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 個人申請vs 申請入學
108課綱考招將個申改為申請,並加入資料庫參採(學習歷程)供有資料的人選擇,然後就有一堆高中端的教師、學生和家長表示要「高一就決定志向不公平」
雖然大學端有不斷出來澄清,但好像沒什麼用(ーー;)
想問新課綱的,據你了解,為什麼你或他們會這樣說呢?有什麼和官方有關的依據嗎?
有了解的老人們的想法呢?
--
你是要問為何有高一決定志向不公平這種說法嗎?
今年升高三路過
其實沒人規定你學習歷程一定要高一處理完
我看我們學長有不少仍是考完學測再弄
反正好像可以上傳到四月
唯一有差的大概只有課內的那一塊
看不懂何來高一決定志向+1
首先 國中讀五科考會考上來 剛升高一能有什麼志向?就算
不馬上知道志向 高二照樣被課業選修追著跑 高三學測分科
我認為新課綱立意良善 但升學主義是「結構性」問題 不
是多個學習歷程檔案能解決的 且樓上說的沒錯 學測後再倉
促上傳的是大多數 除神人外沒幾個人能把高一高二隨便壓
線丟上去的檔案直接拿給教授看 導致高一高二的檔案用不
得 高三先把學測考好才有資格翻新學習歷程 不但違背本意
更徒增學生/老師/教授工作量 最後則是 寫了一堆檔案到時
教授真的就會看/採納嗎?還不是在校成績定勝負 結果新課
綱想改變的事沒改到 卻把升學搞得更複雜 更多漏洞
多元只有十件 競賽表現我個人認為很重要 高一沒決定方向
怎麼知道要往哪一個競賽去努力呢? 因為至少有三年可挑戰
當然..大家都在講在校成績與校名更重要 這也是實情
多元的其他類別如檢定、服務、彈性學習、作品都可以後期補
我覺得往哪個領域挑戰不是重點,而是有沒有想挑戰的心
以及對準備過程及挑戰後的省思。這應該是跨領域共同的
需要吧?
看看今年分科就知道一堆人只想號學習歷程學測趕快上一
上
分科大概還有三年紅利期 等到時候大家知道是怎麼一回事
的加上數乙未來回歸學校分數落點大概就會校正回歸了
多數大學教授根本不在乎 就是看備審的心態 除非你特
別神
學習歷程沒用啦,好好考學測拼在校才是王道
在校就是學習歷程啊@@
說實話台政清交還有醫牙中醫才比較需要重視學習歷程
頂大跟醫學比較不重視學習歷程吧
看你校排趴數算不算學習歷程的一種
好學校才有用啊 二輪學校開始就是撿備取
學習歷程真的沒什麼用 審查資料成績=在校成績
問過系上教授跟台中前幾志願的主任,基本上你的選修課
跟未來志向不一樣也無大礙,畢竟這樣的轉變也是一種歷
程,更重要的是累積的收穫與獨有的反思。
就說在校也是學習歷程了,官方資料都沒在看(暈
頂大只看學測 高中學校跟成績
應該還是有些許的差別 在校成績還是很重要 但學習歷程影響
到書審成績 頂大熱門科系我相信大家在校都不差 就比歷程了
相關科系如果有同領域的大型競賽成績應該會有加分
在校差不多就看面試吧 歷程基本上除非大型競賽不然
都不會差多少
面試我個人覺得分數也是在你在校成績 書審看完後就差不多
有的面試問很多專業 有的就只是閒聊分數就很高
我兒子面試陽交 偏閒聊 最後面試成績是 98.33 三個教授
所以我覺得書審還是有必要好好準備 因頂大熱門系差距不大
書審如果能多個一兩分其實都很關鍵
青椒成大二類(尤其電機)最重高中學校跟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