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年薪多少才有「財務自由」的感覺
※ 引述《NTUisgood (台大真好)》之銘言:
: 但跟好 應該還是很遙遠
: 很好奇 有沒有版友或前輩 是真的靠薪水
: 真的可以感覺到「財務自由」的感覺
: 那大概要多少薪水?
財務自由其實和薪水並沒有直接關係。
畢竟薪水是不穩定地,當公司發生什麼事情的時候馬上就斷掉。
要計算財物自由的話可以使用基本的 4% 規則。
就是你擁有多少資產放在股市投資裡面,每年可以花總資產4%的錢。
原理其實很簡單。美國股票平均收入大約7%,每年通膨大約3%。
股票收入減掉通膨的4%部分就是每年可以花的數目。
所以假設想要過著一年一百萬的生活,就要有兩千五百萬放股市投資。
但如果只想要過著一年五十萬的生活,只需要一千兩百五十萬就夠了。
可以先檢視自己生活所需要的花費,再使用4%規則往回算說要有多少資產。
不過4%規則成功率只有95%,如果要更保險的話可以用3%去算。
3%丟進計算機算過幾乎就可以說是零風險了。
--
第一句就在傳遞錯誤的觀念….
薪水不穩定的前提有很多….
一句話直接概括 講幹話
你怎麼不說投資不穩定
投資不穩定是短期的,你買全美股ETF放長期基本上一定賺。 這是有歷史根據的,你可以查詢歷史在任何時間點買美股大盤放20年看看。 就算你是在大蕭條前All In,放個二十年還是會漲回來賺。
財務自由其實和薪水並沒有直接關係。因為我爸爸是郭台銘
完全錯誤啦,4%是債券時代的數字,你這後人亂說的
公司倒掉的機會,比你投資失敗低很多,神邏輯……
原來股票是穩賺不賠呀
投資有賺有陪,但當你買美股大盤ETF放個二十年100%會賺,賺多賺少的差別。
覺得怪 為何支出要扣通膨
如果你沒有把通膨的部分賺起來,那麼等於你的資金消費力會不斷被通膨吃掉。
4%是基本,現在都推廣最少5~8%,因為通膨
主計處說臺灣沒有通膨喔
通膨的台灣,最低薪資都有跟著調漲喔
沒算通膨 每年一百萬 10年後實質購買力少很多
你不懂
建議可以去自己搜尋看看FIRE 相關的文章,你會懂得。
蠻正確的觀念
網路上都有excel財富自由計算機
4%變基本沒錯 現在是推薦3% 哭哭
4%金流來源要廣(股息、房租、利息),才不會心不定。
薪水會斷掉 投資肯定賺到平均值以上? 神邏輯
對的,只要你投資風險夠分散(買大盤ETF)投資收入會剛好接近平均值。 財富自由退休後就不要想翻倍賺大錢,目標是風險分散穩穩賺就好。 多賺了改變不了生活模式,賠了反而失去現在擁有的生活。
4%是看雜誌的齁
也很多公司 只要你有穩定的身體就有穩定的150萬
那是不是財富自由的準備金是0 所以你都在聽投顧老師亂說
還有 美國今年是-20%喔
未來的是哪有100% 你是神嗎
如果你還是必須要在某個公司工作才能維持生活,這算哪方面的財務自由呢? 只要工作還是維持生活的必要手段,你仍然是被關在討生活的牢鎖之中。 以財務自由的角度來說,投資都是要看長期的,畢竟一年最多也只花個4%而已。 現在跌的20%,過個幾年就會漲回來。自己去看看一百年大盤走勢歷史就知道了。
※ 編輯: yorkhung (220.135.161.245 臺灣), 06/17/2022 02:11:14幫補血,認為觀念合理
爆
Re: [問卦]結婚後的收入至少要多少才夠生活?前 : 沒有多餘的投資,所以沒辦法隨心所欲的購物,感覺生活還是很困難,如果之後有機會 結 : 婚感覺生活會更困難,請問有人有同樣的感覺嗎? 過來人經驗給你喔~爆
[心得] 致 零存款的理財新手致 零存款的理財新手&還沒有理財想法的畢業生 畢業不是結束,而是新的開始。 生涯規劃,應當優先於理財規劃。 又到了畢業季,那A大就來貢獻一篇文章 給應屆的畢業生,以及目前還存不到錢的理財新手。40
[問卦] 有效的「打房政策」是不存在的?最近體悟了一個殘酷的現實 在自由經濟的前提下, 不存在「有效的打房政策」 原因很簡單 那就是政策的效果有其極限52
[討論] 台北市資訊局,年領一百五十萬的黑官...(今天最後的扣打) 柯文哲說台北市政府沒錢養網軍,可是我發現一個問題: 柯文哲在109年度的資訊局預算中,一口氣增加了職員六人、約聘九人, 總預算為一千兩百萬;11
[心得] 我是如何發揮測試仔的專業達到財務自由我是如何發揮測試仔的專業達到財務自由的 前情提要: 1. 20年測試 2. 為什麼幹了20年 我終究還是一個測試仔17
[問卦] 股票賠五十萬?我阿肥啦 剛剛看股票版,有人說他這一波賠了快五十萬,哭哭說以後不玩股票了? 阿肥想問一下股票輸了五十萬算很多嗎? 蛤? 不是年薪都兩百萬起跳的嗎?18
Re: [請益] 35歲男理財規劃文長且有惱人的算數 單純分享我自己的看法 如果有不同意見也歡迎討論指教 年薪700萬每年可以存下500萬的話你的年支出約200萬 假設這已經包括還貸款金額的話14
Re: [討論] 32歲男生想離職 需要的資產過了兩年來回自己的文檢討一下 結果我還是繼續上班了 因為想想也是有點缺乏安全感 職業倦怠剛好也稍微沒那麼嚴重 怕辭職後沒收入結果股市剛好大虧就麻煩了 現在想想好像也是有點先見之明(?) 目前資料變化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