狀況,在中高頻細膩程度稍好於略有修飾感的 LCD-XC,同時在大動態中的爆發力遠好於 HD650,並且展現出優異的控制力和均衡性,最有特色的還是樂器和人聲都擺放在稍微靠近聆聽者的位置,似乎有意無意地創造出一個幾乎可觸摸到的音像,但是絕對不會感到擁擠,反倒覺得是在一個距離良好的空間下聆聽。
高頻
可能由於配置獨立的高音單體,雖然整體風格偏柔和,但 CZ-8A 的高頻還是保有相當良好的解析能力,同時不會有 LCD-XC 略嫌直白和生澀的感受,CZ-8A 的高頻顯得非常均衡且鬆弛,沒有明顯的拔高痕跡,在弦樂器上展現出良好的動態和密度,CZ-8A 在高頻動態方面表現也好於 HD650 和 LCD-XC,縱向聲場的表現較佳,聲音也更顯立體且結像清晰,同時在大動態下仍然有著出色的控制力,能夠表現飽滿有厚度的聲音,且少有尖銳的感受;CZ-8A 的高頻瞬態並不慢,但卻表現出舒張柔和的感受,推測可能和 CZ-8A 上的聲學透鏡延遲效果有些關聯,柔和富細節但又不強調就是 CZ-8A 高頻所呈現的狀態,清晰但又有段距離,稍微遠離聆聽者的表現手法,有效的降低長時間聆聽的疲倦感。
解析力&結像
除了高頻區段,解析力並不是 CZ-8A 的強項,柔和微暖的音色稍微影響到 CZ-8A 的解析能力,但這也和 Crosszone 強調模擬喇叭聽感有些關聯,CZ-8A 的聲音都是經過多次狹縫和障板阻隔後到達耳朵,在解析力上自然不佔優勢,不過卻也更加接近喇叭的聽感;
CZ-8A 的結像不易外的令人驚訝,自帶空間音效效果就是有其優勢之處,而空間感也是
CZ-8A 的特色之一,並不是像部份耳機那樣極限開闊,而是在開闊中感受得出邊界,猶如在一個處理良好的中等大小音樂廳中聆聽,同時比其他耳機聽起來更加有真實感,甚至能夠稍微感覺得空間反射音,在耳機系統中是非常有趣的體驗。
寫在最後
隨著歷經多年的發展演化,耳機已經跳脫喇叭成為一個特殊的存在,不只是在形體上,在聲音上也有著獨特的詮釋手法,雖然不斷的追求和喇叭類似的聽感,但由於架構上的差異導致兩者間有著巨大的鴻溝,而各品牌也藉由各種方式來克服耳機音場&結像的問題,但多是掩蓋這個差距而非解決;而今天所介紹的 Crosszone CZ-8A 則是相當有野心,企圖藉由獨家專利的聲學共振技術和聲學延遲腔體,來填補耳機和喇叭之間的這段差距,而
CZ-8A 確實也達成在其他耳機中不曾聽過的聲音定位效果,也許並非完美,但確實開啟可能的解決方向之一;如果您一直期盼使用喇叭享受音樂,但卻又苦無良好的空間設置,在嘗試多款耳機後,還是無法達到心目中近似喇叭聽感的效果,那 Crosszone CZ-8A 是一款非常值得嘗試的選項,強烈推薦您體驗看看,Cheers!
技術規格
◆類型:封閉式動態立體聲耳機
◆頻響範圍:20Hz~40kHz
◆產品阻抗:75Ω
◆靈敏度:100dB/mW
◆重量:約 435g(僅機身)
◆配件:1.5米耳機線 (Φ3.5mm插頭)、3.5米耳機線(Φ6.3mm插頭)、使用說明書、保
修卡
相關文章
【北極熊開箱】就。很。Elite。- Meze Audio Elite
https://bit.ly/3BvX3h5
【北極熊開箱】魚與熊掌兼得?- Sennheiser HD 700
http://bit.ly/40NWUmr
【心得】超容易!一次搞懂耳機類別
https://bit.ly/3U34hCq
【心得】如何 Burn In/Run In 耳機?讓新耳機進入最佳狀態
https://bit.ly/3W88bM4
--
50
[閒聊] 耳機的"瞬態"與耳擴的"推力"前面有板友詢問,討論HD800S的耳擴搭配 那其中有一段引文,就我來看,其實蠻有問題的 那還是簡單釐清一下好了 "一副耳機的瞬態反應取決於耳機前端的推力與耳機振膜的材料、質量等。 前端設備推力剛好合適,振膜質量又輕,耳機的瞬態反應就會變好。39
[心得] Audeze Mobius開箱心得文******** * 前言 * ******** 這次要來開箱的不是一支單純的音樂耳機 我個人是把它歸類到電競耳機裡面35
[心得] AKG K1000傳人——MYSPHERE 3.2開箱通常我不太愛寫一些浮誇的比喻作標題XD 不過MYSPHERE 3.2這隻拿來做AKG K1000傳人再適合不過 他是K1000的前設計工程師Helmut Ryback與Heinz Renner 跑去同為奧地利的聲學公司LB-acoustics重新設計的 官網上可以大概參考一下簡介27
[心得] HIFIMAN Shangri-La 與SR-Ω———前言——— 先前在2017年,香格里拉系統在台巡迴時,我曾經在台中源音場試聽過,因試聽時間較久 遠印象並不深刻。不過我倒是挺喜歡大香的耳機造型,而且其耳機線相當輕便好收納,相 對來說STAX的電纜線較重、難整理;此外個人淺見覺得這種耳罩的造型設計,對大音場的 建立相當有幫助。21
[建議] 尋找合適 DAC從來沒接觸音響喇叭、耳機耳罩超過2K等產品 一切自身聽感 最近PC用1K喇叭損壞 想體驗好聲音 網路找資料聽YT實際比較試聽IMM、8010A...19
[討論] 耳機與近場喇叭聽感差異?最近逛各大論壇,看到不少討論喇叭與耳機差異的文章,其中主要論點就不細說了,不外乎 就是耳機簡單好聲音,喇叭要擺位買房(買房太過頭啦!)。 耳機試聽也不少了,也是有一點心得了,不過喇叭相對比較少,比較少的原因有四: 一、體積大,桌面小擺位困難 二、能量感重,有點不舒服7
[心得] 【R式分享】躋身於旗艦之林的新星—YOGA SHP-1前言: 各位朋友,晚安!相信有關注國產品牌耳機的人應對YOGA耳機不陌生。YOGA集團其正式 名稱為俊驊企業有限公司,創立於1985年,為一台灣以研發、製造麥克風、耳機、擴大機 為主之聲學電子公司,為多家耳機大廠研發、代工,如SONY、Fischer Audio、TELEFUNKE10
[心得] Fostex T60RP開箱與心得******** * 前言 * ******** 其實我對木頭當外殼的耳機很有興趣 只是鐵三角木殼耳機的聲音並沒有對到我的胃口7
[心得] jabra elite 85t及galaxy buds pro開箱最近在找降噪的無線藍芽耳機,然後看到這兩款耳機之後,就一起買了。 先開箱galaxy buds pro: 外盒 盒子打開,右邊裡面裝說明書之類的文件,左邊是耳機以及替換耳塞、充電線。2
[問題] artio cr-v1入耳式耳機有人聽過嗎?是google演算法讓我看到這副入耳式耳機的介紹,剛好我最近在找類似的東西 說是利用一種WARP技術製造類似喇叭的發聲空間感,特別的是用無分左右聲道的線材,讓 雙耳接收混合的訊號,再從耳機內部去做分頻、衰減 不過看了一下售價要上萬台幣,不算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