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FOCAL UTOPIA 大烏VS大烏 +大烏

看板Headphone標題[心得] FOCAL UTOPIA 大烏VS大烏 +大烏作者
Arcumit
(白)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1

https://i.imgur.com/krK562F.jpg

(雖然這次試聽主角不是我,所以沒拍照,
但覺得發文沒圖怪怪的,拿以前拍的圖頂著)

原本是來幫朋友比較新舊HD600,
以及幫他找適合HD600的台式一體機,
後面突然被捲進多人亂鬥,
現在已經回家了,老實說我也不知道過程到底怎麼發展成這樣的。

標題的大烏(1)VS大烏(2) +大烏(3)是指

FOCAL UTOPIA 2016 (1)
FOCAL UTOPIA 2022 (2)
FOCAL UTOPIA 2020 (3)

原本文章是有打算用顏色區別的,
但我還不太會用PTT,請見諒 (X

其中2016跟2022是在線PK,
使用相同訊源(硬碟+山靈M30)、
相同一體機(CHORD DAVE)、
相同耳機線(大烏2016 6.3mm耳機線)、

2020是我腦海裡面的那個SP3000+Niimbus US5 pro+大烏2020 XLR耳機線,
所以需要強調,2020條件是不一樣的。

比較接近的是整體素質和重量,下面就不特別提,
另外這些差異都是前端跟耳機線動一動就可以調整的程度,
並非是真的差異大到無論怎麼調都不可能相同的那種。

-------------------------------------

三頻分布:
2016=2020,偏上盤;
2022,比2016偏下盤,但跟大部分動圈耳機比仍偏上盤。

聲音纖細度:
2020>2016>2022,
2022相對最粗聲。

聲音密度與能量感:
2022>2016>2020,
2020感受的能量最少。

動態:
2020>2016>2022

爆發力:
2022>2020>2016

三頻銜接感:
2020>2016>2022

縱深:
2020>2022>2016

音場寬:
2020=2016>2022
低頻會讓音場產生邊界感,但中高頻其實差不多寬。

好推程度:
2022>2016=2020

古典:
2020>2016>2022,
niimbus,古典讚。

爵士:
2022>2016>2020,
我覺得影響較大的還是niimbus,
不搖擺就不爵士了。

流行:
2022>2016=2020,
2020線的聲音較纖細柔順,
把比較剛硬的niimbus缺點補回來一些。

民樂:
2022>2020>2016

龍蛇混雜(雖然我要提的是組曲那種,不過視為雜食應該也行):
2022>2016>2020,
沒有niimbus的話我主觀會把2020移到2016跟2022之間。

高頻刺刺感:
2016=2020>2022,
2022會壓抑刺刺聲,
但不會讓你聽不見,其實也是因為這點讓銜接扣分。

聲音的可擴散距離(空氣感):
2020>2022>2016,
niimbus的空氣感優異,但不用niimbus的話,我覺得2022能擴散的最遠。

調音費工程度:
2020>2016>2022,
原因是2020線材已經很好聽了,應該不是很容易找到比他好的,
然後2022則是對線材相對敏感。

以下樂器位置,會受到歌曲影響,
遠中近並沒有實質意義,有意義的是相對位置。
弦樂位置:
2016:中
2020:遠
2022:中

打擊樂位置:
2016:近
2020:中
2022:中

管樂位置:
2016:遠
2020:遠
2022:中

人聲位置:
2016:中
2020:中
2022:近

-------------------------------------

不過值得說的一件事,
我覺得2022單端明顯與平衡有一定差距,
由於聲音密度較高,平衡才是更適合他的戰場,
聲音纖細度、動態與銜接感明顯都會上升一個檔次。

大概參考一下就好,
整體來說2016跟2022的對比較具有參考性,
2020多了一個我覺得聲音更纖細綿密的線,
以及能大幅改變音場與特性的niimbus,
條件差異挺大的。

我會更喜歡2022一點,
因為自己的歌單大多屬於組曲、爵士與流行,
大編制或古典基本上都是想聽氣勢,基本上這部份都是2022較優,

而且易推好的程度其實遠遠超出我的想像,
(2016和2020沒提不代表他們不好推,是我不知道)
我經常聽超旗艦耳機都會有一種,
有些地方因為系統沒達條件就表現不如一般旗艦的點,

但大烏2022是我第一個沒有遇到的超旗艦,
甚至別說naim uniti atom he或dave,
最後只是隨便插一個山靈H7,我都沒有聽見這種現象發生。

現在如果要湊一個200K畢業系統,
其實不太容易想像要怎麼樣,
才能比一個大烏2022 + 30K適合大烏且能當usb-dac 的 一體機或DAP還要好,

這不是那種先有耳機,前端自己會生出來的說法,我一向很不喜歡這樣,
但若換作是其他耳機,
即使是在耳機市場排列組合、死命搭配最後得出來的解答,
我依然認為大烏2022+30k前端,就是有著仍然在前段班的底氣在,

更何況付出的努力完全不同,其他組合可能花了好幾個月才研究出來,
大烏2022可能只要找時間去耳機店一趟就好。

不過當然有可能只是我想像力太差,
完全不排除這可能性,畢竟5年前退燒,
回燒甚至未滿1年,很多新東西都還沒體驗完,

總之這次心得差不多就到這邊,
感謝曾經讓我蹭大烏的人,
感謝願意提供場地的繆思,
也感謝這次讓場面異常混亂的三波人(?)。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6.137.203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Arcumit (220.136.136.80 臺灣), 02/12/2023 00:55:19

※ 編輯: Arcumit (220.136.136.80 臺灣), 02/12/2023 01:02:59

peloma1202/12 01:14推2016還健在的大烏

不是我的,我連插拔耳機線都膽顫心驚…

Ikaruwill02/12 01:19我自己用20-30K等級的一體機試聽大烏SG確實有種怎麼這

Ikaruwill02/12 01:19麼好推的感覺,聽感聽起來也很像完全體的CLEAR

尤其搞T1 3rd費了不少功夫,現在覺得易搞定真的是大優勢。

※ 編輯: Arcumit (220.136.136.80 臺灣), 02/12/2023 01:35:45

Alford120502/12 08:122020後的大烏到底還有沒有燒掉的案例?想買又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