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小觀:週五弱鋒面,模式再改後期太平洋高壓強
天氣小觀:週五微弱鋒面,模式再改後期太平洋高壓西伸增強
蒲公英颱風北上,偏北風轉強,今起夜晚北部清晨會覺得涼爽些,
且隨著颱風北上後,東北亞冷空氣南下,週五微弱鋒面南下,
北部又是迎接一場微微秋雨。然而,
模式預報重新變更,後期10月初,太平洋高壓轉強且重新西伸增強。
先看北亞,
與南方不同,模式歐洲東部有大暖脊出現,且往中亞形成阻塞高壓的趨勢;
若中亞阻塞高壓出現,西伯利亞冷高壓就要high了。
因此,從北亞大氣場趨勢來看,10月上旬北亞大陸轉為一片乾冷。
如此,
北方大環境蠻符合節氣的變化,
從節氣來看,秋季的節氣從立秋到立冬前的霜降,
對應三個秋季月份則為申月、酉月、戌月。
戌月為秋季最後一個月,也是季節轉入冬季前的秋季最後一個月。
申月-2021/8/7立秋、處暑:冬季系統甦醒,北極渦旋西風槽-庚金,金生水,秋雨出現。酉月-2021/9/7白露、秋分:冬季系統崛起,建立地面冷高壓-辛金,金生水,冷鋒頻頻。戌月-2021/10/8寒露、霜降:北方大陸為乾冷空氣,雨水沒了,大地轉乾,整片乾燥土。
北方大陸的氣候轉變和南方熱海氣候不同,南方季節變化慢,尤其越往南變化越小。
尤其今年,
由於模式重新預報,10月初的太平洋高壓仍強,
下週,菲律賓近海有氣旋擾動,並且進入南海,
且長期預報來看,
南方一排排低壓擾動,下週的北東部天氣會比本週更不穩定;
簡單來說,就是宜蘭雨季要開始了,台北花蓮陪唱。
由於海陸溫度變化,春秋相反,
春天陸地增溫快,海洋增溫慢,秋天陸地降溫快,海洋降溫慢;
往年,
9月,西伯利亞大陸降溫,日本海北部降溫
3月,南亞增溫 ,北印度洋增溫
10月,東亞降溫 ,日本海與渤海、黃海降溫
4月,中南半島增溫,孟加拉灣與阿拉伯海增溫
11月,東亞寒潮爆發季,朝鮮半島到台灣海峽連線以北的海域降溫
5月,西南季風爆發季,南海增溫
12月,台灣轉冷季節,東海、日本南方海域降溫
6月,台灣梅雨季節,菲律賓東方太平洋海域增溫
因此,
9月的海洋冷暖線以東亞到日本
10月的海洋冷暖線以台灣到日本
11月的海洋冷暖線以台灣到日本南方海域
12月的海洋冷暖線以台灣到台灣東方海域
沒錯!
因為黑潮的關係,台灣基本上都是暖海可達之地。
而,暖海是有利太平洋高壓壟罩的。
不過,因為有東亞大槽,
當東亞大槽太強,金多火滅,太平洋高壓就會東退甚至崩潰(冬季)。
相反的,
若東亞大槽不夠強,火剋金,太平洋高壓令西風槽淺化。
而,
秋季的東亞大槽,一般不夠強,因此往往靠氣旋(水剋火)來擠上太平洋高壓,
但氣旋小,太平洋高壓大,
尤其對於弱小氣旋(火多水乾),往往只能乖乖沿著太平洋高壓走了。
因此,
秋季要改變台灣的太平洋高壓環境往往就要靠氣旋了。
(冬季有北極渦旋,北極渦旋在冬季強大有能力投射冷氣團到南方。)
總結來說,
未來一週,微弱鋒面的水無法降溫,後期太平洋高壓還是很火的。
(以上供參囉)
--
推推
頭推
推 暖烘烘的秋季
秋老虎要來了嗎
推
今天晚上涼涼的
帥啊,這才是臺灣該有的秋季,今年冬季應該可以冷
到爆了吧?犧牲9,10月換來的
推推
太平洋高壓怎麼那麼討厭啊! 還不滾!!
推
推
推
都快10月了 高壓乖乖滾蛋好嗎
模式一二天也可能再改呀
慘,今年不會有秋天了嗎
現在熱到10月中還不是最糟的,如果兩個月後還在[
早晚終於比較涼了]這才是悲劇
且不是完全沒機會
高壓好煩
這眼睛越來越像潭美了
大到有點噁心
越來越像2017
看來GFS倒戈EC副高的看法了
2017年秋季的翻版www
台灣的颱風季 也默默的結束了
GFS 預測第一個進入南海的颱風會增強到中颱上限登陸
港澳 然後菲東又有3個擾動 其中2個互旋 會靠近菲律
賓東北邊
基本上就是走去年秋季和初冬模式 幸好不缺水了
鯉魚潭+德基水庫蓄水量2.9億噸水,最多可存3.0億噸水
和去年九月底相比,這兩個氷庫多存了超過50天的民生
和工業用水~~
沒有入秋能稱為秋老虎嗎?
稱為這老虎很秋
GFS又畫餅XD
GFS 又畫出好幾個大餅...
太平洋高壓陰魂不散==
ec系集其實也很多反應 就看是麵糊還餅了
很多測站來到23度或以下 今晚秋意來了一點
清晨淡水21.9
高壓又來,好煩啊
這幾年颱風侵台數量大減,是因為太平洋高壓都一直
很強嗎?
清晨北部有輻射冷卻
台北半夜轉南風 溫度就下去了
昨晚睡覺已經沒開風扇了。
早上起來真的有點冷
高壓位置問題
照文中講的,雙十花蓮天氣應該不好囉!?
南部昨晚超熱…
濕度已不到50,護唇膏準備中
早上出門 陰影處的確有涼感
冷空氣加油點 很熱啊
250hpa可以看到10月初南亞高壓往東移出在東海沿岸
,加持中層的副高建立反氣旋中心,因此10月上旬偏
熱
表示今年冬季可以冷到爆了吧?犧牲了9月10月
不見得,海溫正距平不只是在西太,印度洋東岸也有
,西風大槽一旦高機率殺入中亞南亞導致中亞脊難產
,西風脊對應下的東亞就可能偏暖
南亞高壓今年是西部型,所以併入太平洋高壓花的時間
會比較久
EC: 10月上旬太平洋高壓勢力主導
印象中往年明顯有涼爽感都要等10/10後
去年蠻早涼 9月底10月初晚上去看球賽 風吹的很冷要
穿外套 今年目前沒這困擾
近幾年10月中之前都不太涼,鋒面就算來也只涼1、2天
還是要看大氣配置,台北也曾有過9月低於20度的紀錄
近幾年
但低於20度也很短暫,比較持續的涼大多在10月中過後
回顧2019年9/21出遊照片,我已經穿薄長袖襯衫了XD
我記得2003年9月20日 那天
有鋒面下來 又下雨 冷到我想
穿厚外套
去年九月東北風就呼呼吹了
推
GFS 06Z這一報畫的餅更驚悚了 繼續看下去...
撇開溫度不談,台中目前已經開始不下雨,從這點來看
有開始入秋的感覺
2019年差不多9/19、20有感入秋,那幾天晚上的涼意很
明顯,白天也不會太熱
近年最早的大概就2018了,9/9的清晨有明顯涼意,天
氣也很晴朗(台中地區)
氣象局的氣象資料觀測系統現在已經回溯到1995年,查
閱那些資料時也不免生起感慨之心,2、30年前的此時
日最低溫已經到20度初頭了,有時候還不到呢(當然,
每年的狀況還是不同的)
推
原來資料還會繼續往古早增加嗎,讚讚
模式預測雖然中層副高在東海建立反氣旋中心,但在1
0月上旬後期就要逐步東退了,10月中旬起一旦東北風
南下,因為北方系統發展有一定規模了,降溫會蠻劇
烈的,可能直逼東北季風…
2017的10月中旬當時蘭恩北上一降溫,台北就不到20
度了
18-20年的9月都沒有非常熱 但今年特別誇張 17年10月
上旬也是爆熱 但下旬的負距平有把均溫拉回不少
2017雖然10月上旬前超熱但至少東北季風準時報到
真心覺得中南部這幾天應該考慮一起辦一日無車日 實
驗中南部都不開車 會不會空氣品質可以改善
中南部就季節風向的問題很嚴重 北部冬天風那麼大當
然沒有空汙Zzz
幫鴨賞補推
北部有啊,東北風常帶境外污染一起下來,不過今年
對岸限電
補推
蒙古高原南下的風寫些什麼內容 PM2.5到底懂不懂(X
今年9月均溫是史上第3暖,僅次2017和2014
2017-18和2014-15的冬季表現的都很不錯
期待今年的冬天了 到今天為止每天穿短袖
說北部冬天風大沒有空汙的是反串嗎?XD
東北風共伴大雨的10月要來了 北部東部坐穩了
風大+下雨自然會降低空污停留的時間和量
gfs的劇本一直變欸
會變是正常的吧...
300小時的劇本每天都嘛變變變
EC這報91W直接死去XD
GFS的那個餅,感覺國慶會接近
EC長期預報認為十月7日後臺灣轉濕,搞不好臺灣風季
還未結束?
但如果擾動環流太大,就又是另一個蘭恩了…
問過局長 長期預報為何會把1998 2016當相似年? (199
台中空氣紅爆 秋天真的來了
8、2016的nino3南北兩側海溫明顯偏高 2010和今年nin
o3南北海溫明顯偏低)局長回應是反聖嬰+負偶極
這樣看 印度洋海溫對冬季溫度應該影響不大
空汙問題不能推給風向
若可以證明全國一日不開車 臺灣就沒有污染 那就應
該實驗
樓上講話怪怪的 不實驗怎麼證明?
中國都限電了 那當然只剩境內污染可以努力
中國限電是全中國的工廠都一起關半年嗎?要不然台
灣怎麼可能完全無境外污染源?
爆
天氣小觀:阻塞高壓出現,模式週末後滯留鋒報到千呼萬盼,等到南亞高壓崛起,大氣環境轉梅雨季形勢; 千呼萬盼,等到阻塞高壓出現,東亞梅雨滯留鋒正式登場; 模式預報,梅雨滯留鋒週末以後移到台灣。 不過模式預報對此有點分歧: 1.爆
天氣小觀:下週太平洋高壓東退天氣小觀:下週太平洋高壓東退 單純的大氣環境到了下週會有變化了, 模式預報下週起太平洋高壓東退,西南季風上來; 會有這樣的情形,當然是東亞出現西風槽了; 會有這樣的情形,當然是亞洲遠東地區寒潮爆發。爆
天氣小觀:太平洋高壓強大,馬鞍颱風過後持續熱93W變成的馬鞍颱風,然而, 由於模式預報未來一週太平洋高壓強大,因此馬鞍颱風持續偏西進入南海北部, 並且熱浪持續壟罩全台一週以上,短期內夏季系統處於異常強大的階段囉。 當然, 這並不表示夏季系統會持續強大,進入九月似乎大氣反轉開始,爆
天氣小觀:模式預報增添變數,東亞第一道鋒面天氣小觀:模式預報增添變數,東亞第一道鋒面出現 冬季系統真的是太急了,模式預報下週末東亞第一道鋒面出現, 一看竟是西伯利亞冷高壓發動的攻擊,冷鋒從東北移向華北, 成為東亞的第一道鋒面。 如此一來,太平洋高壓伸向東亞就對上阻力,也增添了變數;爆
天氣小觀:盛夏燠暑的餘威,太平洋高壓虛退實進天氣小觀:盛夏燠暑的餘威,未來一週太平洋高壓虛退實進 現在的下午六點,天空不再如先前那麼明亮了,有點昏黃感, 在太陽直射火速南移之際, 冬季系統逐漸甦醒,北極零星地區出現零度以下, 南方夏季系統該工作了,過渡季節也從北方開始。36
天氣小觀:最新模式,下週北太平洋脊換北大西洋脊天氣小觀:最新模式,下週,北太平洋脊換北大西洋脊 模式預報,本週北太平洋脊過後, 下週換北大西洋脊崛起,對應的歐洲東部槽high了, 但這北大西洋脊的出現,又將會影響北極渦旋增強。 先看東亞,週日中亞脊東移結合到北太平洋脊形成的阻塞高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