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Re: [情報] 任天堂申請了兩項AI演算畫質昇頻專利

看板NSwitch標題Re: [情報] 任天堂申請了兩項AI演算畫質昇頻專利作者
krousxchen
(城府很深)
時間推噓 7 推:7 噓:0 →:10

※ 引述《sininsin (kkk)》之銘言:
: https://reurl.cc/NZGXNq 簡單來說就是類似NV DLSS的技術
: 專利在2020年3月提出,應該是由NERD(任天堂歐洲技術研發中心)開發

這很可能預示了次世代NS,因為這專利是必需用到Tensor core的
而NS用的X1並沒有Tensor Core,要到X1後兩代的Xavier才有Tensor Core
所以次世代NS至少是Xavier,希望是用到Orin
老任的專利直接提到了Tensor Core,不過有附註說可以在其他張量處理器上使用
而現在其他家有在作類似DLSS的就intel的XeSS,不過跳intel的機會我看是很低
AMD的FSR基本上不是同一種東西

而後面的推文有提到老任版本的DLSS,可以更新「新的機器學習的資料」
還有是直接在機器裡面處理DLSS,所以也可以排除了把Tensor Core放在底座的作法

附註:
DLSS是把高畫質的遊戲畫面直接用機器學習,產出資料
然後當遊戲機只夠產出低畫質的遊戲畫面,Tensor Core參考產出資料盡量還原高畫質

跟以前的提升解析度與FPS的方式不同,以前提升解析度是直接類似放大圖片+處理
提升FPS是用連續兩張畫面的差異去補中間那張

也跟最近手機攝影與新的電視畫質處理晶片不同,雖然這兩個也是用AI
但它們只是認知出影像中不同的物體,並在不同的地方作不同的影像強化
雖然兩者應該也有用機器學習,但也應該只是訓練辨識的能力
影像的強化程度主要還是靠人類去調出來的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0.53.32 (臺灣)
PTT 網址

JACK9014210/03 12:11也可能是次世代底座

專利內容排除了底座強化的可能

qss0510/03 13:09感覺會是一台家機版的?畢竟提升畫質耗電一定增加,電池、

qss0510/03 13:09散熱加大整個攜帶就不便了,但你鎖定攜帶的性能就沒什麼意

qss0510/03 13:09義了,而且針對攜帶的改款才剛推出,出一個專門針對家用的

qss0510/03 13:09好像也合理?

科技進步下,本來就能用跟NS一樣的耗電跑更好的畫面 不能當掌機的次世代NS就失去其價值

torukumato10/03 14:34最近看到不少電池技術突破的新聞 不知道商業化還要多

torukumato10/03 14:34

tzouandy281810/03 14:45感覺就是次世代 大家不要太期待

BDrip10/03 15:52專利不實作的可能性也有呀(

hansioux10/03 17:03多用DL提高解析有比直接用好一點的GPU便宜嗎?

有Tensor Core的地瓜Xavier跟Orin,跟X1比,已經算是「直接用好一點的GPU」了

sininsin10/03 18:54不管怎樣下一台還是用NV應該是現況下最合理的判斷

sininsin10/03 18:54任天堂研發自己的專利主要還是為了保留議價能力吧

sininsin10/03 18:54不然直接用DLSS就等於是把自己和NV綁在一起

sininsin10/03 18:55等要再換一代時,老黃不和你獅子大開口才怪

wulouise10/03 18:58合理,不然沒有第二選擇一定被吃爽

counterspade10/03 20:41真的機子內建的話,掌機也可以render較低解析度省電?

sdyy10/03 22:04Orin應該是只有給車用的

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9383-evolution-nvidia-auto-drive

2015 年 CES 上,NVIDIA 一下子發佈了 2 款車載電腦:用於自動駕駛開發的 Drive PX Drive PX 和 Drive CX 的內核都是基於 Maxwell 架構的 Tegra X1 SoC (Drive CX 還有一個可選配置是 Tegra K1 SoC)。 初代 Drive PX 內含 2 顆 Tegra X1,最高能支援 12 路高畫質圖像輸入, 每秒最高能處理 13 億顆像素點,而 Drive CX 則是整合了一顆 Tegra X1/K1, 最高能驅動多個螢幕上總計 1680 萬像素點。 nV車用自動駕駛的晶片第一代,就是使用了兩顆跟switch同一代的地瓜X1 相反的,車用自動駕駛Orin晶片,不也就可以利用減少核心的作法, 來弄出一個新型號給次世代NS使用?

※ 編輯: krousxchen (1.170.53.32 臺灣), 10/03/2021 22: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