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情報] 他奶奶的 AMD~終於肯降了
先不談主機板,因為丐板、主流一點的以及礦渣都得考量進去
近幾年DIY市場一向都是六核Intel i5/AMD R5為熱門產品,可視為主流門檻
這價位通常在$170~$220,5100~6600元
門檻大約可視為$200或6000元新台幣
入門的i3則通常為$130左右,約4000元新台幣
這邊就分析目前以及從去年來AMD低於10K的狀況,還有Intel如何扳回一局的
================
(1)
關鍵在AMD當前沒有任何低於5600X和5600G的CPU/APU
而Zen 3的異常高價也顯示出AMD沒有要進攻主流~入門以內的市場
換句話說AMD在Zen 3完全放棄6000元以內的客群
加上AMD委託的7nm產能不夠讓其顧到所有產品線
Zen 2最關鍵的R5 3600、R5 3500X和R3 3100這三個守門員從缺
漲價就不說,主流Zen 2基本消失在市場上超過半年
可視為AMD已經放生當前主流~入門的DIY市場(放生不等於放棄)
(2)
Intel沒有AMD找代工的產能壓力
還有推出全新系列(低中高)的速度夠快
就算你買不到Intel新品,或不想嘗試LGA1700新平台
退後看Intel 11代尚未退場,退一萬步甚至10代也還能買到
當然你現在能買12代還是以12代為主,除非主板+CPU不到10K的預算
11代只有i5 11400能看,i3和Pentium請捏著買12代
(真的有不可抗力才考慮10代i3和Pentium)
重點是起碼Intel方不會沒東西可買,低、中、高和新舊平台全都有貨
(3)
Intel 12代CPU的性能十分強勁,平台的提升也還行
5600X可被12400/F取代
但甚至連5800X也受到12700/F的挑戰
5800X沒降之前幾乎是把"AMD將6000元以下放生"的標竿拉升到13000元以上
好在5800X降到和12700切齊
但5800X還是很難扳倒12700/F+新平台的優勢,選Intel的誘因還是比較高
以上三點都是現況,再來是去年的情況
================================
(4)
那麼六核i5/R5以下,4000元以內的市場呢?
Intel一直都是四核i3當入門守門員,再來是2C4T的Pentium為裝機底線
時間回到2021年初,以i3 10100來說AMD有R3 3100和3300X可以擋
R5 3500X卡在i3與i5之間,搭機價4.1K
在純CPU來說AMD還能一戰
若考慮內顯打game,而AMD僅APU才有內顯
純內顯打game來說3200G的Vega 8還擋著住i3的UHD 630
當然需要CPU性能的就直接買3100和3300X了
2C4T的Pentium則用3000G的IGP性能與之抗衡
但AMD Zen+單核性能的孱弱、打game也比較少選這幾顆
因此Pentium依舊稱霸文書和辦公市場
此時10400F接近尾盤,4.5K的售價顯著拉高CP值(因為11代快出了)
R5 3600也因為漲價來到5.9K,直逼6K(搭機5.7K)
10400F正式成為打擊AMD的隱憂之一
然而10400F搭B460的DRAM時脈只能到2666MHz,天花板明顯被限制住
搭更貴的Z系列晶片組就拉低CP值了,反倒不如買R5 3600
然後5600X剛出不久,不二價8970硬到不行
(5)
2021年Q1接Q2
7nm產能不足的問題開始浮現,影響到AMD的產品線
最先退市的為R5 3100和3300X
再來是R5 3500X,R5 3600是小漲後就逐漸退市
而14nm的3200G和3000G也幾乎買不到
僅剩下Zen 3那幾顆堅挺在估價單上面
沒辦法,5600X、5800X可穩定壓制10700K
10900K有遊戲表現的優勢但和5600X差距不大,多核性能撞到5800X、5900X
相比11代也是有來有回,功耗有顯著優勢(請看6)
Zen 3幾乎沒動過的價格也正式代表AMD的佛系放生play已經開場
10400/F也開始蠶食R5 3600本來的客群,隱憂成為實際威脅
(6)
21年中Intel 11代早已推出兩、三個月,B560也有可超頻DRAM的優勢
AMD在9K以下沒東西可以賣,讓11代的i5橫掃市場
10代i3、Pentium也是爽吃入門以下的市場
但Intel 11代撞到14nm的牆
在8C16T的11700K和11900K依舊不敵同價位的Zen 3
尤在功耗部分直接飛天,讓Zen 3在功耗的優勢保留下來
以遊戲來說5600X貴歸貴,憑藉Zen 3的優勢還是能硬幹8C16T的11700K
多核性能來說5800X對比11900K則有顯著功耗優勢,當然5800X是貴的那個
而純CPU性能依舊是用5900X力壓11900K
所以i7以上受到的關注比較少,甚至11900K還被Gamer's Nexus掛上"浪費沙子"綽號
而i5 11400/F就這麼剛好也遇到貨不夠,要到九月才逐漸緩解買不到的情況
重點在於這期間你完全買的到Intel 10代CPU,從Pentium~i9全都有貨
AMD幾乎只有那幾顆Zen 3可以買而已,後面價格依舊是硬
(雖然Zen 2不同時間的話時有時無啦)
然後顯卡斷貨、各種難買的問題也讓Intel含內顯的SKU有些許優勢
起碼不用加買古早亮機卡來用
而5600G、5700G的出現算是緩解了"要AMD、有內顯、CPU也不錯"但沒東西買的客群
例如Fluid Motion的死忠粉、華擎DeskMini X300用戶和買不到顯卡的玩家
就可惜不支援PCIe 4.0而已
===============================
(7)
X570/S、B550礦渣湧入市面,拉低選購AMD的門檻
不錯的B550、X570/s主板礦渣價普遍2~2.5K就能買到
讓想買AMD的玩家有辦法拉低總價,持續到12代推出還是有一定的影響力
有5600X搭配折價券或是有找到便宜礦渣的玩家
大致上可壓在9K~11K就能CPU+主板
不過i5 12400/F和B660出來這一陣子明顯可看出5600X真的不能不降了
確實D5不便宜,好在Intel還有支援D4
B660的D4板落在5K上下,VRM用料也相當不錯
組起來也是約10K就能解決(好一點的板子也同樣有5K的礦渣)
但問題在5600X還是略有性能和功耗的優勢
也就有了近期的12400/F vs 5600X的火熱討論
其實這問題的關鍵點在於主機板的差異還有礦渣價
不考慮礦渣那絕對是5600X組起來更貴,CPU那高達3000的價差就擺在那
B550 vs B660算是有來有回
但筆者認為B660略勝一籌(上下行支援PCIe 4.0),也支援U3G2x2
而X570才明顯超過B660,但U3G2x2並非原生
====================================
結論:
沒有A或I的偏好,若買新不買舊那12400/F還是更好的選項
需要X570的強大擴充能力那就找礦渣壓低組5600X的門檻
對於不知道礦渣的存在,或必須包含主板全在店家組才能買卡的玩家
自然12400/F是最佳選
--
姊姊 姊姊 我們好像變成簽名檔了
雷姆 雷姆 好像真的是這麼一回事呢
--
沒有低於7500的吧
改一下
2022傻了才買amd,貴又爛
不算礦渣 I家這兩年橫掃中低階市場
真的把AMD的隱藏客群全都收走
有x570的降價後比較有升級意願了
分析的蠻全面的,推
說穿了主機板才是關鍵
條列清楚 給推
另外我覺得不只5800x受到挑戰 就目
前實測來看 5900x也有受到威脅的地
步
死都不降等到賣光的可能性還是有的,恐怖到爆炸(看看以往的Intel上代庫存)
論礦渣板+U真的是主板關鍵
U本身還是沒啥競爭力除非需要
內顯來玩遊戲,但組整機+卡自用的
5600X純屬不划算,12400划算多了
4,對於店家指定組整台包含主板才能買卡來說12400/F是CP選
單論效能來說就是主板定生死 然而
在這價位相近的情況下 附加的條件
如售後 穩定度這些東西也是抉擇條
件之一 i皇售後比較站優勢
當初3600定價是199鎂 3600X是249鎂
5600上市定價是299鎂
5600X上市定價是299鎂
礦渣價 12700K+Z690 約16.5K完成
撿渣的大概就是考慮X板+5600X
跟B板+12400,兩個整體價格差不多
但是零售只有5600X 無X的並沒零售
Zen 3很強勁沒錯,最大問題為只鋪貴森森的X版
5900X感覺好像也差不多 ?
5900X確實也明顯受到挑戰,但12大核的前提還是能讓它硬撐著
它這樣等於是變相漲價
確實是變相漲價
AMD礦渣也是同樣的問題啦 板便宜
這樣就是比真大核+大小核的抉擇了?
然後現在價格沒有降很多
5600X開賣過一年還能保持在8~9K真的是硬到不知道該怎麼形容了
沒中低價內顯U 空有板 還得買顯卡
模擬器之類的比較適合全大核
礦渣不太算是組新機考慮的吧
會組amd礦渣多半有卡才組 單純文書
一樣去i皇
以手中有無掌握顯卡來解釋也是可行
op大我是指已經有大哥卡的情況沒錯
單純換CPU+MB的情況下 兩邊在抉擇
現在這個節骨眼要嘛等13代要嘛zen4
不過我很懷疑Zen4會不會有貨
除了有沒有貨以外也要考慮到鬼島價,Zen 1那時真的是慘
AMD產能受制於代工廠 現在整個傷害
到自己了 畢竟全球產能不足
可能當紀念品賣吧? 伺服器比較重要
考量到產能問題還有Epyc,5800X3D還真的有可能成為超。限量版
沒啦 我後面回的不是你XD
模擬器可以賭看看之後會不會對大小
核最佳化 不然其他方面12700k打平
甚至獲勝應該是沒問題的
畢竟以後amd也要大小核 遲早要相容
單論遊戲intel比較強
產能問題感覺就AMD錢給的不夠多而已
另外我比較相信i皇的售後..
不然也沒看到其他家在缺貨
沒台GG一直都是以老客戶蘋果優先
不過這次蘋果也加價買訂單了
i13剛出的時候不是缺貨一陣子嗎
那也不是缺A15吧?
不過可能是AMD主要還要有家機在卡位
啦 桌上型產能我看快全部給家機了
不確定 不過蘋果本來就是GG老客戶
而已 這次漲價還特別撒米酥
我只知道當台GG產能不夠應付的時候
也有可能是保server的產能吧 serve
r比dt賺錢多了
缺的是載板
一定有人要被犧牲 但是被犧牲的
一定不是蘋果
但真正有產能也會優先給其他賺錢的
也是真的
AMD的產能都塞伺服器了
就我而言~都在掛模擬器~真的就是再
等58x殺下去換掉3600或是等程式支
援大小核~
DT市場i皇會逐漸收復失地已成定局
AMD本來架構設計就主打的不是這塊
之前牙膏自爆 被搶走活該 後續AMD
就真的不好打 乖乖打目標市場八
看完覺得Zen3戰了Intel10/11/12三代
應該是AMD絕無僅有的傳奇產品了
借問一下大家
目前小弟是3700X搭x570 aorus elite
已經有打算過年單買5800X
請問礦渣的話X570有哪款推薦嗎? 預
算6000內 謝謝
主板不用換,除非不滿意現有的功能性(或不爽小風扇) 存起來買更好的CPU或是升級其它周邊卡實在
爬文
要i皇打蘇媽3代也不是不行 roadmap
慢一點就好 問題時現在i皇roadmap
超密
蘇媽大概也沒有奈個資源把roadmap
排到根i皇一樣經湊
板子繼續用 沒必要換
tomahawk max或鷹頭pro ax吧
你有X570了幹嘛再剪x570礦渣 根本
無感 完全不用換板子
把x570礦渣的錢挪去買5900x礦渣比
較實際
或者拿去買雞排(請洽發情豹紋)
可以參考我的文章 有很多炸g排(?
ZEN4的對手是12代
只是因為發表時間太後面
剛好跟13代碰一起 才變成打13代
中間的ZEN3 3D就算單核能追上12代
但那個數量大概不多 目前又只有580
0X
多核跟intel的大小核比沒優勢
價格可能也比較貴
不懂什麼叫作發表時間太後面才變打1
3代 roadmap比不贏人家就是自己研發
的問題 哪來大家都要慢慢等你
這就AMD的弱勢啊
我沒有說intel要等的意思好嗎
AMD基本上就策略問題被反追回來 當
然策略中有些是意外的 比如疫情大缺
料 有些是自己抉擇的 放棄zen3+ DT
重壓3dic賭gg良率產能 之類的
ZEN3+ 看來就是製程小改
架構方面沒有重大改變
ZEN3 3D加快取 大概才能跟12代抗衡
6000換渣板的甭換吧,加錢升U實在
沒產能 PPT做在多 ES再多曝光
其實原本AMD路線圖上 Zen4 Raphael
也沒用啊...
AMD Zen4放那麼後面又不是突然決定
的 roadmap放很久了 這幾年也不是
沒賺到錢 不加速 結果牙膏開始認真
狂追 13 gen的roadmap是有提早的 本
來應該是q4的樣子
桌面會有升級6nm的Zen3+ 代號Warhol
但是去年AMD說要集中資源研發Zen4
對 本來是q4 後來提前到q3甚至有人
說computex
Zen3+ Warhol就取消了 只剩下APU有
Zen3+當初預期提升ipc也沒很少 但應
該還是打不贏12 Gen就放棄了 大概有
打探的12 gen水平
zen3+沒記錯的話預估還是有雙位數提
升
Zen3+ Warhol頂多拉到5GHz 但12代的
IPC提昇太大了 應該也很難追上
不過就算ZEN4本身能提早
5nm產能大概也不夠AMD用
Zen3+之前是說提升時脈和電源管理
就是重演Zen3的悲劇而已 半年沒貨
IPC提升可能很有限
ZEN3+就行動板Ryzen 6000 APU
Intel不為不代表它不行,他大可以
把10代大幅度降價,直接打死AMD打
算出的低階產品。
套裝市場已經差不多了,除非指定更貴的電競機種才能見到AMD
我最看不懂的是每次談到AMD就好像真
的多窮完全不能去搶產能一樣 這兩年
明明也賺不少 沒真的那麼窮
12代的產能仍有問題,故礦渣裡10,11
代整套不比A少
目前也是靠拉PL 來提升效能
雖然AMD是說ZEN3+的
電源管理比較優異 所以可以提升PL
AMD找台GG代工就是成本高,為了利
潤直接放棄入門市場也不奇怪。
A缺U,MB多到價爛
低端市場說白的就是利潤低,利潤低
產能搶到手肯定是優先拿來做高端的
,有剩才會做低端的。
從礦渣10,12還很多,代表Intel 12代
產能還是有問題
AMD上面就蘋果啊
跟蘋果比起來AMD是小很多
其實跟NV或是intel比
AMD資源一直不如其他兩家
Zen3+原本桌面也會有 代號是Warhol
10,11
我指的上面是同樣GG代工的意思
但桌面版的取消了 剩APU Rembrandt
intel當然有產能的問題 但是自家產
不是實際規模
12代全系列才上市多久 怎麼會跟上
市那麼久的礦渣比
蘋果都要往下走了 nv qcom都沒來搶
產能了 AMD還排不上是自己太保守的
問題了
的不需要去台GG跟蘋果搶訂單啊
而且又搶不過蘋果
不用講的好像都是很無奈的沒產能 不
想激進賭一波也是真的
我的看法是AMD開太多支線
伺服器所需的產能又很大
自然不夠AMD吃 還有當初載板缺貨
NV自己策略失誤就乖乖摸摸鼻子回來
付錢繳學費 AMD就可憐窮小子 沒這樣
的吧
這是原本AMD的Roadmap
但是Zen3+ Warhol取消了 Zen4往前提
NV給安培三星做
現在看起來反而沒問題
NV的架構夠優異 即便三星8nm
表現完全沒輸啊 只是功耗比沒過去
好看
綠牛的禮包強迫你只能選AMD,因為
那三千的價差,綠牛幫你塞回來。不
然就是只能罰站屋等顯卡補貨,你懂
我懂礦工也懂。原價屋每次補貨的量
大概三小時就會賣完,然後也是要各
種看店員臉(i5有時候給拿,有時候
又不給拿60ti)
一開始想出用禮包擋散戶黃牛、礦工還可以保證消化庫存對店家來說太香了 (結果大戶硬買直接拆出來當礦渣)
沒說AMD不採取激進的策略就是不對
但也不用幫他們美好策略問題
美化*
12代渣少是卡補得少,去年10/11月
卡超多,條件也沒那麼嚴格
通路食髓知味越來越臭,溢價最兇的
3060Ti補的又少,黃牛也拉的不勤
現在某屋12代都有貨
幾乎可以說整個市場都被顯卡綁死XD
Zen4沒往前提 甚至是delay Zen3+是
直接消失
AMD研發資源相對有限 不像NV和Intel
那麼充足
Zen4原本年底 現在變第二季~第三季
AMD其實很妙 資源有限又一直去搞有
的沒的代工 然後賺了錢研發資源還
現在這時間原本是Zen3+ Warhol
是沒補上來也是問題
疫情是打亂不少產業鏈
AMD又同時開支線 就只能這樣了
AMD的CPU已經比Intel變化來的少了,結果產能就是無解
哪有搞有的沒的代工 當初兩大家機都
找amd就是因為他們是最佳選擇阿 i皇
像當時Intel回擊壓制K8只花了二年多
沒差啦,哀皇就專吃桌DT,AMD攻伺服
器,雙贏
因為AMD拿得出客製化的SOC
內顯的部分不行 NV顯卡強是很強 但
AMD的Bulldozer走錯路 花了五年多
如果要用apu當然是選amd阿 除非要i
NV不想便宜賣
Intel和NV都是同時養好幾個研發團隊
+n這種畫蛇添足的行為 不然怎麼可能
不選amd
推土機就經典 差的那種經典
intel一但睡醒很懂得利用自己優勢
當初也是靠家機勉強賺
當初靠家機救命的,應該是不會放
推土機當時候理念是把浮點數運算的
工作交給GPU,CPU專門做整數的部分
然後推動HSA來營造一個新的高效運算
環境。
但結果就是沒有人想鳥AMD
AMD代工才沒那麼少勒
說錯 客製化才對
AMD資源一直都有再分散各種抓錢
intel想靠一堆小核來玩CPGPU
也是出於類似的願景
結果理想很豐滿 現實很骨幹
最後也只能收掉
雖然這部份intel自己也有問題
我的重點是AMD也不是沒賺到錢 一直
當無奈小公司 看起來也是很詭異
AMD崛起的時間沒有很長
而且市占率爬升也只能算恢復而已
也沒有真的打到intel
我覺得Server端算是有打到Intel了
intel過去已經長期擁有的市占率
現在AMD要搶也是需要時間
策略不同就不用特別美化哪邊對的
畢竟得優先顧伺服器和遊戲機,連桌
機都先顧商用,DIY自然是放生首選
AMD策略就搶好搶滿Server 放棄DT
牙膏突然轉性先搞DT 那也是各自選擇
不過DIY本來就忠誠度最低的族群,
放生真的沒差
長遠來看也未必是對的
AMD Zen起來靠DIY拉起來又湊到一堆
Debug的白老鼠 後續站穩就直接往真
政目標Server全力衝 也沒啥不好
DT有利的是玩家的宣傳
這裡賺到的是品牌價值
因為伺服器端不可能沒事用新東西,
所以衝市占走DT很正常
DIY的品牌價值很少了吧,現在還有多
少人為了intel inside那張貼紙指定
現在就好不容易拉起來又有後繼無力
阿 放掉快一年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
東西也崩蠻快的
相當同意後繼無力這句話,Zen 2重返榮耀真的很盛大,幾乎每一顆都是強力CP選 3100、3300X、3500X、3600、3700X、3900X、3950X都掀起相當大的熱議
其實有時候也搞不清楚AMD到底在想什
麼 說保守是很保守 但有些東西又很
衝 有時候又很敢玩新技術
大概在想著Server端吧
最近就高階封裝重壓 也是很猛 但也
很賭
GPU那邊最敢衝 但下場都沒很好QQ
說真的GPU放掉把資源全部拉回CPU說
不定能搶到更多錢
樓上這就是以前推土機的作法呀
然後cpu gpu一起下去
那是架構錯誤 跟一起下去根本沒關係
要是推土機架構真的成功 重砸CPU
搶到大量CPU市場 也不是不可能
你這是事後論
Zen現在架構看起來就還有機會 不過
當初amd也是覺得推土機會成功呀
就把gpu整個放掉
資源反而分散掉了 但GPU一樣死樣子
我是覺得AMD早點放棄GPU比較實際
一直死撐活撐都沒有搞頭過
真的蠻可惜的 產能不夠只能放棄低階
不會吧 我覺得RDNA2 看起來滿不錯
的啊
GPU沒必要放棄拉 還有遊戲單
而且要是沒有做GPU,PS/XBox 也不會
用AMD的solution
我是不太理解RNDA2看起來好在哪...
RDNA2 進步很大啊
跟自己比意義不大啊 對手強太多
市場還是幾乎贏者全吃
steam deck PS5 XBOX 不都在用嗎
我倒覺得RNDA2後 AMD跟NV的距離拉近
了
還真的是贏者全吃
這讓我想起 GPU瘋狂馬甲的那幾年XD
兩邊製程差了半代以上 幾乎都靠製程
阿 SWITCH是NV拿走 嘻嘻
硬救的 更別說NV還把玩家當白老鼠
"跟自己比意義不大 對手強太多" 這
反而像是在講推土機
但AMD也沒有收掉CPU業務啊
塞了一堆用不到的電晶體
顯卡 AMD 還通常能拿出中低階的不錯
產品。推土機那系列我就實在想不出
有啥理由去買FX series
推土機當初也只有中低階能買 靠價錢
單核性能落後intel 45~55%,這個
最便宜的8C 就這樣沒了
就已經不是靠價錢可以彌補了
你玩遊戲顯卡差一點可以調畫質
CPU差你調整啥效用都很低
所以那時候電蝦也是i5洗爆整個版面
AMD那時候唯一的市場只有i3/pentium
因為太多遊戲你不買i5根本不可能達
到60fps
當時候比較亮眼的APU還是因為GPU
那階還在2C鬧的時候AMD勉強有4~6C
的效能較強
Switch就...用老東西來做
你戰略系?把戰局分析得很清楚.至
於蘇媽放生的原因應該是server和co
nsole大賺吧.
現在受限於顯卡,diy市場其實沒這麼
熱門,看到一台娛樂向電腦的高價門
檻 ,讓許多人卻步了.
DIY市場一直都不大拉 就算顯卡價錢
正常也是 反而說因為挖礦買了一堆
消費級顯卡 所謂"DIY市場"是變大的
講RPL-S提早就已經是錯的,因為一
開始RPL-S根本就不存在
啥時開始有的阿 MTL喊成是14 gen也
蠻久了
根本的原因是MTL-S剛好delay半年不
上不下,才要插個RPL-S,要是MTL-S
只delay 1q就沒RPL-S的事了
笑死 是這個理由喔
所以RPL-S是Backport部分MTL的IP?
MTL Delay不因為7nm又烙賽了?
然後ADL-S也是delay了1q,正常應該
是q3發,畢竟20年年中就tape out了
,沒理由拖到將近21年11月才發佈
去年全部人都受影響 不太可能完全
正常八 尤其是台灣在Q2疫情 板廠多
少都受影響阿
原本OCC就是GLC的tick,跟SNC到WLC
差不多。然後現在OCC被消失了,變
成RWC,所以原本的OCC跑哪去就不用
多說了吧?
不過我記得以前Q3比較少發東西吧?
不是都往假期走
牙膏的確喜歡q4發新東西,只不過AD
L-S tape out的時間點比預料中更早
,原本是預期21q4/22q1開賣,結果2
1q3 tape out就想提早到21q3,最後
又回去21q4/22q1。
大概是10sf上解決不少了問題,所以
10esf就一路暢通了,畢竟ICL-U到TG
L-U跟換了一整代製程差不多了
但武漢肺炎是一樣是預料之外的,和
ADL-S同期tape out的SPR根本沒人鳥
,640mm^2的ICL-SP XCC都可以量產
了,400mm^2*4的良率會比monolithi
c 640mm^2低嗎
中間還卡RKL也不可能提早到Q2 公關
災難阿 誰叫RKL晶片組也烙賽
連C大都釣出來了
有時候就是好想靠北一下AMD的放生情況
說AMD資源問題的,AMD就真的沒錢啊
這兩年是賺很大沒錯
不過賺的大都拿去還以前留下的債了
所以實際上AMD手頭上還是沒錢
console那些也是很久以前就簽的約
不可能去違約放掉
AMD最大的隱憂就是沒錢
導致很難砸錢去投資研發和轉型
這問題是長久留下來的,很難解
2010~2020年這矽谷黃金十年
每家公司都在滿手現金拚研發轉型
RKL-S真的是悲劇中的悲劇,先不說
架構的問題,20q4就應該上的東西拖
到21q1的最後一天,更悲劇的是31/3
開賣當天bios都還沒修好,gear1和g
ear2切換還是有問題的,差不多拖到
4月中才修好。這時候還差一個月TGL
-H就開賣了,所以很多人就疑惑為什
麼會存在RKL-S這東西,要是牙膏知
道RKL-S會delay那麼久說不定11代真
的是初代10ff msdt了。
AMD是欠一屁股債在拚公司不要倒閉
然後RKL-S這東西要是打zen2也不需
要什麼5.3GHz tvb還是abt,就算是1
4#跑4.0-4.5的能耗比還是遠超5.0
那個問題就一直留到今天都還難解
你看競爭對手2010年代在幹麻
nv在搞AI轉型成軟體服務
intel是錢太多到處併購什麼都插一腳
其他軟體公司在搞mobile和自製晶片
那十年的差距就是即使今天AMD有錢了
手上的技術儲備已落後到看不到人家
的車尾燈了
技術儲備這東西,就算現在錢砸下去
也不是一兩年能追回來的
說amd財務的要不要去看看歷年財報
啊..
這兩年AMD賺爛了。又是股票購回,又
併購Xilinx,股價市值都快要追上i皇
但蘇媽策略真的太保守了,產能也不
買,工程師也不大舉招募。所有策略
蘇媽策略保守?買XLNX不夠激進嗎
都是這兩年榮景都是假的來打算。
也不能說蘇媽錯,這是保守戰法,但
現在看來就是錯過大好機會。
買Xilinx用股票,只要市場買單不花
"5600X還是略有性能和功耗的優勢?"
並沒有,除了極少數應用,5600x功耗
現金的,算很保守的。
是被12400海放的,尤其遊戲方面,
可以看YT上Testing Games的兩者比較
Techpowerup針對12400F:
Energy efficiency worse than AMD Zen 3Compared to AMD's Ryzen 5 5600X, the 12400F is a tiny bit slower, by 1.4%
激進是借錢來買。蘇媽很會省現金
推
蘇媽畢竟花了好多年在扭轉財務虧損
苦怕了心態就比較不一樣
但XLNX的收購背後應該想做別的事
GG做 就算不考慮產能 價格肯定貴吧
例如推出完整的解決方案而非單CPU
只是別人都搞跨業,AMD還算在本業吧
用股票買Xilinx絕對是對的,好處太
多,唯一壞處是稀釋股權。
所以才準備股票購回,不過看市場情
況應該是沒用到。AMD現在狀況很好,
之後再差,也不會像之前賠錢了。
這很難說啦,科技業這東西
產業技術輪轉太快了
只要一個決策錯誤要下去是很快的
AMD可不是Apple或Google這樣的公司
手裡現金比一堆國家政府還多
可以什麼都投資、什麼都嘗試
AMD的負債還沒還完
所以才會有沒錢的說法
另外策略保守沒什麼不好
對手是牙膏,陷阱跟挖洞一卡車的
開始後悔當初便宜的時候沒買3700X
3600、3700X、3900X各方面三冠王(性能、功耗、性價比),沒買到都是可惜
哀現在每次顯卡發佈會 都變礦工大會
用心推
amd下去啦
應該是GG太貴 做R3成本不合
先砍不賺錢的SKU,然後新的更快沒對手又漲起來
下去個雕 當然要撐著
不給牙膏危機感等等又擠牙膏
Intel當年的牙膏是建立在AMD吃土機路線圖太爛的前提 7代遇到Ryzen後花了四年多去練成12代,要用長遠的眼光來看
這篇認真推
Intel重新規劃設計也不是等zen出來
才開始的 只是動作跟製程烙賽卡太久
而已
成也14nm敗也14nm、10nm Cannon Lake推不出來;2016年就有CFL會提升核心數的八卦 但Ryzen應該還是打亂9代以後的規劃,只能先用SKL的東西擋到10代 11代將10nm的東西做回14nm應該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了
未來進入先進封裝為主的時代,買Xil
inx可以在邊緣運算搶食大餅,i皇方
面也有IPU來打開市場
基本上就是製程太烙賽讓整個布局亂
七八糟
謝謝此文 沒有常看文章真的不知道
這些始末 不知道為什麼心目中的好U
買不到了 也謝謝統整效能/價格評比
畢竟討論這麼多東西也總要抓到重點 而將所有的重點梳理出來是筆者喜歡做的事,也是讀者喜歡看的東西
與其說製程烙賽導致布局混亂,倒不
說是因為某位時間管理大師只顧著在
ceo辦公室跟下屬交換體液所以沒空
整頓業務(?
IDM1.0坑到了LG,QQ
AMD現在就一副server優先 其他撿剩
LG nokia 展訊吧 印象中是這些
5NM有產能 但是AMD硬不下單
CCX大架構不變下如果只是不斷擴張,
核心數不斷增加,不同核心間的溝通
成本會增加非常快。我不認為AMD可
以盲目的拼命膠水下去。不然到後來
只是浪費矽晶圓。
爆
竟然你這樣說 就在我的世界線截個圖爆
首Po標題是原價屋原文 活動商品及內容: .AMD R5 5600X【6核/12緒】3.7G(↑4.6G)65W/32M/7nm 原生PCIe4.0, $8950↘$8470 .AMD R7 5800X【8核/16緒】3.8G(↑4.7G)105W/32M/7nm 原生PCIe4.0, $13170↘$10770 .AMD R9 5900X【12核/24緒】3.7G(↑4.8G)105W/64M/7nm 原生PCIe4.0, $16770↘$1577027
感覺現在的問題是 A家沒有一個能打12400這個價位的CPU 5600X還是那個死豬價 8000這價位不上不下的 不差錢的捏一點上12700k提升更大5
Ryzen 4000系列APU Renoir和 Ryzen 5000系列APU Cezanne 規格上都有給滿24條PCIe通道 所以主機板上的PCIe x16插槽是能夠跑x16的 不過還是只支援到PCIe 3.0規格58
AMD如果把ZEN2放出來靠多核戰術 大概要賣的非常便宜 這個前提還是滿血的Ryzen CPU 因為12代IPC是真的有感提升 還不是像之前11代用AVX512的分數來講
78
[情報] Intel RocketLake全核5G遊戲性能大幅提升Intel表示其代號為Rocket Lake的第11代Core桌上型處理器系列將於2021年第一季上市, 並支援PCIe Gen 4.0 旦沒有提及其他細節,但是當我們等待這些細節在CES 2021出現時 ITCooker和MebiuW等技術內部人士曝光的謠言 使我們瞥見了自Skylake以來Intel對主流桌上型平台的首次重大架構升級的期望。51
[情報] i9-11900K重奪單核性能之王:領先Zen3 7%AMD Zen誕生以來,最大優勢就是更多的核心、更高的多核性能,而到了Zen3架構的 Ryzen 5000系列 單核性能也追了上來,已經可以反超Intel 10%左右,Ryzen 7 5800X號稱是世界上最好 的遊戲處理器 而以往這個稱號一直屬於Intel Core。54
[情報] AMD德國單3600銷量=i皇總銷量AMD處理器在德國市場取得巨大勝利 -- AMD剛剛在德國市場取得了巨大勝利,零售商MindFactory報告銷售出超過35000顆Ryzen 5000和Ryzen 3000處理器,而Intel的處理器在11月份只售出了5000多顆。Reddit用戶36
[閒聊] Intel 第11代處理器3月15日上市, 12代12來源 據對岸消息指稱,Intel Rocket Lake 11代桌面版 Core 處理器將於3月15日正式上市,可以搭配新的 500 系列主板,包括 Z590、H570、B560、H510,也相容現有的 Z490、H470 主板。 Rocket Lake 11代仍是爐火純青的 14nm,但是架構技術大改,採用了新的 Cypress Cove CPU 核心、Xe LP GPU,IPC 效能大大提升,單核效能可以超越 AMD Zen3 架構的 Ryzen 5000 系列,並原生支援 PCIe 4.0,但因為僅有最多8核心16執行緒,多核效能相較於對手上是贏不了,且功耗偏高,這也是之所以沒有太多核心的關係,主要還是受限於 14nm 製程。 而代號 Alder Lake 的第12代處理器桌面版以及筆電版,將於9月份發布,不過上市時間是在12月份,與第11代只隔了9個月。這部分可能在高階產品上並不衝突,畢竟如上述第11代產品只有8C16T。31
[情報] AMD 考慮取消今年的 Zen3+明年推 6000目前的 Roadmap 消息來看,AMD 預計將會在今年推出 Warhol 的 Zen3+ 架構處理器 時間是在今年第四季,採用台積電 6nm 製程 也就是當年 Zen --> Zen+ 的這種程度改版,時脈提高,效能提升約5~7%。 據 RedGamingTech 於 Youtube 上公布的消息稱,AMD 目前正在考慮取消 Zen3+ 當然如果取消的話,型號命名就是順延一代,明年 Zen4 將會是 Ryzen 6000 系列。29
[情報] AMD Ryzen 5000 開始調降?應對INTEL新品最近有國外媒體調查 AMD Ryzen 5000 系列的價格有調降的趨勢 而且現在 AMD Zen 3 架構處理器比起以前也更容易買到 目前幾乎可以看到都是官方建議零售價出售,甚至有些還要更低。 雖然該網站是在英國,但目前不管是英國或美國 Amazon 甚至歐洲的 Geizhals 一些零售網站都開始調整價格,降價程度依照零售商與型號有所不同,在6~18%9
[情報] AMD Ryzen 5000桌上型CPU獲得降價看起來AMD已經指示他們的零售合作夥伴 為其整個Ryzen 5000 AM4桌上型CPU產品提供大幅降價 包括Ryzen 9 5950X、Ryzen 9 5900X、Ryzen 7 5800X和Ryzen 5 5600X。 新價格並非針對一家零售商,但幾乎所有美國和加拿大主要零售商 都已對AMD的整個Ryzen 5000桌上型CPU產品組合(包括Vermeer和Cezanne)進行降價
18
[閒聊] 花博展4080s不到三萬26
[開箱] 小巧雙風扇 RTX4070 WINDFORCE OC V2 12G12
[情報] WirForce 2024 欣亞攤位 排隊商品9
[情報] VMWare Workstation Pro可免費商用5
[情報] X870I AORUS PRO ICE4
[閒聊] 最近看到的惡搞影片3
[情報] M4 Mac mini的耗電量與熱輸出3
[菜單] 65K魔物獵人機2
[菜單] 35K~40K遊戲機1
[菜單] 55K 遊戲 剪片 接電視螢幕使用 M-A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