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HEDDphone開箱與心得文

看板Headphone標題[心得] HEDDphone開箱與心得文作者
zoraruru
(ruru)
時間推噓35 推:35 噓:0 →:14

********
* 前言 *
********

這支耳機剛開始在Head-fi打廣告的時候我就注意到了
主要是看上我從來沒有聽過的AMT(Air Motion Transformer)氣動式單體
這種單體原本都用在喇叭的高音單體上,負責2KHz~20KHz的音域
雖然HEDD Audio聲稱自家HEDDphone是第一個全頻氣動式單體耳機
其實以前市面上也有出現過採用全頻AMT單體的耳機:
1. 1976年ESS Mark 1 Heil Air-Motion Transformer Stereophones
2. 1997年Precide Ergo A.M.T
第一支看起來很正常,就早期耳機還蠻常看到的造型
第二支看起來就很奇葩了,跟HEDDphone有異曲同工之妙 XD
https://i.imgur.com/jX4lIwQ.jpg

上面這張照片是Ergo 1,單體是動圈
Ergo 2才是AMT單體,但是兩支耳機造型一模一樣

後來市面上也有用動圈(中、低頻)、氣動(高頻)混和式耳機,像是oBravo的耳罩式耳機
這次的HEDDphone是單獨只用一個氣動式單體涵蓋所有頻率(10Hz~40Hz)的耳機

呃,題外話,最近中國也有Goldplanar GL850全頻氣動式耳機
同家公司還出了一支GL1200全頻鋁帶平板耳機(應該是ribbon?)
也不知道聲音如何?

回歸正題
動圈、平板、靜電單體的耳機都聽過了,還沒聽過AMT
就一直很想聽聽看它的聲音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
後來找到機會試聽,過沒多久就決定買一支了,也就有了這次的開箱文

********
* 開箱 *
********

耳機本身並沒有任何序號和Made in Germany的字樣,只有瓦楞纸箱外面才有
本來的習慣是把這些紙箱丟棄的,這下就捨不得丟棄了
看來這支耳機賣得還不差,我這支是109XX號
https://i.imgur.com/rctVJuh.jpg


外箱打開之後,裡面才是正式包裝的箱子
https://i.imgur.com/A4q6aPM.jpg

再來一張特寫
https://i.imgur.com/qOhc4Mn.jpg

內盒
https://i.imgur.com/Gf709Js.jpg

盒子跟Focal一樣採用上掀式,打開裡面有一張簡易說明
https://i.imgur.com/RmOAuMc.jpg

蓋子打開之後,裡面有耳機本體,底下小盒子裝的是線
https://i.imgur.com/mHjik3e.jpg

裡面只有附一條單端線,6.3mm接頭有HEDD的logo
定價$1899的耳機只給一條單端線,感覺不太有誠意
https://i.imgur.com/CYWKhlJ.jpg

Heddphone真的很大一支啊,而且重量高達718g
旁邊的Theta Electret也算很大支了,重量有590g,瞬間就被比下去了
https://i.imgur.com/1qKuy6E.jpg

耳機不只是大,耳罩也超厚
Theta Electret的耳罩已經很厚了,跟HEDDphone一比就跟小孩一樣
https://i.imgur.com/LV00ZlN.jpg

耳機本身看起來真的很另類
頭帶用的材質跟Focal一樣,上面是蛋白皮,底下是...呃,我也不知道是什麼材質
頭帶底下有開孔,可以幫助散熱,這點跟Focal的耳機一樣
頭帶裡面的軟墊很厚,頭頂中央跟HD650一樣有凹陷處,避免直接壓在頭頂造成疼痛
https://i.imgur.com/Kby3mA1.jpg

耳機接頭是4-pin mini XLR,規格跟Audeze不太一樣,聽說正負是對調的
https://i.imgur.com/Ykvm3HH.jpg

耳罩非常的大,內部空間倒是沒那麼大,不過耳朵要塞進去倒是綽綽有餘
耳罩深度非常深,比一般耳罩要深很多
照片中濾網的後面還有一段距離才會到單體
這支耳機恐怕是我遇過耳罩內部空間深度最深的一支
耳墊內側也有開孔,可以散熱,也是一種調音方式
https://i.imgur.com/neSuLVW.jpg

頭帶側邊有HEDD的logo,耳罩可以稍微左右轉動
https://i.imgur.com/lCIh4FI.jpg

頭帶最多只有9格,但是每一格都很小,最多只能延伸到2.2公分左右
我在品嘉試聽的那支應該是早期的版本
早期版本只有1.8~1.9公分,只有8格可以調
品嘉那支我覺得不夠長,雖然不至於會壓到耳垂,但是我總覺得耳罩還是有點太上面
我買的這支剛好夠長,戴起來對我來說剛剛好
如果是頭比我還大的人,可能還是會不夠長
對這支耳機有興趣的人真的要試戴看看
https://i.imgur.com/m5vzQeV.jpg

耳罩真的是超級厚的啊,應該是我遇過最厚的一支了,比LCD-3還要厚
https://i.imgur.com/LSMHBtx.jpg

耳罩長度也是很驚人
https://i.imgur.com/Zs7882l.jpg

從耳罩內側來看單體
由於單體只靠耳墊本身的濾網來保護,耳墊拿掉之後單體就直接曝露出來了
所以我沒有把耳墊拆開來拍照,我怕灰塵跑進單體裡面
我直接從網路上抓圖片
https://i.imgur.com/aax2sFy.jpg
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HEDDphone各個區域的震模寬度似乎並不一致?
左邊1/3和右邊1/3似乎比較寬?中間1/3比較窄?
或者應該說,中間1/3振膜摺疊的部分比較小(照片看起來似乎中間有凹進去?)
網路上搜尋到的喇叭AMT單體,震模寬度和深度似乎整塊區域都是一致的

順便放一下這次參與比較的幾支耳機單體照片
ESP/95X的單體其實沒有外殼看起來那麼大
https://i.imgur.com/cPUv3eX.jpg


關於這支耳機戴起來有多奇葩
網路上有很多照片可以看
這邊就不貼了 XD

對了,有些人似乎把鋁帶跟氣動搞混了
其實兩者振膜的振動方式不一樣
動圈、平板、靜電、鋁帶在分類上是比較接近的
它們的震模都是一整塊同時前後震動
氣動式在分類上會跟上面幾種差比較遠
氣動式的震模是摺疊成型
震動的時候是摺疊的地方擠壓、放開、擠壓、放開...,以此來推動氣流
也因為振膜需要移動的距離比較短,所以速度會比整塊前後一起震動的震模快許多
鋁帶因為振膜做成波浪狀,再加上顏色跟氣動式振膜常常一樣都是黃色
所以有些人從外觀上會誤會兩者是同一種單體
(以上資訊是google來的,有錯請指正,畢竟我也沒用過鋁帶)

**************
* 耳機做工 *
**************

耳機的做工其實算...還ok?
外觀看起來非常好,拿在手上質感也很好
但是要說它有旗艦耳機的做工,那應該是沒有
呃,不過這支本來就沒有把自己定義成旗艦

耳機主要的支架都是金屬,而且金屬厚度還蠻厚的
耳罩外側是金屬網,耳罩周圍的外殼是塑膠殼
採用塑膠殼大概是為了減輕重量吧
耳罩外殼如果是木頭或是金屬的話,重量大概要突破800g了
比較可惜的是皮革的部分應該都是人造皮

HEDDphone的重量之所以這麼重,除了金屬頭帶和支架以外
震模前後用很厚的金屬外殼(柵欄)包覆著也有關聯
也就是說,這支耳機雖然外殼看起塑膠感有點重
其實這只是個假象
它的耳罩內部有很多金屬

我看網路上的喇叭用的AMT單體照片,震模前後也是用金屬外殼圍住
好像沒看過用塑膠的,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
可能是震模震動的時候力量很大,需要更堅固的材質才能穩定?

我在網路上是有看過氣動單體需要一定距離才能聽到正確的聲音(?
或許這是HEDDphone耳罩特別深,加大單體與耳朵之間的距離的原因吧
也因為耳罩做得特別深,耳機造型才會這麼奇葩
因為頭帶不夠長的話,根本沒辦法放兩個這麼厚的耳罩

底下有一張HEDDphone早期樣機的照片
https://i.imgur.com/7LbzCrk.jpg

可以看到早期樣機的耳墊比較薄,頭帶比較圓、短
正式版的耳墊厚許多,頭帶比較平、長

************
* 舒適度 *
************

官方宣稱耳機重量718g(不包含線)
先拿起ADX5000,再拿起HEDDphone,會懷疑自己是不是誤拿了一塊磚塊 XD
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這支耳機和Theta 7.1(610g)都不會造成我的脖子痠痛
不過HEDDphone的頭帶雖然中間有略為凹陷,並不會造成頭頂正中央的疼痛
可是戴超過45分鐘,我的頭頂往兩側1公分位置會開始痛 QQ
(呃...好像還是一樣算頭頂會痛...)
必須拿下來休息5分鐘,才可以再戴個45分鐘
這點我真的想不通
我在品嘉試聽的時候明明可以戴一個小時沒有任何感覺,我才放心買的

不過我後來發現,頭頂不舒服的現象可以慢慢延後發生
我目前可以撐到一個小時才開始感覺不舒服

除了頭頂兩側會痛的問題之外,其他方面的舒適度倒是很好
耳機的夾力一開始感覺好像很大
可是實際戴上之後,可能是耳罩太柔軟了,反而沒有什麼感覺
這點倒是跟HD600很像

頭帶和耳罩都有開孔,散熱其實很不錯
唯一會比較熱的地方大概就只有耳墊跟肌膚接觸的地方吧
畢竟這邊是人造皮

我個人建議戴HEDDphone的時候盡量不要把身體的重心往後放
假如要往後放的話,至少椅子要有支撐頭部的地方
我發覺重心往後放的話,脖子比較容易感受到耳機的重量,戴久了脖子會痠
我建議聆聽的時候身體坐直,或者重心稍微往前也可以,脖子比較不會有感覺

不過這只是我個人的感受
或許也有人不管重心怎麼改變,都一樣會覺得脖子痠
我是建議對這支耳機有興趣的網友一定要去試聽過再做決定

有關隔音的部分
以Focal Elex耳機為例,單體本身只有40mm
耳罩內部除了單體以外都是開孔,可以直接通透到耳罩外面
所以Elex耳罩幾乎沒有任何隔音效果
雖然說HEDDphone也可以算是完全開放式
可以耳罩外側看到振膜,也可以從耳罩的一側直接看到另外一側
但是實際上振膜本身是一整塊沒有開孔的材質(好像是PET?)
耳罩內部也沒有開孔可以直接通透到外面
所以這樣會形成封閉的效果,也會稍微擋住外面的聲音
實際聆聽的時候,HEDDphone可以聽到的外部聲音比Elex小聲很多

也由於AMT振膜造成類似封閉的效果
所以耳罩剛戴上的時候,會很像戴上封閉式耳機,耳朵會感受到氣壓的改變
需要稍微調整一下耳罩位置,讓壓力宣洩掉再開始聽音樂
這點對於比較少在戴封閉式耳機的人一開始可能會不習慣
但是對於習慣封閉式耳機的人來說就沒差

******************
* 測試環境與歌單 *
******************

訊源:Win 10 PC
DAC: Topping D90
耳擴:THX AAA 789、HDVA 600
參與測試耳機:HEDDphone、HD800s、T1 2nd、MDR-Z1R
歌單:
https://i.imgur.com/FCv5smx.jpg

由於我聽音樂的重心大幅往古典樂和爵士樂移動,也反應在歌單上

**********
* 靈敏度 *
**********

雖然Heddphone的阻抗只有42Ω,但是它的靈敏度有點低,只有87 dB SPL for 1 mW
在HDVA 600上,RAC輸入、6.3mm輸出、gain 3的時候
音量旋鈕需要轉到10:00(小編制爵士)~12:30(大編制交響樂)的位置
T1 2nd則是只需要轉到9:00~11:30的位置
呃,上面不是重點
重點是:
同一首歌曲,HEDDphone至少需要把音量旋鈕多轉一整格(一點鐘)才有相同的音壓
這支耳機大概是我目前手上需要把音量旋紐轉到最高的一支吧
(p.s. 後來買的HE6se V2更誇張)

除了靈敏度的影響,我猜單體離耳朵比較遠也有影響吧
其實耳罩內部濾網的位置還沒到單體
單體離濾網還有段距離
耳罩的深度比照片上看起來還要深不少
可能單體離耳朵比較遠,所以音量要轉的更多才能有足夠的音壓

*************************
* 這支耳機需不需要run? *
*************************

官方在說明裡面說這支耳機不需要特別run
後來自身體驗這是錯的,這支耳機需要run
head-fi上面也有不少人也說有run有差

老實說,剛開聲的時候我還以為我買到壞掉的耳機
或者是我根本選錯了耳機
幸好run了一陣子之後,整個聲音大轉變

剛開聲的時候,左右音場很窄,幾乎沒有縱深,聽起來很像2D平面
還有我覺得聲音有筒音的狀況
run了一陣子之後(我忘記多久了,應該是不到50小時)
我自己的感覺是音場不管是左右寬度、前方深度、還有上下高度
聲音會漸漸拉開來,層次感會漸漸變明顯,音場會從2D變3D
還有聲音會越來越自然,筒音狀況會漸漸消失,變為濃郁的中頻
整體聽感會來個大轉變

**********
* 細節度 *
**********

首先是細節度方面
聽起來還蠻明顯的,比HD800s這個等級的耳機還要高
但是還不到009s和Susvara的程度

我個人大概會這樣給分數吧:
HD600:7
T1 2nd和Z1R:7.7
HD800s:8
HEDDphone:8.5
HE1000se:8.7
009s:9.5

註:上面的數字以後有可能會更改

與HD800s相比
HEDDphone多出來的細節度主要表現在樂器的層次感
還有大編制交響樂/協奏曲許多細節可以聽得比較清楚

***********************
* 音場與Imaging定位感 *
***********************

-- 音場 --

HEDDphone的音場真不是蓋的
不管是寬度還是縱深都很大
我猜這可能跟HEDDphone的耳罩特別深
單體與耳朵之間的距離特別遠也有關係

或許實際邊界聽起來會比HD800s小一點點
但是因為HEDDphone樂器聲音的擴散性
我自己感受到的音場並不會比HD800s小
尤其是大編制交響樂,音場大小並不會輸給HD800s
還有寬度和縱深的層次感,HEDDphone會比HD800s來的清楚

HEDDphone跟009s一樣,會有樂器聲音往旁邊、往內外擴散的感覺
HEDDphone的廳堂感比HD800s明顯不少

HEDDphone的Y軸也很大,大概跟Z1R差不多

拿HEDDphone來聽大編制交響樂
那種上下左右前後開闊的音場聽起來其實蠻讚的

嚴格來講,HEDDphone的音場表現方式跟HD800s不太一樣
可是要描述到底哪裡不一樣,我卻描述不太出來
只是聽起來感覺好像不一樣

比較能夠描述的部分是HEDDphone的聲音擴散性非常明顯
HD800s雖然也有一點,但是量感少了很多
相比之下,HEDDphone的回聲感(廳堂感)比較足
聽起來會更像在一個很大的音樂廳裡面聽著樂團演奏

HD800s的回聲感(廳堂感)比較少
聽起來反而比較不像在大音樂廳
可是要說是戶外也感覺不太像
我是覺得很難找出實際例子來形容
我個人是覺得HEDDphone的空間感聽起來比較自然

-- Imaging 樂器定位感 --

HEDDphone除了音場大之外,它的定位感也是很驚人
左右音場寬的定位感這邊不多說
這邊主要是想要講它的縱深遠近距離感(或者說是層次感)非常明顯
這點很多耳機其實都做得不是很理想

像是T1 2nd和HD800s的縱深
雖然有些樂器的距離可以往前拉得非常遠
但是也有些樂器卻是距離自己很近,而且很像在腦中的偏中上方

可是HEDDphone把前方大部分的樂器往外推離腦中
而且有明顯的距離感(層次感)
比較不會有樂器在腦中的中上方的奇怪感
主唱或是協奏曲的主樂器在腦中偏中上方這點是ok的
但是如果連其他樂器也一起擠在腦中偏中上方的話,這就很怪了
照道理來說,這些樂器通常是在主樂器的後方才對

**********
* 速度感 *
**********

HEDDphone的速度感真不是蓋的,我覺得不輸給009和Susvara
雖然HEDD Audio自稱AMT單體速度比動圈、平板、靜電都還要快
而我實際聽起來也確實是很強
但是009和Susvara這個等級的平板和靜電我覺得並不會比較差
或者說到了一定等級之後,人腦其實已經分辨不出來了?

************
* 三頻分佈 *
************

Heddphone T1 2nd MDR-Z1R HD800s
亞低音 ■■■ ■■■ ■■■+ ■■+
低頻 ■■■ ■■■+ ■■■+ ■■■
下部中頻 ■■■ ■■■+ ■■■+ ■■■
中頻 ■■■+ ■■+ ■■■ ■■■
上部中頻 ■■■ ■■+ ■■+ ■■■
Presence ■■■ ■■+ ■■■ ■■■+
Brilliance ■■■ ■■■+ ■■■ ■■■+
音場深 □□□+ □□□ □□□+ □□□+
音場寬 □□□□□ □□□□ □□□□〉 □□□□□

其實我很早就想要改寫三頻分佈的表現方式了
主要是因為國外的耳機評測常常把三頻分佈分成7個區域
我自己另外用一套的話,如果有人看了國外的評測,大概會看不懂我在說什麼
反之亦然

關於上面的圖表解釋,請參考下面這篇文章:
https://www.ptt.cc/Headphone/M.1612799929.A.62B

-- 低頻 --

Sub-bass(亞低音): 20 to 60 Hz

以Cardi B - WAP (feat. Megan Thee Stallion)這首歌為例
可以感受到電子鼓低頻下潛跟Z1R一樣深,Z1R有的東西HEDDphone一點也不會少
但是那種震動感就感覺少了很多,代表亞低音量感沒有Z1R那麼多
量感也比T1 2nd少一點,但是還沒到半格的地步
量感比HD800s明顯還要多,所以這邊多半格

Bass(低頻): 60 to 250 Hz

HEDDphone在聲音厚度上我的感覺是跟Z1R差不多
我在AB測試這兩支耳機的時候,常常會覺得聲音厚度好像
Z1R在這邊多了半格,跟鼓聲力道的關係比較大

低頻整體聽感:

低頻的質感和清晰度,HEDDphone表現得比這次參與測試的動圈耳機還要好
貝斯的音色材質、聲音變化、泛音的豐富,HEDDphone的表現都比較好

原本我在試聽的時候得出HEDDphone的鼓聲力道不夠強、亞低音量不太夠的結論
我買回來測試好一陣子之後,我發現我錯了
原來我當初沒有給予足夠的推力,才會得出上面的結論
(當時WA5le似乎是調在low power的位置)

可是我買回來之後經過多首歌曲的測試
我發覺這支耳機的鼓聲力道不輸T1 2nd和Z1R
亞低音下潛深度不輸Z1R,比T1 2nd還深
但是整體量感則是輸給Z1R

以大編制交響樂來說,低頻的量絕對足夠
低頻下潛非常深,聲音厚度非常厚
尤其拿來聽華格納的尼貝龍根的指環,效果超讚的
厚實飽滿的聲音填滿整個空間,這是HD800s達不到的
HD800s和T1 2nd的聲音空間裡面感覺還是有空白處

爵士樂、流行樂、搖滾大致上都維持跟大編制交響樂同樣的狀況

金屬這邊就有狀況了
像是Metallica - Enter Sandman這種速度的金屬樂
HEDDphone的鼓聲力道和亞低音的量是感覺不出比Z1R差
但是Megadeth - Holy Wars...The Punishment Due這種速度超快
又有雙大鼓或是雙踩踏的金屬樂
HEDDphone的鼓聲力道就明顯變弱了,比T1 2nd還弱
這種超快速的金屬樂聽起來的爽感就會變差了

我自己的猜想,不知道對不對
似乎是因為HEDDphone的速度快,可是單體離耳朵遠
耳朵聽到的鼓聲,與其它動圈相比,距離自己比較遠
雙大鼓/雙踏的衝擊感耳朵還沒完整承受到之前下一踏就已經來了
如此下來耳朵所受到的衝擊就大幅減少
也會有大鼓力道偏弱的感覺
實際上力道還是在的,但是相同音壓之下衝擊感會沒有T1 2nd那麼好

-- 中頻 --

Low midrange(下部中頻): 250 to 500 Hz

HEDDphone在這邊很持平,沒有特別凹陷或凸出的地方

Midrange(中頻): 500 Hz to 2 kHz

中頻是HEDDphone最具特色的地方了
之前以為HEDDphone的特色是高頻,畢竟AMT原本是高頻專用單體
結果買回來聽才知道中頻更有特色
看來HEDD Audio下了很大的功夫在這邊

HEDDphone在600~800Hz這邊有明顯凸起
ASR網站的amirm還因此大肆批評了一番
就我自己的經驗,一般耳機如果在600~800Hz這邊刻意拉高
確實有可能聽起來會很奇怪
但是HEDDphone不知道是單體的關係,還是單體離耳朵太遠的關係
通常單體離耳朵遠的話,很有可能伴隨人聲很遠的問題
HEDD Audio故意把這支耳機的600~800Hz量加多
反而把人聲給拉近,也讓中頻聲音變得比較濃郁
就我個人而言這反而變成HEDDphone的優點

以上純屬我個人的猜測,我不清楚600~800Hz是不是官方故意拉高的
但是至少我個人覺得這支耳機的中頻除了比較濃郁之外
聲音聽起來是很自然的,也不會有人聲過遠的問題

Upper midrange(上部中頻):2 to 4 kHz

HEDDphone在上部中頻這邊的表現跟HD800s非常相像
都是在2~3K這邊稍微壓縮一點,讓聲音的刺激度稍微降低一點

中頻整體聽感:

HEDDphone的中頻聽起來很濃郁
假如AKG聽起來是帶點甜味的話
HEDDphone聽起來就像是奶油、或者是幕斯
但是並不會有黏膩的感覺,而是入口即化
比竟它的速度感還是在那裏的

這點跟HD600中頻聽感頗為相似,只是採用的方法不太一樣
尤其是人聲帶種濃醇感,各種細節變化、唇齒彈動...等等,都非常清晰
聽起來頗有韻味、很迷人,人聲距離也不會過遠,不用擔心聽起來會很無聊
而且這支耳機不會僅限於女聲的表現
男聲的表現其實也不差

管樂也是這支耳機的強項
聲音的細節度和層次感比HD800s和T1 2nd都還要豐富
小喇叭的明亮感或是法國號的渾厚感都很帶感
薩克斯風聽起來也是很讚

不過這支耳機剛拿到的時候會有點筒音的感覺
幸好run超過20小時(不確定多久)之後,這種現象會漸漸消失
轉而變成上面形容的濃郁感

-- 高頻 --

Presence(存在感): 4 to 6 kHz

HEDDphone在6K有一個明顯的凹陷
網路上有多個測試顯示它凹陷的程度甚至超過15dB
可是很奇怪的,我自己的感受並沒有差這麼多

通常6K比較多的耳機(HD800、K812)
人聲的空氣感會特別明顯,小提琴聲音刮耳程度也會特別明顯
HD800s的6K大概比K812少了5dB
可是我感覺HEDDphone的小提琴刮耳程度似乎跟HD800s差別不大
這點也讓我感到很疑惑

或許也是跟HEDDphone的耳罩內部空間設計的獨特性(特別深長)有關?
就跟600~800Hz的凸出一樣
耳朵實際聽到的感受跟機器量到的數據有差別?

Brilliance(亮度?光澤?): 6 to 20 kHz

高頻過了6K之後,就爬升到跟中頻一樣的高度了
然後一直維持直線(或者應該說是很多鋸齒的直線)直到超過20K
一般追求哈曼曲線的耳機通常在6K之後就會故意讓他往下掉(量減少)
HEDDphone還是維持一定的量感
這也讓它的聲音維持一定的光澤感

高頻整體聽感:

高頻也是這支耳機讓人激賞的部分
高頻聲音存在感很強烈,可是又不會刺耳
不管鈸、三角鐵再怎麼敲,小提琴再怎麼飆高音
聽起來就是很順不刮耳,不會給人不舒服的感覺

聲音綿密、延伸又遠,又有豐富的空氣感

其實小提琴應該算是高中低頻都有涵蓋到
只是我比較喜歡在高頻這邊提起小提琴
主要是因為小提琴飆到高音的時候
會比較容易比較出兩支耳機的高頻的差異性

HEDDphone的高頻在音場裡面佔有的空間還蠻大的
鈸的聲音聽起來特別爽快

-- 整體的聽感 --

整體來說,我覺得HEDDphone的聲音是略為偏暖的
但是並不會偏暗,畢竟高頻存在感還是很強烈
整體聽感算舒服,但是並不寬鬆
要刺激的時候有刺激,要柔和的時候也有柔和
我的感覺是有點偏中庸,但是跟無聊完全沾不上邊

還有我發現HEDDphone在樂器小聲的時候還是可以聽得比幾支動圈還清楚
這是代表它的動態範圍表現比較好?
或許這也是它的細節度比較高的原因之一
大編制交響樂許多微弱的聲音細節都可以聽得到

關於AMT的聲音特質,我形容不出來
我感覺似乎跟之前聽的動圈、平板和靜電略有不同
但是我不確定是AMT單體的特性
還是這支耳機獨特的耳罩內部空間所製造出來的

************
* 音樂適性 *
************

☆優異 ○可以 □勉強 △注意 X暴走

大編制交響 :☆

管、弦樂器層次感高、細節度高,樂器位置定位感好
Y軸大,聲音飽滿,塞滿整個空間
廳堂感充足,音場大,感覺很像在大型音樂廳裡面聽音樂
分離度很好,樂器不會互相影響
亞低音量夠多,低頻樂器出來的時候,震動感從耳罩下部一直延伸到胸部上方去
聽起來真的很讚

小編制演奏 :☆

管、弦樂器表現出色、細節度高
空間感好、樂器位置定位好

爵士樂 :☆

人聲好聽、管樂器情感強烈
貝斯走向清晰,節奏樂器動感好

搖滾 :○

人聲表現沒話說,電吉他也不差
但是我還是比較喜歡瓜多在搖滾的表現

金屬 :○/△

這裡要看歌曲有沒有雙踩踏、速度是否超快
如果沒有的話,HEDDphone還是可以勝任的

流行 :○

不管男聲、女聲聲音都很讚
背景樂器聽起來也很精彩
但是我聽的不多,所以給個保守的○

ACG :○

其實我ACG聽得很少,這裡不敢多說什麼
但是我上次提到的讓多支耳機陣亡的藥師丸博子 - Etoile
這次聽起來居然感覺不錯!?
或許我不應該只給個○?

輕音樂 :○

這類音樂我也聽得少,也不能多說什麼
但是以HEDDphone的人聲和樂器表現
給個○應該是沒問題

*******************
* HEDDphone的缺點 *
*******************

缺點1:

HEDDphone的耳罩高度會影響聲音表現
目前的版本有2.2cm,對我來說剛剛好
如果是頭大的網友,很有可能會不夠長
戴起來耳罩會過高,導致聲音聽起來不一樣
低頻的衝擊力和亞低音可能會變差

缺點2:

HEDDphone只要去動到耳罩的位置,會出現非常輕微的劈啪作響的聲音
說明書裡面有提到這是正常現象
因為移動耳罩的時候耳罩內的氣壓會改變而去影響震模(輕微震動?)
可是我自己卻覺得比較像耳機支架的問題 XD

*******************
* 接在789上的表現 *
*******************

一開始接在789上,發覺音量旋紐可以少轉一點
譬如說某一首歌曲在HDVA 600的gain 3的時候需要轉到11:30
在789上的gain 3只需要轉到11:00
這時候心裡想:"疑?好像有戲?說不定會有意外驚喜?"
當時還以為789在低阻抗的推力比較大,說不定反而推得比較好

結果一輪聽下來,讓我很無言...

首先直面衝擊是音場明顯小一大圈
縱深變淺了,左右音場變窄了
原本跟HD800s一樣寬闊的音場,變成跟DT880差不多
(註:HD600 2019年版 < DT880 < T1 2nd < Z1R < HD800s)

再來是細節度降低了
這點從小提琴的聲音還蠻明顯可以聽出來
這是我這種細節黨最不能接受的地方

再來是低頻表現
大小鼓力道沒差別,但是bass line變糊了

我倒不是說用789來推HEDDphone不好聽
而是連續一個多月聽習慣HDVA 600推HEDDphone的聲音
突然換成789來推會有降級的感覺
尤其是古典樂,音場變小和細節度降低真的是致命傷
讓我聽起來蠻不爽的

爵士樂則是細節度降低與底盤縮水,聽起來也是不太爽

至於西洋或是日本流行樂倒是沒太大差別
搖滾和金屬也差不多

*******************
* FPS聽音辨位表現 *
*******************

HEDDphone在聽音辨位的表現就沒有明顯過人之處了
畢竟它是平置單體,對於正後方的聲音描述比較沒像斜置單體那麼明確
雖然它的音場很大,但是聽音辨位表現大致上跟DT三兄弟這些耳機差不多
只能算是中規中矩

雖說它的中頻和細節度的表現能夠讓腳步聲更容易聽到
可是考量到它的體積和重量
應該不會有人想要用這支耳機來玩遊戲吧 XD

********
* 結語 *
********

話說我在上一篇HEDDphone試聽文章裡面有提到
我一共試聽了HEDDphone、HD800s、ADX5000、LCD-3、TH900 mk2、PS1000e這幾支耳機
呃...HD800s不算在內
我回去後想了幾個禮拜,最後決定選擇HEDDphone
主要因為我是細節黨,還有我看重耳機的音響性(技術面)大於音樂性
但是我並不是說這支耳機的音樂性不好
看看上面的音樂適性就知道了 XD

Headphone.com的Andrew給予這支耳機很高的評價
https://youtu.be/1AtiTvhqfxI
他覺得這支耳機可以跟Utopia、D8000 pro、LCD-4、HE1000se比拚
做到 $2000 v.s. $4000
認為這支耳機建立了一個新的標準
以後的耳機如果沒有超過這支耳機的水準,就不應該賣超過$2000 XD
印象中我還是第一次聽他講一支較低價位的耳機可以上打更高價位的耳機
其他網路上傳說可以下打上的耳機,他在評價的時候都很含蓄的說做不到

我是覺得他講的有點誇張啦 XD
我也認為這支耳機真的很讚
但是應該還不至於威脅到$4000這個價位帶的耳機

當然也有人覺得這支耳機不怎麼樣
像是youtube的DMS和Max Settings,當然也包含ASR的amirm
DMS和Max Settings的問題比較像是頭帶不夠長,耳機戴起來會過高
HEDDphone耳罩戴太高的話自己聽到的聲音會受到影響

至於ASR網站的amirm
原本HEDDphone中頻濃郁,頗有聲海HD6系列的聽感,我還以為他會喜歡
結果還是因為三頻分佈裡面600~800Hz看起來很難理解的凸波
再加上總諧波失真(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數據很難看
他最後給了差評

我個人覺得HEDDphone很有HD600的感覺
對於喜歡Sennheiser HD6系列略為濃郁偏溫和的中頻的人來說
可以去試聽HEDDphone,或許會有意外驚喜

關於HEDDphone的低頻,head-fi上面有人說他的低頻很強
不管是鼓聲的力道還是亞低音的量都跟平板表現很相似
甚至有人說跟Audeze一樣猛

我懷疑或許HDVA 600的單端gain 3提供的推力還是不夠
雖然我自己覺得HEDDphone低頻下潛非常深
但是亞低音量沒有head-fi的人說的那麼多
HDVA 600是有gain 4和5,但是失真太嚴重沒辦法用
只剩下平衡gain 3可以提供更大的推力
我還在想辦法買一條HEDDphone專用的平衡線
可惜HEDDphone的正負兩極是跟Audeze的接法是相反的
我不敢直接買Audeze的平衡線來用
等我之後買到合適的平衡線,再跟大家分享聽感

這支耳機雖然叫HEDDphone,其實它是有一個型號的:HP-1
我猜應該是HEDDphone One的縮寫
這代表以後可能有HP-2、HP-100...HP-X之類的後續機種 (?
我也很好奇,HP-1的素質已經很高了
它的旗艦能夠做到什麼地步?
如果真的能夠跟009s和Susvara拚的話,那真的是很令人期待

或者也有可能是改良機種
HP-1的體積實在是太龐大了,重量也太重
如果能夠改善這個缺點的話,那也是很不錯的一件事

感謝收看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9.70.149 (臺灣)
PTT 網址

ronbaker02/09 00:42好毒的文章XD

LIONDOGs02/09 00:43這厚度讓我想到這個

LIONDOGs02/09 00:43https://i.imgur.com/DHZJyN3.jpg

這個還不夠厚 XD

enamelcord02/09 00:44太詳盡了(跪)這樣分頻檢視真的太神了m(_ _)m

purplesky91102/09 00:44果然心得長很不一樣XDDD

abc5532202/09 00:45放兩顆喇叭在耳朵邊的感覺

真的很像 XD

CactusFlower02/09 00:46你的尺好可愛w

rugger556602/09 00:46推詳細心得!

rugger556602/09 00:47這厚度...http://i.imgur.com/7yjvTYS.jpg

dzwei02/09 00:48比Z1R更安全帽的耳機 (x

不知道有沒有一天耳機也進化到安全帽的重量 XD

ronbaker02/09 00:50是說 原來妳用Tidal了! 怎麼沒有考慮Qobuz呢?

ronbaker02/09 00:50對古典更友善不少的說

還有其他類型的音樂想聽,先用個一年看看

rugger556602/09 00:51Z1R明明就是內衣(無誤

purplesky91102/09 00:51古典真的比較推Qobuz

lll156k152902/09 00:53感覺真好聽,下次去品嘉連著TH900一起聽

我忘了提當時試聽也有TH900 mk2

takase02/09 00:54說到夾頭我一直想提一個可能頗奇怪的觀點

ddik3202/09 00:55推推,耳機版需要更多的腿照開箱文 (?

XD

takase02/09 00:55歐洲人顱型比較窄,所以設計耳機的時候也是用小頭去參考

takase02/09 00:56那亞洲人臉大,戴歐洲人設計的耳機的時候往往太緊了一點

head-fi抱怨HEDDphone頭帶太短的人還蠻多的,也因此官方把頭帶加長

revolc0102/09 01:19外面那個金屬是磁鐵吧

我也不清楚耶,那一層超厚的

nonpeople02/09 01:23太厲害的心得了!! 讓人好好奇!!

nonpeople02/09 01:23細節度分數那邊HD600應該多了一個S XDD

感謝

sx415202/09 01:37好酷

adamptt02/09 01:42絲襪那邊是故意穿漸變色嗎(?

那是居家長褲 @@ 我有好幾件不同顏色呀 XD

breadf02/09 01:56不是真皮滿可惜的...蛋白質皮的耐用度不是很好XD

我也是蠻擔心這一點的

ferr020402/09 02:16五百克的我戴快一小時就會覺得不舒服,這支七百多克...

加油,這個應該可以訓練 XD

daniel789402/09 02:35推心得,請問有古箏曲的心得嗎?之前短暫試聽過Y

daniel789402/09 02:35obravo的 HAMT-3 mk2,真心覺得連古箏的聲音都不一樣

過完年我找一些曲子來試試

taipoo02/09 03:00造型很有特色

Jwind02/09 07:27未看先推心得文

Ikaruwill02/09 07:32好詳細的心得一定要推,希望有一天能夠看到ruru大評論

Ikaruwill02/09 07:32Focal Clear

這可能要等好一陣子

Jwind02/09 07:35根據我多年經驗 這腿是女的

疑疑?

can0502502/09 08:00HEDDphone Balanced 4-Pin XLR Cable 國外有賣,約189美

can0502502/09 08:00元上下~

現在疫情的關係有的網站不寄外國 不過我剛剛看到head-fi有人直接拿audeze的平衡線來用說沒問題 我再研究看看

PhonexH02/09 08:59好詳細的心得以及精確的三頻分布 !!!

PhonexH02/09 09:01HEDD 有911大跟Zuzu大的心得就可以來思考要不要剁手了~

剁吧 XD

ronbaker02/09 09:07剁啦 哪次不剁

kumoneco02/09 09:24這支頭大的戴這支,頭頂就像在戴刑具一樣...its

有些人戴起來ok,有些人戴起來會很難過

iamala02/09 10:05這隻我有和1266同場玩過,都像刑具XD 不過我覺得800s不輸

iamala02/09 10:05,或者說極限比較高。

明年有可能換耳擴,到時候再來重新ok一次 XD

breadf02/09 10:19其實1266戴習慣之後滿舒服的,控制好夾力頭頂就不會痛

breadf02/09 10:23然後1266正確配戴,轉頭幾乎不會晃動,這點也滿不錯

thiefspirit02/09 13:15恭喜入手好耳機~也多謝分享

wtsph02/09 15:57我以為sub-bass是介於bass與mid-range之間的區段

jimmycccp02/09 20:18第一張就笑了,好年輕的Tyll Hertsens大叔

Himmelsens02/09 20:23推心得好詳細! 對這支也有興趣 只是看到718g就略過XD

※ 編輯: zoraruru (61.70.71.41 臺灣), 02/09/2021 21:59:22

ronbaker02/09 22:03擴要換誰XDD

還不知道耶,反正不趕時間,慢慢聽囉

※ 編輯: zoraruru (61.70.71.41 臺灣), 02/09/2021 22:30:39

lemonsodada02/11 08:50感謝分享,氣動式的高頻真的很特別好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