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Zahl HM1 耳擴 - 開箱與閒聊
冷門開箱系列...
https://i.imgur.com/h1cupBL.jpg
Reference headphones mixing amplifier
(以下簡稱「HM1」)
https://zaehl.com/products/hm1-headphones-mixing-amplifier
耳擴強大
有料又有趣的特殊功能
--------------------------------
Dual mono 純A類耳擴/前級
耳擴/電供分體式
全類比電路設計
不同回授輸出模式:ClassA/ClassA&Servo
類比EQ微調補正:左右平衡/高頻/低頻/音場
可混用不同來源(例如PC/CDP同時聆聽且不互相干擾)或AB Test
--------------------------------
由超過35年經驗類比音頻設備專家 Michael Zahl 打造
在德國設計與手工製造、每年限量50台 (from 2022)
包含稅金雜費、實際入手價約300K出頭
推薦這段 Munich High-End 2022 訪談影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P-PoqVygAE
他提到HM1訴求
「drives this(headphones) as perfect as it can」
儘可能讓耳機「發揮最佳實力」
同時提供給專業用戶與發燒友(high enders)使用
Munich High-End與幾場CanJam展出試聽後
在國外燒友之間
有著很不錯的口碑、迴響以及討論
可參考以下幾篇
https://tinyurl.com/4ttkw7fw
(這篇有提到和dCS Lina擴的比較)
也有國外燒友原本考慮 dCS Lina三件套
後來轉而購入 dCS Rossini + HM1
https://i.imgur.com/Uyou2CP.jpg
來源出處
https://tinyurl.com/bdfcfmaf
HM1 同時也是
HEDDphone 官方推薦耳擴之一
The Best Headphone Amp for the HEDDphone
https://i.imgur.com/MpLhsKP.jpg
剛好HM1有些特性,直接打中我的需求
於是去年中旬向Zahl詢問訂購
沒想到
展場試聽口碑不錯情況下,2022年首批已銷售一空(驚
只好改訂購2023年批次
歷經一年多的等待......前陣子終於到貨
初聽感
控制力是我聽過耳擴裡面最好的
透明度、細節表現、瞬態、速度、精準度與滑順感
無損類比EQ可調整性很棒,有料又有趣 (額外加分,讚的)
新機需要一些時間RUN
此篇不會有詳細聽感 (沒有論文)
優缺點的部份,留待下次再一起整理
先聊聊簡介、功能介紹、購買相關資訊
以及購入這台耳擴的心路歷程 (?
提供給有興趣的版友參考
-------------------------------------------------------------
【開箱】
【Zahl簡介】
【購買相關資訊】
【功能介紹】
【閒聊】
購入HM1的原因
-------------------------------------------------------------
【開箱】
內箱
https://i.imgur.com/H2PDchD.jpg
說明書
https://i.imgur.com/Sr5wXr7.jpg
內容物
耳擴本體、電供以及DC線
https://i.imgur.com/UoRjr1a.jpg
擦拭布、電源線以及4根備用保險絲
https://i.imgur.com/LQxWn86.jpg
本體正面
照片拍不好,實品造工質感其實不錯
https://i.imgur.com/KMfhjWf.jpg
通電時或切換輸出模式時
會點亮工作室招牌燈
https://i.imgur.com/srE6BtO.jpg
本體背面
序號註明「23.100」
23 代表2023年批次
100 則是序號 (值得紀念的100)
https://i.imgur.com/RUq6WeM.jpg
微妙的是
HM1背板LR端子,位置與一般機器相反
如果看器材背面照
一般器材是「L端子在右」「R端子在左」
HM1則是「L端子在左」「R端子在右」
實聽測過接線沒問題,只是位置設計不同
且距離很近、不影響使用
側邊散熱鰭片
https://i.imgur.com/XvpuKDn.jpg
機身是磨砂材質,觸感不錯
https://i.imgur.com/QTY9V9O.jpg
電供正面
可因應不同地區調整電壓
100V-110V-120V-220V-230V-240V
https://i.imgur.com/pQ24dRV.jpg
電供背面
保險絲需替換兩根(規格1.6A)
https://i.imgur.com/IljXRu0.jpg
耳擴本體5KG
22.5公分寬 * 9公分高 * 30公分深
電供1.2KG
17公分寬 * 6公分高 * 18.5公分深
-------------------------------------------------------------
【Zahl簡介】
https://i.imgur.com/vuphzVu.jpg
是德國一家擁有超過 35 年歷史的類比演播室高端技術與設備製造商。
目前旗艦產品是AM1模擬調音台,其使用者包括眾多國際知名的音樂製作人和製作人。
Zahl 從未生產過大量產品,重點始終放在類比技術上,主要是訂製或小批量生產。
儘管如此,但客戶群廣泛分佈:搖滾、流行、電子音樂錄音室以及古典音樂、混音/後期專業/母帶製作工作室、音樂家的私人工作室等等。
多年來,為音樂製作工作室或母帶製作工作室、公共和私人廣播電臺等創造了許多調音台和相關產品。後來也包括純廣播應用的產品等等。
https://i.imgur.com/uoRU2Ab.jpg
創辦人Michael Zahl於1978年展開職業生涯,當時他是 Conny Plank 工作室的音響工程師助理,在那裡製作了一些傳奇錄音(例如 Kraftwerk、Brian Eno、DAF、Ultravox、Gianna Nannini、Eurythmics 等等)。
Michael Zahl於1982年開始獨立創業,1985年,他訂製了大型56通道調音台,該調音台在Conny's Studio一直服役到最後。
類比與數位?
Zahl剛成立時,數位音頻技術仍處於起步階段。當時高級演播室技術是以類比為主的。
隨著時間演進,數位技術逐漸佔據了大部分應用,曾經許多人認為類比技術將被取代。
時至今日,類比和數位技術已可完美共存,兩者在聲音和功能方面都具有各自的優勢。
在創意錄音棚與高端領域,高品質類比技術始終保持其地位,這也是專注於類比技術的Zahl優勢之所在。
https://i.imgur.com/KB4IGeg.jpg
https://vintageking.com/blog/2019/02/michael-zahl
--------------------------------
如上述
Zahl產品線與產量都不多,規模不像湖人那麼大,相對來說比較接近於小作坊。
在德國國內設計、手工製造以及訂製小批量生產。
https://i.imgur.com/hGNGwiX.jpg
有著超過35年類比音訊設備設計與製作經驗
(Mixing console and professional audio)
可說是專注於類比設備技術領域的專家之一
這個理念與堅持,沒有例外
HM1其中一個特色
就是「全類比」線性電路設計
全機沒有任何數位電路元件
而是以純類比(pure analogue design)方式打造
舉例來說
機身後方Remote擴充接孔,是連接一組有線按鈕做遙控。
https://i.imgur.com/smA0EZ0.jpg
(無線遙控器,需要使用數位控制電路)
不過
有前級功能、卻沒有無線遙控器
對用戶來說確實是有點不方便
附帶一提
Michael 提到這組有線按鈕是用來「盲測 (Blind comparison)」。
可快速切換「A輸入源」與「B輸入源」進行AB Test。
(這組有線按鈕需另購,最快有可能2024年上市)
-------------------------------------------------------------
【購買相關資訊】
HM1每年僅50台限額
兩個原因
1. Zahl規模不大,過往只接受訂製或小批量生產訂單,沒有生產過大批量產品
2. HM1並不是他們唯一在產的產品
他們家還有其他產品
例如名為 Zahl AM1 Mixing Console 的純類比大型調音台
https://zaehl.com/products/am1-mixing-console
要價 USD 85K~110K (依訂製內容而定)
https://i.imgur.com/KRjnSky.jpg
I got my dream console : Zahl AM1
https://youtu.be/LOhrhyWyBQQ?si=XduS4sfN68h1bje1
HM1目前在台灣沒有代理商
國外購買管道參考
-> Zahl官方
-> 北美代理商 headphones.com
-> 歐洲其他經銷商
這邊是直接聯絡Zahl官方訂購
去年慕尼黑展與CanJam試聽大獲好評
2022年批次,很快銷售一空
(去年中旬去問就沒了)
2023年批次,大約2022年底賣完
(詢問時只剩少數名額)
2024年批次,Zahl 目前暫不接單
有可能要等2023年批次全部出貨完成
才會開放
第三批次開始(2024)聽說會漲價,漲幅尚未公布
推測「可能」類似歐洲經銷商售價 EUR8,895
https://www.audiodomain.de/hm1
https://i.imgur.com/MzIJKB7.jpg
實際漲幅,等年底官方公告之後會比較準。
有興趣的版友,可先稍等一陣子。
--------------------------------
附帶一提
2022年首批有個小問題
-> 由於原廠提供的保險絲規格錯誤,在100V/110/120V環境使用時,會導致保險絲容易燒毀
機器本身沒問題
但提供的保險絲規格有誤
這題肇因於
Zahl開發階段,測試設備所使用的阻抗數值有誤(incorrect impedance settings)
導致後續選用保險絲規格錯誤(0.63A)且容易燒毀
2023年批次尚未出貨之前
Michael寫信向我說明過這題,他提到
This only happened with units from our 2022 production when the voltage was set to 100V/110/120V.
此問題只發生在2022年批次
官方現已解決此問題,並更新說明書內容
從2023批次開始,提供正確規格保險絲(1.6A)
但如想收購二手品,要留意舊版說明書上面,還是登載著錯誤保險絲規格(0.63A)
如用錯誤規格選購保險絲、又是在100V/110/120V環境使用
會持續發生保險絲容易燒毀的問題
如果購買的是貴貴發燒保險絲,持續燒毀那...
-------------------------------------------------------------
【功能介紹】
HM1可同時混用不同來源聲音
https://i.imgur.com/jAFoDSo.jpg
輸入A接DAC,輸入B接黑膠唱盤
或是
輸入A接PC,輸入B接串流、DAC或CDP
得益於專業混音工作室水準的線路設計
兩個輸入源之間不會互相干擾或影響
且可以各自獨立操控音量
有個小細節是
音量旋鈕轉至最小時
繼電器會作動,並且關閉來源,避免任何噪音或殘留訊號電平通過造成干擾
-> PC影片、視訊通話或玩遊戲
-> 串流、DAC或CDP聆聽音樂
兩邊同時聆聽,音量各自控制
遇到喜歡的音樂
把PC那邊調小聲或關閉
遇到要討論事情通話
把CDP那邊調小聲或關閉
對多訊源的玩家,其實還蠻方便
--------------------------------
另一個用途是AB Test
輸入A與輸入B可連接不同DAC
然後透過HM1前面板操作
來快速切換比較 (PK神器?
如兩台DAC輸出電平差不多
甚至可做更精確的聲音比較
還有其他更多應用方式,就不贅述
可參照官網下方說明:
https://zaehl.com/products/hm1-headphones-mixing-amplifier
其實玩法很多樣
AB輸入訊號之後
還可在輸出端,連接量測設備或錄音設備,做進一步處理
或是前級輸出給主動式兩聲道聆聽...etc.
-------------------------------------------------------------
https://i.imgur.com/h1cupBL.jpg
「THE HM1 WILL DRIVE ANY HEADPHONE TO ITS OPTIMAL PERFORMANCE.」
(HM1將驅動任何耳機達到最佳性能)
要留意
他們主打的是「Drive any headphone to its optimal performance」
是讓任何耳機都能發揮出「optimal performance」(最佳效能)
而不是「the best sounding headphone amp」(最好聽的聲音)
換句話說
讓耳機發揮實力
不一定等同於最好聽的聲音
「好聽的聲音」較為主觀
會受到聽音類型、調音喜好影響
舉例來說
有些人喜歡管擴聲音表現、有些喜歡晶擴
有些人喜歡聽古典純樂器、有些喜歡聽人聲、有些喜歡搖滾或電音
青菜蘿蔔各有所好
很難只靠一台耳擴,就滿足不同人的喜好
https://i.imgur.com/sVcxqnR.jpg
再加上
人的聽感喜好,也會隨著時間改變
因此
中高階器材更多的是「調音路線的選擇」
以及「系統性的搭配調整」
並不是一台貴的買回來
就可以「萬事都OK、人人都愛聽」(迷思)
HM1雖有可調整優勢
但也只能cover到其中幾種路線的選擇
不可能滿足所有人
(晶擴、管擴、前管後晶耳擴
都是不同路線選擇)
--------------------------------
不過以初聽印象而言
HM1有些特質
確實有助於「讓耳機儘可能有著更好的發揮」
可分成幾點來看:
1. 推力、透明度、細節表現、瞬態、速度、控制力與精準度
先不論其他微調功能
畢竟這價位帶了
單耳擴部分,確實有相當強大表現
尤其「透明度」與「控制力、精準度」令人印象深刻
不是讓耳機發出的聲音,變得更平淡無味
或變濃、增添更多染色
而是讓耳機本身原有特質、變得更為鮮明
嘗試著接W11JPN
女聲情感豐富好聽,濃豔感依舊,甚至更明顯一點
竟然會這樣,老實說這讓我蠻意外的
原本預想這類型晶擴,雖推力強但有可能會過推,或導致調音偏淡味道降低,但HM1似乎沒這情況
目前聽感還說不準
等RUN IN期蜜月期過了,再來聊詳細聽感與優缺點
但可先聊聊
接下來這些偏設計面與功能面的東西:
--------------------------------
2. 增益與阻抗匹配設計
與大多數耳機適配性良好,讓HM1有著廣泛的守備範圍
國外已有不同耳機的HM1用戶搭配樣本
例如
RAAL CA-1a、Stealth、Expanse、大烏、ZMF Caldera、ZMF Atrium、HD800S、TH900、D8KP、Susvara、1266、Diana...etc.
都有著不錯的反饋
之前曾和Michael聊過耳機適配性
There is nothing like an impedance matching function on the HM1.
Just a level matching option. If not loud enough, set the input gain switch to +15dB.
他提到HM1憑藉著良好的阻抗匹配設計
可驅動並且與大多數動圈/平板耳機搭配
(預設值後方撥桿「0dB」情況下)
https://i.imgur.com/qSVQc7m.jpg
但要留意
前端(例如DAC)的輸出電平大小
舉例來說
如前端DAC輸出電平「較低」(大約2Vrms左右,例如Qutest)
或是對應到高阻抗耳機
可將HM1後方撥桿設置為「+15dB」來使用
「+15dB」:15dB gain boost
但如果前端輸出電平「較高」
(例如May XLR輸出5.8Vrms)
卻還設置為「+15dB」的話,就有可能產生Clipping或失真
(前端高電平輸出的話,建議設置為「0dB」即可)
--------------------------------
一般情況
耳擴驅動低阻耳機需要更大電流
高阻耳機則是看電壓
低阻低敏一些難推平板
從網路樣本來看,HM1應該可驅動良好
除此之外
這邊也曾和Michael聊過高阻抗耳機的部分
The output stage of the HM1 is capable of delivering more than 11,6V RMS.
This is perfectly sufficient to drive the HD800S to its maximum power rating and beyond the point where a user would damage his ears.
他提到 HM1 輸出級能提供超過11.6Vrms電壓
對應多數高阻抗耳機,應該也不是太大問題
--------------------------------
3. 兩種輸出模式「Class A」與「Class A & Servo」
https://i.imgur.com/xUhUim9.jpg
Class A & Servo:純A類 + 負回授
相對來說
前者比較暖,肉感多一點
後者聲音更透明,控制力更好一點
Headphones Output THD
Class A 0.07%
Class A & Servo 0.0005%
(typ. @ +20dBu/7,75Veff / 30Ω load / 2W RMS)
從官方提供量測數據也可窺見
兩者之間一些差異
沒試過CFA3
乍看之下
似乎類似於CFA3的 ZF & SS 模式?
有些網友心得提到
Class A 動圈更合拍一點
Class A & Servo 平板更合拍一點
實際情況
可依「聽音類型或曲目」調整
當作一種調音選項,靈活使用
--------------------------------
附帶一提
多數耳擴是選用某一種固定方案
例如
Enleum AMP-23R是Class A zero feedback
Riviera AIC10是Class A zero feedback
dCS LINA是Class AB with DC servo
...etc.
HM1則讓用戶自行選用
增添了一些靈活性與適配性
--------------------------------
4. 無損類比EQ調整
https://i.imgur.com/TzB0DHz.jpg
以錄音室用途來說
類比EQ是針對混錄好的內容
哪邊有小瑕疵、或是想要再補強一點
就透過類似功能
最後階段「微調整」、稍稍做一點「補正」
要留意
這些只是微調與補正
並不是大幅改變
(不是A->B這麼誇張,而是A->A+之類的微調整)
放在發燒友用途
則可針對不同耳機、不同聽音類型、不同曲目,或甚至當下的不同喜好來做微調整
找出專屬於聽者的「最佳配置」(Personal reference)
如果不喜歡這些調整
也可透過右上方綠色按鈕
切換成「Direct Mode」
Bypass掉這些聲音調整,原汁原味
https://i.imgur.com/mBdKOxT.jpg
--------------------------------
左右平衡
L/R Balance
https://i.imgur.com/B9xl1XJ.jpg
主要針對偏音或聽者需求來做微調
--------------------------------
低頻/高頻 調整
Low and high frequency adjustment
https://i.imgur.com/ILkVkPL.jpg
大約是+-5dB的範圍內去微調
可調範圍不大
因此沒辦法讓ATH耳機變成ABYSS耳機 (蛤
但可以做到有感的微調與補正效果
例如人聲曲目,高頻向右調整可很明顯感受到差異
這個變化度,隨著曲目不同也有差異
例如
有些曲目調1格很棒,但調2格稍怪
有些曲目則是調2格很棒
這功能
讓我重新嘗試了不少以前常聽曲目
還蠻好玩的
不過身為常聽人聲的用戶
私心希望能有個中頻調整(mid frequency adjustment)功能 (喂
附帶一提
低頻旋鈕上方那個只是低頻域的圖示
實際上
低頻/高頻旋鈕都是向右增加,向左減少
--------------------------------
音場旋鈕
Stereo Base control
https://i.imgur.com/6fouGVa.jpg
HM1最有意思的功能
可讓聽者感受到的「空間感」與「音場」產生變化
如圖示
https://i.imgur.com/NkmgPtj.jpg
最左側還多了一段比較粗體的點
調到那邊、會變成純MONO
向右調整時 +
中央焦點不變
整個空間與環繞的音像元素
往外側與左右兩側、稍稍移動了一點
向左調整時 -
同樣中央焦點不變
整個空間與環繞的音像元素
往中間靠攏、稍稍凝聚了一點
這些都是在類比域調整,且中央焦點不變
維持聲音自然度情況下,讓音場或集中感有著明顯變化
其中我覺得
「+1」或「-1」是最棒的
有一點類似於...
「+1」整體稍微拉開拉大一點點、有點類似剛從「單端」切換到「平衡」聽感
「-1」整體稍微靠攏凝聚一點點、有點類似剛從「平衡」切換到「單端」聽感
依照所選曲目,效果也有差異
有些曲目會更明顯
每個曲目合適的調整方式也不同
多數情況我覺得「+1」最泛用
少數曲目「+2」也不錯 (會強化環繞感,聽LIVE類的有奇效)
但某些樂器獨奏、或人聲,我反而比較喜歡用「-1」
--------------------------------
既然聊到這功能,順便科普一下
Stereo signal 包含左右聲道訊號
在類比母帶錄製與混音時,有一種處理方式
會透過另外兩種訊號:
Mid signal(中音訊號)
-> 簡單來說就是左右聲道的共同點;左右聲音的和值
Side signal(側音訊號)
-> 簡單來說就是用來區分左右聲道的點;左右聲音的差值
Mid signal 維持不變
針對 Side signal 進行調整
回放時以1:1比例
對Mid signal和Side signal求和
並還原出Stereo signal
這時候 Side signal 的相位區別
會營造出一種空間感加寬的感覺
(加寬幅度,依調整的數值差異而定)
在混音工程裡面
稱之為「Mid-Side Processing」
或「Mid-Side」
是由EMI工程師Alan Blumlein在1933年所開創
延伸閱讀:
https://a85115230.pixnet.net/blog/post/388541836
附個圖比較好理解
https://i.imgur.com/RKLJLhA.jpg
https://www.izotope.com/en/learn/what-is-midside-processing.html
如果從錄音階段,就用「Mid-Side」方式
一支單指向麥克風錄製Mid部分
另一支雙指向麥克風錄製Side部分
發聲位置靠左靠右、會有很明顯的收音區別
或是如上述
從原本的左右聲道訊號來做處理 (HM1的情況)
--------------------------------
如果想實際玩玩看
可下載一些軟體,實際在數位段來處理看看
例如付費軟體iZotope Ozone(有免費試用版)
找裡面的「Mid-Side」功能
影片教學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KYD5hG1x_Q
但軟體調整時要注意
Side signal 的訊號電平不好拿捏
如果調整不好,很容易聽起來不自然
(例如Side signal推太寬會導致相位完全顛倒)
簡單來說
Mid-Side 並不是萬靈丹
如調校功力不好,反而會適得其反
--------------------------------
HM1 的音場旋鈕
Stereo Base control
就是透過「Mid-Side Processing」方式
將 Mid signal 訊號電平維持不變
(實際聽起來,確實中央焦點不變)
然後去微調 Side signal 的訊號電平
(實際聽起來,確實音場有變化、加寬加深或反之)
例如人聲曲目、歌手在舞台中央不變
周遭元素(例如伴奏樂器)與空間感會產生一點變化
旋鈕調到最左側的 Mono 模式
則是讓 Side signal 等於 Mid signal
(中音/側音完全相同)
可感受到
Michael 刻意將可調數值範圍、限縮在一定範圍內(避免相位異常)
這部份是由 Michael 設計調校、內置且透過全類比域處理
實聽效果確實不錯
保有一定自然度且實用的功能,有料
-------------------------------------------------------------
【閒聊】
--------------------------------
購入HM1的原因
之前替L5000找擴時,設定了幾個目標:
1. 調音可透過前端/周邊輔助、但至少要能夠推出L5000足夠實力(先決必備條件)
2. 想找守備範圍廣的耳擴,未來保留機會、雙修其他難搞耳機
3. 想找本體/電源分體式的耳擴,空間利用更彈性些、也有更多升級/調音空間
4. 想找有前級輸出的耳擴,後續可搭配不同玩法(管擴->晶擴)或是(晶擴->管擴)
會設定這些目標
是因為這邊有個「也許不切實際」的困難想法:
想嘗試看看
透過器材、前端搭配、線材(包含耳機線),取得更大調整彈性之後
「讓單支耳機,可以有退燒安定的聲音(且足夠雜食)」
希望能先專注將L5000搞好
例如
PCM_DSD升頻/NOS選擇
晶擴管擴搭配
銅線銀線前後搭配
耳機線搭配(銅/銀/銅銀混...)
墊材壁插或其他周邊搭配
...etc.
透過系統的一些調整彈性
來對應不同情況、雜食聽音需求等等
--------------------------------
最初曾考慮Mass Kobo耳擴
Mass Kobo 406 (後來新款是465)
Mass Kobo 394 II
預算考量
原本想訂製394 II的客製改機
當時曾與增田先生討論出一個耳擴電供分體式的版本(細節略)
最後由於
需包含試作機與訂製費用...等等
加總起來費用只比465少一些
評估報價後,爆預算只能忍痛放棄
(還是感謝增田先生)
另外
如前述第四點
未來有搭配其他管擴的可能性
因此「前管後晶」耳擴也暫不考慮(包含AIC10)
--------------------------------
HM1消息出來時
評估後發現這剛好打中我的需求
於是去年中旬先向Zahl下訂
但一年多漫長的等待時間裡
其實有很多次考慮過、是否要退訂HM1?
(大概有100多次吧)
(有些朋友應該也知道這段)
其中幾個可能退訂的因素:
1. W2022 (結果沒抽到)
2. 後來意外出現的 Bliss (初期還不足夠,但後期調整到感覺差不多可退燒了)
Bliss確實是個意外
初始狀態下
即使不同耳機,也可推出不錯「下限」
初期比較偏音響性
但RUN IN期過後、充分熱機前提
透過一些搭配調整
聲音氛圍感、音樂性是很不錯的
也是可以退燒的好選擇
強烈推薦至少搭配Cross Point鍍金保險絲
可在不影響原有音響性前提下
補強不少音樂性
前幾個月曾有一段時間
Cross Point Flare壁插差不多RUN開了
搭配Crystal Cable Dream Duet Special 8 Wire情況下
原本CDD就有著與L5000很合拍的聲底與協調性
8 wire版本
則有著更好的低頻表現、量感與形體感
https://i.imgur.com/yrIHRQ6.jpg
是非常搭配L5000的「專武」耳機線之一
(可惜8wire版本已停產了)
前幾個月
Bliss 確實讓我很滿足,退燒了兩個多月
退燒期間,原本多次想詢問退訂
心想:「聲音已差不多了,何必還要折騰自己、找麻煩嗎?」
後來HM1出貨時間接近
與Michael通信過幾次
推Michael Zahl,討論過程中可感受到他的專業,想法與熱忱,值得尊敬
幾番評估後決定不退
上述幾個目標,Bliss只能達成一部份
而HM1幾乎可全部滿足
舉例來說
國外網友嘗試過
HM1前級輸出給其他管耳擴(Feliks Euforia)
並且給了相當好的評價(absolutely freaking insane)
HM1本身前級表現優於Bliss之外
前面提到的「類比EQ調整(例如音場變大)」效果
都可透過HM1前級輸出,BUFF給後面管擴
等於管擴除了原本音樂性強項
還多了前面HM1類比EQ的額外調整效果
例如有國外用戶
是 HM1 串接 Z10e(靜電) 的方式
HM1 -> Susvara
HM1 -> Z10e -> X9000
的雙修方式
(讓HM1調整效果也作用到X9000)
反過來
「管擴」當前級,輸出給「晶擴」
也可讓HM1的音樂性BUFF
1. 單用「晶擴」(具備可調整性)
2. 單用「管擴」(透過換管調音)
3. 「晶擴」當前級,輸出給「管擴」 (提供BUFF給管擴)
4. 「管擴」當前級,輸出給「晶擴」 (提供BUFF給晶擴)
更大的系統調整彈性
希望有機會更接近於
前述那個「也許不切實際」的困難想法
現階段沒有餘力處理管擴(最可怕一塊)
看來還有很多年路要走...眼前只能先這樣退燒了 (汗
--------------------------------
耳擴的不同路線選擇
前面剛好聊到這題,補充一點內容
大方向架構設計來看
「至少」三種聲底路線:
晶擴
管擴
前管後晶擴
這三種路線聲底是有差異的
跨路線去比較不同耳擴,其實「意義不大」
例如喜歡管擴的管味
或是喜歡前管後晶的剛柔並濟
卻硬要從晶擴裡面找類似聲音、或甚至拿來比較,還蠻奇怪
如前述
更多的是「調音路線的選擇」
畢竟很難有任何一種耳擴
可以100% cover上述三種耳擴的特性
--------------------------------
如不想折騰太多,且手邊沒有太難處理的耳機
其實「前管後晶耳擴」會是很不錯的選擇
通常「同價位」內
晶擴的推力會比前管後晶擴稍好一點
而前管後晶擴優勢在於
可有不錯的音樂性、聲音色彩感更豐富
也可兼顧到不錯的音響性
舉例來說
一些前管後晶耳擴選擇
50K價位帶 - 冠球耳擴
https://tinyurl.com/mrxy3rkb
100K價位帶 - Trafomatic Head 2(副司令)(這台聽說有出新款小改版)
https://tinyurl.com/5auwxxen
100K~200K價位帶 - Wells Audio(做head trip系列那家)的 Dragon 耳擴
https://tinyurl.com/2zfa9m6w
200K~300K價位帶 - Z10e Electrostatic Headphone Amp / Integrated Amp(這台比較適合有雙修靜電的玩家)
https://tinyurl.com/3kn9bzcx
300K~400K價位帶 - Riviera AIC-10 (前管後晶耳擴頂點,強大且完成度很高的聲音)
https://tinyurl.com/ysr26cyc
如要兼顧管擴晶擴優點,不想折騰太多
又想要處理難搞耳機的話
Riviera AIC-10 會是很棒的選擇
但AIC-10價位相當高
且已是「前管後晶耳擴」的頂點了(強大的退燒機)
--------------------------------
最後
是否推薦HM1?
現在說還太早,等RUN完之後再說
後續沒意外的話
會做一些簡單比較 Bliss vs. HM1
兩者都是守備範圍很廣的好耳擴
但在那之前
除了HM1需要時間RUN與調整之外
以HM1目前表現
我感覺保險絲不好挑選...太暖太冷太軟太硬都不合適
(也可能考慮不換保險絲)
另外手邊還有
幾篇完稿超過一半以上的主題尚未發出
(向一些朋友說聲不好意思)
接下來會陸續處理
下期預告
一些「收尾輔件」心得
以上
感謝收看
--
您
感謝多龍大助推
太...太狂 無論文章內容還是字數XD
感謝助推
推..
感謝推qq
又有新玩具 厲害了
您。又一篇論文
感謝助推喔
推 只有閒聊就這麼長,期待心得
How dare you! 標題寫閒聊
您,還沒寫聽感就4x頁
您 閒聊堪比論文
感謝樓上大燒助推 想說沒聽感,只好改閒聊文qq
您
感謝文大助推
沒想到台灣有人衝這台,先拜再讀
感謝t大推
推
感謝助推
真稀有的機器
訂購過程小麻煩
推詳細的文章
感謝助推喔
您 最近剛開學論文好多
開學了趕快交作業 (?
太強啦!
感謝thomas大助推
您 閒聊式論文
您佬謝推xd
只能推了……
感謝3c大
長長
謝水色大推
推啊,好詳細讚讚
感謝助推喔:)
您…每次看L大文章都覺得很毒…
感謝助推xd
居然衝到了 太神啦
感謝推qq
推
感謝軒大助推
您
感謝qq
別以為您都在閒聊就不會變成論文
被發現了 沒聽感就不算論文吧(理直氣壯
推,為何感覺這台風格很新Gryphon
感謝Roa大燒推
看完我都想下單了,好險目前不能訂(戶頭餘額顯示10
元
年底應該會有好消息(?
這文章真是有夠狂的
感謝助推
推好文
感謝喔
推推
感謝助推
推luke大的“微”論文
感謝A大大推
先推再看!
感謝qq
耳機系
感謝n大
高檔新玩具,必推!!
感謝q大支持
推,超詳細閒聊…
感謝您qq
推,您的閒聊和我的概念好像不太一樣呢(?
感謝syou大燒推
推 等這台跟Blis的PK
最近聽音樂時間少些 先run一陣子順便熟悉看看
這篇的內容感覺沒盡頭啊
快退燒了qq
推
感謝助推喔
您 好猛
感謝!
推
感謝推
push 等您比較完
努力試試,感謝vin大推
您 拉高了這個版對閒聊的層次吶
感謝q_q
推好文!
感謝j大推~
AIC10應該就屌打Bliss了吧
這兩者價差也太大XD
太猛了..
41
[閒聊] Phatlab Phantom 前篇: 開箱閒聊前言: 本篇比較少聽感,會集中在下一篇 Phantom的可玩性太多了 管子以外,保險絲、調音環、腳錐腳墊、Fuse 耳擴本身除了兩個增益之外13
Re: [閒聊] Nuprime的耳擴AMG-HPA快出了13
[閒聊] ViolectricV550pro & 拓品D+A90ViolectricV550pro: 原由: 當初是為了要找一台有前級輸出的耳擴,看了一圈好像也就HPA4跟550了,不過HPA4看了 下評論似乎是前級付耳機孔,但我更偏好耳擴+還堪用的前級,所以就選550PRO(拿機器的8
[心得] Feliks Audio Envy 波蘭旗艦耳擴試聽心得Feliks audio envy 波蘭旗艦耳擴試聽心得 如果爬文收尋使用300B放大的真空管耳擴,比較新推出且容易入手的,大概就會查到這台 來自波蘭的Feliks audio最新推出的旗艦耳擴Envy,Feliks audio這個品牌已經存在很長 一段時間,應該超過20年,是家族企業,老闆Lukasz Feliks是第二代,第一代父親創辦 了公司,而且還再繼續設計真空管耳擴線路,這幾年的能見度越來越高,主要在Canjam積7
[心得] 山靈EM5 DAC/耳擴一體機試聽心得(下)收到不少板友來信敲碗下篇,因為家裡年前發生些事需要處理,只好延到現在…… 承前篇,這次主要是要來談EM5另外上獨立耳擴的表現,這邊使用的是TOPPING A90跟凱音 的HA-6A。 前面有提到EM5的內建耳擴應該約有一萬多獨立耳擴的價值,這次使用了也是萬元左右的A 90耳擴來做測試比較看看。配置如圖7
[閒聊] luxman L507Z L509Z前面有6.3+4.4平衡的耳機輸出 可當耳擴使用 如果有打算兩聲道和耳機雙修的玩家 這台似乎是不錯的選擇?6
Re: [問題] 想請教耳擴的新手問題概念相同,不過耳擴基本上線路是針對耳機去設計居多,基本上輸出阻抗和電流和後級 是不同想法的,這牽涉很多輸出阻抗等電路設計,這要高手來詳細解答。 現在主流是DAC+耳擴+前級、或DAC+耳擴一體機,不含前級功能 1.USB DAC+耳擴+前級→如UD505、KECES S3、以前的谷津U系列屬此類,可玩性大,可輸出 訊號給後級推被動喇叭,但比較早期耳擴都有前級輸出設計,比如看是要PRE OUT還是5
[心得] 山靈EM5 DAC/耳擴一體機試聽心得(中)承前篇,這篇主要來說一下EM5與差不多價位的一體機-RME ADI-2 FS一些聽感上的比較。 這邊必須說一下,聽感這種事情很主觀,而且我也是以我手邊有的耳機去做測試比對,不 同耳機不同人聽到的結果可能也會有所不同,有興趣的燒友們也能自己帶著自己的設備去 試試看,但記得禮貌上要先跟繆思耳機告知跟預約時間喔~ 接下來進入正題,筆者大部分時間是使用HE-1000 V2及T1 1st在做聆聽,其他如K812等做3
[請益] 有辦法在台灣買到Zahl HM1耳擴嗎最近無意間逛到這台非常神奇的耳擴: 純論耳擴性能似乎跟Holo Bliss或Ferrum OOR套裝同階級,推得動Susvara這種耳機 但這個酷玩意最特殊的地方在於可以為兩個不同輸入源進行混音 不用切換輸入源就能同時聽兩邊的聲音感覺就很方便2
[問題] Pioneer SC-LX75 當耳擴版上各位大大好 因為熱(ㄊㄨㄟ)心(ㄎㄥ)的燒友 MartinLin77大 出借 Sennheiser HD700、HD650 兩支耳機讓我比較試聽 讓我遇到了目前最愛的耳罩 Sennheiser HD700 配戴感第一,無懸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