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資訊] 長崎觀光指南:長崎原爆

看板Japan_Travel標題[資訊] 長崎觀光指南:長崎原爆作者
k4851118
(高望)
時間推噓 8 推:8 噓:0 →:0

長崎市歷史人文觀光指南:長崎原爆(上)原爆簡史

巴哈姆特小屋圖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artwork.php?sn=5760623

長崎市歷史人文觀光指南:長崎原爆(下)相關景點(原爆資料館.平和公園等)

巴哈姆特小屋圖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artwork.php?sn=5760683

圖文版照片拍攝時間:2016年8月-2023年2月,依圖片所示


本篇介紹長崎原爆,分為上下半部。上半部簡單介紹長崎原爆的歷史,首先介紹原爆的背景,接下來以三個人的見證來建構原爆後的狀況,最後敘述原爆後的救援與戰後的原爆相關運動。下半部介紹長崎原爆的相關景點,不過浦上天主堂與永井隆紀念館將另篇介紹。

在本篇正文前所要強調的是,不論是長崎與廣島的原爆資料館的展示,往往都會從原爆前的當地狀況來做起始,之後介紹原爆後的狀況,尤其會有許多有如廢墟般的城市,與血腥等讓人不適的被爆傷亡者的照片。當然這樣的展示手法會給參觀者強烈的衝擊,深感原爆的可怕,但也很容易會加深長崎與廣島(以至於日本)是戰爭受害者的印象。

當然實際不是如此。日本在近代便不斷發動戰爭侵略東亞,尤其1931年滿洲事變(九一八事變)佔領中國東北,及違反政治常態以軍人擔任首相,並退出國際聯盟,象徵軍國主義體制的形成,1937年起全面與中國開戰後,整個日本與殖民地都進入總動員體制。日本為了打破美國為主的物資封鎖,1941年底發動太平洋戰爭,快速佔領東南亞與太平洋小島。但日本終於不敵以美國為主的聯軍反攻,1945年8月廣島與長崎遭受原爆後,最後決定投降。

提到原爆的背景,自然必須要討論長崎在上述近代日本戰爭的角色,畢竟美國設定原子彈的投下目標,無疑是為摧毀戰爭設施為主要目的。由於本文畢竟是觀光指南文章,因此在原爆背景僅能簡單介紹,日後「長崎學」的「長崎原爆」中,將會更詳細介紹長崎與近代日本戰爭的關係。

另外,長崎原爆的相關展示臺灣完全缺席,但以長崎醫科大學為首,原爆不僅有臺灣受害者,而且臺灣人也曾對救護工作發揮重要角色。戰後長崎醫科大學改組成的長崎大學醫學部,出版原爆的回憶錄,其中也有臺籍學生,其中兩人近年出版中文回憶錄,能讓中文讀者知道臺灣人也是原爆歷史的一部分。

臺灣有關長崎原爆的相關著作

自從長崎原爆後,當地直到現在都在持續收集原爆證言,因此相關著作汗牛充棟,但限於篇幅將另文介紹。由於原爆是臺灣人對長崎的第一印象,因此也有少量被翻譯成中文,也是唯一長崎相關著作有中文者。臺灣目前有的長崎原爆相關著作,加上最近出版的臺灣人回憶錄,有以下幾本:

1. 《長崎和平鐘聲》:由原爆後努力救護,獲得長崎當地景仰的長崎醫科大學教授永井隆所著。本書完整陳述永井隆在原爆前後的遭遇,與之後救護活動的狀況,及對受害者的醫學觀察,最後以期望和平來結尾。以永井隆在戰後的地位,本書具有很高的閱讀與參考價值,但書中對原爆觀點在長崎學界存有少數爭議。

2.《長崎原爆:台灣醫生陳新賜.王文其歷險記》:以長崎醫科大學畢業生陳新賜與王文其的回憶錄為基礎,雖名為「長崎原爆」,但該書涵蓋早期求學,到戰後回到臺灣的經歷,但長崎原爆仍占有不少篇幅。本書是中文書中唯一臺灣人遭受原爆的回憶錄,雖然頗具價值,但不少內容是參照其他書籍(如上述長崎和平鐘聲)而來,還參雜作者個人的見解,讓本書的品質稍打折扣。收錄許多這兩位醫師的照片,尤其是年輕時長崎留學期間照片,是本書可看之處。

3.《只要活著:長崎原爆倖存者的生命故事》:本書由美國作家所著,在長崎原爆70周年(2015年)出版,是以五位遭受長崎原爆人士的口述訪談為基礎。本書由於出版較晚,因此對原爆人士的經歷有較長與完整的敘述,可藉此了解這些人在「後原爆」時代的人生態度。本書獲獎數次,相當具有閱讀價值,不過內容較多,需較多時間耐心閱讀。

4.《原子彈掉下來的那一天:37個孩子的手記》:由永井隆收集37位遭受原爆的兒童手記編輯而成,其中許多失去父母與家園,但仍以純真的口吻希望世界和平。本書以兒童的角度對戰爭的警示十分鮮明,但畢竟兒童的成長經歷有限,因此做為原爆歷史的參考價值不如上述三者。

另外,有關臺灣人與原爆的關係必須提到《台湾の被爆者たち》這日語著作,這本2012年出版的書主要是配合當時的海外被爆者的調查所形成,訪問出書時仍在世的廣島與長崎的臺灣人遭受原爆者,其中長崎有5人,包含上述的陳新賜與王文其在內。該書還有賠償訴訟、被爆者會等相關活動報導。

限於篇幅,本篇以永井隆、陳新賜與王文其的證言,描述原爆的狀況(以下原爆證言僅作為引起讀者興趣的參考,如關心該議題仍請閱讀上述書籍)。

從戰爭到原爆

日本進入明治維新後,便開始侵略他國的腳步,長崎身為日本重要的港口,也成為侵略的前線,其序曲便是1874年,以琉球居民殺害事件為理由出兵臺灣。當年5月日軍從長崎出發前往恆春,雖然成功占領當地,並對原住民部落展開攻擊,但士兵因為水土不服紛紛病死,最後該事件以外交解決,日軍全數撤退回到長崎。

隨後的日清、日俄戰爭,長崎都被設定為戰時的重要軍事要點,尤其日清戰爭後,為了把俄羅斯設為對手,1899年將長崎設定為軍事要塞,加速長崎成為軍事港口的腳步,之後三菱更將長崎打造成重要軍事工業基地。三菱是近代日本政府扶植,以海運業為基礎的財閥,在長崎以下述的長崎造船所為基礎,以及附近島嶼的煤炭產業,之後在長崎陸續建立電機、製鋼所、兵器製作所等,成為海軍指定重要的軍需工廠(有關三菱在長崎的產業及歷史遺跡另由專篇介紹)。

三菱長崎造船所是接收幕府末期以來政府官營造船事業而來,本來建造小型船隻,不久擁有製造郵輪、軍艦等大型船隻的技術,後者成為日本海軍的基礎。一戰帶來日本前所未有的「戰爭景氣」,該所的經營達到高峰,但戰爭結束與1922年「華盛頓海軍條約」的限制軍艦噸數,帶給該所重大打擊。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該所再度邁入造船產業高峰,其傑作便是1942年完成,與「大和」同為日本史上最大戰艦「武藏」。該艦完成後雖然立即投入太平洋戰爭,但當時日本已開始屈居下風,1944年便在菲律賓的中央內海中被美軍擊沉。

1937年7月中日戰爭爆發,隔月日本政府發布「國民精神總動員實施要綱」,進入戰時的總動員體制。總動員不分老少,即使婦女也透過婦女會參加軍人送行、家族慰問、防空演習、軍需品製造等活動。戰爭後期長崎學生也陸續被動員參與糧食生產與武器製造,例如兵器所最重要的產品魚雷便是由學生參與生產。戰爭末期加強勞動強化後,連學校都成為武器與造船工廠的分廠。

戰爭爆發後日本物資就開始進行統制,但隨者戰爭惡化,即使糧食也開始統制,進而到配給制度。到了1945年,長崎就連主食的米只有應配給的半數,並以大豆作為代替食糧,原爆前夕甚至開始有不配給的情形,這樣的物資短缺現象即使到戰後都難以復原。

長崎的原子彈爆炸

1945年7月26日盟軍發布「波茨坦宣言」,要求日本投降,否則將會面臨「毀滅式的打擊」,但日本政府並未正面回應。1942年美國以「曼哈頓計畫」為名開始研發原子彈,並做出3枚,第1枚在1945年7月試爆成功,另外2枚則投入廣島與長崎。8月6日原子彈投入廣島造成慘重傷亡,當時新聞以「新型爆彈」稱呼。

同年8月9日,美國B29轟炸機搭載俗稱「小胖子」的原子彈,原本飛往今福岡縣北九州市的小倉,但因為周邊濃霧,連續3次瞄準目標失敗,由於飛機燃料不足,因此轉而往備選地點-長崎。該飛機在長崎市區北部約3公里處看到長崎市區後,於11點1分投下原子彈,1分鐘後也就是11點2分在現在爆心地公園的上方約500公尺處爆炸。

永井隆的原爆見證

(本部分參照《長崎和平鐘聲》,有關永井隆的詳細生平見永井隆紀念館介紹)

永井隆出生於1908年,1932年長崎醫科大學畢業,並與信仰天主教的妻子結婚,自己也受洗為天主教徒。畢業後曾以軍醫身分數次出征,但其餘時間仍在長崎醫科大學進行研究工作,並在1944年取得醫學博士。由於長期進行放射線治療工作,1945年原爆前夕被診斷罹患白血病,僅剩數年壽命,但原爆後仍抱病進行救助與研究工作,直到1951年逝世。

長崎醫科大學距離爆炸地點不到1公里,爆炸時他正在醫院本館的研究室內,突然看到亮光一閃,之後就是極為強大的衝擊波,玻璃與室內的所有物品不是粉碎就是倒下,他不但被玻璃割傷,全身鮮血如注,也被倒下的雜物給壓住,好不容易才掙脫出來。

永井隆出了研究室後,正好跟醫院的同事會合,並馬上發現爆炸時在室外的幾乎全部當場死亡,室內的也有不少被震死或被倒塌的裝潢壓死。他們確認同事安危不久,大量的傷患湧進了醫院,讓他們馬上忙得不可開交,而且立即發現大火襲來,只能盡力再將傷患搬出醫院附近,然後眼看無情的惡火把整個醫院全部吞噬,同時下起了有如重油顏色的黑雨。

在原爆下長崎醫科大學有不少師生死亡(其中包含校長角尾晉,受到重傷後於22日逝世),醫療衛材也幾乎被火災付之一炬,因此救治傷患極度困難。不過數天後來自各地的救護隊趕來,讓緊急救護開始上軌道。永井隆從12日開始不顧自身傷勢,到長崎周邊山區進行巡迴醫療工作,他也在巡迴中的16日,確知日本投降的消息,與周圍團隊一起放聲大哭了許久。

陳新賜的原爆見證(參照《長崎原爆:台灣醫生陳新賜.王文其歷險記》)

陳新賜於1914年出生於美濃,父親陳新貴從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後從醫,兄弟也許多從醫,可以說是醫生世家。陳新賜以第一名成績畢業於美濃公學校,並進入臺南二中(今臺南一中),但因遭受霸凌而休學回家務農,不過父親認為他天資聰穎,因此把他送到日本就讀高中,畢業後考上東京上智大學,但就讀幾年後仍想從醫,因此報考長崎醫科大學錄取。

陳新賜在長崎醫科大學攻讀外科,他在1945年長崎原爆前夕,曾與醫療團隊救治從東京前往長崎投靠兄長,卻遇到空襲重傷的彭明敏。他在就讀長崎醫科大學前已經結婚,育有1男1女,原本留在家鄉美濃,但1945年將他們接到長崎居住,這決定改變他一家人的命運。

原爆當日,陳新賜在長崎醫大附屬醫院巡查外科病房,他正走在醫院的梁柱間看到外圍的亮光,緊接者便被衝擊波所過來的物品給堆住,但由於有梁柱阻擋,因此僅有手臂受傷。由於正值門診時間,他不久就看到許多傷患湧來,許多被高溫燒掉衣服,赤裸的請求急救,但醫療用品很快用完,且醫院不久就陷入火海。

陳新賜在急救的空檔奔回自宅,沿路到處都是屍體,到家中發現他的妻子與2名子女不但已死亡,且都被高溫燒成焦屍,悲痛萬分,但由於感覺不宜久留,因此僅簡單收取3位家人的骨灰,便離家回到醫院繼續協助救治工作。

日本投降不久於長崎醫科大學畢業後,陳新賜返回臺灣美濃老家成為開業醫生,雖然再婚,但每年過年仍會前往前妻家人拜訪。他看到原爆地獄般的景象,與被燒成焦黑的家人,使他長期為幻覺、失眠所苦。他生前訪問時,對於日本的軍國主義造成原爆,造成大量無辜平民百姓死亡,包含他的家人而感到氣憤。2016年,陳新賜以高壽102歲去世。

王文其的原爆見證(參照《長崎原爆:台灣醫生陳新賜.王文其歷險記》)

王文其於1918年出生於嘉義,家中貧窮,但努力讀書之下,考進嘉義中學就讀,畢業之後曾擔任小學的代課教師,但有感於家中經濟難以改善,因此在經營稍有成就的兄長資金援助下,1938年前往日本長崎,首先就讀長崎藥專(應是長崎醫科大學附屬藥學專門部),3年後再考進長崎醫科大學,與陳新賜同屆。

在長崎醫科大學王文其攻讀婦產科,就讀期間已經是戰爭末期,曾與永井隆等所組成的醫療救護隊,從事空襲後的醫療收容工作。他對永井隆對救護隊的細心指揮與充滿人道關懷,以至於傷患受到良好的治療,感到印象深刻。

王文其於就讀藥學專門部時結婚,並育有2子,本來住在長崎市內,但因為臺灣籍學長告知美軍飛機投下長崎可能遭受「新式爆彈」攻擊,勸告避難的傳單,於是把家人搬到長崎市外30公里的郊外,因此他的家人在原爆幸免於難(但陳新賜與王文其本人都未收到美國投下避難傳單的訊息)。

原爆當時王文其在婦產科看診,突然眼前看到刺眼的白光,好像美到讓人震驚的光影,同時間他便失去知覺。他不知昏了多久清醒後,看到滿地都是屍體與破碎物品的慘狀,有如世界末日。他後來使勁逃到附近的穴弘法山(長崎大學病院的後方山上,現在山上有「穴弘法寺」這寺院),沿途依然是橫屍遍野,爬到山上便昏迷,正好遇上3名日本女工而獲救。

當時已於長崎醫科大學畢業,在郊外開業的臺籍醫生康嘉音,派學弟找尋王文其的下落,幸運尋獲後,立即將他送至康嘉音的診所急救。據《台湾の被爆者たち》,康嘉音為臺灣屏東人,他在原爆前後在現在諫草市的肥田長田車站附近開業,曾負責送至該車站的原爆傷患救治工作,他去世後在臺後代曾贈與紀念碑給當地,現存長田町公民館。

王文其當時因物品擊中造成多數外傷,腹部傷口深及內臟,經過緊急治療後約3、4個月才好轉,造成的傷痕即使恢復後都清晰可見,並且輻射線存在於他體內多年,以至於通過機場海關時,多次被檢測器顯示異常。戰後他回到臺灣曾擔任軍醫,不久退伍回到嘉義開業,其子也多以醫師為業。2015年去世,享壽96歲。

原爆的救護活動

原爆瞬間的破壞力造成大量的死傷者,其中許多傷者不久也變成死者,原因就如同上述見證所見,原爆破壞了如長崎醫科大學的醫療設施,甚至連醫療者都死傷大半,短時間根本無法進行傷者充分的治療。原爆當天下午,市區北側的列車載滿大量的傷者到外界求援(臺籍醫生康德音也收容部分傷患)。同天長崎郊外便有救護隊前來,而幾天後更多的隊伍到來,救護活動才開始上軌道,市內許多國民學校都成為臨時的救護站。

但就如永井隆著作所提及的,即使傷害有限的病患,在幾天及數周後便陸續出現輻射影響的傷害,書中稱為「原子病」,主要是因為輻射會破壞體內的細胞,尤其是骨髓與黏膜,使得患者幾天後便出現腹瀉、口腔炎、發燒、出血等症狀,數周後許多市民罹患白血病而死亡。由於醫師從沒遇過受到輻射傷害的病人,只能做緊急的處理,也是造成傷亡的原因。

永井隆如上述見證,在原爆後不顧自身傷勢,到長崎郊區從事醫療。他與長崎醫科大學的醫療團隊一樣,在原爆後也陸續出現「原子病」的症狀,甚至他本人也無法倖免,9月20日起曾高燒了一周,差點送命。同年10月他向長崎醫科大學提出「原子爆彈救護報告書」,作為他從事輻射傷害病人救護的第一手觀察。

在《長崎和平鐘聲》沒提及的是,永井隆的妻子因原爆死於自宅,兒女因為避難到鄉下而逃過一劫。他不顧自身疾病持續救護與研究,隔年倒下後從此臥床不起,直到1951年去世前都住在「如已堂」的小屋中,努力從事寫作,呼籲不要再有戰爭與世界和平,獲得許多反響。

另外臺灣籍的長崎醫科大學畢業生,包含上述的陳新賜與康德音,都曾從事原爆後的醫療工作,尤其陳新賜與永井隆一樣在原爆失去家人,但仍投入救護,其精神讓人感動。現在長崎大學醫學部網站的原爆回憶,也有其他臺籍畢業生,也有從事救護者,值得臺灣人對他們的奉獻永遠留念。

邁向和平都市

長崎原子彈的傷亡人數據1950年推定死者為73,884人,傷者74,909人,受災戶為18,409戶,但至今仍難有確切死傷者的數據。現在國立長崎原爆死沒者追悼和平祈念館有存放原爆死者名簿,據2022年更新的名簿死者為192,310人,但該死者的定義較寬,只要是曾遭受原爆,及受到輻射線影響的都可以登錄,因此不能直接視為因原爆而死亡的人數。

隨者軍國主義政府的解體,長崎失去戰前軍事基地的地位,戰後以「反核武器」與「和平」作為該市的主要訴求。原爆滿周年的1946年,長崎市長便在爆炸地點舉行慰靈儀式,後來在1948年的3周年儀式首度發表「平和宣言」,之後每周年都會發表宣言。1956年長崎繼廣島之後舉辦核武禁止世界大會,後來陸續舉辦數次大會,由長崎政府當局、市民與非營利團體向世界發聲訴求和平。1982年聯合國軍備縮減特別總會邀請長崎市長與原爆被害者協議會發表演說,長崎市長也在1995年國際司法法庭上陳訴使用核武違反國際法的主張。

長崎是世界唯二遭受原爆的都市,原爆經驗與遺跡成為戰後該市致力建立與傳承的重要事務。早在1949年該市便開始收集原爆資料,市民也組成「原爆證言會」,收集遭受原爆的證言,已出版數十冊,直到現在仍在出版中。遭受原爆者透過寫作來傳達原爆的情景,永井隆的《長崎和平鐘聲》便是最知名的作品。長崎大學醫學部長期致力原爆對人影響的醫學研究,部分在網路上公開。就如同下述,許多原爆遺跡在戰後得到保存,並以原爆資料館為首展示,成為觀光景點。地方也組成「平和案內人」的志工團體,介紹原爆的資訊及其相關遺跡。

另外依《台湾の被爆者たち》,2010年底厚生省曾進行原爆受害者的實際狀況調查,隔年在臺灣的調查結果,共調查出長崎5人與廣島7人仍在世,長崎除了王文其與陳新賜外,另外有臺灣東港出身,曾與康嘉音一起協助原爆傷者治療的陳郭明華,與在臺日本裔2人,部分持有長崎市發給的健康手冊及每月9000臺幣的補償金。2011年11月臺北市曾舉行「臺灣被爆者會」(台湾被爆者の会),作為在臺的原爆受害者及遺族交流的平台,並以該會決定向日本求償。在日本律師的協助下,2012年原爆受害者獲得日本政府和解賠償金150萬日圓。

原爆相關遺跡與紀念館

本篇下半部介紹長崎與原爆相關的景點,這些景點相當眾多,遠多於本篇所介紹者,大體可以分為兩個部分。一是就地保留原爆相關的遺跡,例如爆心地公園、浦上天主堂、及平和公園裡的刑務支所遺跡等。一是戰後為了紀念原爆而建設的紀念館、資料館、公園等,原爆資料館、平和公園、追悼平和祈念館,及永井隆紀念館都屬於此類。

長崎原爆資料館

戰後初期的1949年長崎市成立原爆資料保存委員會,開始收集原爆資料,之後在現在爆心地公園旁的一角設立長崎市原爆資料館。1955年成立的長崎國際文化會館,曾設有原爆資料室,但後來老舊之下而被拆除。現在的原爆資料館是在1996年,為了紀念原爆50周年而完成。

原爆資料館位於爆心地公園旁的階梯上方,進去之後首先是紀念品店與休憩空間,之後沿者斜坡往下,走過時光倒退回1945年的走道後前方便是常設展室,旁邊則有特別展示。

常設展室首先看到的是「希望長崎是最後一個原子彈爆炸地」,還有停止運作的時鐘,指針就停留爆炸時間的11點2分。接下來讓遊客觀看原爆前長崎的照片,包含1925年建立的浦上天主堂,及大正年間完成的第二代長崎車站(目前全新高架化的是第五代車站)等。

接下來展示幾個遭受原爆後的事物,包含上述的浦上天主堂,該教堂距離爆炸地點約500公尺,可看到被破壞的牆壁模型,與被破壞以及部分被熱波燒黑的神像(浦上天主堂也有原爆遺跡,將另外介紹)。

接下來的大型展廳可看到原子彈研發的經過,與在長崎投下,代號「小胖子」的原子彈模型。接下來則是原子彈所造成的破壞。由上面原爆見證者所述,爆炸時同時間產生的是極大的衝擊與熱波,之後便是蔓延至市區的火災,幾天到數周後則是輻射的傷害。

毀滅性破壞的衝擊與熱波的傷害主要發生在爆炸範圍2公里以內,但連12公里外的遠灣小島的住家窗戶都可震碎。館內展示許多造成以上傷害的照片與物品,照片包含被燒焦的屍體,及被震波而毀壞的街道與建築,例如有其中一根柱子震斷,至今仍留存在山王神社的「一本鳥居」。物品包含燒焦的衣服與磚瓦,及其他被熱波燒焦造成痕跡的事物等。

因為爆炸地點距離長崎市中心約3公里,市區遭受瞬間的衝擊與傷害不如爆炸中心,但幾小時內火海從爆炸地點擴散,逐漸往南吞噬市區,使得建築物毀壞擴大,最後有三分之一的市區遭到全毀。館內展示大量建築遭受燒毀的照片,與燒毀後留下的物品,由於火災是毀滅性的,所以就算是便當盒與肥皂都會被燒得焦黑。

以上的爆炸後傷害包含火災,大約在當天深夜就已平息,但就如永井隆的醫學觀察所示,爆炸後數周因為輻射所造成的傷害也造成許多死傷。依館內輻射造成疾病的展示,急性的症狀包含嘔吐、下瀉、皮下出血、口腔炎等,許多在1周後陸續死亡,之後長期慢性而出現的疾病有白內障、白血病、癌症等。

館內後半部則有原爆受害者的證言,當然由於相關證言極多,館內僅能展示一小部分,其中也有以原爆為背景的畫作等。值得注意的是或許因為外國人觀光客多,館內也有外國人原爆受害統計與證言,包含因被送來長崎強制勞動的韓國人,與被俘虜送到長崎的聯軍士兵。

館內有關原爆最後的展示則是相關救援的行動,例如原爆受害者的收容所,及受害者狀況的照片。由於永井隆在救護工作的捨身態度受到後人景仰,館內有特別針對永井隆的展示,包含他領導的第11號醫療隊,及後來的寫作活動,還有他的物品與書籍等。

常設展有關原爆的展示結束後,最後則簡要展示日本近代的戰爭,及核武器的發明與戰後世界的核兵器研發與試爆,之後則是反對核兵器相關運動的展示,其中也有長崎市反對核兵器的運動。常設展結束後便會回到售票口,而售票口旁邊還有特別展示區,基本上也是以原爆相關展示為主。

紀念館的常設展示豐富,尤其原爆造成損害的展示相當多,參觀者看到破敗的廢墟與焦黑屍體的照片,想必相當震撼。館內有許多天主教相關設施毀壞的展示,這是與廣島平和紀念資料館最大不同之處。

但就如同前言所示,該館展示大量原爆造成傷害的照片,卻將日本戰爭侵略的展示放在最後,容易帶給參觀者長崎(以至於日本)是戰爭受害者的印象。另外展示手法也很容易讓人誤解長崎市民直到原爆才感受到戰爭,其實總動員與義務勞動、物資糧食管制、空襲等都在戰爭時成為長崎生活的一部分,更別談長崎早在近代日本歷史開始時就已跟戰爭產生關係。雖然這是來到長崎必定要去的景點,但可經由展示手法了解日本對原爆事件的態度

平和公園

平和公園位於爆心地公園旁的小丘陵上,前身是1927年成立的「長崎刑務所浦上刑務支所」,收留死刑囚犯與政治犯,其中也有中國與朝鮮人。由於距離原子彈爆炸地點僅有150公尺,該鋼筋水泥建築瞬間遭到摧毀,裡面的囚犯與職員也立即死亡。現在公園內保有部分刑務支所的遺構。

戰後基於將長崎設定為「國際平和都市」的理念,於1950年將被夷為平地的這裡設定為平和公園。首先於1955年建立了「平和祈念像」,1969年建立了「平和之泉」,之後陸續有其他各國所捐贈的雕像前來,形成今天平和公園的規模。每年8月9日都會在此公園舉辦原爆周年紀念儀式,但畢竟比廣島的紀念儀式晚3天,且長崎交通比較不便,因此過去前來參加的國內外政要相較廣島明顯偏少。

從手扶梯往上進入公園,便可看到「平和之泉」與「長崎之鐘」。平和之泉的概念源自受到原爆重傷者往往邊喊者口渴邊死去的景象,為了祈福這些受難者而建,最近於2019年重新裝修完成。長崎之鐘是祈福戰時被動員到軍需工廠工作,因而受難的女學生,於1977年設立。

進入公園的深處便可看到「平和祈念像」與前方的廣場,該廣場也就是舉辦紀念儀式的地點。該像於1955年建立,製作者為北村西望,他為長崎縣出身,東京美術學校(現為東京藝術大學)畢業,戰前的代表作品為設置於國會議事堂的板垣退助像,曾在象徵戰時政治體制的「大政翼贊會」擔任藝術代表。

戰後北村西望作品丕變,以和平、自由為理念,平和祈念像便是他這時的代表作品。該像是高約9.7公尺,重約30噸的青銅像,人像的右手指向天空,有如指向原子彈落下爆炸的方向,而平舉的左手則象徵和平,輕閉者眼睛的容顏則象徵為原爆受難者祈福。

公園內有各國捐贈的雕像,目前有15國,最早捐贈者為1978年由葡萄牙波多市為了紀念與長崎市成為姊妹市而捐贈,最新的捐贈者為2006年由紐西蘭政府及該國6個市政府共同捐贈,也有來自美國、中國、義大利、阿根廷等國的雕像。平和公園與原爆紀念館相同,都是長崎必定要去的景點。

爆心地公園

由於平和公園相當有名,可能會讓人誤解該公園是原子彈爆炸地點,其實真正的地點是在與該公園隔一條馬路的「爆心地公園」。該公園有「原子爆彈落下中心地碑」,顧名思義就是爆炸地點(但其實地點是在上空的500公尺處)。8月9日的原爆周年這裡也會有人聚集,及在碑前獻花。

該公園裡還有「被爆50周年紀念事業碑」,是長崎市出身的雕刻家富永直樹的作品,以慈悲的母親抱者傷心的小孩,以此展望日本的未來。公園內的角落則有原爆形成地層的展示,可以看到被高溫燒過的泥土與玻璃,與被破壞房屋的磚瓦。

國立長崎原爆死沒者追悼平和祈念館

追悼平和祈念館位於原爆資料館的上方,是2003年剛開館的建築。該館的建設背景是1990年日本政府厚生省對原爆受害者展開調查,並決定以死者的名簿為基礎,設置專門的追悼設施,後來決定地點與設計後,於2000年開始建設,3年後完工開放(順便一提,廣島也有相同的和平祈念館設施,就位在和平公園中,風格也與長崎類似)。除了作為追思的空間外,該館也從事收集受害者資料與對外宣傳的工作。

該館是一個水池下的玻璃圓柱為中心的建築,圓柱裡存放原爆的死者名簿,由於至今仍在受理登錄,因此死者名簿人數每年依然持續增加。平時該名簿放在館內,不過原爆周年該名簿會被取出,作為紀念儀式使用。依長崎市官方網站所示,至2022年原爆周年紀念儀式為止,死者名簿共有197冊,共192,310人(其中3,160人是2022年剛登錄的死者)。長崎市官方網站也提供死者登錄與查詢申請的管道,但查詢僅限於死者遺族。



以上景點除了原爆資料館需要較久時間外(建議須花1到1.5小時),其他都不用很多參觀時間,因此大約僅要半天就可參觀完畢,有餘力的話也推薦將另篇介紹的浦上天主堂一併參觀(單程步行15-20分鐘),畢竟該天主堂也存有原爆遺跡。另外雖與本篇主題無關,以上景點旁還有免費參觀的「長崎市歷史民俗資料館」,展示長崎與外國的交流與近代技術,尤其電信技術的展示值得一看,但其展示品質不如長崎歷史文化博物館,僅建議仍有時間時再考慮是否參觀。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40.120.220.48 (臺灣)
PTT 網址

Kamelie 07/23 23:18

k51275127 07/24 00:49

chenyei 07/24 04:58推文筆

andrewra 07/24 07:56

honyu1234 07/24 11:00推 曾經去過是一個很沉重的地方

rebel 07/24 17:46在原爆下存活還能活過百歲真的很厲害

hidelena 07/24 21:01推 認真好文

edwina320 07/26 0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