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國際橋牌社2》-親切又尷尬的懷舊與再現

看板TaiwanDrama標題[心得] 《國際橋牌社2》-親切又尷尬的懷舊與再現作者
plurrr
(ss)
時間推噓11 推:11 噓:0 →:46

防雷











https://reurl.cc/qOkOvD
刊登於方格子的圖文並茂版本

《國際橋牌社》系列作為台灣難得描述近代政黨政治的「宮鬥」電視劇,無疑讓人相當期待,興奮程度就好比在總統大選前與選後開票時的熱情。那個總是在選前如同插滿旗幟與造勢場合的街頭,讓人多了一股踏實的認同與不屑的拒斥,卻又在選舉之後,心中冒出的旁白:「啊,明天還要上班~」,那樣迅速消退的熱情,從大選激情回到日常。如同在新聞上被熟知,又快速被遺忘的「小歷史」,如今除了可以靠著網路搜尋「再現」當年台灣政治與社會事件之外,如此《國際橋牌社》系列作為那像事件影像化的想像。

整個來說,《國際橋牌社2-同島一命》,想必是製片人有意「再現」過去服役時於馬祖外島年代的企圖作為起點,再現從第一集1994年「千島湖事件」到最後第十集1996年總統大選外加台海危機的特別時間點,從第一季著重在政黨政治的描述,以黎清波(李登輝總統)與國民黨內部政治人物的權力鬥爭契合著台灣民主轉型歷程,並夾雜著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之間的角力。劇本上,第二季除了原本的政黨政治(敘事)線,與本來就有的電視台媒體線,並加強「更像一齣電視劇」的男女主角線,在此男主角為名門出身,並遊走黑白兩道,表面是為了家族事業利益,但實際上有著不為人知的「使命」,偷來暗去地牽動影響著國內外政治局面,又同時回到個人的情感,與作為一個平民百姓的女主角有曖昧情愫;女主角身為一個正義且純真的記者,與男主角的亦正亦邪,做一種黑白鏡像的對照。而女主角求學期間,同樣對社會運動有熱忱的曖昧對象則是因為服兵役,進而帶出在描述大局面的政治角力場景下隨即切換小人物當兵被牽動命運的重要關聯:馬祖的高登島,這個位居前線中的前線。

劇本結構看似沒有太多問題,但第二季個人的感覺,依舊和第一季相去不遠,甚至因為多了其他敘事線,更加暴露製作團隊「無法處理」,或者說「沒有太多意見」下的尷尬與混亂,最後只好用了一種相當煽情、僵硬的「廣告影片」或是某種選舉委員會宣傳:「記得回家投下神聖的一票」的方式,這裡其實連民族主義的激情,美學政治性的東西都還不算,來作為一種大部人可感受的誠意結局。但絲毫不意外,即使第二季在原本權力鬥爭的戲碼中,「改善」、拓展了更具情感與人性的線路。但整體氣氛,依舊還是第一季的熟悉感覺:影像形式的僵化古板,展現在劇本,攝影,剪接,配樂,甚至是連最細微的字卡。

就說一下那個像某些YouTube廣告,讓人想到是不是用模板(template)的字卡好了。千萬不要覺得字卡或所謂文字特效,這樣無關劇情的微小元素,殊不知影像敘事的形式,都從字卡的設計,包含出現的節奏與時間點,建立出影像的氣氛。舉例來說,所以王家衛電影才會那樣字體大小與顏色等等。於是《國際橋牌社2》這樣花俏的動態字卡,與過多的空拍鏡頭,這樣零碎的剪輯時常出現在場景事件的開始,這些旁枝末節都可以足以顯示,整個製作團隊的品味與氣氛,都像是一種行銷影片的模板化氛圍:施展不開的影像敘事。

也許就是那個觀看政論節目的輕鬆與親切感。劇中明顯仿製《2100全民開講》成為一種後設解讀,如同《國際橋牌社2》找了相當眾多的政治人物、名嘴、政經評論者等等政治產業相關人員來客串演出政治人物,那種熟悉跟親切已經不只是在看電視劇本身,更重要牽動了我們時常說台灣政治就只是政黨惡鬥那樣的貶低,卻時常在政論節目的嘴砲中找到身為台灣島民的樂趣。如此公眾又異常私密。

不是像傳統八點檔鬼打牆,不斷被滯延、重複的戲劇高潮要讓人看得很氣又很爽,。也絕非那些過往金鐘獎得獎的精緻感,或是帶有明確想傳達的概念、意識形態等中心思想。《國際橋牌社2》對我而言像是非典型的電視劇,倒是另謀出路,令人想到好比是製作精良的《台北物語》有某種憨直與誠懇,卻無關如何思考、詮釋,於是才會利用政治之名收攏十集內的各種複雜議題:轉型正義,關廠工人,黑金政治等等,並以「同島一命」這個大主題輕易的化約。

如此也就不意外,那個大部分人當兵(至少我)經驗不知為何而戰的暫時性幻覺,忙著應付「內部」不要霸凌我就阿彌陀佛了,還覺得老共會打過來像是回想當年被學長晚上集合夾懶蛋,想輕鬆一下喇賽之餘的玩笑話(註1),這樣的輕盈感到了片尾居然可以順暢的轉彎,為了家人、「自由民主而戰」這類政治正確的字眼來激勵人心,甚至催淚,一時還以為真的在看「莒光園地」。

「我確信我的莒光作文簿沒有記下這些事,那裡面又寫了些什麼呢?」
-那一本忘記帶回家的莒光作文簿 (註2)

《國際橋牌社2》正是那個懷舊的回憶,如此親切的再現。不是別的,是那個時代的人,與其記憶:不關心政治,但談到藍綠、統獨可以跟你嘴一卡車政治的年代。(註3)



(註1)
當然在金門服役期間,也聽過志願役排長回憶起兩國論當年在外島情勢緊張必須全副武裝、荷槍實彈,但好像也絕非「同島一命」,準備要從容就義般悲愴、熱血。

(註2)
筆者部落格文章連結如下
https://blog.xuite.net/notfind/wretch/115339765

(註3)
前者政治(比較)是公民與社會參與、後者(比較)是政黨政治

--
http://blog.xuite.net/notfind/wretch
拉特飯 - 以商業力量進入獨立市場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8.51.87 (臺灣)
PTT 網址

yuankan01/25 22:15我覺得有進步 非常喜歡第二季

yuankan01/25 22:17https://is.gd/zP2pOA 製作人也有說明活下來原則,我也

yuankan01/25 22:17希望他們活下來

pcepan01/25 22:17政治線不提,僅論軍事線,你沒經歷過並不表示沒有發生過!

pcepan01/25 22:17莒光園地的樣版是一回事,當年一起看海看搗蛋的決心又是一

pcepan01/25 22:17回事!

pcepan01/25 22:19我們並不英勇,只是沒有退路

addy09152001/25 22:41建議原po可以去看看他們的考據 都很真實 不管是政治

addy09152001/25 22:41還是軍事

感謝回應,我沒有說那些激情是憑空捏造,我不是指現實跟電視劇的道德差距問題,而是 相對來說這樣的「真誠」也展現在敘事,或許當年高登島真的是危機,就真的如最後一集 那樣。但是事實的反應,跟電視劇作為一種創作的方式對我而言不太一樣。反而最後在最 後一集看到真誠過頭,過於絮亂生硬的剪接等等,如同扛著大招牌「同島一命」其他的美 學形式就可以免疫了…. 另外,我不在意《國際橋牌社》系列到底有沒有「進步」,我比較視它為是一種電視劇的 特殊類型,這種類型跟有些人喜歡聊當兵,喜歡看政論節目有一定的時代背景,他也標示 出了台灣常民與政治之間的特別的文化現象與美學經驗。

※ 編輯: plurrr (61.228.51.87 臺灣), 01/25/2022 23:29:11

m7942601/26 09:23看不太懂原po的文

eeeericlin01/26 10:29文青體

psyker01/26 14:45十集資金有限,你拍一部來看看.

wuwaiter01/28 07:15上面的好好笑 又要拍一部來看看了

millyyuri01/29 15:18你已經很用力在說好話了,事實上這部就是政治廚能夠吹

millyyuri01/29 15:18捧考據,但本質上根本沒有在說故事的作品,甚至是故事

millyyuri01/29 15:18早就已經被現實寫八成了,剩下兩成拼拼湊湊,然後畫面

millyyuri01/29 15:18全部硬塞進去,塞不好就用空拍、慢動作等鏡頭,流水帳

millyyuri01/29 15:18從第一季到第二季去沒改變

millyyuri01/29 15:19各場之間好像都沒聯繫,角色上一場遇到A事件變成A狀態

millyyuri01/29 15:19,死了朋友在傷心

millyyuri01/29 15:19下一場好像又從零開始,對角色來說沒什麼變化

HOVANA01/29 20:17樓上真的有看?劇中誰死朋友?

millyyuri01/29 20:36被爆炸的那個,當下是不是被認為死了?

millyyuri01/29 20:36然後女生不是震驚對不對?

millyyuri01/29 20:36接著下一場她又登場時你看她怎麼演的?船過水無痕呀!

millyyuri01/29 20:36劇裡充斥這種人物個性只在單一場次有變化,但整個系列

millyyuri01/29 20:36構成在搞什麼人物根本沒成長

millyyuri01/29 20:38那個姓黎的、姓馬力歐的,從第一季演到第二季,演法全

millyyuri01/29 20:38都一樣,一樣的笑容方式、講話方式,我還以為我是在玩

millyyuri01/29 20:38遊戲跟NPC互動,而不是在看戲劇

millyyuri01/29 20:40所以當下看一個場景很感動沒錯

millyyuri01/29 20:40看趙正平喊媽媽很感動沒錯,但戲劇就是會更想看角色成

millyyuri01/29 20:40長,這就是比起MV和平面,戲劇這媒介的特色之一

millyyuri01/29 20:40而這齣戲就是喜歡把戲演到一半,、角色成長到一半就暫

millyyuri01/29 20:40停,然後打掉重來

millyyuri01/29 20:43好好讓一個事件,讓共軍犯台、讓選舉策略、讓投票這件

millyyuri01/29 20:43事,

millyyuri01/29 20:43讓一個一個事件有起承轉合,

millyyuri01/29 20:43好像很難一樣

millyyuri01/29 20:43過境美國、處理千島湖,都一開始捧高懸念,

millyyuri01/29 20:43延續故事,上飛機、派記者

millyyuri01/29 20:43接著沒什麼爆點甚至沒有轉折,

millyyuri01/29 20:43然後幾乎沒有結尾

millyyuri01/29 20:44每個事件都沒結尾,

millyyuri01/29 20:44這還能叫做看故事嗎?

philae111201/29 22:06我喜歡國橋這樣的敘述節奏,好看,推

HondaLiao01/30 08:46現實上事件就是這樣來來去去,這邊有人抱怨放太多事件

HondaLiao01/30 08:46,另一派人講的反而是為什麼這個那個沒有演出來

HondaLiao01/30 08:50國橋這樣安排事件的方式會讓我想到島耕作。另外,如果

HondaLiao01/30 08:50覺得角色一定要在戲劇裏成長,看不出陳慶堂和蘇婉甄在

HondaLiao01/30 08:50劇情後段想法的改變嗎?這兩位才是此劇戲份最重的人

shinane02/06 15:20我覺得國2不錯,也一直提到要好好活下去,而且劇中一些人

shinane02/06 15:20物為了周旋在各方人馬,不都是戴著各種面具嗎?

shinane02/06 15:23生活依舊的婉甄,不代表慶堂的死對她來說不嚴重

shinane02/06 15:25她也表明過不惜犧牲生命,也要達成她記者的使命,連爸爸

shinane02/06 15:25都跟她一起躲,她依舊堅持自己的理念

shinane02/06 15:27所以...她能理解認同慶堂為了自己的理念而付出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