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北極渦旋驚凍天地,夏季系統抓機會翻
天氣小觀:北極渦旋強到驚凍天地,夏季系統抓機會翻身
今冬真的少見的正北極震盪與強極渦了,
模式預報未來一週,
北極渦旋大魔王已經無法無天了~~強度再往上增強,
整個北極像是隆冬,零下30、40度的天氣小菜一疊!
看來,
儘管要春天了,要進入情感的季節了,
但此時,冬季系統仍想主導整個大環境。
只好先回到科技的季節-冬季的大環境來看,戰場拉到外太空,
這個冬季系統的大魔王:位於平流層的北極渦旋如此強大。
2020年2月5日新聞報導:https://kairos.news/177378
小冰河期即將來臨? NASA:太陽活動近200年來最低!
根據美國美國太空總署NASA對未來太陽黑子活動的預測,
太陽表面無黑子現象將漸頻繁,
而這代表著太陽活動正在減弱,
同時也意味著地球將恐面臨「小冰河期」,恐導致全球氣溫大幅下降。
根據CBN News報導,https://youtu.be/-3dc6XMX-1o
太陽是地球氣候系統的能量來源,地球接受到太陽輻射能的多寡,
影響著全球平均溫度的高低。太陽黑子循環是最廣為人知的太陽輻射能變化,
太陽黑子數量多表示太陽較熱,輻射能較高,黑子數量低則表示輻射能較低,氣溫較低。NASA指,太陽黑子數目約有11年的週期性變化。
而目前所預測的太陽黑子活動顯示太陽活動為過去200年來最低的時期。
天體物理學家傑夫·祖韋林克(Jeff Zweerink)表示,太陽黑子和磁場有關,
從這些太陽黑子發出的紫外線輻射會攪動地球大氣中的粒子,使其升溫。
因此由於缺乏太陽黑子的攪動,導致地球上層大氣失去熱能,天氣也會變得寒冷。
由預測數據看來,未來10至15 年間全球氣溫可能會大幅下降。
1645年到1715年之間,太陽上的黑子數很少,
當時的歐洲氣候被稱為「蒙德極小期(Maunder Minimum)」,氣溫非常低,
足以導致倫敦泰晤士河結冰。
而那也是人類歷史上最寒冷的時期,也被稱為「小冰河期」。
祖韋林克表示,如果黑子活動繼續如預期那樣下降,
那麼人類將經歷一段長時間的冰凍時期。
從氣象局太空天氣作業辦公室提供的最新"過去30天各項觀測數據與指數回顧"
https://swoo.cwb.gov.tw/V2/img/TCProducts/Previous.png?ts=1582863538020
名詞說明:https://swoo.cwb.gov.tw/V2/page/Outreach/Questions.html
平滑的太陽黑子數量(SSN):0
Xray輻射通量:偏低
太陽風攜帶的電漿造成的行星際磁場(IMF):變化幅度趨緩
太陽風密度:下降。 (介於1~10個粒子)
太陽風風速:下降,偏慢。 (<400km/hr)
高緯度地磁擾動指數KP:緩和 (等級值<4)
地磁擾動指數DST:維持穩定0值左右
因此,目前太陽活動力差。
為了更加了解太陽,就必須更近觀察太陽,
然而,自古至今,觀察太陽有不少的挑戰,
其中一個挑戰就是:
人類觀察太陽的視角卻始終被局限在地球公轉軌道所在的平面上,
美國東部時間2月9日晚上10:30,
也就是日期:2月10日的上午11:30,一位新的太陽攝影師將上線,
隔日,
2020年2月11日 上午10:00新聞:歐洲太空署的「Solar Orbiter」太陽探測器順利發射
這是繼美國的 Parker Solar Probe 之後又一枚新一代的先進探測器,
目標同樣是在加深我們對太陽的各種物理現象的理解,
並且為改良太陽風暴等極端太空天氣的預測打下基礎。
Solar Orbiter 全重約 1.8 公噸,大小差不多是個每邊長約 2.7 公尺的方塊。
在今天升空後,它將花上三年半的時間,經過地球與金星多次的重力協助,
逐漸降低近日點到 0.28 天文單位左右,而遠日點則是保持相當遠的 0.9 天文單位。
不過,在降低軌道的同時,
Solar Orbiter 也同時將增加相對黃道的傾角,
首先來到 25 度,如果未來任務獲延長的話,還會再進一步增加到 33 度。
這個傾角,再加上它與太陽的距離,讓它可以「看」到太陽的兩極,
在太陽探測器當中是頭一個。
比較2020年2月發射的(SO)Solar Orbiter 與
2018年8月發射的Parker Solar Probe(PSP)
PSP雖然觀測儀器沒有SO豐富,軌道也基本處在地球公轉面以內,
但其與太陽的最小距離比SO更小,能夠探測到日冕加熱和太陽風加速最原始的過程。
PSP和SO在各自的生命週期中,應該會有不少合作的機會,
從不同的角度或不同的儀器,分析太陽上的同一個結構或現象。
事實上,2019年8月PSD探測器已經傳回第一波研究成果,
其中顯示地球附近的太陽磁場無論強度還是方向都很穩定,
2020年1月底,
NASA的Parker Solar Probe第四次通過近日點,
從距離太陽1160萬英里(1866萬公里)處飛過。
擋熱板溫度讀數達到華氏1,134度(攝氏612度),
最近,它傳回的第一批數據資料揭示了日冕和太陽風等活動,有望揭開太陽的未解之謎。
結論:
從2019~2025年,PSP的探測數據,可以揭露太陽活動的真實面。
可更加證實:太陽近來的安靜程度了。
總之,
儘管NASA預測,未來太陽表面無黑子現象將漸頻繁,
[太陽黑子]https://swoo.cwb.gov.tw/V2/page/Outreach/Questions.html
利用可見光進行太陽光球層(photosphere)觀測時,
有時會記錄表面出現數量不定且大小不一的黑色斑點,
這些黑色的斑點正是被稱作太陽黑子(Sunspot)的區域。
細看太陽黑子,有些黑子在中央的位置顏色顯得深黑,
然後外側圍繞著較為淺色的區域。
這樣的深黑色區域稱為"本影",而相較於本影周圍的淺色區域則叫做"半影"。
由於光球層的溫度大約是克氏溫度6,000度左右,
所釋放的輻射波長剛好落在人類肉眼可以看見的範圍,也就是所謂的可見光。
太陽黑子是在光球層中磁場較強(約為地球磁場強度的400倍)、
溫度較低(約4,000度左右)的區域,
所以釋放出的輻射波長不在可見光的範圍,因此就成了黑暗的區域而稱之為太陽黑子。
因此,從以上說明,
太陽黑子雖然可以呈現太陽活動水平的強弱,
但是太陽黑子對太陽輻射的影響並不大,
而這些能量變化是否能夠起地球氣候的變化仍有待觀察,
只是,
2019~2020 太陽活動趨緩 => 對照 2019~2020冬的強極渦事件頻繁,
或許,
關鍵不在太陽黑子,或許在太陽風。
太陽風指從太陽大氣射出的超高速電漿(帶電粒子)流。
當太陽發生強烈的活動時,大量的帶電粒子隨著太陽風吹向地球的兩極,產生極光。
那麼就要看看 2019~2020冬季的極光與往年是否不同了。
這又是另外的研究課題了。
(北半球高緯度地區 欣賞極光高峰期:秋~冬/初春)
**
回到北極大氣平流層的模式預報,北極渦旋真的強爆炸了,
100hpa大氣平流層北極渦旋中心14800米,
模式預報未來一週北極渦旋瘋狂增強至14600米,
原因當然與北極渦旋中心位於正北極,抓緊北極點最後的永夜有利環境,做最終爆發。
不過,這波異常強極渦事件,模式修正掉了原本預測的東亞型強極渦,
比較偏向北美型,但其實嚴格說來是平均分布型。
再回顧今冬以來的異常強極渦事件:
1月底的東亞型異常強極渦 v.s 2月中的北美型異常強極渦:
https://imgur.com/a/VqIW6Bf
來看這次 3月初 "稍微"偏北美的異常強極渦:https://imgur.com/a/90zBMR3
因此,模式預報修正了對東亞後期的溫度提升不少,原先的冷氣團變成冷空氣,
北部低溫度介於15~17度。
這就要給夏季系統崛起的機會了!
對人們,強者創造機會,弱者等待機會。
對氣團,強者冬季系統遺漏出機會,弱者夏季系統把握住機會。
模式預報,一週過後,夏季系統要崛起了,
太平洋高壓站穩腳步崛起於西北太平洋上。
情感的春天就要到囉。
在降雨部分,由於未來一週仍是冬季系統大環境,
強勢冷高壓吹東北季風控場地面,還是冬季大環境的地形雨偏多;
隨著夏季系統崛起後,
春季大環境的鋒面雨要易主替換掉冬季的地形雨了。
即,
過渡季節冷暖大戰--春季大氣高空秀拭目以待了
最後,情感春季,就為冬季跳一支 last dance 吧
冬季倒數24小時~掰囉
(以上供參囉)
--
頭推
進入3月中旬極渦獲勝的狀況可以再觀察留意 3月上旬
已經有冷暖大戰的模樣出現了 高空大小波槽不斷出現
也許全球暖化剛好可以減少太陽活動變小的影響?
推
請問地球自轉軸擺動對氣候的影響,能被觀察到嗎?
不期不待,修掉偏冷狀態對目前疫情算好消息了。
以局本部長年3月18.5度的均溫來比,3月首周算是偏
冷
推
推
感謝科普文,好詳細
推 如果只看3月上旬的話台北均溫應該是17.3度
CWB最新月長期預報其實也沒有明顯偏冷的訊號
我的冬天快回來QQ
要考慮時差性 3月中旬均溫低於上旬的例子也是有紀錄
的...冷暖大戰是長時間的拉鋸戰 尤其春分之前在極渦
尚未明顯減弱時都易有冷氣團南下 不分上中旬
推
Palm Beach Island現在9度,2018最冷到3度過
PBI跟Miami Dade都是1977以來沒下過雪。
不如說太陽活動變小會不會減緩全球暖化好了XD
說不定真的會,持續觀察吧
太平洋高壓終於可以回來台灣溫暖大地了
推,今年北極附近的冰還不錯吧
南半球嚴重乾旱跟太陽活動變小似乎也有關
推
北極海冰目前的面積已高於8個年份的最大值
推 長知識就看D大的文!
推
不知道冰河期北極渦旋可以強到什麼程度
高於八個年份的最大值那頗強的。但看到南極洲研究人
員那邊有破紀錄高溫。日最高溫破20度。
推~~
所以暫時將你眼睛閉了起來
P.S. 2020年1月全球均溫為歷史同期新高
全球防疫中沒空(誤
所以氣候暖化看起來並無停止
那是現在進行式
希望3/9這波強冷空氣能成真 不然感覺強極渦弱極渦對
台灣而言都冷不起來QQ
今年冬季真的太扯,只好之後冷氣開滿自己平衡下
黑暗之中漂浮我的期待
平靜臉孔映著
因應小冰河期,所以要增加碳排?
碳排已經很高了…
雖然很期待小冰期,但均溫創新高是事實
就看表現不錯的海冰,之後能不能讓均溫因此往下掉囉
EC在3/5調弱到6度線抵台,要達標冷氣團可能得靠地
面系統的造化了
就算小冰期真的來了 碳排也不能隨便亂增加
我們並不知道太陽這一次的活動低點會持續多久
海冰的不錯只是跟前幾年相比,實際上還是和平均值差
距不少,另外面積只是其中一種指標,在厚度和多年冰
的比例依舊是慘不忍睹
海冰偏離平均值這麼多年了,就算要恢復本來就不會
突然一年就回到過去,至少沒有再創低,然後慢慢往
均值靠攏,本來就是現階段最理想的狀況了
要先結成冰,以後才有變長年冰的機會
厚度和多年冰比例當然是重要指標,但這不是靠一個
冬季就能達成的事,必須循序漸進,對於剛邁入改善
的本季標準有點苛刻,還是先求有覆蓋再求增厚吧。
而且還要留意這是真的走向改善的道路,還是短期行
情而已...
所以說啊,光只靠面積沒那麼不正常,要將破紀錄的
均溫反轉往下,短期內絕對是非常困難
更別說去年冬季看似很樂觀的海冰,到了夏天又融到只
剩歷史第二低
我是覺得與其靠那些虛無飄渺的指標,居安思危還是比
較實際點
今天有一點零星的午後熱對流
3月初的冷空氣愈調愈弱 感覺要冷真的很困難...
等今年夏天的考驗過就知道海冰能不能撐住
中南半島到菲東一帶太乾了 並不利於冷空氣南下
我記得2017年四月曾經很冷過
其實這個時期預報每天會變動很大,先看3天內的就好
太陽能量今年呈弱 希望能冷久一點 夏天別太熱
東亞在本冬大氣配置的調調其實和去年很像 差別在於
強極渦和弱極渦 今冬因為有強極渦所以才推估至少偶
有強冷至寒流等級的冷空氣南下... 假如要有正常的冬
季 中南半島到菲東(海洋大陸)要維持偏濕的訊號才有
利於冷空氣南下...
還有 不冷的冬季更要留意春季期間冬季系統的回馬槍
2017年的4月強冷 2019年5月偏涼都是好案例
推
小冰河救碳排?這劇本也太連續劇了
那如果冰河期一結束地球不馬上就毀了
地球不會毀 毀的只是人類
白堊紀平均氣溫比現在高10度 恐龍還不是到處趴趴造
推推
南部這幾天好熱,而且回暖濕度也跟著上升,真不舒服
台北局本部2月均溫高達18.7度,暖正距平2.3度。整
季冬季均溫達18.6度,暖正距平1.7度,偏暖狀況僅次
於去年
冬天一去不返
溫暖成這樣子會不會是警訊,不像冬天…
連二年正距平這麼大,當然是警訊,但老實說,好像也
不能改變什麼
代表海平面會逐漸上升,海水倒灌將會經常發生
病毒把經濟弄得哀哀叫,諷刺是這幾個月同期碳排放
可能會相較於歷年是最少的..... 人類被地球請吃罰酒
但我覺得這二年極度異常的冬天,跟北極冰層有很大
的關聯,希望海冰能持續修復,慢慢讓冬天靠近平均
值,其實不只冬天,也連續好幾年沒有之前正規的那
種梅雨鋒面帶來的梅雨了,剛過去的這個秋冬,冷鋒也
少的可憐
有這兩個月的碳排資料出來了?
從能源消耗數據就能推算大部分人為排放
原先NOAA預估進入3月極渦短暫達到巔峰後就開始逐步
衰弱。但後續修正繼續看好極渦增強並略往北美傾斜
而修掉東亞強極渦事件。沒有強極渦事件加上極渦正
在增強,是台灣3月上旬預報修改冷空氣調弱的原因,
尤其上旬末期100hpa 16600位勢米北抬至台灣上空,
更象徵副高勢力的增強。不過高空南北短波槽受已經
開始不安分的波動東移,雖然降溫未如預期,但北部
將開始逐步轉濕冷且天氣變化大,仍要留意
天氣變化大代表的是冷暖交替頻繁
北極渦旋在3月上旬發展的過強,預報看好就算進入3
月中旬有所減弱仍是<15000的超級渦旋的水準。但3月
中旬碰上對流層暖脊的增強導致極渦分裂減弱可要持
續觀察了,這象徵AO下跌且可能有轉負的機率,西風
噴流減弱,500hpa高空有大槽大脊導引冷凍氣團往中
緯度蛇行的可能,模式預報象徵副熱帶西風噴流的165
00位勢米於3月中旬抵達台灣上空,這是有利於副高東
退有利於強冷空氣南下的大氣配置,持續觀察...
大概就是三月會溫差很大...雲霄飛車態勢的體感溫度
代表冰箱門快打開了,因北極圈即將結束永夜
不要太早熱起來啊 大家回想起難受的夏日吧
怎麼預測整理週期有24週期?再往前一輪也有小冰河
期嗎?
近期預報氣溫都調高了
南極不是才剛史上最高溫? 一堆融冰 還小冰河?
NOAA最新的極渦和AO預報真是囧,AO預測正向位持續
維持到3月中旬,雖然模式預測未來有一波波短波槽或
大槽東移,副熱帶西風噴流也壓到台灣上空,但冷空
氣都不是很強,頂多有達標冷氣團的機率,原因除了
副高復甦之外,重點在極渦中心宅在北極點附近移動
,強度進入中旬依然維持在14600~14700位勢米的狀態
,冷空氣緊緊鎖死,要冷談何容易? 真的拖到永夜結
束才準備冷就很搞笑了
好難理解這麼正的AO可以一直維持下去的原因
預測到三月中旬都是2-3天變化一次,冷熱起伏比較大
像3/3回暖,3/4-3/5東北季風溫度降,3/6以後又大回
暖
3/7-3/8甚至南風吹氣會感覺熱了
3/10左右又一波冷空氣下來,那波強度還要觀察
各大暖脊:冷凍的門讓我們開
好奇為什麼可以從低壓流到高壓,還是這個粒子動畫
不是指風的方向?
3/10這波也是冷氣團邊緣的水準 並不是很強
因為氣壓是全部加起來 不是只看某個高度
3/3 00z這報EC略往GFS靠攏: 3/5 00z 850hpa 6度線
抵台 北台灣14~15度濕冷的原則不變 和上一報相比較
較大幅度的改變落在3/7~8 位於華北的短波槽有略為加
深調強東移的跡象 對於北部周末的天氣影響較大
不排除回暖的狀況打折 迎風面有持續下雨的跡象
回暖落空了 春天要開始變好不易了嗎
希望至少接下來南半球冬天的表現能正常一點啊
南半球要入秋了
好想入秋喔~~
dunking大感謝你在大氣版的發言 讓我獲益良多
(  ̄□ ̄)/ 敬禮!! <( ̄ㄧ ̄ ) <( ̄ㄧ ̄ )
每年三月常理還是會有冷氣團.寒流少見但強冷不少見
推
3/7~8 CWB的預報還會有所修正 南北波槽已經迫不及待
的轉趨活躍 回暖不如預期 進入3月中旬北部天氣是較
不穩定的 較偏濕冷 之後是否能出現大槽南下帶來又強
又乾冷的天氣就再觀察
台北是會變一直下雨的濕冷嗎
要冷了,太好了
3/10 雙北14度 苗栗13度
推
3/4 EC 00z: 3/5和3/10 00z兩波冷空氣都是850hpa 5
度線碰頭 都是14~15度左右接近冷氣團的東北季風
會不會3月連半個冷氣團都沒有啊...
最近雨很少 會不會缺水呀 怕怕的
小冰期對歷史來說不就意味著饑荒戰亂
為什麼要期待呀
對不起我很自私...不過我真的覺得太熱了
今天好涼
最近兩周冷空氣都挑周間報到
北極海冰面積於昨天睽違2013年以來正式升破1500萬平
方公里 春夏的重點就要好好觀察是否邁出改善的第一
台北的春雨季開始了
步 還是短期利多行情 最糟的狀況就是重演2012年的慘
劇...當年3月雖有接近15.3M平方公里的面積 但9月創
下不到3.4M平方公里(比台灣面積還小) 有紀錄以來的
新低值...
所以15.3M平方公里也才台灣的五倍不到嗎?
北極海感覺不大欸XD
台灣只有0.036M平方公里啦...
噗...我單位換算錯誤...當我沒講XDDDD
3.4M平方公里不是340萬平方公里嗎?
目前的北極渦旋已經確定在3/2~4強度達14600位勢米
可以查一下是否為天氣小觀系列文以來強度最強的一次
依目前的AO相位預測和長期預報 可能有機會挑戰3月下
旬春分之前維持超級北極渦旋(<15000)的強度...
恭喜 台北靠濕冷這波冷氣團達標
台北冷氣團達標XD
摸了一下冷氣團,大概早上之後就會彈回去了,3/5和
3/10兩波都這調調
看看
觀察強極渦撐到春分可以對春天天氣造成什麼影響
3月中這波冷暖大戰越看越精彩 是深厚中亞脊對應東亞
大槽和副高之間的對決 南北緯向的溫差相當劇烈
3/14有好戲?!
今天好冷XD
這兩天有冷 回到冬天的感覺
繽紛色彩,讓人好不疼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