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原文轉自 UNIKO's Hardware
網頁好讀版:
https://unikoshardware.com/2024/10/rog-strix-x870-a-gaming-wifi-review.html
https://i.imgur.com/UpbrWuX.jpeg
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是一張喜愛白色的玩家不能錯過,更是一張不能不看的 AMD X870 主機板,想必各位在AMD 800 系列主機板解禁後,已經陸續看過不少評測,這張也是我們的第四篇了,相信大家對於最新一代的主流桌上級平台已有基本了解。
AMD X870E 系列沿用雙晶片組設計,而且因為加入了 ASMEDIA ASM4242 USB4,定價不意外的偏向天花板等級,對於平台擴展性需求沒那麼高,或口袋還不夠深的使用者而言,AMD X870 成為目前想入手 AM5 800 系列主機板的唯一選擇。
本次筆者仍然會保持初衷,針對 AMD X870E 與 X870 系列進行分析,在了解這兩個晶片組實務上的差異後,告訴你這張主機板適不適合你!
AMD X870 晶片組
AMD X870 採用單晶片組設計,同樣受原廠限制必須加入 USB4,作為上一代 AMD B650E 晶片組的升級。
絕大部份 AMD X670 / B650E / B650 都沒有搭配 JHL8540 USB4 或 TB4,所以 AMD X870 雖然少了一顆晶片組,卻多了 ASM4242。
除此以外,由於強制加入了 ASM4242,而 ASM4242 需要佔用 PCI-E 通道,理應會對平台 (CPU + PCH) 的總可用 PCI-E 通道數量有影響。更準確來說,是平台總可用通道的其中 X4 被指定用作提供雙 USB4 40 Gbps TYPE-C,也就是指定其中 X4 所最終呈現的形狀。
基於板廠現行主流的做法,ASM4242 大多連接至 CPU 而非 PCH。
所以板廠要是打算提供多於一組由 CPU 引出的 GEN5X4 M.2 插槽,便只能加入額外的 PCI-E 5.0 通道切換晶片從 X16 切出。
為什麼 ASM4242 不由 PCH 引出,板廠們都沒有給出明確的答案。
據筆者以往開箱過的頂規主機板來看,就算是 GEN3X4 等級的 JHL8450,板廠大多都會給出額外的 REDRIVER / RETIMER 作為訊號增強。
無獨有偶,GEN4X4 等級的 ASM4242 在 AMD X870E 或 AMD X870 主機板上,無一出現同類訊號晶片為 ASM4242 服務,可能是板材選用上有變強吧。
PCI-E 5.0 通道切換晶片、其電路設計、GEN5 對於 PCB 板材和訊號的要求,對於主機板來說都是額外的成本。
高階的 AMD X870 往往都會加入上述設計用盡 CPU GEN5X16,尤其當 GEN5 顯示卡問世後,GEN5X8 相信足以滿足大部份人的需求,分拆 CPU GEN5X16 可提供更多實用的擴展連接。簡單來說,這些功能屬高階設計,縱使出現通道共享的"問題",其實是有意為之,成本進一步抬高也意味售價會上升。
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剛好處於 AM5 新舊交替的時期,ROG STRIX X670E-A 是雙晶片組設計,ROG STRIX X870-A 卻是單晶片組設計,堪稱一個完美的例子讓各位感受 AMD 晶片組最新定位,和指引差異與帶來的影響。
https://i.imgur.com/wB16Jjn.png
華碩主機板系列家族關係
除了 AMD 的影響,以及華碩團隊決定以單晶片組設計推出 ROG STRIX-A 系列外,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在華碩的 AMD 800 系列佈局上還帶來了不少啟示。
現今華碩 AMD 800 系列晶片中,ROG STRIX 這系列共推出了 ROG STRIX-E / STRIX-F / STRIX-A / STRIX- I,I 代表的意思是最明顯的,大家一看就知道那是指 mini-ITX 。
ROG STRIX-E 系列定位趨勢上升,可說是快摸到頂級 ROG CROSSHAIR 的門檻了;ROG STRIX-F 跟據華碩美國的說法,其目標市場主要是具規模的組裝電腦公司,例如美國的 MICROCENTER。
ROG STRIX-F 系列用料上其實與 ROG STRIX-E 系列還有一段距離,反而更靠近 ROG STRIX-A 系列。從連接規格佈局來看,ROG STRIX-A 系列與 ROG STRIX-F 系列非常相似,似是同一開案而來的設計。
在沒有 ROG STRIX-H、TUF PRO,以及 ASUS PRIME-A 系列,再加上 ROG STRIX-F 系列更靠近 ROG STRIX-A 系列了,種種因素加乘,讓 ROG STRIX-A 系列定位變得更重要。規格不但要托起 ROG STRIX-F 系列,售價又要被主流裝機系列拉扯,獨特的身分使 ROG STRIX-A 系列變成整個 ROG 大家族的中流砥柱。
ROG STRIX-A 系列從銀白色裝甲一路走來,到現在 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追著 ROG Maximus APEX 的腳步用上了白色 PCB,著實令人感動,而且還不用花上高額費用衝頂就能組出一台真真實實的白色主機,筆者都快哭了。
另一個令人感到驚喜的設計是 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率先在白色 PCB 的背面使用灰色塗料,恰好與正面的銀灰色散熱器相互呼應,帶來這個定位中前所未見的視覺享受。
包裝與配件介紹
AMD AM5 時期就開啟的設計風格,以電域文與精美的彩色主機板照片共構出正面要素,與 X670E-A GAMING WIFI 可說是一樣的設計。
左下角繼續出現 AI、WIFI7、DOLBY ATMOS 等新增的功能,右下角是最能與 X670E-A GAMING WIFI 看出差異的識別點,足夠大的 X870 字樣要是再看錯,只能怪自己太粗心。
背面照片雖然有秀出背面的灰色 PCB,但可能是因為整體搭配色調不容易看出,只會注意到半個大大的敗家之眼正盯著你。
右邊有四大特色,包括華碩 AMD 800 系列強調的 CURVED 曲線美、16 + 2 (90A) 的供電設計、加入布標裝飾的快拆式 M.2 散熱器、以及為 PCI-E 5.0 M.2 插槽加入背板散熱設計。
如果很有心,並且非常仔細查看你入手的包裝盒,還能從背面下方的小字標示中找到 Wi-Fi 資訊,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確實搭載了 MT7925 Wi-Fi 7 模組。
https://i.imgur.com/gM0eD8m.jpeg
配件包含一份彩色快速指南、白色系主機板專有的 ROG 信仰貼紙,以及一份關於 ASUS WEBSTORAGE 的介紹文件。
裝在袋中的配件包含、ROG 鑰匙圈、多根束線帶、協助安裝 M.2 SSD 的新一代 M.2 Q-LATCH、M.2 Q-SLIDE、多顆單面 M.2 SSD 用承托黑墊、SATA 線材、和 Wi-Fi 外部天線。
Wi-Fi 外部天線似乎也呼應了白色 PCB 的改變,變成白色的了,這是延伸式設計,支援華碩快拆連接,以及訊號接收增強的設計。
https://i.imgur.com/4kedOYw.jpeg
主機板外觀介紹
白色的 PCB 板想當然是這次的大賣點!搭配的 I/O 塑膠裝甲、散熱器運用白色、銀色、灰色作為主題共同搭起白色氛圍。
覆蓋左邊的供電散熱器使用壓克力白色,第一眼可以看到表面有 FOR THOSE WHO DARE、可透光的 ROG 像素造型 LOGO,一旁點綴小小的造型紀錄點與線條,以及 REPUBLIC OF GAMERS,和 SINCE 2006 灰色字樣。
仔細再看靠近頂部,接近 I/O 處有 STRIX 設計刻痕字樣,其中 I 這個字的裡面還藏有突起的小小 ROG 三字,繼續往下 (順著往右) 會看到一些圖形符號,裝甲最下端則是另一組 ROG 刻痕字樣。順著 I/O 裝甲的箭頭方向指引,會看到以霧銀色為底,改以白色標記的 STRIX 字樣,這次的設計似乎藏有一些秘密,筆者很想挖掘出來~
https://i.imgur.com/HzKJ5lg.jpeg
以正面角度直感去看,第一槽 M.2 散熱器上有順著霧銀底方向走的箭頭,S 的中間有小小的 GAME ON 字樣,抵達 T 的前半段之後,被 PCI-E 插槽代表的障礙物阻隔,需要另找尋行進方向,看來 GAME ON 是一個重要的位置,只是少了關鍵的線索。
繼續往右方找尋線索,磨砂區塊找到 ROG STRIX 字樣,一旁有個白色布標是往下的箭頭導引,繼續順著方向看,會發現一條白色有彎折的線條,上方標示華碩總部座標、箭頭,感覺是連通 ROG (18.5.7) SAGA 宇宙的線索。
STRIX 每個字母旁有著細線,似乎想呈現加速感,似乎意味著只要是 REPUBLIC OF GAMERS 願意跨越障礙,秉持著 DARE TO PLAY 的精神就能通過兩個 GAME ON 穿越點,抵達 SAGA 宇宙,那裡能見到 ROG 星雲、ROG 字樣、與這個星系隨處可見的 ROG LOGO。
主機板背面沒有另外的背板護甲,灰色的塗料是華碩第一次的嘗試,融合焊點作出宇宙感,小小的 ROG 字樣、中等大小的 ROG 之眼,都像是 ROG SAGA 宇宙中的指引系統。
當你能看見超級大顆的敗家之眼,就表示你已經踏入 ROG 空間,跟著各處的指引就能抵達左下方 ROG 星球。
https://i.imgur.com/0l07suG.jpeg
筆者還發現一組有趣的標記,跟筆者一起回到主機板正面照片,有看到 M.2 散熱器最下方有一條以"-"與"."組成的造型標記嗎?其實這是一組摩斯密碼!跟筆者一起對照下方符號表,解讀後就能拚出"FOR THOSE WHO DARE"的字句,ROG 粉絲們有找到這個彩蛋嗎?
https://i.imgur.com/d93yxW4.jpeg
VRM 供電散熱
I/O 裝甲覆蓋大部份左邊的供電散熱器,裝甲末端加入曲面處理,滑入金屬散熱器的表面。
‧ EPS CPU 8-PIN 插座的顏色恰巧呼應 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的灰色設計了。
‧ PROCOOL II 設計意味 8-PIN 外圍有金屬裝甲,而且焊接至 PCB 背面,提供牢固的接合和降低積熱程度。
‧ 兩組 8-PIN 加上實心針腳和高電流 12V 版本,應付 AM5 綽綽有餘。
https://i.imgur.com/d4ZvY7S.jpeg
I/O 背後輸出
白色的 I/O 檔板已預先裝好,方便使用者組裝電腦,空白區塊有一個 ROG 敗家之眼,Wi-Fi 天線孔也呈白色。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是極少數在 I/O 上提供 DP 的 AMD 800 系列主機板,HDMI 則是 AM5 CPU 原生提供。
‧ 1 個 DP 8K30Hz
‧ 1 個 CLEAR CMOS 按鈕
‧ 1 個 BIOS FLASHBACK 按鈕
‧ 1 組 HDMI 4K60Hz
‧ 5 組 USB 10 Gbps Type-A
‧ 2 組 USB 40 Gbps Type-C 連接埠,也支援 DP ALT 4K60Hz
‧ 1 組 USB 10 Gbps Type-C 連接埠,且支援 30W 快充,以及軟體實時監控快充效率
‧ 4 組 USB 5Gbps Type-A
‧ 1 組有線網路連接埠 (2.5G) RJ45
‧ 1 組 Wi-Fi 7 外部天線連接,此為華碩獨家快拆版本
‧ 2 組 3.5 MM 音源孔 (LINE OUT 與 MIC IN)
‧ 1 組 OPTICAL SPDIF OUT
以上的 4 組 USB 5Gbps Type-A 雖然都是下行埠,可是卻不是來自同一個 USB HUB,意味插滿這 4 組也不會一同卡在同一段上行 5 Gbps。
https://i.imgur.com/UNvm4oc.jpeg
AM5 CPU
LGA 1718 CPU 插座保護蓋貼上了白色主題的 ROG STRIX 信仰貼紙,支援終極的 CPU I/O DIE,包含 28 組 PCI-E 5.0 通道、DDR5、甚至是原生 USB-C 40 Gbps (RYZEN 8000)。不過因應 ASM4242 的出現,據悉 APU 在 800 系列主機板未必能夠用回原生直出的 USB4 40 Gbps,始終 ASM4242 屬第三方方案。
也因為有足夠多的 PCI-E 5.0 通道,才能轉化為 PCI-E 5.0 插槽和 M.2 插槽,以及為 ASM4242 USB4 提供上行通道。
從第一波首發型號來看,主流做法是把 ASM4242 掛在 CPU 上,佔用 CPU 的 GEN5X4,只是 ASM4242 吃不下 GEN5,跟晶片組 PROM21 一樣。
https://i.imgur.com/ABi09kj.jpeg
DDR5
‧ 4 根 DDR5 記憶體插槽,官方標示 8000 MT/s +。
‧ 黑色插槽採用單邊扣設計,卡扣位於插槽上方。
‧ 因為沒有用上 NITROPATH 插槽,所以插槽兩端的左右兩邊都沒有 NITROPATH 獨有的額外金屬片。
‧ NITROPATH 插槽有 7 處焊接,普通插槽只有 3 處。
‧ 從 PCB 上留有的額外焊接處來看,華碩似是在開案時曾經有意加入,或說至少在 ROG STRIX-A 系列上測試 NITROPATH 的表現。
‧ 目測佈線設計是全內層佈線,PCB 表面和背面都沒有看到 DATA 相關的線路。
https://i.imgur.com/7IPOM9u.jpeg
PCI-E 與 M.2 插槽
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提供 2 組 PCI-E 插槽和 4 組 M.2 插槽,PCI-E 插槽全是 X16 規格,只有 PCIEX16 (G5) 支援快拆設計 (PCIE Q-RELEASE SLIM)。
2 組 PCI-E 插槽和其卡扣都沒選用黑色版本,符合主題色設計。
所有 M.2 插槽均支援新一代 Q-LATCH 快拆,而且只都支援 PCIE NVME SSD,不支援 SATA M.2 SSD。
只有 M.2_1 有獨立背板和獨立散熱器,其餘插槽都沒有背板,並共享同一塊巨大的散熱器,各 M.2 插槽一旁都有基本規格描述印在 PCB 上。
安裝單面 SSD 時應該加入配件中的額外黑墊,防止 M.2 SSD 在散熱器底下變形。
M.2_2 也是 GEN5X4,雖然與其餘 M.2 插槽共享同一塊巨型散熱片,但 M.2_2 所分到的面積相比來說是更大,而且其上方已沒有 M.2 插槽,但散熱片卻延伸至 PCIEX16 (G5),再加上 M.2_2 與其餘插槽均遠離 PCIEX16 (G5),某程度上可避開顯示卡的廢熱,從這兩點可看出華碩用心思考了 GEN5X4 M.2 插槽的散熱問題。
以下自 ATX 插槽的位置講起:
‧ ATX 第 1 槽: M.2_1 支援 2242 / 2260 / 2280 規格,有獨立的新背板故再支援 Q-SLIDE (2242 / 2260),通道由 CPU 提供獨立的 GEN5X4。
‧ ATX 第 2 槽:PCIEX16 (G5),使用 SAFESLOT 設計有金屬加固裝甲保護,卡扣是 Q-RELEASE SLIM 設計,獨立通道來自 CPU GEN5X8,以及 GEN5X4,也共享另一組 CPU GEN5X4。
‧ ATX 第 3 槽:沒有插槽。
‧ ATX 第 4 槽:沒有插槽。
‧ ATX 第 5 槽:M.2_2 支援 2280 / 22110 規格,2260 處有黑色軟墊承托雙面 SSD,通道來自 CPU 共享的 GEN5X4。
‧ ATX 第 6 槽 (左邊):M.2_3 支援 2280 規格,2260 處有黑色軟墊承托雙面 SSD,通道來自晶片組的共享 GEN4X4。
‧ ATX 第 6 槽 (右邊):M.2_4 支援 2280 規格,2260 處有黑色軟墊承托雙面 SSD,通道來自晶片組的獨立 GEN4X4。
‧ ATX 第 7 槽:PCIEX16 (G4),沒有 SAFESLOT 金屬裝甲,傳統卡扣設計,通道來自晶片組的共享 GEN4X4。
以上有兩個通道共享的設計,一是 CPU 的 GEN5X4,按組態分配至 PCIEX16 (G5) 組成 GEN5X16,或分配至 M.2_2 組成 GEN5X4;二是由晶片組提供的 GEN4X4,按組態分配至 PCIEX16 (G4) 或 M.2_3。
這種通道切分設計,實際上需要用到額外的晶片和電路設計,也要解決訊號因為距離被拉遠 (例如 M.2_2 離 CPU 更遠) 而帶來的問題,屬高成本的高階設計。
簡單來說,就算 AMD 和 INTEL 沒有作出相關限制,你也不太可能在 AMD A620 或 INTEL H610 晶片組上看到這類通道切換的設計。
補充兩點,雖然 PCB 上共有 4 顆 PHISON PS7101 GEN5X2 中繼器 / 切換器,但目測其 PCB 線路,有 2 顆位於 PCIEX16 (G5) 之上,其實是為 PCIEX16 (G5) 首 CPU X8 的訊號工作;剩下 2 顆位於 PCIEX16 (G5) 下面,負責通道切分 (GEN5X4),所以實際上只有一組 M.2 插槽與 PCIEX16 (G5) 共享通道。
也因如此,實際上 PCIEX16 (G5) 是享有獨立的 CPU GEN5X12,只是一般顯示卡吃不到 X12 只能退而求其次吃 X8,也就有 X4 在 M.2_2 被佔用時無法使用,可能只有使用華碩那款支援 GEN5X4 M.2 SSD 的顯示卡才可善用所有 CPU 通道。這意味當 M.2_2 啟用 X4 時,PCIEX16 (G5) 也只有 GEN5X8 能用,情況如 INTEL Z790 平台緣於 CPU 只能 X8 + X8 所導致的分配特色。
https://i.imgur.com/WmHBlxV.jpeg
豐富的前置 USB
‧ ATX 24-PIN 下方有 1 組 20 Gbps 前置 TYPE-C、以及 2 組 USB 3.0 19-PIN,無論是 ROG STRIX Z790-A GAMING WIFI II,或 ROG Strix X670E-A Gaming WiFi,都只有一組前置 USB 3.0 19-PIN。
‧ ATX 24-PIN 應該不是實心針設計,也可從背面突出的針腳的形狀判斷這不是實心針。
‧ 由於 AMD X870 採用單晶片組設計,以及須預先為 ASM4242 USB4 保留 PCI-E 通道,所以 AMD X870 主機板在分配 PCI-E 通道和 USB 通道時得面對更大局限。
‧ 原生 SATA 佔用晶片組 PCI-E 通道,受通道數量限制,華碩只提供 2 個原生 SATA 連接埠。
‧ 2 組 USB 5 Gbps 19-PIN 實際上都是下行埠,意味都是經 USB HUB 擴展而來,只是因為華碩把 USB HUB 的下行埠分拆為前後置,而非全前置或全後置,這對於一些使用者來說更友好。
‧ 當主力使用後置 I/O 而不怎麼使用前置 I/O,或只在前置掛上不太重要且不常使用的裝置時,又或是反過來,華碩獨有的做法均可提供更大的上行通道 (雙 5 Gbps),意味卡在同一上行通道的機會變得更小。
‧ 2 組 USB 2.0 9-PIN,以便連接機殼前置輸出 / AIO 裝置 / ARGB 裝置等等。
‧ 華碩這次放棄傳統 RGB 12V 4-PIN,只保留 ARGB 5V GEN2 的 3-PIN,一共有 3 組。
https://i.imgur.com/AFlVVgY.jpeg
友善設計
‧ 記憶體插槽上方有 3 組 PWM 4-PIN 連接,且套上 ROG HERO 系列都沒有附的保護蓋,這能防止在按壓記憶體插槽上方卡扣時誤傷手指。
‧ 四色 Q-LED 協助使用者快速判斷故障位置,當中 DRAM LED 支援偵測記憶體插入狀態,24-PIN 通電時,DDR5 如果沒插好 DRAM LED 就會亮起提示。
‧ 兩組 USB 19-PIN 都是"E"開頭,也就是下行埠,不過它們卻不是來自同一顆 USB HUB,所以不是共同享用一組上行 5 Gbps。
‧ 刻意把 USB HUB 的下行連接分拆至前後置,佈線上比較麻煩,但對使用者來說較友好,因為根據實際使用狀況,這種分離式下行埠在現實中或更不容易同時搶佔頻寬。
‧ 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上的 19-PIN 都加入金屬裝甲,並焊接在 PCB 背面,提供穩妥的插座不致被一併拔起,兩組具金屬裝甲的 19-PIN 設計同時出現也是非常罕見。
‧ 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首次引入 ALTERATION MODE SWITCH 實體三檔切換,控制 CPU 引出的 PCI-E X16 的速率,以便在開機前預先設定好連接速率,提高開機成功率和實際相容性。
https://i.imgur.com/hSaP9ES.jpeg
‧ 外露的 CMOS 電池,方便在有需要時手動拔插。
‧ ROG STRIX-A 系列首次引入開機實體鍵。
‧ 這次華碩還加入兩組 T_SENSOR 2-PIN,支援溫度感知線材 (沒有附此配件),以往都只有一組 2-PIN。
https://i.imgur.com/kOdcifa.jpeg
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沒有加入 Q-CODE 略為可惜,但 LPC 插座將支援 DEBUG LED 的裝置,據說華碩有意另外販售自家的外置 DEBUG CODE LED 裝置,ROG STRIX-A 系列有著 LPC 連接,也意味原生支援外部裝置。
‧ 9-PIN 的 LPC_DEBUG 支援 PORT80 輸出,也代表支援 Q-CODE DEBUG CODE LED。
‧ 在 AUDIO 9-PIN 之上的兩個固態電容目測應該是上方 PCI-E 插槽的 PEG 電容,而非用作音效電容。
‧ 從這兩顆固態電容的外觀來看,"MIL FP5K"與"FP5K"好像都是新東西,前者混合 MIL 與 FP5K 兩大系列,後者雖是 FP5K 卻被套上 MIL 的皮。
‧ 雖然沒有引入額外的 PCI-E 8-PIN 連接,ATX 24-PIN 這次也不是實心針腳設計,但據了解華碩其實很重視 ATX 3.1 關於 PCI-E 5.0 插槽上可能出現的 POWER EXCURSION。
‧ 華碩有信心利用 ATX 24-PIN 應付單卡有可能出現的 165W POWER EXCURSION,同時也為 PCI-E X16 插槽提供足夠的固態電容,防止在出現 POWER EXCURSION 時,12V 電壓瞬間暴降引起系統不穩。
‧ 為插槽加電容某程度上可舒緩 POWER EXCURSION 帶來的壓力,穩住電壓值。
https://i.imgur.com/Wzqpa6X.jpeg
‧ 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也首度引進多種插槽的快拆功能,包含 PCIE Q-RELEASE SLIM、和 M.2 Q-RELEASE。
‧ 無按鍵式的 PCI-E 插槽快拆功能,是華碩最新一代的 Q-RELEASE 設計,更有保留插卡尾部完整卡扣。該卡扣在沒有安裝任何裝置前,都是垂下,或說解鎖的狀態。當有裝置插進去,因為 PEG 插槽那邊有加入金屬片,而金屬片聯動尾部卡扣,所以便會觸發卡扣自動彈起來並維持鎖上狀態。
‧ 除非感受到 PEG 那邊的有被上拉 (左邊),同時間右邊也就是卡扣的上方沒有上拉,卡扣才會鬆脫讓裝置順利被拔出。要是使用者同時在左右兩邊往上拔,卡扣還是會維持鎖上狀態。
‧ 由於插槽卡扣位於尾部,也只有 X16 的裝置適用 (能鎖好),換句話說,當插入 X1 的裝置例如無線網路擴展卡,還是看到金屬片聯動卡扣鎖上的效果。
‧ 另外,華碩的 SAFESLOT 為 PCI-E 插槽加入金屬裝甲,和額外的焊點連接背面 PCB,能承受更重的 PCI-E 裝置,保護貼片式焊接在 PCB 表面的內部插槽。
https://i.imgur.com/rRnRoR7.jpeg
‧ 快拆式 M.2 散熱器,名為 M.2 Q-RELEASE,設有按壓處 (PUSH)。
‧ 由於按壓處位於右邊,與 PCB 平行而且表面積巨大,實際操作體感非常好按,也不會被 I/O 裝甲、顯示卡、或供電散熱器擋住。
‧ 華碩特別為 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的快拆式 M.2 散熱器加入一塊布標,方便使用者在解鎖狀態下拿起整塊散熱器。
‧ 布標另一次印有 FOR THOSE WHO DARE 的字樣,加強 ROG STRIX 系列的形象。
https://i.imgur.com/tA5NYYs.jpeg
‧ 移掉 M.2_1 的散熱器後,便能發現華碩有為這根 M.2 插槽加入新的 M.2 背板,並支援 M.2 Q-SLIDE。
‧ 新的 M.2 背板兩側並不是一直線,凹槽設計是用作 M.2 Q-SLIDE 滑動鎖定的限位。
‧ 在插槽背板表面的一端加入軟墊作為 M.2 SSD 支撐,此做法較為罕見。至於為什麼背板上的導熱貼並沒有覆蓋至 Q-RELEASE 卡扣那邊,為什麼黑色軟墊不以導熱貼取代,筆者也不懂。
‧ 筆者比較看得懂的地方在於 M.2 Q-SLIDE 滑動設計只支援 2242 與 2260 規格,不支援 2280 處,因為 Q-SLIDE 本身有需要有軌道從外滑進來鎖定 M.2 SSD。
‧ 由於背板長度也就大概 2280,不支援 22110 也意味 M.2 Q-SLIDE 無法位於 22110 的位置來鎖定 2280 處。
https://i.imgur.com/rRnRoR7.jpeg
M.2 Q-RELEASE 實際上處於 2280 處一旁,整體物理結構包含鎖定 2280 處的設計。
該鎖定機制也屬新一代 M.2 Q-LATCH,因為不再是水平轉動式。
可是 Q-RELEASE 連帶的 Q-LATCH,其運作機制是水平前後移動,而其他 M.2 插槽上的 Q-LATCH,包括配件中的那一種 Q-LATCH,卻是垂直按壓式的設計,雖然都是新一代的免工具快拆設計,使用方式還是有微細的差異。
水平轉動式為什麼要改掉,筆者猜測與回彈效果有關。
以往的轉動式不含回彈鎖定與自動歸位的效果,新式設計主打直接按 M.2 SSD 下去就鎖定,不需先按下 M.2 SSD,再轉動卡扣鎖住 M.2 SSD。
與 PCIE Q-RELEASE SLIM 類似,新一代 M.2 Q-LATCH 也講求單手操作而且是一步到位,消除額外步驟。
有外媒發現 Q-RELEASE 背板的設計對於雙面 M.2 SSD 不太友好,筆者以三家的雙面 SSD 實測後,也認同先把 M.2 背板拿掉,再安裝雙面 M.2 SSD 的建議,以確保 Q-RELEASE 散熱器的下壓力合適。
M.2 背板本意是為雙面 SSD 在底部的晶片提供直觸導熱輔助散熱,但與雙面 SSD 相容情況的確不如預想。
從目前的設計來看,華碩第一代 M.2 Q-RELEASE 設計依賴兩個組件固定散熱器,各自需要 PCB 開孔 (雙孔) 作為固定。
其餘 M.2 插槽的表面散熱板,雖然用上 4 顆螺絲固定,但實際上其中三顆剛好都在 M.2 插槽的 2280 / 22110 處,只有一處需要額外 PCB 開孔。
假設未來的 M.2 Q-RELEASE 部件固定方式再進化,或許我們將會看到所有 M.2 插槽都使用 Q-RELEASE 散熱器。
https://i.imgur.com/fRjk0WQ.jpeg
主機板拆解介紹
裝甲與散熱
‧ I/O 塑膠裝甲固定在金屬散熱器上,中間有一塊燈板,須把線材連接至 PCB 指定插座來為燈板供電和控制燈效。
‧ 供電散熱器分兩部份,當中沒有熱導管串連起來,散熱器照顧供電模組和供電電感。
‧ 華碩強調使用高品質導熱貼為供電模組散熱。
‧ USB4 控制器享有獨立的散熱器,規模不小。
‧ 晶片組散熱器規模不小,導熱貼壓痕清晰可見,附近也有兩顆黑色軟墊作為支撐。
‧ I/O 檔板有加入海綿作為緩衝。
‧ Wi-Fi 模組的金屬盒子出現導熱貼,把模組的熱力導出至金屬盒子表面,唯沒有進一步把金屬盒子的熱力導至供電散熱器上。
‧ Wi-Fi 模組內部 RF 天線也是白色,細節滿分。
https://i.imgur.com/tSkfvdd.jpeg
X870 ATX PCB
華碩在全球官網以及提供給媒體的資料中皆有提到,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採用 8 層 PCB 且含 2 倍銅設計。
https://i.imgur.com/1DF5PBN.jpeg
16 + 2 + 2 供電設計
CPU 採用 16 + 2 + 2 的設計,Vcore 和 Vsoc 更採用 90A 一體式供電模組。CPU 插槽左邊有一顆貼片電容 SPCAP,可能意味 ROG STRIX-A 系列也加入 ROG HERO 那一種把 SOC 供電設計放在左邊供電的做法,把 Vcore 供電模組隔開。
‧ 整體供電設計為 16 + 2 + 2,全部採用一體式供電模組。
‧ 佈局上,上方有 10 組供電,全是 Vcore。
‧ 左邊也有 10 組供電,不過上方首兩顆是 Vcore,然後是 Vsoc,之後是 Vcore,小電感的 2 組是 Vmisc。
‧ 目測 Vsoc 與 Vcore 採用同款電感,但未知是 R 多少以及有沒有區別。
‧ Vcore 的供電模組是 MPS-SEMI MP87691,據華碩資料顯示是 90A SPS。
‧ 2 組 Vsoc 的供電模組同樣是 MPS-SEMI MP87691 90A SPS。
‧ Vsoc 輸出電容更有貼片式日系 SPCAP (470uF) 和 MLCC。
‧ 2 組 Vmisc 的電感是 R10,供電模組是 VISHAY SIC629,輸出電容也包含日系 SPCAP (470uF) 和多顆 MLCC。
‧ 網路查不到 SIC629 資料,據華碩最新資料顯示是 80A。
https://i.imgur.com/IWclNdy.jpeg
‧ PCB 背後有多顆 SPCAP 負責 Vcore 的輸出部份。
‧ PROCOOL II 9-PIN 焊接。
‧ 負責 Vcore 和 Vsoc 的 PWM 控制器位於背面,相信 ASP2206 以 8 組 PWM 訊號控制 16 組負責 Vcore 的供電模組。
‧ Vmisc 的 PWM 控制器位於 PCB 背面,型號是 RICHTEK RT3672EE 2 相 PWM 控制器。
https://i.imgur.com/Kp5716j.jpeg
‧ 雙 EPS CPU 8-PIN 提供 12V,右邊有一顆小電感作為輸入電感,左邊有一顆小 LED 作為 8-PIN 連接偵測。
‧ 華碩 TEAMED 供電架構特色之一,採用較多顆固態電容作輸入電容。
‧ 關於主供電設計的輸出電容和輸入電容,看似是華碩常用的 MIL 版本,但原來沒那麼簡單。筆者也是首次見到這種 MIL FP5K (輸出) 以及 FP5K (輸入)。
‧ FP5K 不特別,不過當外觀長得跟 MIL 設計差不多時,就不常見了,似是同一家的產品。
‧ 據網路資料顯示,FP5K 自然是日系產品,MIL 則是台系產品,據說是鈺邦家的東西。
‧ 筆者記得以前華碩就曾用上被套上 MIL 皮的 FP5K 電容,只是這次一同出現 FP5K 和 MIL 字樣,筆者從未見過。
https://i.imgur.com/5sBmyQW.jpeg
‧ CPU 插座上方有 1 顆 DIODES ASM358M 放大器,應該是華碩 DIFFERENTIAL SENSING 額外電路設計之一,用來把 CPU 內部的電壓 (Vcore DIE SENSE) 引出並傳至 SUPER I/O。
‧ 另一顆 ASM358M 位於 CPU 插座下方,可能是 Vsoc 的回傳。
‧ Vccio_mem 有 1 相設計,位於 PCB 的右上方,由 RICHTEK RT8237K (UV=) 單相 PWM 控制器負責。
‧ RT8237K 內含一組上下橋驅動,在此並聯連接 4 顆 VISHAY SiRA12BDP N-CHANNEL MOSFET。
https://i.imgur.com/d0w0ats.jpeg
‧ 在 PCB 左下方有一整組長形的供電設計,似是與後置 TYPE-C 的 30W 快充有關。
‧ TEXAS INSTRUMENTS TPS55288 16A 升壓器,還有 2 顆 VISHAY SiRA12BDP N-CHANNEL MOSFET,以及 R010 電流檢測電阻,負責不同電壓的快充功率以及監偵快充功率作為軟體顯示。
https://i.imgur.com/pcW313K.jpeg
晶片組與平台擴展
0GA2 PROM21 AM5 晶片組,上行連接 GEN4X4,下行擴展兩組 GEN4X4 和一組 GEN3X4 或 4 個 SATA,另提供 6 個 USB-A 10 Gbps 以及 6 個 USB-A 0.5G 也就是 USB 2.0。
CPU RYZEN 7000 和 9000 I/O DIE 提供 28 組 GEN5 通道、3 個 USB-C 10 Gbps / DP 混合通道、1 個 USB-A 10 Gbps 和 1 個 USB 2.0。
以下是 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的擴展猜測:
CPU 28 組 PCI-E 通道:
‧ PCIEX16 (G5) 佔用 GEN5X8 + GEN5X4
‧ M.2_1 佔用 GEN5X4
‧ PCH 佔用 GEN4X4
‧ PCIEX16 (G5) 與 M.2_2 共同佔用 GEN5X4
‧ ASM4242 佔用 GEN4X4
‧ 在分拆組態下一般顯示卡無法使用 X12 只能 X8
PROM21 PCH 12 組 PCI-E 通道:
‧ M.2_3 和 PCIEX16 (G4) 共同佔用 GEN4X4
‧ M.2_4 佔用 GEN4X4
‧ 2 個 SATA 佔用 GEN3X2
‧ Wi-Fi 插槽佔用 GEN3X1
‧ I226-V 佔用 X1
CPU 共 4 個 USB 10 Gbps:
‧ ASM4242 雙 DP ALT 共佔用 2 個
‧ DP 佔用 1 個
後置 USB-A 10 Gbps (BIOS FLASHBACK 那個) 佔用 1 個
‧ PROM21 PCH 6 個 USB 10 Gbps:
‧ 前置 20 Gbps TYPE-C 佔用 2 個
‧ 2 顆 RTS5411S 擴展 8 個 5 Gbps 下行埠共佔用 2 個
‧ 1 顆 ASM2074 擴展 4 個 10 Gbps 共佔用 1 個
‧ 後置 USB-C 10 Gbps 佔用 1 個
PROM21 PCH 與 CPU 共提供 7 個 USB 2.0:
‧ 2 組前置 USB 2.0 9-PIN 擴展 4 個 USB-A 2.0 共佔用 4 個
‧ Wi-Fi 插槽 BT 佔用 1 個
‧ ALC4080 佔用 1 個
‧ AURA 佔用 1 個
整體分配合理,要是再加入 2 顆 PS7101 把 X16 內的 X8 完整分拆為兩組 GEN5X4 然後分至 2 組 M.2 插槽,是最理想的。
https://i.imgur.com/A9gpHvi.jpeg
網路與音效設計
‧ Wi-Fi 7 無線網路模組是 MEDIATEK MT7925,支援最大 160 MHz,標稱速率最大 2.9 Gbps,也支援 BT 5.4。
‧ Wi-Fi 7 原生支援 MLO,多頻同時連接且支援聚合功能提升速率,官網上提到的 160 GHz 應該是打錯而已。
‧ 搭配 AI NETWORKING II 功能,有助使用者找出最合適的天線擺放位置和連接段。
‧ 雖然這是 160 MHz 的 Wi-Fi 7,但華碩也加入導熱貼把模組的熱力導出至金屬外殼上。筆者猜測由於金屬外殼頂部已是塑膠 I/O 裝甲,才沒有加入導熱貼試圖把金屬外殼的熱力導出。
https://i.imgur.com/x0B57cP.jpeg
‧ SRKTU 是 INTEL I226-V 2.5 Gbps 有線網路控制器,提供 1 個 2.5 Gbps RJ45。
‧ SUPREMEFX 金屬盒子底下據官網資訊顯示是一顆 REALTEK ALC4080 CODEC。
‧ 搭配 SAVITECH SV3H712 和多顆音效電容,提供高質音色。
‧ 阻抗偵測的部份依賴那些細小的 MOSFET,為耳機提供合適放大水平,也有防爆音的效果。
https://i.imgur.com/IyMFUSx.jpeg
USB 與影像輸出
‧ DIODES PI3DPX1203B DP 中繼器,單通道達 8.1 Gbps,負責後置 DP 8K30Hz 輸出。
‧ 後置 USB-C 10 Gbps 的 PD 30W 快充,由 REALTEK RTS5436I 負責,其升壓電路位於 PCB 左下角。
‧ 模式包括:5V 3A 15W / 9V 3A 27W / 12V 2.5A 30W / 15V 2A 30W。
https://i.imgur.com/CEXLbGf.jpeg
‧ 1002 也就是 DIODES PI3EQX1002E 單 USB 10 Gbps 中繼器,負責後置 USB-A 10 Gbps 輸出 (在 RJ45 旁邊,由 CPU 直出)。
‧ ASMEDIA ASM4242 USB4 40 Gbps 控制器,以上行 GEN4X4 64 Gbps,提供 2 個後置 TYPE-C 40 Gbps,也支援 DP ALT。
‧ USB-C 40 Gbps 的 PD 控制器是 ITE IT8857FN,支援 15W 輸出。
‧ ASMEDIA ASM2074,應該是 USB 10 Gbps HUB,以上行 1 個 10 Gbps 擴展 4 個下行 10 Gbps USB-A,負責後置的 4 個 10 Gbps USB-A。
‧ ASMEDIA ASM1543 TYPE-C 控制器,和另一顆 DIODES PI3EQX1002E 單 USB 10 Gbps 中繼器,共同負責後置 TYPE-C 10 Gbps。
‧ GENESYS GL9905V USB 20 Gbps 中繼器,負責前置 TYPE-C。
‧ 值得注意的是前置 TYPE-C 附近都沒有 USB-C / PD 控制器,除非是與 I/O 那邊的 RTS5436I 或 IT8857FN 有關,否則這種只含中繼器的 20 Gbps TYPE-C做法是比較罕見。
https://i.imgur.com/YGupEoN.jpeg
另一點比較另類的 USB 設計,是華碩近年的標誌性設計,把 USB HUB 放在中間,下行埠往前後置拉,橫跨大半塊 PCB,這種做法旨在緩解 USB HUB 各下行埠卡在同一段上行頻寬的特性。
華碩使用 2 顆 REALTEK RTS5411S USB HUB,共擴展 8 個 USB 5 Gbps TYPE-A,但佈局上倒不是前置 2 組 19-PIN 為同一顆 USB HUB 的下行埠,而是把它們拆成前後置。
這意味後置 4 個 USB-A 5 Gbps 雖然都是下行埠,卻不是來自同一顆 HUB。所以當後置 4 個 5 Gbps 同時插滿和負載上來後,也不會卡在同一段 5 Gbps 上行,前題是前置那邊沒有使用,就不會一起搶。
https://i.imgur.com/miuj1io.jpeg
PCI Express
‧ 4 顆 PHISON PS7101 GEN5X2 切換器 / 中繼器,2 顆在 PCIEX16 (G5) 之上,2 顆在下。
‧ 在 PCIEX16 (G5) 之上的 PS7101,共同負責 CPU GEN5X8 的訊號。
‧ 在 PCIEX16 (G5) 之下的 PS7101,為 M.2_2 提供 GEN5X4 但此時 PCIEX16 (G5) 將只能以 GEN5X8 運行。
‧ 只有 M.2_2 沒被佔用,在 PCIEX16 (G5) 之下的 2 顆 PS7101,會把 GEN5X4 切給 PCIEX16 (G5),組成 GEN5X16。
‧ 2 顆 ASMEDIA ASM2480B GEN4X2 切換器,將晶片組引出的 GEN4X4 切換至 M.2_3 或 PCIEX16 (G4)。
https://i.imgur.com/sq2mJUK.jpeg
其他主要晶片
‧ AI1315-B1 BIOS FLASHBACK 晶片。
‧ MXIC MX25U25671G 32MB BIOS 晶片。
‧ ITE IT8883FN eSPI 轉 LPC 晶片。
‧ RENESAS IDT2305 CLOCK BUFFER。
https://i.imgur.com/VlEOkmL.jpeg
‧ NUVOTON NCT6701D-R SUPER I/O 晶片,監偵硬體資訊和負責開機。
‧ NCT6701D-R 好像是新的版本,可能也與 IT8883FN 有關,採用 LPC。
‧ AURA 32UA0 管理 AURA SYNC。
‧ TPU KB3724Q D 晶片,拓展多項 AI 功能,包括 AI OC、AI NETWORKING II、AI COOLING II 等等。
‧ 額外的晶片處理 AI 功能意味不甚麼甚佔用至不佔用 CPU 資源。例如 AI COOLING II 旨在當系統負載起來後,自動降低風扇轉速來壓低風扇運作噪音。
https://i.imgur.com/7uMUoKS.jpeg
‧ ASUS HYDRANODE 20CB 晶片。
‧ HYDRANODE 好像是 Z590 時期加入的東西,原用作 PWM 4-PIN 一插座雙控制,解決使用分插線材後只能受同一組 PWM 訊號控制的限制。
‧ 但近期這顆晶片已慢慢消失,包含 M15A ENCORE 與 ROG CROSSHAIR X870E HERO 上都沒有。
‧ 在 ROG X670E-I GAMING WIFI 上,HYDRANODE 晶片好像被用作支援 ROG STRIX HIVE。故此在 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上,筆者雖然感到很驚喜,但也不知道 ASUS HYDRANODE 20CB 晶片在幹嘛,可能是重回老本行負責 PWM 4-PIN 的 PWM 輸出,前題是風扇的 PWM 晶片要相容 HYDRANODE 技術。
https://i.imgur.com/keleLOa.jpeg
‧ 由於所有 PWM 4-PIN 都是 1A 輸出,華碩為所有 PWM 4-PIN 用上同款 NUVOTON NCT3949S 風扇驅動器。
‧ 2 顆 TEXAS INSTRUMENTS SN74CBTLV3126 4 通道匯流排開關,與記憶體有關。
https://i.imgur.com/WlKVEMB.jpeg
結論
https://i.imgur.com/BYFc6LC.jpeg
這次華碩推出的 AMD X870E / X870 晶片組主機板,除了 ROG STRIX-E 系列定位相當接近 ROG CROSSHAIR 之外,外觀大突破的 ROG STRIX-A 系列也無限接近 ROG STRIX-F。
從官網資料檢視,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與 ROG STRIX X870-F GAMING WIFI 系列的功能和硬體佈局基本上就像雙生車款,只差在 ROG STRIX-F 系列的供電散熱和供電模組更好一些、Wi-Fi 模組支援 320 MHz、有 ASYNCHRONOUS 功能意味含 G5 PRO CLOCK 外置時鐘產生器晶片,以及採用比較常見的黑色風格。
用料豐富,強大供電設計,讓 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足以應付任何挑戰;高速傳輸包含 USB4、PCI-E 5.0 插槽、GEN5 M.2 插槽等等,滿足不同需求。還有加入 PCIE Q-RELEASE、M.2 Q-RELEASE、和新一代 M.2 Q-LATCH,還有 EPS CPU 8-PIN LED 與記憶體插入狀態檢測的 DRAM Q-LED,這些都能協助使用者組裝和除錯。
除了升級至 FHD 1080P BIOS,新的 DASHBOARD 儀表除了實時顯示各連接裝置,圖像化的主機板連接佈局也提供一鍵直達相關頁面的功能,作為另一種 BIOS 快速導航。此外,ASUS DRIVERHUB 現已獨立,協助使用者檢查驅動和軟體的版本,以及提供下載支援。
以筆者從媒體的角度來看,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加入多種新設計、新做法,並把舊設計再加強,帶來很多新意。
例如 ASM2074 在主機板上面來說可能是全球首次曝光 / MIL FP5K 固態電容 / SOC 供電模組區隔 CORE 模組 / USB 5G HUB 下行分拆前後置 / Wi-Fi 模組導熱設計 / 8K30Hz DP / HYDRANODE 晶片等等,這些都出現在同一塊主機板上著實充滿驚喜,而雙面 GEN5 SSD 相容與 Q-CODE DEBUG CODE LED 則算是另類的驚喜了。
雖然 ASUS Z790-AYW WIFI W 也是所謂的白色 PCB,但一來這款不好買,也不算是全球通路產品 (跟 ROG STRIX-F 系列有點像),二來其官網也沒提到 WHITE 這個字,所以 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算是 M15A 以來,第二款由華碩官方公開認定的白色主機板,這也為 ROG STRIX-A 多帶來了獨特性。
連 PCB 板都做成白色的主機板少之又少,華碩這次拿出的各種好料,筆者認為讓 ROG STRIX-A 系列的潛在定位提升不少,畢竟 ROG STRIX X870-A GAMING WIFI 本身的性能與裝置傳輸就不差,這個新變化讓本來就喜歡白色,或是想要組白色主機的你心癢了吧,重點是台灣通路售價還不算太貴,只要 NT$ 12,990 就能入手,終於為了白色信仰也不用天天吃泡麵了,喜歡白色主機板的 ROG 粉絲是不是該收一張啦!
--
這次X870/E PCIE拆得亂七八糟
sata閹到剩2顆
討厭這種一般PCIE跟M.2切來切去
白色板子還是G心好看
為了tb4犧牲太多..
的確已有板廠將板子sata縮到剩2個的
Z890配兩個TB4也沒閹成這樣
Wraith Prism只能插USB 沒有4pin可插
是新ICH晶片嗎?跟以前P21規格一樣
以前P21關些功能變成P19就生出A620
還是P21
完整P21就是B650,串兩顆就是X670
所以說這次就是P21強加USB4就是870?
X870=B650E 單顆P21
是的
兩顆串起來強加USB4就是X870?
這...買得下去不就是盤子嗎?
兩顆P21叫X870E
拿張B650去買USB4獨立卡不是很開心
靈活又便宜還不用搞PCI-E分切的問題
X870E都賣一萬多還有兩萬的ㄟ
怎麼搞得我覺得AMD也很黑暗啊?
騙不懂的人阿
這次Z890規格真香
看完了也看懂了
簡單講就是蘇嬤的大魔法迷惑施展術
看我如何把一顆ASM4242
賣你五千-一萬五千的大魔法
我看到X870切成這樣,趁現在X670還有貨
趕快買了,X870貴又超不符合現在的使用
需求
X870=B650然後先佔掉一組PCI-E 4X啊
像這張如果用第三個M2顯卡就得吃8X
用到第四個M2顯卡的PCI-E就不能用了
你只能用內顯。不想這樣就買X870E
看看X870E那個精美的價格.....
推仔細介紹 還是X670E比較有彈性
問題就是既然都是同樣P21來兜
市面上的6系列主版應該賣完就沒了
直接變身成8系列不香嗎?
連顆新的ich都沒有發AMD真的太懶了
但我想版廠會為蘇媽此舉感恩戴德吧
沒用光的晶片可以秒直接變身啊
連賣得不好的USB4晶片也一起解決
原來USB4是強制一定要有的喔
12990只有160MHz,微星有320Mhz才10890
微星有的用的是高通的..反觀
有好的u也要有好的晶片組來搭配啊,只
有兩個sata,兩個pcie插槽,是在搞笑嗎
,那買atx板要做什麼用.就是這個x870
馬甲晶片組實在太廢,如果能分擔usb
跟sata的頻寬,就不會讓cpu通道被分
光了,跟x570比起來一代不如一代,真
的慘,規格閹了,價格還漲了
A就是F的白色版本
但SATA只剩2個,拒買
產品名符其實 有夠87
X870感覺很適合itx但現在都還買不到
幸好之前買了CROSSHAIR X670E
至少M.2和SATA還算均衡,而且不會和TB4
搶通道
X870的規格一看就滅火,過了兩年晶片組
完全沒有進步
換換病原本想搞au來玩但x870真的很
消火
說實在原本期望晶片組能支援pcie5.0
就算不是m.2 好歹跟cpu對接也要5.0
不然跟cpu的頻寬一直都只有intel一半
有通道需求的還不去搞懂,被宰好像也不能
怨誰...
一般人買b板就好,am5完全不需要買x板
與其說堆料,覺得更像是在綁大禮包...
看規格實在是沒啥意義,不如去買X670E
對MTK的WiFi晶片沒好感
M.2別拆通道2~4 SATA4~6 可以剔除一大堆
X670E-A > X870-A 買個MT7927晶片升Wifi7
想要pcie能轉接比較多個u.2的板子 m.2就
不需要了ww
幾個u.2共搶頻寬無所謂 反正也不會全部滿
載
x870各家的主機板除了醃sata之外,普
遍是pcie槽更少了,連rog x870e hero
都只剩下兩槽,完全沒有擴充性,真的
傻眼
想請問一下B650E的板子能不能自己換WIFI7?
用pcie外接就好了吧,不需要為了這個
換主機板
主機板有內建M.2 WIFI插槽可替換WIFI7
沒M.2 WIFI用PCIE轉卡,藍芽接USB2線即可
爆
[情報] 藝人店加碼 7000系首發送你一碗一度贊!!來來來~昨天首賣會消息公布後 許多網友都在敲碗活動內容 ! 這不就來了嗎~ AMD Ryzen 7000系列新品首賣會:9/27 21:00 八德旗艦店:台北市中正區八德路一段15號1樓 高雄建國店:高雄市三民區建國二路121號1樓 ※開賣當天還是處於防疫期間,要麻煩各位落實實聯制、配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34
Re: [情報] 京東 X870 預購價正式報價出來囉 ======================================================================== –華碩主板加碼– 華碩 X870 ROG 系列搭 AMD 9000 CPU 送 ROG STRIX LC III 360 ARGB 黑/白水冷(現賺 NT.6990)21
[開箱] 造型內涵兼具 ROG STRIX B550-F GAMING圖文網誌版本 ============================================================================== ==============================================================================21
[開箱] GIGABYTE X870E AORUS MASTER 主機板評測本文經PC Unboxing授權轉載 網頁好讀版: ------------------------------------------------------------------------------- GIGABYTE X870E AORUS MASTER 主機板開箱評測18
[情報] 京東 X870 預購價京東 大廠旗艦店 X870 已開放預購 以下單位為人民幣 華碩 Proart X870E-Creato Wifi $4699 Tuf X870-Plus Wifi $2599 Prime X870-P Wifi $229910
[情報] AM5 CPU和晶片組之間的PCI-E通道分析講解 AM5 CPU 連接到 X670 晶片組的一些情報 圖片可以到來源網址觀看 ---------------------------------------------------------------- 這篇展示筆者猜想的 AMD AM5 CPU 連接 X670 晶片組之間的設計,並嘗試與 INTEL ALDER LAKE 12 代 CPU 連接 Z690 晶片組的做法,以及 AMD 自家上代 X570 的做法作比8
[開箱] TUF GAMING X570完全版PRO WIFI/ 240 LC希望AMD的TUF Gaming也能有一體擋板好讀 TUF GAMING 系列主機板,目前是ASUS的主流遊戲主板系列 僅次於ROG STRIX 成為裝機指定率很高的子系列 AMD平台 AM4 TUF GAMING主機板陣容6
[情報] 華碩 ROG Strix Z490 系列圖情報來源: videocardz.com 標題: ASUS ROG STRIX Z490 series 華碩ROG Strix Z490系列3
[開箱] ROG STRIX A板信仰起步款 X670E-F GAMINGROG STRIX 家族最底層-F最低之好讀版 ROG STRIX -F 系列已經成為每一世代不可或缺的起步款式 AMD X670E 系列也沒缺席,平行機種的話則是銀白款的-A結尾 ROG STRIX X670E-F GAMING WIFI 主要規格2
[情報] STRIX H 系列回歸 ROG STRIX Z790-H自 Z490 後華碩的 ROG STRIX H GAMING WIFI 主機板就再沒有推出過 INTEL Z 系列平台,原本 ROG STRIX H 是 ROG STRIX 系列中的入門型號 不過在 ROG STRIX A GAMING 慢慢成為主流後,ROG STRIX H 亦開始退場了 但是這次在 Z790 平台上,華碩的 ROG STRIX Z790-H GAMING WIFI 好像重生了,ROG STRIX 系列 E、F、A、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