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霹靂] 仙魔鏖鋒26~30 棋者下棋只為自己

看板Palmar_Drama標題[霹靂] 仙魔鏖鋒26~30 棋者下棋只為自己作者
jean17
(jean)
時間推噓 4 推:4 噓:0 →:7

大家好,目前補到仙魔第30集,仍然上來寫寫觀後心得。



這次主要是以對某些角色的心得為主,從劇情發展裡來稍微談談甚至分析一下,部份讓我還蠻有感觸的角色。



其中也有連結部分比較前面的集數的印象,但劇情描述方面,仍然是以26~30這五集為主。



就再請還未補到這邊的版友慎入了,感謝^^




從第二十六集到第三十集,感覺各方面來說真的是越來越精彩,對於仍在進行式的部分謎團,相關線索與事件脈絡也已逐漸浮上檯面。




而這一部目前很吸引自己的點還是,各條線的劇情都算是很平均在開展。就算一開始很不耐煩玉梁皇的性格與行事作風,還有孤星淚等人的對應方式,或許正因為自己不是從古原爭霸開始追,還沒對前面漫長的角色鋪陳與槍界血淚史真正失去耐心(不知這樣講對不對w)




忍了前面幾集的武都線,到了天跡救走孤星淚與紅塵雪的劇情分水嶺,知道兩人之後必然將展開對玉梁皇的反撲,就讓我雖然沒有特別期待,卻也不再對這條線興起任何厭倦或排斥的感受。




只是已事先查詢了玉梁皇的退場,在看著劇情推進的同時,忍不住會有點好奇也有些不忍,想說他的死法感覺也是蠻悽慘落魄,同時又頗有些警世意味。對照玉梁皇的手下(宰相?)稗史侯死前的一番呢喃自語,就讓人不禁感慨「此一時彼一時」,是何故讓一名跋扈的皇者輪落於此境(面目全非、四肢盡毀、狼群啃食、曝屍荒野)?但若有機會從頭來過,在經歷自身的終局會如說書的朝臣口中那般,「孤天命已盡,安可救乎?」那不服天、不信命的皇者,還是會孤注一擲,或者選擇何種方式來應對那弔詭的「天命」?





看到最後,其實不太反感玉梁皇這惡役角色,只是會隨之思考,那份將焦點放在較之於己,顯得更有天分與機運的他人,不擇手段只想奪得一份本不屬於自己的聲名,這樣的劇中生涯又帶來多少寓意與反思?而對照其對華芷姊弟的藐視與殘酷,又會讓人想到,在那弱肉強食、強者為尊的世界,一位本就資質不好不壞,若是論實力來排名應當屬於中間者,選擇了爭權奪利、無所不用其極來贏得名次不斷攀升的機會,或許這是某種人定勝天,或許僅僅是淪為棋盤上的棋子,卻仍費盡心力意圖走出不自覺迎向敗亡的每一步。





>>>>>>>>>>>>>>>>>>>>>





以上,算是這幾集裡的漫談,接著就分成幾點來談談26~30集裡,自己對於劇情與角色際遇相對有所感觸,或說印象深刻的部分。




標題裡寫到,「棋者下棋只為自己」,主要也是想在某一段裡再稍微談談棋邪縱橫子,就算前面的劇集仍未補,這角色在某些方面,仍然是十分吸引自己去探討的。像是其看似入世又讓人看不太出具體目的的飄忽態度,退隱時卻也透過卜卦與前往關鍵地證實預言內容,而保有充分掌握天下事的從容與看似旁觀,卻又形似隨時可「入局」,那般遊走在「進」與「退」之間,像一位始終優雅、淡然而不為多變的局勢所驚擾,既是「下棋者」又形同秉持「觀棋不語」的原則的觀棋者。





以下,就讓自己分成幾點來簡述26~30這五集的劇情與觀後感,這幾集的心得,大多是圍繞著對角色的印象與分析來寫,有些部分也打算等日後補了較前面的劇集,或者在之後的劇情進展中,拿來相互對應或延伸、補足,也可能會推翻一些目前的推測或想法www





01.血闇結界被破:逆神暘的心境轉變





這幾集裡,可說是一個滅世等級的危機解除,又迎來另一個威力不相上下的危機。血闇結界不知是否是基於描述方式或劇情推演的需要,好像變得沒有前面所呈現的那般難以破除。




但也可以理解成正道的策略發揮得宜,或說狩宇的精靈們太過輕敵,才導致原本籠罩四周的結界,在論俠行道集結包含武都與幽界等惡勢力後,得以乾脆俐落地全數破除。而這樣的劇情進展,也同時解決了入結界就會功體受制(部分角色武戲沒辦法好好發揮xd)的問題。總之破除四座晶塔的任務,蠻順利地在26、27這兩集達成,而接著也如預言那般,神州大地沒獲得多少的喘息時間,就換上天魔繭的「焦土魔宇大計」上陣。




這邊就不細談破晶塔的具體內容了,簡單來說,正道與邪道的聯手在目標一致的前提之下,倒是免了相互猜忌的疑慮。而其中暘神對上天魔繭與寄曇說聯手的那場,剛好與沒多久的之後,主要的發難者轉為幽界那方,寄曇說與暘神同時前來幽界興師問罪,目標剛好都直指天魔繭,形成蠻微妙的對照。




可以理解成,當初東門玄德找來天魔繭與玉梁皇談合作時,天魔繭提出的條件是,要找來寄曇說一起參與這場戰役,其實主要目的是要在合作中暗中觀察寄曇說的底細,同時看看他的功力有多深,在那場對上逆神暘的戰鬥中,天魔繭也證實了自己的推測,那就是寄曇說確實與一頁書有密切關聯(能使出一頁書的武學),這就讓他透過前一場合作,蒐集了日後親手擊敗這有力對手的更多籌碼。




或許,從邃無端以劍意純粹的「天衣無縫」破除東方晶塔開始,本來顯得堅不可摧的血闇結界,在劇情推動之下,終究要退為「危機解除」的階段性外掛。試想,逆神暘也不需親自出手,就只是被動地等著結界吞噬居住在其影響範圍之內的人們,頂多各方勢力的高手時不時潛入結界救人,甚至踏入狩宇挑戰暘神未果,或犧牲或敗退,在足以削弱實力、生命的結界與無敵的暘神這兩個前提之下,任何勢力與精靈的對峙都能預料結果,總還是缺乏一些必要的戲劇張力。




而暘神的心境與隨之的行動,更可以從血闇結界被破除這邊,視為一個相對明顯的轉折點。本來他是高高在上的精靈之神,也看到了人類的渺小、貪婪,以及在精幽大戰時就見證到的,屬於魔族的殘暴與嗜血,在他眼中人與魔都是他淨世大業中,必須無情剷除,以還大地、自然界一片寧靜的禍害。




矛盾的是,暘神聽取了其所重視的月憐的部分遺言,徹底放下對於精靈各脈的過往恩怨,成為名符其實的精靈天下的守護神。但是他其實只能接受月憐所言的一半內容,只因他無法放下那些仇怨,真正做到「不去恨」精靈之外的其他種族,或許是基於某種補償心態,暘神對精靈可說是不分派系、出身的寬容,同時亟欲實現其存在目標「滅絕人、魔」,或許只有如此,方有機會以顯得極端的手法,達成某種接近月憐心目中,所有人事物都和平共存,不再有無謂的紛爭與仇恨的理想世界。




當血闇結界被人、魔聯手破除,暘神不再能以相對被動的姿態,靜待結界吞噬其擴張之處的非我族類。他變成必須主動發起戰役,彷彿要重蹈當年精幽大戰時,雙方為了生存而拼盡全力,己方也終將有所損耗的局面。就算暘神仍勢在必得,從結界被破除開始,也能看到他對於重生後的目標──滅絕人、魔。似乎逐漸有所動搖,而這在劇情中,更是透過其
與蝶小月的互動彰顯出來。蝶小月的名字裡也有一個「月」,救了苗兒且苗兒又與她特別親近,雖然是人族卻毫無畏懼,或說在畏懼中仍提起勇氣,挺身而出為其他被俘虜的人族爭取活命的機會。




名字的巧合與苗兒的助攻,就在有意無意間搭起了暘神與本來他棄之如敝屣的人族的友誼橋梁。這點雪爵、天織主、獸王、暘司(暘帝)等都有所察覺,而雪爵的態度也蠻耐人尋味,他對暘神提起,蝶小月與月憐的相似之處,就算暘神的反應是嗤之以鼻,他仍對暘神說,「只是,希望你能多交些朋友」。




相對於天織主與獸王,他們為了自己的族脈的發展與血仇,認為若逆神暘有所動搖,就要為了自己而尋找其他更可靠的助力,比如說「血闇源頭」。雪爵對於暘神可說是基於同脈,也是形同親人、摯友的關心,目前也很喜歡這位角色,就期待日後的發展,能看到暘神、雪爵是如何慢慢地轉變對於人類的敵視態度。






02.承接夸幻之父之仇的寄曇說:對弄琵琶的態度




這幾集看下來,對於寄曇說也逐漸蠻有好感。這角色說起來真的蠻特別,造型越看越有味道,一頭形如火焰的白髮,身上纏著佛言枷鎖,服裝主要是由白色、黑色組成,加上橘色珠飾點綴,搭配紫色袈裟,視覺上就格外引人注目。還有那張形似夸幻之父,別有氣勢也多少顯得難以親近的堅毅臉龐。對照其雷厲風行、果決的行事作風,看久了會很希望就不要變成一頁書了,維持寄曇說的形態,保有夸幻之父的外貌特質、回憶,與一頁書的救世屬性(不知是否理解有誤w),這樣不是很好嗎?




當然這樣想歸這樣想,也知道這個角色就是注定要讓自己傷心兩次,一次是夸幻之父變成寄曇說,另一次就是寄曇說退場換一頁書登場……可能這也是訓練自己,要看霹靂就要學
會淡定,而在漫長的追戲旅程中,也是可以寫寫心得紀念一些會在劇情進展中逐漸退場,但還是會留在劇迷心中的角色,這樣也不失為某種淡然面對聚散無常(編劇心情+劇情需要w)的練習(笑)




說起來,這幾集裡面,在寄曇說的相關劇情裡,相對於那幾場武戲,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反而是他與弄琵琶的互動。一開始看到弄琵琶登場,還有點不解這角色是要出來做什麼的?對於其堅持跟著寄曇說與楚天行,時不時要想些方法害寄曇說(夸幻之父),為自己的家人們復仇,好像完全忘記自己一開始是要前去答謝其救命之恩。當然那也算是某種兩難,害自己失去家園與所有親人,自此淪落異鄉靠著賣藝維生的仇人,再度遇到時居然成為自己的救命恩人,且他所作所為也全是為了眾人著想,成了亂世裡捨己為人的英雄,這又是多麼大的衝擊與矛盾?




而承接夸幻之父的記憶與肉身,能感應到或說根本連結著一頁書靈識,卻只是乘願而來,既非夸幻之父也非一頁書,就只是「禪劍一如‧寄曇說」的他,在前往曙光鎏塔、雲渡山等與一頁書深有淵源之地,像在追尋自身的來歷與存在的歷程中,他也從不否認屬於夸幻之父,那些揮之不去的夢魘、罪業與來自於其仇家的各式指控。




正如長伴其左右的楚天行所言,除了追尋一頁書的信念,寄曇說也踏在解當初夸幻之父為何樹敵如此多,犯下如此多的殺業,還曾經被肉體改造成為「怪物」的謎團的解謎之旅。



而弄琵琶這角色,看似弱小且被仇恨所纏繞的小人物,其一言一行自是不討喜,只是看到幾次她的內心掙扎與遠遠觀望(/監視)寄曇說與楚天行時,又會想到這角色想來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簡單。




感覺起來編劇塑造這角色,是別有寓意在其間,她或許也算是平民百姓的一個代表人物,在劇情演進中,見證一位被命運擺弄的「人之最」,是如何去應對那些同是一人(一具身體、有所延展的漫長記憶),卻也因植入了另一人的意識,而又成了全新的個體,在被仇恨環伺的一位弱小人物的眼中,她又將如何看待與面對加諸在自己與仇視之人身上的無常命運?




在身分與自我認同的演變,也蠻弔詭又別有一番深意地體現在寄曇說身上。如今的寄曇說,既不是最初的浩星探龍(而被植入精靈三角的夸幻之父,又是最初的他嗎?意識被扭曲的他到底是加害者或受害者?)也不是最終將成為的「一頁書」,此時此刻,他就只是寄曇說,生命如同寄託在這世界,眨眼一瞬即開又滅的曇花,終將消逝卻具體存在過的禪劍一如。




相對於在夸幻之父的生命後期,就一路相伴且見證其蛻變的楚天行,弄琵琶自然是難以因著寄曇說「今生」的善行與救命之恩,就斷然放下與形如其「前世」的夸幻之父之仇。畢竟那是造成她從此痛失天倫、孤苦無依的命途,如此攸關自身生存境地的仇恨與怨氣,而對於夸幻之父的憎恨,也讓弄琵琶陷入了對於眼前之人的困惑與執迷。




而何謂「人之最」?當年的浩星探龍又是遭逢了那些變故,從承接天命的人中之龍,化身為引來無數災劫,不知還保有幾分身為人類的自覺的「夸幻之父」。寄曇說讓弄琵琶跟著自己,雖不主動與其接觸卻像是某種變相的「同行」,時而也會回應這位憤怒地前來質疑他,對其興師問罪的「受害者(夸幻之父的)」,採取的卻是讓其近乎無話可說的不卑不亢,同時又帶著絲絲難以言說的無奈與溫柔。




感覺寄曇說對弄琵琶的態度,似乎是在給自己的自我追尋之路引來絆腳石,又像是承接著源自這具主人(浩星探龍或說夸幻之父)意識已遠去,記憶卻仍長存的肉身,對應著其所言的吾「乘願而來」,似乎這樣的追尋之路,以及與仇人(夸幻之父受害者)、朋友(楚天行)的一路同行,也是別有寓意的安排,也帶來不少足以隨之深思的空間。






03.幽界焦土大計:棋者下棋只為自己





在正道與邪道的短暫合作之下,劇中的第一波災害「血闇結界」可說是順利解除。然而緊接著,卻是禍害不下於結界的「天火」,由天魔繭所率領的幽界所發起「焦土魔宇大計」,其要讓魔火所經之處,接連焚燒九日,直到成為寸草不生、人煙絕跡的死地。而魔火要徹底解除唯有依靠天魔繭的收手,其他方法都只是治標不治本,火雲也無法真正消散,只會被移往其他地方,造成更多生靈塗炭的浩劫。




可說是,這正是天魔繭對於逆神暘的報復,同時也是體現了他亟欲拓展勢力範圍的野心。在這個部分,也將焦點拉到自己蠻感興趣的角色──棋邪縱橫子。一開始,感覺他像是誤
打誤撞(為了保命或避免徒生戰端)加入幽界,而從他跟仙蝶的合作,又能看出他其實不是純粹為天魔繭的鴻圖霸業出謀獻策,或許他入幽界除了保命也是另有圖謀。




說到天魔繭與棋邪的合作,看起來也蠻像是當初他與地繭、風之痕等人的模式重演。當然,相對於本就理念不合,又身為幽界聖母之子的地繭,以及本就是受其操控意識才能配合行動的風之痕,天魔繭對於棋邪應該是會比較放心,然而,或許天魔繭最相信的也只有九五之盒與自己的力量,加上預言裡棋邪也算是他霸業中的重大威脅(預言裡似乎沒指明何威脅),與棋邪本就飄忽、無可捉摸的態度相互呼應,天魔繭對這位軍師可說是採取更多的防備而非信任,所有的戰略也仍是由幽界霸主自身來主導,像是他開啟焦土大計時,也並未事先與縱橫子商討或至少先讓其知曉。




聰明如棋邪,想必他是早已明白天魔繭的心思。而他也在為著魔主的焦土大計奔走、招降時,與投誠狩宇的樂尋遠一樣,遭到來自於同類,也就是論俠行道的正義之士的質疑,質問他為何會加入殘害武林的幽界,面對那些殘虐的手段時都不會於心有愧嗎?而棋邪的回應倒也淡然,他認定自己只是一名「棋者」,並不會像尋常俠客那般,帶有「良心」或「道義」的包袱,對於一名棋者而言,下棋就只是為了自己,享受那有勝負有高低起伏的對弈過程,或許那一切都只是順勢而為、隨心所欲而已,並無太多道德考量或正邪之分。




其實在入幽界為天魔繭的軍師之後,感覺棋邪仍像是一位觀棋者,同時也是在跟終究無法信任他的魔主下一盤棋,只是他身處的位置剛好是跟蒼生敵對,像是助紂為虐的惡徒協助者。




對應棋邪在較前面的劇情裡,與天十三覺在仙棋台的那場,已預見輸贏而起身離去的那場對弈,會逐漸想去分析縱橫子這顯得高深,行事頗有跳脫既定框限的風格的角色。而假若正如他自己所言,他只是為了身為棋者,為自己下棋的使命或樂趣,那當他面對天魔繭所發起的無情戰火與對自己的猜忌,下一步又會如何做(/落子)?




他與魔主既不是純粹的合作,對應各方勢力,顯然就不是純粹的入局,在亂世中保有超然又樂於親身接近暴風圈,面臨各式威脅猶能靜心觀看局勢、緩步而行的從容姿態,是這一部裡的棋邪縱橫子帶給自己的,某種十分欣賞的直觀印象(笑)









寫到這邊篇幅不知不覺也有點長了,因此其他方面,就改成比較雜談式的長話短說。




在本覺禪林方面,劇情也算是有讓自己蠻驚豔的轉折,或許是自身本就喜歡偏向「獵奇」的路線,佛寺裡莊嚴的祈福法會在某種詭異的力量催化之下,一夕之間轉為眾人魔化、獻祭的人間煉獄,華麗而肅穆的金身佛應聲裂開,其包藏的竟是一座詭譎、猙獰的修羅像,再加上為了讓病危的愛妻全然復原的一線生機,而蒙蔽良知成了這座包藏禍心的佛寺的劊子手的啟示聖國「聖雄(或前聖雄)」恨吾峰,整座佛寺籠罩著冰冷、殘酷且無解的肅殺之氣,足以吞噬所有或被動或主動踏入禁地的生靈。




當修行者的肉身坐化之際,自然而然發出的那聲「哞」,竟是暗示這是將生命獻祭給「魔」,參與法會的眾人在修羅像發出的一聲聲「魔」,像是詛咒般催化了虔誠信徒心中的魔性,為逝者祈福的法會一夕之間,成了入魔的生者自相殘殺的瘋狂盛宴。對照人覺非常君在法會舉辦前夕,前往本覺禪林探訪時,透過一桌素菜就能感受到災變將至,就會覺得這樣的安排十分巧妙,也會讓人好奇接下來這座入魔(本來就是由魔掌握)的佛寺,會如何發展與造成多少災劫?



而若不是我早就知道人覺切開來是黑的,想想看到目前,真會覺得這確實是一位不世出的高人,雲遊四海的吃貨形象也深得我心,可能在看的過程也會不太置信,懷疑其究竟是黑?是白?或是灰?




而既然已經知道這是位可愛迷人的反派角色,那也正好可以好好欣賞他是如何布局,一方面營造出良善、無害又淡泊名利的形象,一方面卻暗中搞事,終而翻覆武林,與擺明就是要「弄亂世界」的地冥(明面上的反派)暗中較勁,同時又用雙面手法來給正道或受害的人們一些線索與幫助。




而目前,會讓自己想先好好完結這篇又寫得有些長的心得,趕緊開啟下一集好好欣賞後續發展的,還是第三十集,地冥主動對天跡發出邀請函(看到那邊我整個超興奮的>///<),邀請他到窈窈之冥一聚,那個顯得有點陰森的骷顱頭幻象,不知為何在我眼中竟然感覺有點弔詭的可愛,可能是不小心腦補了天地吵架(/打架),卻又心繫彼此(且擁有形如雙胞胎的神似長相)的場面。




而後來人覺也前來窈窈之冥,天跡對其說「想不到你也來了」,又讓我聯想他其實是有一點失望,因為他本來以為這一次是自己與地冥的「單獨約會」。而雖然現在的地冥就只是一團詭異的東東(覺得有點像紫色鮟鱇魚W),不知為何看到天地人互動,特別是天跡與地冥的對峙(鬥嘴xd),就會有特別期待又興奮(腐女魂的發作xd)的感覺,也會不自覺地開始腦補一些兩人相處的小片段……







目前,這樣一路追到第三十集,也感覺到各個角色真的都蠻有魅力與特點的,想到之後就可以看到各式各樣的地冥(先是永夜劇作家),還有他與天跡之間又愛又恨的相互制衡(天地不容),就會越來越期待繼續看下去,雖說在看的過程中,依然免不了又要見證部分喜愛的角色退場,而有些淡淡的惆悵與不捨。




而或許,這也是自己還想繼續每看幾集就寫寫往往不小心寫太長的心得的原因吧!




以上,這篇就先在這邊告一段落了www也一樣歡迎有想討論或分享心得的版友,於此篇自由地留言或閒聊囉!   




感謝大家^^


--
風與樹

隨意來去的身影,鮮活此境
揮灑所有快樂與孤寂/一方城池,守住漂泊足跡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3.2.141 (臺灣)
PTT 網址

asdf9506/07 06:59棋邪之前的劇情就似乎要做大事,但整線突然就消失的莫名

那感覺蠻可惜的...

tim111206/07 08:20玉梁皇不去碰孤星鴻雪 單憑三冠之首暨武都之皇 都能稱霸

tim111206/07 08:20一方

tim111206/07 08:21只是他要的太多 超出自己跟武都所能拿的

tim111206/07 08:29而所以武都的將士在古原爭霸末期就死絕了 國祚還遠短於他

tim111206/07 08:29的前任北辰皇朝

tim111206/07 08:30甚至在古原時期 劇中也提過武都約九萬大軍 在霹靂歷史這

tim111206/07 08:30軍力也算不上強

tim111206/07 08:32與期搞後來有的沒的 還不如厚基國力

會覺得玉梁皇好像只執著在槍界 是都不用治理他的國家了嗎?www

asdf9506/07 11:31其實在霹靂厚基國力是很好笑的一件事XDDD

jenSTUDY06/07 11:41霹靂建國超容易的!三人成團~(看向胤天皇朝)

三人成團有點微妙xd

※ 編輯: jean17 (111.82.219.61 臺灣), 06/11/2021 15:3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