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分享] 花東新車站-壽豐 豐田 南平 鳳林 萬榮

看板Railway標題[分享] 花東新車站-壽豐 豐田 南平 鳳林 萬榮作者
taipei11827
(點點)
時間推噓 2 推:3 噓:1 →:5

隔了五年才寫了第三篇

內容有些是舊照片敬請見諒

花東新車站巡禮3─壽豐、豐田、南平、鳳林、萬榮

圖文版網誌
https://taipei11827.pixnet.net/blog/post/47455748



https://imgur.com/a/LrFp665
花東線車站改建主要是依據民國99年(2010年)核定的「花東線鐵路整體服務效能提升計畫」,配合花東地區整體觀光發展計畫及東部永續發展計畫,並改善新城站至台東站沿線27個車站功能及周邊附屬設施。改善內容包含:車站融合一鄉一特色的建築風貌、族群特色、車站空間功能明確化,納入「文創」因子,構思與地方文化創意產品及特色產品展售結合,增加車站特色、內涵;設計綠建築車站、改善車站硬體設施成為友善環境、設立遊客服務中心與e化設施、提供餐旅及農特產品展示服務與自行車補給站。計畫自民國98年
(2009年)起到民國108年(2019年)結束。

其中,壽豐站為新建的高架車站。豐田、南平、鳳林、萬榮為改善與整建後的車站樣貌。壽豐站成為壽豐地區進出門戶及地標,表達傳統樸實的移民特色。豐田站保留著東拓時期之原本站房,將老舊外牆換上具質感、耐久性高,搭配大理石之仿清水混凝土牆。南平站亦保留著東拓時期之車站做細部改善。鳳林站以客家元素「花布、桐花、客家建築、晴耕雨讀」等為架構,呼應「客家小鎮」的特色。萬榮站造型結合林田山日式房屋,塑造萬榮地方人文特質及木材產業記憶。整體而言各站均有獨特的設計感。


壽豐站─壽豐進出門戶的地標
https://imgur.com/a/uIbFMV3
壽豐站設於1910年,初名鯉魚尾驛,1917年隨地名改為壽驛,為台灣鐵路史上唯一以單字作為站名的車站。1946年國民政府將地名與站名一併改為壽豐。壽驛在日治時期是重要的原物料轉運站,負責將池南運下來的木材轉運到花蓮港,也將甘蔗運往花蓮製糖所壽工場,後來製糖工場因太平洋戰爭遭受美軍空襲而受損。


壽豐高架車站為新建的車站,連結車站前後的動線,成為壽豐進出門戶的地標。整體雨棚造型反映壽豐地區移民聚落的建築,表達傳統樸實的移民特色。壽豐站在色彩配置下較為黯淡,多為灰色系的配置,力求和周遭建築物景觀一致。車站配置保留較多的開放空間,一樓站前廣場可做完展演空間,一旁即是座位區、售票處與售票口。付費區站內空間空曠,並將機電室分配到路線後面,盡量分散各項設備的位置,以增強視覺上的寬敞。


https://imgur.com/a/vmqFPK5
壽豐站改站前的樣貌,為東拓時期的站房。



豐田站─日本移民村的聚落小站
https://imgur.com/a/fbX0jPe
豐田站屬於改善整建的車站,沿用原有站房進行改善。豐田站於1913年設立,名為豐田乘降場(招呼站),1916年站房等設施完工後改名為豐田驛。豐田是1911年日本政府繼吉野後的第二個官辦移民村,由山下、森本、中里、台平等4個部所組成。太平洋戰爭結束後,國民政府將山下改名豐山,森本、中里合併為豐裡,太平改名豐坪,但豐田則沿用至今。

豐田站僅做細部設施的改善。保留原有東拓時期的大理石外牆,並搭配大理石之仿清水混凝土牆,做車站門面及外窗的更新,並請書法家將車站站名題字。整建項目包括:
1.現有地下道增設無障礙電梯、自行車牽引道
2.廁所整修
3.室內、外牆整修
4.屋頂防水工程
5.月台加高及月台雨棚工程
6.結構補強工程
7.景觀美化及標誌工程
8.相關機電、消防、給排水、污水及空調等工程

https://imgur.com/a/jlot7p9
改建前的豐田站。



南平站─前往鳳林路上的迷你小站
https://imgur.com/a/yL8Y1qL
南平站是位在舊台九線上的一座小站。1913年日本政府在此開移民村,1915年設林田驛,1962年改名南平站。南平站客運量不大,主要運送中鋼煉鋼原料白源石。


南平站僅做細部設施的改善。保留原有東拓時期的大理石外牆,並搭配大理石之仿清水混凝土牆,做車站門面及外窗的更新,並請書法家將車站站名題字。整建項目包括:
1.現有地下道增設無障礙電梯、自行車牽引道
2.廁所整修
3.室內、外牆整修
4.屋頂防水工程
5.月台加高及月台雨棚工程
6.結構補強工程
7.景觀美化及標誌工程
8.相關機電、消防、給排水、污水及空調等工程


https://imgur.com/a/806UEkD
整修前的南平站。



鳳林站─晴耕雨讀的客家夢工廠
https://imgur.com/a/tCCenS4
鳳林地名的由來源自於古老的傳說。漢人來此開墾時,發現森林中到處有木蘭攀爬樹上,遠遠看去就像是即將展翅翱翔的鳳凰,因此有了鳳林之稱。1910年設立鳳林停車場,以台車方式營運。1912年正式設站,之後直到1980年隨著東線拓寬而將原本木造站體拆除,改建現今所見之水泥站體。2012年再度改建,以鳳林當地最具特色之菸樓造型作為設計。


鳳林在開發初期稱為Mari’od,是阿美族語「坡」的意思。目前這裡客家人居多,占六成比例,是全縣及東部客家人口最多的地區,已列入台灣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從日治時代開始的菸草種植業所帶來的數十棟菸樓在這裡保存相當完整。另外這裡最出名的是培養了近百位的校長,故又有「校長夢工廠」之稱。


鳳林站的站體更新屬於整建。設計構想以「客家小鎮」為主題,設計了雙層斜屋頂及外牆紅磚,建造菸樓的意象。以複層屋頂並強調節能與解決屋頂漏水及壁癌問題,並且在車站內增加站內空間,作為旅客停留及休憩活動區域,也可做為地方特色產品展售空間。另外,站內以客家元素「花布、桐花、客家建築、晴耕雨讀」等為架構,姓名牆以活動卷軸形式,上刻有鳳林歷代校長名錄,遊客在轉動卷軸時見到每一位名字,背後代表的是一個個教育的故事。站內也有許多的客家花布,利用植物染的方式,以各種植物為材料,設計染製成富有藝術美感的產品,呈現土地繽紛的色彩。


鳳林站的整建項目包括:
1.現有地下道增設無障礙電梯
2.廁所、室內牆面及外牆整修
3.屋頂防水工程及增設斜屋頂(複層)
4.月台加高及月台雨棚新建工程
5.新建機房工程
6.景觀綠美化及標誌工程
7.增設自行車補給站
8.相關機電、消防、給排水、污水、空調等工程


https://imgur.com/a/lK1aMGU
改建前的鳳林站。



萬榮站─檜木、林田、簡樸古早部落
https://imgur.com/a/DPNqNoO
萬榮站原本屬於阿美族地區,後因為林田山林場開發,為了運送山上的木材而設立了馬里勿乘降場,1918年改名萬里橋驛,1952年因國民政府劃分此地行政區域為萬里鄉而改名萬里站,1958年又因萬里與新北市萬里區同名而將地名與站名改為萬榮。1960到1970年代林田山林場伐木業的興盛期,除了龐大的木材貨運外,也帶動了絡繹不絕的旅客轉乘林田山小火車,每年人數達23萬人。不過隨著林田山林場在1980年代後沒落,載客量開始下降逐漸,再加上後來花東公路的拓寬與公路運輸的普及,車站載客數也門可羅雀。


萬榮站的車站更新類別屬於整建,車站題字十分氣魄。由於附近有林田山,車站造型結合林田山日式房屋,塑造萬榮地方人文特質及木材產業記憶。另外,車站正面造型採層層高低錯落之斜屋頂及木造雨淋板,以及部分抿石子牆面,呈現萬榮親藉簡樸小鎮的地方意象。


萬榮站的整建項目包括:
1.將現有天橋、月台雨棚、長德街房舍拆除並增設地下道及電梯
2.室內、外牆、屋頂及平台整修
3.新建機房工程
4.月台加高及月台雨棚工程
5.結構補強工程
6.景觀綠美化及標誌工程
7.相關機電、消防、給排水、污水、空調等工程


https://imgur.com/a/4pq2veS
改建前的萬榮站。



改建後的新車站都給人耳目一新之感。壽豐站為全新高架車站,外觀低調卻不失氣勢;豐田站保留東拓時期的大理石牆面,與車站旁的五味屋小房子相互呼應;南平站改善原有站體,車站題字渾圓而飽滿;鳳林與萬榮站則各具特色,前者展現出客家文化的在地風情,後者則是呈現林田山輝煌時期記憶的木造風格。整體而言,花東新車站的蛻變都令人十分驚豔。



資料來源:交通部鐵道局,花東線鐵路整體服務效能提升計畫。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41.215.147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taipei11827 (111.241.215.147 臺灣), 07/31/2020 20:20:38

cycling07/31 20:19i.imgur啦

※ 編輯: taipei11827 (111.241.215.135 臺灣), 07/31/2020 20:22:19

jgfreedom07/31 20:25到現在還是看不懂壽豐高架化到底完工沒……

senao07/31 22:13壽豐北邊以後要雙軌化吧

e1907/31 22:45南平車站那四個字,

e1907/31 22:45真是台鐵的一大突破。

e1907/31 22:45好喜歡!

atuf08/01 02:24壽豐站運量比志學站低,但是不知道為甚麼蓋得比志學站還大還

atuf08/01 02:24漂亮。然後萬榮站不在萬榮,在鳳林

OhmoriHarumi08/01 10:33照片沒用自動開圖感覺不太方便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