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討論] 這十年來,傳統硬碟進步的好慢

看板Storage_Zone標題[討論] 這十年來,傳統硬碟進步的好慢作者
monguly00
(企鵝撲撲,沒有演化,哪W)
時間推噓22 推:26 噓:4 →:72

昨天剛把一顆2012年使用的seagate 2T硬碟賣掉,記得當年應該是買三千左右,用了這麼久還能賣600。 回頭看一下目前的組裝市場,2T硬碟還在賣、4T硬碟也還要近三千。

記得二十多年前使用電腦時,硬碟容量的翻倍速度相當快,同價格等一年時間容量加倍都不是怪事,

但近十年來,電腦最大的發明SSD出來以後,雖然傳統硬碟市場有萎縮。 但主流市場容量的提升實在很緩慢,是碰到物理瓶頸了嗎?

印象中自己買的硬碟,價位都是在2500-3500左右

1996 -》850MB
2000-》8GB(有點忘記是4G or 8G了)
2002-》20GB
2006-》120GB
2012-》2TB
2017-》3TB
2021-》4TB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1.213.92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monguly00 (175.181.213.92 臺灣), 01/17/2021 19:38:35 ※ 編輯: monguly00 (175.181.213.92 臺灣), 01/17/2021 19:39:16 ※ 編輯: monguly00 (175.181.213.92 臺灣), 01/17/2021 19:39:52 ※ 編輯: monguly00 (175.181.213.92 臺灣), 01/17/2021 19:41:17

andy199113 01/17 19:47被SSD打擊 線上影音跟手機遊戲 網路化用戶不用硬碟

andy199113 01/17 19:49硬碟就是一塊磚頭 沒辦法弄什麼RGB電競風

lettim28 01/17 20:11主流市場需求就是2-4TB就差不多了 沒有繼續進步的

lettim28 01/17 20:11需求就進步很慢 人力資源有限 去開發更有賺頭的其他

lettim28 01/17 20:113C比較划算

SPDY 01/17 20:24畢竟HDD的儲存密度已經歷PMR和AF等技術提升

SPDY 01/17 20:25再下去就是PMR和HAMR(加熱)之類更難搞的技術

sky959929 01/17 21:14原來2000年容量那麼小 當時天堂剛出都沒在注意這些

moonlightz 01/17 21:192000年主流應該是20~30g吧

spfy 01/17 21:27那段時間容量跳很快 4.3>8.4>12>20 就一直上去了

BryantChan 01/17 21:3796年我的硬碟是800多[email protected]@

SPDY 01/17 21:37啊 我第二句是SMR才對 寫錯現在才發現...

rickylin 01/17 21:48雲端搭配串流、除了本機備份重要工作與生活檔案外,

rickylin 01/17 21:48娛樂類都不需要存在自己家了

rickylin 01/17 21:49不過我有lag不耐症,還是20tb HDD放著

WARgame723 01/17 23:04硬碟發展遇到瓶頸了

pikachu2005 01/17 23:14家裡還有顆3.5吋400多MB硬碟,去年整理房間好奇心通

pikachu2005 01/17 23:14電,看裏面有甚麼資料,結果它冒煙了,我想古董還是

pikachu2005 01/17 23:14乖乖躺在抽屜就好。

comipa 01/17 23:21瓶頸個鳥 市場生態改變而已 傳統HDD轉往高容量發展

comipa 01/17 23:24HDD現在就快被擠成非主流了

nissptt 01/17 23:35要看市場,很多都線上影音了,加上網路發展,本地儲

nissptt 01/17 23:35存急迫性降低。手機高畫質錄影帶起來的需求,應該也

nissptt 01/17 23:35被吃掉不少。會開機殼內接的人比例不高。外接硬碟

nissptt 01/17 23:36很多人買來其實很少用(我收了不少顆,其實時數啟動

nissptt 01/17 23:36數都很少。

chuegou 01/17 23:57冷儲存只有認真備份的人需要 上機的也不需要多大

ianmon 01/18 00:562000年是8GB 13GB大概4000

ianmon 01/18 01:02後來南亞海嘯重創泰國,硬碟倒退2年

ianmon 01/18 01:062012年開始固態硬碟量產~ 我2011年買一顆花了8千

ianmon 01/18 01:11SSD量產前記憶體又崩盤,剛好連鎖轉變,全轉去做SSD

jiaxie 01/18 02:23大容量硬碟,一般用戶買一顆裝不滿就不會再買第二顆

jiaxie 01/18 02:24假設傳統硬碟都沒故障,這樣廠商推新硬碟會越來越難

plug 01/18 02:25泰國那次是大雨淹廠房整個斷貨,手上有現貨的漲瘋了

jiaxie 01/18 02:25賣掉。以目前若是有100TB單顆容量,我買了可能十年

jiaxie 01/18 02:26不會買新的硬碟,假設用不壞的話,科科

nissptt 01/18 03:04單顆100T, 一定看得到,但會是SSD先吧!

fthufccqpk 01/18 05:35HDD早就非主流了吧

milkBK 01/18 06:46就一般用戶沒容量需求,有儲存需求的又要穩定的硬

milkBK 01/18 06:46碟根本不會換

eddy13 01/18 06:53原po這邏輯就像一個只買60萬以下國產車的人抱怨油

eddy13 01/18 06:53電車和電動車進步的好慢,甚至以為發展遇到瓶頸了

glen246 01/18 08:48https://i.imgur.com/JKMpqrE.jpg

glen246 01/18 09:00https://i.imgur.com/aFo8P23.png

glen246 01/18 09:051999年沒報價單

glen246 01/18 09:06https://i.imgur.com/LgJOQNn.jpg

glen246 01/18 09:142004年報價 http://i.imgur.com/qLItu1x.jpg

protonchang 01/18 09:48單純消費市場用的比較少吧 都轉向SSD了 但商用可沒

protonchang 01/18 09:48少過 不然大容量企業碟賣給誰XD

ailio 01/18 09:53現在是SSD一年翻一倍,傳統硬碟就跟磁帶機一樣逐漸

ailio 01/18 09:53邊緣,話說磁帶技術現在也還是有在進步

ywc928 01/18 09:54真懷念報價單 以前最喜歡的刊物

jatj 01/18 11:352000年的3000跟2020年的3000購賣力布一樣

B0988698088 01/18 12:38為什麼你買不起的產品就是物理瓶頸?發文前有先想過

B0988698088 01/18 12:38

你看不懂文章在討論啥可以問,上來直接扣人帽子不會看起來比較懂。

fck01 01/18 14:44還要考慮通膨吧?你都買同價位帶的產品,結果花同

fck01 01/18 14:44樣數目但錢的價值根本不一樣,當然感覺升級不大。

birdy590 01/18 15:55便宜的硬碟還在海上

F04E 01/18 16:07目前容量無法大幅提升是物理瓶頸沒錯啊

※ 編輯: monguly00 (27.242.138.8 臺灣), 01/18/2021 17:18:54

cidw 01/18 17:44真是懷念的報價單

sorrojvr 01/18 18:12廠商不是推出smr硬碟讓你更慢了嗎

wadashi1 01/18 18:30還在傳統硬碟,現在都SSD,連備份都用SSD了

a577108 01/18 20:10為什麼1999年報價單上的某些硬碟要加註毫秒啊?

hsyumi1026 01/18 20:14至少單碟容量進步滿多

comipa 01/18 21:10標註毫秒就硬碟隨機存取時間(access time)

comipa 01/18 21:11SSD現在大家都0.0xx ms就沒人在比這個了

gogoj 01/18 22:50看到懷念的大腳了

nissptt 01/18 23:50毫秒,轉速,磁臂,儲存密度(同型號,有時會有不同

nissptt 01/18 23:50碟片數),buffer大小,和後來的NCQ都有影響。這是

nissptt 01/18 23:50磁盤碟跑系統慢於SSD的主因。windows用了很多手段去

nissptt 01/18 23:50減少它的影響,使用者就靠增加RAM和defrag。

tomomo520 01/19 02:04Ssd 出現之前,高轉速延遲低傳輸快,出現後硬碟就朝

tomomo520 01/19 02:04向高容量路線,不拼速度了

tomomo520 01/19 02:074t 三千,那之前雙11特價14t也才7千多

balius 01/19 08:16Access time=seek+latency+transfer的時間,HDD需要

balius 01/19 08:17最長的seek time在SSD上幾乎可以忽略,但在高階SSD

balius 01/19 08:17上就會比較latency time,不過這對一般消費級用戶來

balius 01/19 08:18說通常也是沒有計較的需要...

aioloslin 01/19 14:00物理極限就是在那邊,這也沒辦法

yiyin330 01/19 15:23物理極限我記得10幾奈米就有人說是極限了..

YCL13 01/19 17:20物理極限又還沒到,這幾年的儲存密度還在上升中,問

YCL13 01/19 17:21題是要夠便宜做出所以有很多限制

pirrysal 01/20 05:182008印象是320G 640G 750G 1T 1.5T 234T 這樣上來

tint 01/20 07:48PMR紀錄方式磁盤密度幾乎都沒在增加了

tint 01/20 07:50只能靠增加碟片數或其他紀錄(SMR、HAMR..)方式

tint 01/20 07:52來增加整顆硬碟的容量

YCL13 01/20 12:38更早之前的LMR也遇到上限,然後就改用PMR呀

F04E 01/21 20:01PMR極限早就到了

Noobungas 01/22 17:13100t要下載多久,啊?

dvdr2001 01/22 20:41遇到瓶頸無法克服。

blackstyles 01/22 23:36但線上影音說下架就下架 真的還是放一份在硬碟比較

blackstyles 01/22 23:36安心

glen246 01/23 09:48沒錯,串流影音+彈幕我都會離線保存在硬碟裡,遇過

glen246 01/23 09:48不少次被禁播而下架或內容被刪減

Hurricaneger01/23 23:26硬碟有物理限制啦!但是我們有消費能力限制。

jyhome 02/08 00:01我覺得 是硬碟發展到了某個瓶頸,就像手機電池也是

jyhome 02/08 00:01一樣的情況,要大容量只能增加碟片(電池體積)達

jyhome 02/08 00:01成,所以高容量硬碟價格降不下來(材料成本高,結構

jyhome 02/08 00:01較複雜)。除非 密度、碟片材料、讀頭、都更加進步

jyhome 02/08 00:01,良率提高才有可能容量價格比在下降。 雖然一般

jyhome 02/08 00:01家用 與商用 硬碟使用漸漸轉向ssd,可是雲端需求增

jyhome 02/08 00:01長速度會更快,資料只會多,不會變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