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遊記] 東京歷史人文之行:上野(歷史與景點介紹)

看板Japan_Travel標題[遊記] 東京歷史人文之行:上野(歷史與景點介紹)作者
k4851118
(高望)
時間推噓 3 推:4 噓:1 →:4

2019年東京歷史人文之行:上野(上)簡介.上野簡史

巴哈姆特小屋圖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artwork.php?sn=5947595

2019年東京歷史人文之行:上野(中)景點簡介.寬永寺.
舊東京音樂學校奏樂堂.下町風俗資料館

巴哈姆特小屋圖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artwork.php?sn=5947614

2019年東京歷史人文之行:上野(下)國立西洋美術館.科學博物館.
黑田紀念館(2023.2024年遊記)

巴哈姆特小屋圖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artwork.php?sn=5947636

造訪時間:本篇為2019年10月,附篇為2023年8月與2024年2月
圖文版附有攝影日期


(本系列雖然分類為遊記,但做為未來東京歷史人文觀光指南的準備,包含許多歷史典故解說,因此介於遊記與深度歷史導覽之間)

本篇為2019年東京人文遊記的最終篇,再配合2023年與2024年的遊記,介紹上野恩賜公園(以下簡稱上野公園)周邊的相關景點。由於該公園可以說是東京人文景點最集中的地方,也是觀光熱區,相當值得長篇介紹,因此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上野公園的歷史,第二部分先簡單介紹上野公園的景點,接下來介紹2019年東京旅遊時所去的景點,包含寬永寺本堂、舊東京音樂學校奏樂堂及下町風俗資料館,最後一部分再補充2023年的遊記(國立西洋美術館)與2024年的遊記(國立科學博物館、黑田紀念館)。

上野簡介

上野位於東京車站北方,中間有標高約20公尺,以前被稱為「上野台」的台地,台地的南側則有相當廣大的天然湖泊「不忍池」。上野地名的來源有許多說法,一說是平安時代的官員與詩人小野篁曾被派任到現在群馬一帶的「上野國」,而曾在此台地停留而得名,一說是戰國時代這裡曾是大名藤堂氏的住宅,因為此地近似藤堂氏的原始根據地「伊賀上野」而得名,但兩者說法都有可疑之處,尤其戰國時代以前該地名已存在,所以後者說法較不可信。

上野在江戶時代曾是天台宗寺院寬永寺的所在地,幕末因為上野戰爭燒毀寺院大半後,
1876年明治政府將此地整備為公園而對外開放,而隨者「文明開化」的潮流,東京國立博物館與上野動物園也在公園開園前後在此地落腳。近代還有許多博物館在此地設立,例如昭和初期的國立科學博物館與東京都美術館,戰後的國立西洋美術館等,讓該公園成為東京最大的博物館聚集地。上野公園也是櫻花盛地,被列為櫻花百選,櫻花季節遊客相當眾多。

上野在近代被稱為「北部的玄關口」,主要原因是鐵路發展初期,上野車站曾是前往關東地方北部與東北地方鐵路的起點站,因此以前過年或是盂蘭盆(中元節)曾經有大規模歸鄉的民眾進出。東北與上越新幹線建設時,1985年上野也曾暫時成為起點站,直到1991年到東京的新幹線開通為止。由於這裡鐵路與周圍發展已到飽和,通過這裡的新幹線不得不採取地下化,這也是目前新幹線唯一的地下化車站。1933年京成電鐵在上野設站後也是該鐵路的起點站,由此而言這裡「玄關口」的地位依然存在。

古代到江戶時代的上野

古代的上野記載甚少,可見是周邊人口稀少之地。戰國時代曾為大名之一藤堂家的住宅,由於該家族的根據地是「伊賀上野」,所以有上野地名來源的說法。1603年德川家康開設江戶幕府時,這裡是藤堂高虎的住宅。1616年德川家康去世後,他被封為「東照大權現」的守護神,各地興建東照宮祭拜,而藤堂高虎也被要求在上野興建東照宮,後來在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重建,成為現在的上野東照宮。

協助德川家康統一天下,也在江戶幕府初期得力的天台宗僧侶天海(大僧正),在幕府於江戶的統治穩定後,便有意在江戶興建天台宗的寺院,而上野因為風水良好,適合作為守護德川家的據點而被選中,因此將仍在上野,包含藤堂家住宅的土地沒收為幕府用地,於
1625年創建了寬永寺。

寬永寺身為德川家歷代將軍的守護寺院,成為江戶一大名寺的基礎,現在整個上野公園周邊與不忍池都曾是寺院範圍,1698年建立的根本中堂建築十分壯大,加上眾多的堂塔、子院與德川家的靈廟,規模可謂稱霸當時日本佛寺。該寺眾多建築在下述的上野戰爭燒毀,僅五重塔、清水觀音堂等留存,而寺院也被遷到公園的北方,顯示該寺的興衰跟江戶幕府相始終。

幕末到近代的上野

維持200多年的江戶幕府,在1867年的「大政奉還」畫下句點,但幕府勢力並不完全打算放棄政治權力,而使擁護天皇的強硬派,也就是後來創造明治維新的勢力用武力讓幕府勢力退出歷史舞台,而於同年爆發戊辰戰爭。幕府勢力在明治政府軍的攻擊下節節敗退,隔年敗退到江戶時,在薩摩的維新志士西鄉隆盛的勸說下無血開城,這也使他在之後被民眾景仰,在現在的上野公園設立雕像的理由。

江戶雖然因開城而沒入明治政府手中,但擁護幕府的彰義隊不願投降,而藏匿在上野的寬永寺中。1868年7月4日,明治政府軍一口氣攻入寬永寺,激戰後將彰義隊擊敗。這個史稱「上野戰爭」的戰役雖然僅1天就結束,但成為幕府勢力逐漸消滅的象徵,不過寬永寺因為此戰役而使大多數建築被燒毀,該寺因此衰落。

寬永寺因為上野戰爭大部分被燒毀的空地被明治政府沒收,隨後幾年的明治維新時期,為了學習歐美以達到「文明開化」的功用,西方的都市公園理念也傳到日本,而1873年決定將上野這些空地整備成為公園,1876年正式開園,這也是日本第一個近代公園。

「文明開化」使得工業革命後歐美的「展示會」與「博覽會」概念也傳到日本,最早是在1872年在湯島聖堂所舉辦的博覽會,而1877年在上野公園舉辦「第一回內國勸業博覽會」更為盛大,而使該公園成為近代博覽會的舉辦地點。為了將博覽會的展示品在之後有完善的保存,1882年在上野成立國立博物館,也就是後來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展示」的概念不僅只有物品也有動物,同年在上野也成立動物園,也是日本第一個近代動物園。

1920年代又有新的博物館進入上野,先是1926年的東京都美術館,再來是隔年成立的國立科學博物館,1930年完成仍現存的日本館,而1923年因為關東大地震毀壞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則於1938年重新落成。

1883年鐵路上野車站成立,2年後磚瓦式的車站完工,隨者東北本線與山手線(當時尚未形成環狀線)的通車,成為東京鐵路的重要據點。上野也是近代地下鐵的象徵,1920年成立的東京地下鐵道株式會社,於1925年開始進行淺草到新橋的地下鐵工程,2年後的1927年上野到淺草的區間完工通車,成為東洋第一個地下鐵(1934年全線通車,現在東京地下鐵銀座線的前身)。1933年京成電鐵日暮里到上野公園的地下鐵路完工通車,並在沿線上方的公園中心設站(現已廢站)。

現代的上野

二戰末期的空襲造成東京毀滅式的損害,許多無家可歸的居民聚集在上野車站、公園周邊,形成許多小型聚落,成為治安死角與傳染病傳播的溫床,直到戰後度過許久才逐漸消失。戰後的高度成長期吸引大批鄉下年輕人到東京求職,這些各地而來的求職者搭乘鐵路公司安排的火車前往東京,而且都是以上野為終點站,因此上野每到就業季節就會出現「集團就職」人潮的特殊風景。

1957年位於上野動物園內,連接西園與東園的懸臂式單軌列車通車,是日本第一個單軌列車。1972年為了象徵日中邦交正常化,中國寄贈「カンカン」與「ランラン」兩隻熊貓到上野動物園,11月5日第一天開放轟動空前,多達6萬人次參觀,排列隊伍曾長達2公里,但排隊2小時後只有30秒能看到熊貓的容貌。現在熊貓仍是園內最熱門的動物,該園也以熊貓周邊為主力商品。

上野公園的博物館在二戰空襲受損較少,戰後持續扮演日本博物展示的角色。1959年以松方幸次郎的收藏品而成立的國立西洋美術館,成為上野博物館的新成員,1975年東京都美術館成立新館,1999年國立科學博物館全新的「地球館」啟用,其他新成立的有1972年成立的上野之森美術館,1980年成立的下町風俗資料館等。

上野的櫻花從江戶時代就開始種植,並成為賞櫻名所之一。近代以後種植廣為日本人喜愛的染井吉野櫻之後,1990年被選為日本櫻花百選之一,每到櫻花季節便吸引許多市民到公園休憩,近年更因交通優勢而吸引外國觀光客前來。上野公園當初是為了「文明開化」,模仿西洋而設立,現在不僅是單純的公園,也是賞櫻名所與日本文物與文化的展示場。

上野景點簡介

本篇第二部分介紹上野的景點,以上野公園為中心。就如同第一部分歷史篇介紹的,上野公園在江戶時代是寬永寺的寺地,但在幕末的上野戰爭時幾乎被焚毀,後來的明治政府為了模仿西洋的「文明開化」,1873年將該地指定為公園,並於3年後的1876年開園。

該公園的標牌在公園的南側,也就是京成電鐵的起點站「京成上野」的上方,後方有一顆早開的枝垂櫻。標牌的附近有「西鄉隆盛像」,是該公園的地標之一。西鄉隆盛是幕末薩摩的志士,是創造明治維新的人物之一,但因不滿時政而離開明治政府,並於1877年反政府起義的「西南戰爭」成為首領,戰敗後自殺。由於民間對於西鄉隆盛的同情,1889年政府特赦他的叛亂罪,1898年在各地的捐獻下,他的銅像在該公園揭幕。

度過門口便有階梯到公園的中心,沿途都是染井吉野櫻,被列為日本櫻花名所百選之一,3月底到4月初時盛開時觀光客眾多(詳見2019年4月的遊記「2019關東櫻花飛舞:東京上野恩賜公園」)。在櫻花林中有「彰義隊墓」,也就是上野戰爭時與明治政府軍作戰的彰義隊犧牲者的墓地。櫻花林中還有簡易棒球場,名為「正岡子規紀念球場」,是為了紀念明治時期的作家,同時也是棒球運動的愛好與推動者的正岡子規而命名。

公園櫻花林的右側由北到南,分別為國立科學博物館、國立西洋美術館、東京文化會館及上野之森美術館。國立科學博物館最早可追朔自1877年的教育博物館,之後於1927年在現在的上野公園內設館,並於1930年完成現在博物館內的日本館,隔年改名為東京科學博物館,戰後於1949年再改名為國立科學博物館至今。該館主要有日本館與地球館,前者介紹日本的自然與動植物,後者為地球科學知識(第三部分的2024年遊記再詳細介紹)。

國立西洋美術館成立於1959年,最早是收藏實業家松方幸次郎在20世紀初期在歐洲所收集的西洋美術作品,之後持續收藏西洋美術作品至今,知名的有莫內、雷諾瓦、畢卡索等,以常設展展出(第三部分的2023年遊記再詳細介紹),建築由瑞士建築師勒·柯比意設計,2016年以「勒·柯比意的建築作品」列為世界遺產。上野之森美術館是1972年由日本美術協會成立,以非常設展的各種企劃展覽為主。東京文化會館是1961年由東京都歷史文財團設立,除了設有可以作為音樂演奏會的演藝廳,也有音樂資料室。

公園櫻花林的左側南至北,分別為上野動物園、東京都美術館與舊東京音樂學校奏樂堂。上野動物園成立於1882年,是日本第一個近代動物園,飼養約500種動物,其中以從中國寄養的熊貓最受歡迎。園內分為東園與西園,兩園之間本來有日本第一個單軌列車連接,但已於2019年11月停駛(詳見2019年4月的遊記「2019關東櫻花飛舞:東京上野恩賜公園」)。

東京都美術館成立於1926年,後來於1975年重新建造新館至今,由東京都歷史文化財團管理。該館沒有常設展覽,以舉辦各種企劃展覽為主(該財團除了該館外,還有東京都現代美術館與國立新美術館)。舊東京音樂學校奏樂堂成立於1880年,是日本最早的西洋音樂演奏廳,還設有音樂資料展示空間(下方2019年遊記將介紹)。

公園的最後方則是占地規模極大的東京國立博物館。該館最早起源於1872年日本政府的文物博覽會,後來在1882年在今天公園所在地建立博物館,建立本館及另外2個副館,但這些都毀於1923年的關東大地震。1938年重建新館,也就是目前進大門後正對面的本館,展示日本各個歷史時代的文化收藏,包含書畫、佛像、武具及各種工藝品等。另外還有收藏東洋美術工藝品的東洋館、作為企劃展覽使用的表慶館與平成館,與世界遺產法隆寺收藏的法隆寺寶物館等(詳見2019年4月的遊記「2019關東櫻花飛舞:東京夜櫻」),另外角落有黑田紀念館(見第三部分的2024年遊記)。

公園內還有過去寬永寺所留下來的建築遺構,最典型的就是模仿京都清水寺本堂的「清水觀音堂」,與清水寺本堂同樣是建造在高臺上的懸造建築,可以看到下述的不忍池。園內還有祭祀德川家康等幕府歷代將軍的「上野東照宮」,上野動物園境內則有過去寬永寺的五重塔。以上建築都被列為重要文化財。

公園的南側則有相當廣大的天然湖泊「不忍池」,廣達11萬平方公尺,環繞一圈約2公里(但湖的北側在上野動物園境內),春天的櫻花與夏天的蓮花十分有名。湖中有一個人工島「弁(辯)天島」,島上的「弁(辯)天堂」也是寬永寺所有的堂宇,是戰爭空襲燒毀後所重建的。

上野公園的周圍也有景點,北側有明治時期重建的寬永寺本堂及附屬靈園(下述2019年遊記介紹),西北側有東京藝術大學,大學周圍有附屬美術館及國會圖書館國際兒童圖書館,不忍池的最下方則有下町風俗資料館(下述2019年遊記介紹,目前整修中)。

由上述可知上野公園除了擁有公園綠地、賞櫻名所與歷史悠久的動物園外,也是人文博物館的聚集地,即使是較有知名度的公立博物館,仔細參觀的話一天都不見得足夠。個人認為如要參觀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最為優先,其次是國立西洋美術館與國立科學博物館,而且前兩者在禮拜五與禮拜六開放到晚上,很值得想仔細參觀的遊客利用。另外以上博物館與其他美術館都有限定特別展覽,行前最好觀看官方網站,以規劃參觀順序與時間。

寬永寺(根本中堂)

第二部分接下來是2019年的遊記,首先介紹寬永寺。寬永寺建立於1625年的寬永年間,是江戶幕府德川歷代將軍的普提寺之一。江戶幕府成立不久後,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與天台宗高僧大僧正將現在的上野公園一帶建立為江戶的宗教中心,於1625年創建該寺院。由於天台宗的大本營是京都東側的比叡山延曆寺,為了與該寺相對,因此將該寬永寺的山號稱為「東叡山」。該寺的特點是從第三代住持開始由天皇的家族擔任,因此該寺又有「輪王寺宮」的稱呼。

江戶時期的寬永寺以現在上野公園為中心,面積廣達30萬5千坪,號稱當時日本最大規模的寺院之一。位於寺院中心的「根本中堂」位於現在上野公園噴水池的位置,建築長寬都超過40公尺,高度達32公尺,可見該堂的壯大。後方的本坊位於現在東京國立博物館,庭園出自小堀遠洲之手。寺院周圍有各地武士所捐獻的36個子院,還有祭祀各歷代幕府將軍的靈廟,顯示該寺院的興盛。

本文第一部分提及幕末的上野戰爭,將寬永寺除了本篇所提及的少數遺構都燒毀殆盡,寺院的土地大部分被明治政府沒收成為上野公園。1879年該寺重新復興,將外地子院移築成為現在該寺的根本中堂,另外少數位於上野公園內的部分遺構仍為寬永寺所有。

現在的寬永寺除了上野公園境內外,包含位於上野公園西北側的根本中堂、北側的德川家康靈廟,與東北側的19個子院。根本中堂是將現在琦玉縣川越市的該寺子院喜多院的本地堂移築過來的,供奉平安時代天台宗始祖最澄所製作的藥師如來像。德川家康靈廟有6位德川將軍的陵墓,曾經是被列為國寶的建築群,但毀於二次大戰空襲,只有少數前門留存,被列為重要文化財。寬永寺歷史意義深厚,但許多建築內部不開放,因此觀光價值不高,反而上野公園內的遺構較為人知。


(2024年6月編按:寬永寺根本中堂目前正在進行整修到11月底,整修完成前不開放內部參拜。)


舊東京音樂學校奏樂堂

舊東京音樂學校奏樂堂位於上野公園西北側,東京都美術館旁,是建於1890年東京音樂學校的建築遺跡。明治維新引進西洋文化後,西洋音樂也進入日本,這時任職於文部省,引進近代音樂的伊澤修二向政府呼籲應成立音樂學校培養人才,獲准後於1890年成立東京音樂學校,並成為首任校長。

近代的東京音樂學校有本科、研究科與師範科等,本來都以西洋音樂教學與研究為主,後來於1936年成立日本音樂的邦樂科。這棟開校時落成的校舍,2樓的大廳成為許多音樂人才舉辦演奏會的舞台。戰後的1949年東京藝術大學成立後,將該音樂學校合併成音樂學部,該建築也隨者時間老舊而退出音樂教育舞台。1987年將該建築移至上野公園內,隔年指定為重要文化財。

該堂為不定期開放,行前必須要前往官方網站確認。1樓空間是音樂練習室及展示室,2樓為演奏廳。畢竟該館是古蹟,演奏廳不大且頗有懷舊感,後方的風琴是於1920年從英國進口,據說是目前日本最老的音樂廳用風琴,目前仍能使用。該廳配合環繞音響演奏古典西洋音樂,相當適合坐在座位休息並感受氛圍。

1樓有常設展室與企劃展示,常設展示首先敘述日本近代音樂教育的產生,包含將西洋音樂引進日本的外國音樂家,及如伊澤修二的音樂教育推動者,接下來介紹東京音樂學校的歷史,包含校舍模型及歷史照片、文件等。館內收藏具有歷史的樂器,包含於1923年由德國進口,曾在上野高校使用的鋼琴等。

下町風俗資料館(目前整修中未開放)

下町風俗資料館位於公園與不忍池中間,於1980年開館,主要介紹江戶時期到昭和時期的東京下町文化。江戶時期日本政治穩定後,日本各地以各藩城堡所發展的「城下町」也逐漸發達,其中江戶由於是當時政治中心,為了供給江戶幕府與各藩在江戶住宅的需要,因此城下町特別廣大。明治以後這樣的城下町除了部分街道西洋化,許多街道改變有限,反而關東大地震與二戰的空襲造成的毀滅,成為街區現代化的主要動力。

該館一樓利用復原販賣「花緒」與零食(駄菓子)的店家來介紹下町商家。「花緒」是日本涼鞋的鞋柄,且為了美觀而擁有許多花色,而販賣零食的店家就類似早期社會的雜貨店。早期店家的最大特徵就是店家也是住家,館內的商家就能看出販賣區域的後方就是居住區域,而且空間跟現代住宅相比非常狹小。

二樓則是近現代民眾的生活的展示,包含都市發展、市民生活、關東大地震、戰爭動員等照片、海報與文字解說,與昭和時代電器、公眾澡堂、電話與玩具等實體展示,內容相當豐富(但只有靜態展示,沒有影片介紹)。由於淺草是江戶時代到近現代最典型的城下町,因此介紹也比較多,包含有曾經是東京第一高樓,在關東大地震損壞而遭拆除了「凌雲閣」。

畢竟該館在上野公園,館內也有上野從江戶時代到近現代的照片,例如江戶時期不忍池中小島上的弁(辯)天堂的參拜圖片,與近代的上野街區。值得注意的是上野本來有俗稱「上野大佛」的如來青銅像,本來置於佛殿中,但明治初期佛殿遭到破壞,關東大地震將佛像頭部崩落,而身體其他部位在戰爭被拆解拿去金屬回收,只剩臉部目前存放在上野公園中,反映了近代的歷史。該館空間不大,且許多展示與本系列第一篇介紹的江戶東京博物館重複,期望整修後會有重新的感受。

2023年8月遊記:國立西洋美術館

2023年8月因為在東京數日,再度前往上野公園補拍照片,並去了國立西洋美術館與東京都立美術館。由於東京都立美術館僅有企劃展而無常設展,因此不再詳細介紹,以下介紹國立西洋美術館。

國立西洋美術館建立於1959年,最早是以松方幸次郎的收藏品(松方コレクション)為基礎而建設的美術館。松方幸次郎是近代日本的企業家之一,明治初期曾就讀東京大學,後來前往美國留學取得博士學位,回國後於1886年擔任「川崎造船所」的首任社長。隨者日本對外戰爭頻繁,該所包含軍艦的造船業務也蒸蒸日上,並於一次大戰期間達到最高峰。一戰結束後因為軍備緊縮條約,該造船所差點破產,松方因而辭職,後來於1936年到二戰期間擔任眾議院議員,戰後遭到聯合國「公職追放」,在追放期間去世。

松方幸次郎在一次大戰前往歐洲期間,便有收藏西洋藝術作品,並在日本建立美術館供民眾欣賞的願望,甚至已選好美術館的用地。現在看到松方的收藏品大都是在巴黎期間收集,而且有些還是藝術家在世時收藏,例如購買許多莫內的畫作,可看出他的藝術眼光。

二戰期間許多西洋藝術收藏仍留在法國,雖然躲過納粹德國造成的戰火,但在戰爭結束前被復活的法國政府作為敵國財產沒收。戰後日本與法國協議,以建立公共美術館作為法國「寄贈」(實質上為返還)收藏的條件,該西洋美術館就此成立(松方另外還有浮世繪收藏,目前收藏於東京國立博物館)。

1959年落成的本館由瑞士建築師勒·柯比意設計,被選為公共建築百選與重要文化財,並於2016年以「勒·柯比意的建築作品」列為世界遺產,另外1979年為了擴充空間成立新館。該館有常設展、企劃展等,由於前者的常設展空間甚大,展出作品豐富,因此推薦先把多數時間欣賞常設展,有時間再看企劃展。

常設展部分是上述松方幸次郎的收藏,其他則是該館購買或他人捐贈。館內的西洋美術作品大多為19世紀以後,但也有文藝復興時期的作品。館內收藏許多印象派的畫作,尤其莫內多達10幅以上,其他如雷諾瓦、高更、塞尚、畢卡索等一般大眾也知道的藝術家作品應有盡有。知名藝術作品不但有詳細的解說,還有中文翻譯,甚至可以攝影(但禁止散光燈與使用腳架),因此即使不熟悉美術的觀光客也非常推薦前來。

2024年2月遊記:國立科學博物館

(本人非科學專業,且限於篇幅,本文以下介紹以日本相關知識為主,至於一般基礎科學展示介紹則省略)

2024年2月前往東京時再度前往上野公園,這次去的是國立科學博物館與黑田紀念館。就如同上述上野景點簡介所示,國立科學博物館最早可追朔自1877年的教育博物館,當時是在現在上野公園的西北側,現在東京藝術大學境內設館,之後因為該地設立藝術大學,資料設施轉移到其他地方,其中許多移到湯島聖堂境內,並改名為「東京教育博物館」公開展覽。

關東大地震造成館內許多資料設施燒毀後,1927年在上野公園內的現址設館,並於1930年完成現在博物館內的「日本館」。戰後的1949年改稱國立科學博物館,並在現址內陸續建造其他展示館,1999年隨者全新的「地球館」落成開放,其他舊館陸續關閉。除了上野的本館以外,東京地下鐵白金台車站附近有該館附屬的「自然教育園」,另外茨城縣的筑波地區也有該館的附屬研究設施。

該館以日本館與地球館為主,另外館外有巨大的藍鯨模型,是該館的地標之一。日本館是1930年的建築,被認列為重要文化財,共有3層樓,遊客都是由該館的地下一層的售票口進入參觀,並有指標前往地球館。

日本館主要介紹日本的地質、生態、動植物與科學考古等資料。3樓介紹日本列島的形成、礦物與化石。日本本土主要的「日本列島」,本來是中生代侏儸紀到白堊紀之間,歐亞板塊邊緣向海洋板塊擠壓時在海溝旁所形成的堆積物,後來在2,000萬到1,500萬年前,發生大規模的地殼變動的同時與大陸分開形成列島,中間被海水灌入形成日本海,而成為現在日本列島的形狀。

館內陳列許多日本各地發現的化石。日本列島地質多屬於中生代,但少數仍有古生代的地質,因此有發現少數化石,但以海洋生物為主,植物非常罕見。由於列島的地質多屬於白堊紀,因此館內陳列的化石也許多來自於這時的植物。過去日本被認為不會有恐龍化石,但1978年在岩手縣首次發現後,日本各地陸續發現恐龍化石。館內有1968年發現,被稱為「雙葉鈴木龍」的化石,是白堊紀後期棲息於海洋的蛇頸龍,並展示骨骼模型。

館內也有許多新生代的大型哺乳動物的骨骼化石,包含猛瑪象等,大多存活在數次冰河時期之間,透過冰河時期的海平面下降,列島與陸地連接時從大陸移到日本生存,但許多因為無法忍耐冰河時期的寒冷,或是冰河時期後的快速暖化而滅絕。

3樓的另一部分是介紹日本的氣候與海洋,並展示眾多的動植物標本或模型。日本由北到北海道的溫帶接近寒帶,南到先島群島的亞熱帶,加上本土不乏2-3千公尺高山,呈現非常豐富的氣候,而依氣候與地形生存動植物也十分豐富,展示有一區域便是介紹亞熱帶到亞寒帶的氣候與動植物特徵。日本本土兩側分別為日本海與太平洋,有南到北的黑潮與北到南的親潮的海流,使得日本周圍有豐富的魚類資源,館內也有大量的魚類標本或模型。

2樓1半的展示區則以主題性繼續介紹日本的動植物,尤其以特殊地形與氣候生存的動植物為主。一部分的植物展示區介紹高山植物,許多是在冰河時期繁衍到日本,而在冰河時期結束後生存範圍侷限到高山地區(跟臺灣的高山植物頗為類似)。距離東京1,000公里,卻是由東京都管轄的小笠原群島,由於與外地相對隔絕,動植物也有不同的風貌,也有專區展示。

2樓另一半則是以許多考古資料,展示日本人的演變與因人類而馴化的動植物。日本人(指的是佔日本最多的日本人種,其他則有琉球人與北海道原住民愛奴人等)的史前時代劃分可分為舊石器時代(約1萬5千年以前)、繩紋時代(約1萬2千-西元前4世紀)、彌生時代(約西元前4世紀-西元3世紀),而在大和時代發展的大和王權則進入有文字的歷史時代。

繩文時代在日本生活的人類比現在日本人矮小,基本上仍以採集狩獵為主要生活,農業十分侷限。大約2,900-2,500年前有身材較高、精通稻作技術與金屬器的人類,從大陸到日本移居,帶領進入農業發達的彌生時代。這些大陸移民與繩文時代的人混血後,成為現在日本最普遍的日本人種。

館內展示從史前時代到歷史時代日本人生活的模型,其中繩文人家長抓者魚回到家中,到彌生人煮米飯的情景,就能看出從漁獵到農耕的生活轉變。館內還使用許多人類的骨骼來說明史前時代日本人體質的變化,其中繩文時代的人骨就能看出較為嬌小,而彌生時代人骨則與現在日本人接近。該區還展示一個江戶時代的女性木乃伊(也是唯一禁止攝影的展示),並有影片解說運用科學技術觀察該木乃伊的結果。

人類從狩獵到農業生活,馴化了部分動植物成為人類的糧食或幫手,在該區可以看到這些動植物的標本。展示區可以看到日本的犬隻標本,其中最受人注意的就是被稱為「忠犬ハチ公」的秋田犬。牠於1923年出生於秋田縣,後來被東京大學的上野英三郎博士收養,但不久博士過世,牠為了等博士回家每天在澀谷車站前等候,逐漸被媒體注意而廣泛報導,1935年在澀谷車站附近過世。現在澀谷車站前有「忠犬ハチ公」的雕像外,牠的遺體被做成標本後保存於本館內。

1樓則展示日本的曆法、地球儀、地震儀等科學相關的工具的歷史。戰國到江戶時代西洋人士進入日本,也使天文學、西洋曆法、地球儀、望遠鏡等西方知識與器具引進日本。展示區內有1695年完成,號稱日本最早製作的地球儀,是參考耶穌會教士引進的世界地圖製作,旁邊也有一個1697年完成的地球儀,都被認列重要文化財。隨者近代科學的發達,這些儀器都有劃時代的進步,館內也展示這些儀器的發展史。

地球館的展示區從地下3樓到地上3樓。地下2樓為地球歷史上的生物史,從生物誕生一直到人類出現,地下1樓特別以恐龍為主題,展示恐龍時代的演化與滅絕的原因,地上3樓有哺乳類的演化歷史的展示。這些展示都有豐富的模型,尤其有許多的大型的恐龍骨骼模型,在現場可以看到很受小孩的歡迎。地上1樓有一個環繞的螢幕,以動畫展示地球的歷史,相當生動,很值得好好欣賞。

地上2樓介紹科學與產業技術發展的過程,尤其重視日本科學與產業史(少部分內容與日本館1樓展示重複)。日本近代以前的科學發展是中西知識引進日本的結果,例如中國的漢方醫學在日本近代以前佔有重要地位,而依日本風土也發展日本的本草學。西方的測量技術移植到日本後,在1800年進行東北與北海道的土地測量,十幾年後擴大到全國。館內展示江戶時代以前日本的醫學等圖書與器具,其中也包含「蘭學」中的西洋醫學在內。

日本進入近代後,大量學習西方的產業技術,成為近代工業發展的基礎。館內有近代用來展示科學技術的產業博覽會,尤其包含1877年第一回在上野公園舉辦的「內國勸業博覽會」,之後上野公園經常成為產業博覽會的場地。展示區還有許多近代產業的大型機械與產品,例如有1917年製造,日本第一個國產商業化汽車「オートモ號」,除了內銷也曾輸出國外。

地下3樓有物理法則等科學展示,並有儀器可以體驗。另一部分則為諾貝爾獎的展示,包含諾貝爾的生平與該獎成立的過程。展示區內有歷年獲得諾貝爾獎的日本人介紹,包含建立癌症免疫療法技術,於2018年獲得醫學獎的本庶佑,及發明鋰電池技術,於2019年獲得化學獎的吉野彰等。

該館的展示豐富到初次入館者會非常驚訝,如果每區展示都要參觀需要半天時間,仔細參觀的話必須要花一整天。如果對科學並沒有極大興趣,或是難以花一整天參觀的遊客最好要選擇性的參觀。個人認為日本館對於認識日本有極大幫助,是非常推薦參觀的區域,另外地球館有關日本科學與產業的發展也值得仔細參觀。至於其他基礎科學與地球科學的展示比較偏向一般知識,可以視其興趣選擇性的參觀,但藉此與臺灣的國立科學博物館的展示比較,也是頗有意思的議題。

2024年遊記:黑田紀念館

2024年2月前往上野公園還有參觀黑田紀念館,該館位於東京國立博物館左側,是西洋畫家黑田清輝依照他的遺言,於1928年成立的紀念館,目前由東京國立博物館管理,是免費參觀。

黑田清輝於1866年出生於現在的鹿兒島縣,是武士後代出身,早期學習法語,18歲時到法國學習法律,但後來改學繪畫,曾在歐美到處流歷,幾年後隨者畫作入選西洋沙龍而出名。1893年歸國後獲聘為東京美術學校(現為東京藝術大學)講師,後來升為教授,並創立「白馬會」這美術團體。1919年文部省的帝國美術院成立時擔任會員,最後升為院長,並被聘為議會貴族院議員,可見他的美術界的成就甚至讓他進入政壇。1924年去世,4年後成立紀念館。

黑田紀念館有2層與地下1層,但大多空間不開放,唯一大型開放展示空間為2樓的「黑田紀念室」,該室前方有黑田清輝的雕像。該紀念室為黑田清輝畫作的展示,並定期更換。黑田清輝是典型的印象派畫家,畫作使用的光影非常明顯,作品經常出現裸體婦女(代表作品為「朝妝」,但原作毀於二戰),對當時的明治時期社會帶來不小衝擊。有前往國立西洋美術館的遊客,如有時間也可前來參觀。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0.155.31.34 (日本)
PTT 網址

HC683150 06/09 00:21感謝分享

OLdk1123 06/09 00:23感謝分享

lbyronichero06/09 09:28好用心的分享!看完好想再去一次上野!

watingo3o 06/09 15:28根本中堂內部可以進去參拜,不要誤導

joycewu 06/09 21:26謝謝分享!好用心的整理

※ 編輯: k4851118 (123.0.252.1 臺灣), 06/11/2024 19:55:13 ※ 編輯: k4851118 (123.0.252.1 臺灣), 06/11/2024 19:58:54

k4851118 06/11 20:002019年前往時根本中堂未能進入參拜

k4851118 06/11 20:01昨天親自前往寬永寺,目前根本中堂整修到11月底

k4851118 06/11 20:01整修完成前不開放內部參拜

k4851118 06/11 20:04已於將上述資訊加入在本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