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資訊] 長崎觀光指南:眼鏡橋.諏訪神社.歷史博物

看板Japan_Travel標題[資訊] 長崎觀光指南:眼鏡橋.諏訪神社.歷史博物作者
k4851118
(高望)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長崎市歷史人文觀光指南:眼鏡橋.諏訪神社.歷史文化博物館

巴哈姆特小屋圖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artwork.php?sn=5565184

圖文版照片拍攝日期:2016年8月-2020年2月


本篇介紹長崎市中心的其他景點,包含被稱為長崎重要地標的眼鏡橋、在地守護神的諏訪神社,與介紹長崎歷史的歷史文化博物館。後兩者距離較近,可搭配一起參觀。

眼鏡橋

眼鏡橋位於長崎市內的中島川上,建於1634年,是日本現存最早的石造拱橋,是代表長崎市的象徵之一,已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並曾與東京日本橋、岩國錦帶橋列為日本三名橋。另外,江戶時期中島川兩岸的商業相當發達,因此河川上的石橋不只眼鏡橋而已,例如現存的「袋町橋」也是最早建於江戶時期的石橋,但眼鏡橋以雙拱石橋的特殊造型聞名。

該橋的建造者為從中國來到日本的興福寺第2代住持默子如定,他有鑑於中島川上的木橋每次氾濫都會被沖毀,因此引進中國的石造工人建立這座石造拱橋。該橋在1647年後被洪水損壞,隔年再度修護後,便持續了300多年歷經多次洪水均未受損,直到1982年才終於不敵歷史性的長崎大洪水之下損壞。

1982年被洪水受損的眼鏡橋後來在找回沖刷的石材後再度修護,並透過這次受損進行詳細的橋樑內部結構分析,結論認為石材間的連接使用相當精良的硬石膏(又稱灰泥),是該橋堅固的秘密。相較於該次水災其他石橋受損嚴重,眼鏡橋的受損相對輕微,可見中國石造建築技術的過人之處。眼鏡橋現在不僅是長崎地標,晚上的點燈與配合觀光活動的造景也相當迷人。

諏訪神社

諏訪神社位於市區內的同名市電車站旁,旁邊與長崎公園相鄰。該神社歷史可追朔自戰國時代的長崎氏統治時期,當時的武士長崎甚左衛門純景之弟織部亮為英,從京都的諏訪神社分靈到長崎祭拜,但當時天主教在長崎盛行,不久就被教徒破壞。

進入江戶時代的1625年,在長崎奉行與代官的支持之下,將諏訪神與在其他地方祭祀的森崎神、住吉神三者一起設地祭拜,之後在1647年由奉行賜予現在神社所在地,並在隔年完成遷移現址,該神社從此成為長崎的鎮守神(或稱產土神),類似於華人的土地公。該神社進入明治後曾改為官方神社,另外將神社西側土地改建成今日的長崎公園。

從市電電車站下車後便可看到該神社的鳥居,進入鳥居爬上階梯進入大門,便可看到諏訪神社的拜殿,拜殿之後便是禁止一般人進入的本殿。諏訪神社祭拜的包含諏訪神、森崎神與住吉神,都是日本傳說中的古神。諏訪神的最源頭來自於長野縣的諏訪大社,而住吉神來自於大阪市的住吉神社(不過也有來自於福岡縣住吉神社的說法)。

身為長崎的守護神,諏訪神社的秋天大祭「長崎くんち」是長崎每年最大的民間盛事,起源為1634年的奉納儀式,目前於每年10月的7-9日舉辦(因新冠疫情而停辦數年)。該祭典的特色是反映長崎的國際多元文化,例如包含來自於中國舞龍舞獅的「龍踊」,與裝扮成荷蘭人的娛樂表演的「阿蘭陀萬才」等(有關長崎くんち將於長崎祭典時再詳細介紹)。

長崎歷史文化博物館

長崎歷史文化博物館位於長崎市立山地區的山坡上,距離諏訪神社與長崎公園不遠,是
2005年剛開放不久的歷史博物館。由於該地正好是江戶時代長崎奉行立山役所的所在地,該地也挖掘出役所的遺跡,因此就把博物館部分建築建成當時立山役所的模樣。

該館號稱少數以「海外交流史」為主題的博物館,主要設有常設展、企劃展等「歷史文化展示區域」、將立山役所部分復原的「長崎奉行所展示區域」,並附設資料閱覽室、工藝體驗室、會議室、長崎土產販賣店、餐廳等設施,可說是相當完整。

常設展共分為8大主題:1.與西洋的交會:南蠻貿易與基督教;2.與朝鮮的交流:朝鮮通信使與對馬;3.長崎貿易:與中國、荷蘭之間的貿易往來;4.與中國的交流:中國寺廟與華人屋敷;5.長崎的生活:繁華的長崎與都市構造;6.長崎的美術工藝:由交流所產生的異國風情;7.與荷蘭的交流:出島與荷蘭文化;8.近代文化的先驅.長崎:源自長崎的西洋知識與技術。由上可知,該館所展示的歷史文化是以江戶時期的近世為主。

常設展展示許多長崎歷史文化的文物,包含17世紀初期描繪西洋船隻入港的「南蠻人來朝之圖」、受雇於出島醫師西博德的畫師川原慶賀所描繪的長崎商館生活的「唐蘭館圖」、旅日的中國畫家沈南蘋所畫的「麒麟圖」等,文物包含長崎出產的家具、陶瓷、刺繡等工藝品,還有近代日本攝影先驅上野彥馬的照相機等。常設展還有放映廳,放映的影片包含戰國時代訪歐的日本天主教使節、長崎貿易、創立黃檗宗的隱元隆琦、勝海周與坂本龍馬等。

由於該館位於江戶時代長崎奉行所立山役所的位置上,該館的「長崎奉行所展示區域」便將以前立山役所部分復原在館內。長崎奉行所是幕府在長崎的貿易與地方行政機關,1663年長崎大火將原本的奉行所燒毀之後,除了在舊長崎縣廳所在地興建西役所外,另外在這裡新建東役所,又稱立山役所。

館內復原的立山役所建築包含書院、對面所、次之間、使者之間、御白洲等。書院是長崎與藩主見面用的房間,至於對面所、次之間、使者之間除了也可做為見面的房間外,還可作為檢定重要貿易品的地方。由館內重現當時的貿易品,可看出包含象牙、毛皮、絲織品、瓷器、書法用具、書籍等。御白洲是奉行處理訴訟的地方,相當於法院,該館除了復原建築外,固定時間還會有模仿當時奉行處理走私貿易與海上漂流民案件的短劇。該區域還有長崎奉行歷史的展示,與長崎天主教徒相關資料的展示等。

該館附設餐廳「銀嶺」也不要錯過,因為這家是1930年創業的老牌西餐廳,後來該館開幕後便在此地重新開業。這家餐廳的招牌菜是牛肉咖哩、漢堡排等西餐,但長崎特有的土耳其飯與ミルクセーキ這冰沙飲料也有提供,但座位不多,中午時用餐可能需要等待。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57.127.229 (臺灣)
PTT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