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討論] Tugendhat :DeepSeek 為何毫無用處?

看板Tech_Job標題[討論] Tugendhat :DeepSeek 為何毫無用處?作者
boards
(GOLD)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https://i.imgur.com/4Z9hdCr.jpeg


英國前安全大臣董勤達(Tom Tugendhat)在接受《美國之音》專訪時,對中國的人工智慧(AI)企業 DeepSeek 表達了明確的批評。他認為,儘管中國擁有優秀的科學家與工程師,但政治控制使得 DeepSeek 變得「毫無用處」。這種說法看似偏激,但背後的原因值得深入探討。

1. 政治審查導致數據污染

AI 的核心在於數據,而中國政府的嚴格審查使得 DeepSeek 無法獲取真實、完整的數據。

數據受到政府過濾
為了符合官方敘事,許多資料被篩選、刪減甚至扭曲。例如,涉及政治敏感話題的數據會被清除,導致 AI 訓練時缺乏全面的信息,進而影響模型的準確度。

自我審查的惡性循環
中國企業在政治環境下,往往選擇自我審查,以避免觸犯政府紅線。這使得 DeepSeek 不僅依賴被過濾的數據,還會進一步強化官方立場,形成資訊泡沫。當 AI 所接觸的數據本身就帶有偏見,它的輸出結果自然也不可能公正可靠。

董勤達的觀點很直白:「「看到國家對它的種種控制,讓它變得毫無用處,因為如果你不能相信它的數據,因為你知道數據有假,那麼實際上如果你輸入的是垃圾,你得到的也是垃圾。如果你輸入的是謊言,你得到的就是謊言。」這正是 AI 受政治審查影響的核心問題。

2. 缺乏自由競爭與創新空間

AI 產業的發展需要開放環境,企業家精神與自由競爭是關鍵。然而,中國政府對企業的控制,使這些要素受到嚴重限制。

馬雲的遭遇
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曾是中國科技創新的代表人物,但在批評政府監管政策後,他的企業被打壓,甚至被迫淡出公眾視野。這不僅影響了阿里巴巴本身,也給所有科技企業傳遞了明確的訊息:「不要挑戰政府權威。」在這種環境下,企業會選擇服從而非創新,導致 AI 技術的發展受限。

「國進民退」趨勢
中國政府推動國有企業主導關鍵產業,民營科技企業面臨越來越多的限制。這使得 DeepSeek 這類企業無法完全按照市場機制運作,而是必須符合政府的政治需求,這與 AI 技術追求開放性和創新的本質背道而馳。

3. 國際市場信任危機

AI 產品的競爭力不僅取決於技術實力,還涉及市場信任度。DeepSeek 受到中國政府的控制,使其在國際市場上難以獲得信任。

數據安全與隱私疑慮
由於中國法律要求企業配合政府提供數據,外界擔心 DeepSeek 可能會洩露用戶信息或被用於監控用途。這使得許多國際企業和個人不願使用其產品,以免自身數據落入中國政府手中。

缺乏國際合作機會
受到政治因素影響,西方許多科技公司與學術機構避免與中國 AI 企業合作。這讓 DeepSeek 失去與全球頂尖研究機構交流的機會,技術發展容易陷入封閉狀態,進一步削弱其競爭力。

無法與 OpenAI、Google 競爭
AI 產業的領頭羊如 OpenAI、Google DeepMind 等,都依賴全球最頂尖的人才與數據資源。而 DeepSeek 在數據獲取受限、國際合作困難的情況下,很難在全球市場與這些企業競爭。

4. AI 變成政治工具

董勤達的批評不僅針對技術問題,更涉及 AI 被中國政府當成政治工具使用的風險。

資訊控制與輿論操縱
AI 在中國不僅用於商業用途,還被政府用來監控輿論、強化政治宣傳。例如,ChatGPT
這類 AI 在全球市場上強調中立性與開放性,而中國的 AI 產品則必須遵守官方規定,確保不觸碰敏感話題,甚至可能被用來推動政治宣傳。

AI 監控系統的延伸
中國政府已廣泛運用 AI 來監視公民,例如人臉識別技術、社會信用系統等。DeepSeek
等 AI 企業在這樣的環境下,難以發展為獨立的技術公司,而是更可能成為政府監控體系的一部分。

結語:技術再強,也無法擺脫政治影響

DeepSeek 代表著中國 AI 技術的進步,這點無可否認。但 AI 的成功不僅取決於技術本身,還需要開放的數據環境、公正的市場競爭、國際信任與創新自由。

在政治審查、數據污染、企業控制與國際信任危機等問題的影響下,DeepSeek 的發展受到嚴重限制。正如董勤達所說:「你不能相信它的數據。」當 AI 無法獲取真實信息、也無法自由運作時,它的價值就大打折扣,最終可能真的變得「毫無用處」。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89.133.211 (臺灣)
PTT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