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瑞典獨立[上]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瑞典獨立[上]作者
Nomic
()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2

網誌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4/07/blog-post.html

--

瑞典獨立[上]


14世紀末,梅克倫堡(Mecklenburg)公國與漢薩同盟所代表的日耳曼勢力侵入瑞典,實質佔領之;雖然不願合作的部分瑞典貴族與挪威結盟,卻不能撼動日耳曼勢力分毫。
1380年,挪威國王哈坤六世(Håkon VI)崩殂,幼子繼立,母后瑪格麗特輔政。太后本人
卻是更有膽識與手腕的外交家,逐一將挪威、丹麥、瑞典等斯堪地那維亞貴族爭取過來;1389年,雙方在法爾雪平(Falköping)一地決戰,日耳曼騎士的大馬重甲受困於沼澤泥濘中,斯堪地那維亞的小個頭輕騎兵迂迴進擊,梅克倫堡大敗。接下來的一年多裡日耳曼人一再被驅逐,城堡逐一克復,瑞典重光;不過日耳曼人捲土重來的可能性很大,為了應對威脅,1397年,在瑪格麗特一世(Margrete I)的主導之下,瑞典、挪威、丹麥合邦,成立了所謂的卡爾馬同盟(Kalmar Union)。


瑪格麗特一世的統治一直維持到1412年駕崩為止;治世之下幾乎沒有戰爭,因而也為她贏得了「和平女王」(Queen of Peace)的美譽。不過認真說來,瑪格麗特從來沒擔任過瑞典女王,她是以「全能女士與合法女主」(all powerful lady and rightful
mistress)的頭銜進行統治,而在丹麥,瑪格麗特是以攝政名義主政。儘管如此,瑪格麗特卻分別掌握了丹麥、瑞典、挪威選擇下一任國王的權力,瑪格麗特因此把三國王位都交付到自己兒子手中。卡爾馬同盟的三王一體既然是這麼個東拼西湊法,王位傳承就不是家族內部的事;瑞典、丹麥都有貴族勢力主導的議會(råd),瑞典國王是選舉產生,丹麥議會則只是向來「尊重」國王的世襲權利,如果各自議會選的人不同就會有王位大戰,好比說1448年瑞典與挪威選擇的國王丹麥就不認,丹麥認的是克里斯丁一世(Christian I)。在1450至1460年代之間,瑞典議會被奧克森荷那(Oxenstierna)、瓦薩(Vasa)等大貴族把持,貴族的議會才是這個國家真正的統治者。經過多年征戰,1470年,克里斯丁一世的主要對手亡故,1471年他便迫不及待地率領麾下的丹麥騎士、日耳曼和蘇格蘭傭兵共五千人跨海遠征,包圍了斯德哥爾摩。


瑞典人則在攝政老司徒雷(Sten Sture the Elder)身邊聚義反抗,興兵直抵斯德哥爾摩。相較於丹麥人的騎士與精銳傭兵,瑞典聚集來的都是農民,雖然人手一把十字弩,身上防具可說付之闕如。丹麥人據守城外高處迎戰,老司徒雷頂著防守方的弓弩槍砲強勢攻頂,一波不成再來一波,硬是將丹麥人包圍殲滅,打得十分血腥──瑞典人付出了兩千人
陣亡的代價,而丹麥騎士也戰死五百人,是為布倫克貝(Brunkeberg)戰役。雖然瑞典獲勝,但瑞典貴族內部依然為了獨立還是統一內鬥不休,丹麥國王的瑞典王位且在1497年重新被瑞典議會承認,卡爾馬同盟復歸一統。本來卡爾馬同盟是為了抗拒日耳曼勢力而組織的,但丹麥與日耳曼人聯手主導的同盟卻又將瑞典重置於外國人統治之下。


進入16世紀,以漢薩同盟為代表的日耳曼勢力仍是北歐各國的心腹大患,而教會也是扯肘各國內政的主要勢力之一;繼任瑞典攝政的小司徒雷(Sten Sture the Younger)與大主教特羅勒(Gustav Trolle)便為了斯德哥爾摩郊外一座城堡的歸屬權爭吵不休。1517年,小司徒雷遂召集全國代表大會(最早的Riksdag),票選特羅勒為叛徒,直接將其開除。然而瑞典大主教的任命權理論上應該在羅馬教皇手中;特羅勒一狀告到羅馬,而教廷則諭求丹麥教訓瑞典,儘管丹麥國王克里斯丁二世(Christian II)應對教會時也是以鐵腕著稱。艦隊載運著克里斯丁二世麾下五千人直入,卻在斯德哥爾摩南郊的布朗胥卡(Brä
nnkyrka)敗於瑞典人之手──本來佔據地利的丹麥人打跑了瑞典人,卻在密林小道的追擊
路上遭遇伏擊。缺乏訓練的瑞典人陣亡了1,600人,但靠著兩倍以上(有12,000之眾)的數量優勢仍然慘勝。話雖如此,在和談中克里斯丁二世卻拗到了交換人質的條件,在布朗胥卡會戰中執掌大旗、作戰英勇、時年22歲的古斯塔夫.瓦薩(Gustav Eriksson Vasa)成為人質之一,被囚於哥本哈根。


羅馬聖座隨後將小司徒雷開除教籍,克里斯丁二世則卷土重來,在1520年的冰上之戰(Battle on the Ice,戰場位於Åsunden湖)中與敵遭遇。瑞典人在湖邊小徑上伐倒密林
建造工事與路障,丹麥人報以扭力投石機(catapult)破障前進;小司徒雷見狀策馬而前,帶著騎兵直衝,蹄下結冰的湖面卻被石彈擊碎,差點連人帶馬被淹死。主將傷重,投石機隨後發威,湖邊的工事於是陷落。不但瑞典大敗,小司徒雷也在會戰後不久不治身死。丹麥人遂成破竹之勢,克里斯丁二世麾下日耳曼傭兵的戰力顯然在瑞典農民兵之上,不到一年席捲瑞典全境,1520年且強迫瑞典議會選他為國王。


統治丹麥、挪威、冰島、芬蘭、瑞典的新王即位,斯德哥爾摩市內大排筵宴慶祝了三天。慶典遽然中止,1520年11月8日,瑞典各地前來觀禮的貴族教士們、以及市內民眾忽然被丹麥士兵挨家挨戶叫去菜市口廣場上集合,那裏等著的是一手闊劍一手大斧的日耳曼劊子手。沒有經過任何正式的審判程序,克里斯丁二世與特羅勒冷眼旁觀,全然不理會受刑者哀求,先將兩名主教斬首(用斧子),接著又令14名貴族身首異處(用闊劍處刑表示優待其身分),接著腦袋搬家的還有斯德哥爾摩先後任3位市長、14名市議會議員,殺得人頭滾滾。處刑進行了三天,第三天則是從圍觀群眾中跩出商人、工匠等市井小民,吊死刑架上。政要連同平民總計處死了94人,小司徒雷則被開棺燒屍。在這場所謂的「血洗斯德哥爾摩」(Stockholm Bloodbath)屠殺當中,遭屠者的罪名是與小司徒雷勾結叛亂和信奉基督教異端,然而被處死的人當中其實也包括見風轉舵投誠於克里斯丁二世的。克里斯丁二世真正的意圖與效果,大概是癱瘓掌握瑞典實權的貴族議會。


在「血洗斯德哥爾摩」的屠殺發生之前,1519年,古斯塔夫.瓦薩悄悄溜出哥本哈根的牢籠,喬裝成放牛郎逃往呂北克(Lübeck)尋求庇護與支援。由於丹麥控制了松德海峽
強行徵收過路費(Sound Tolls),又引進荷蘭商人的勢力與漢薩同盟抗衡,呂北克與丹麥間關係緊張。儘管漢薩同盟各城市意見不一,沒有一致採取敵對行動,但呂北克商人很願意資助古斯塔夫的事業,除了大貴族身分之外毫無憑藉的古斯塔夫慷慨允諾給漢薩同盟在瑞典壟斷貿易的特許權。1520年5月,古斯塔夫在卡爾馬(Kalmar)秘密登陸,一路向北尋覓還在抵抗的瑞典游擊隊。雖然卡爾馬尚為瑞典所守,丹麥看管得緊,難以發展隊伍。再說邊境省分的民情也不允許──不僅僅是卡爾馬同盟各王國各自為政,就是在瑞典內部,
邊疆各省也有很強自主性,丹麥、瑞典相鄰各省往往自保又互保,互簽和議不願交兵。一無所獲的古斯塔夫在流亡中突然接獲大赦的消息,他本人的名字且在克里斯丁二世加冕禮的邀請名單之列。


古斯塔夫.瓦薩機伶得很,並未現身;他的父兄卻缺乏警覺,出席後一無意外慘遭克里斯丁二世處決,瓦薩家族的祖產也遭乾沒。卡爾馬與斯德哥爾摩都已向克里斯丁二世投降,南部已無出路,身無分文的古斯塔夫東躲西藏,手持斧子孑然一身潛藏林中開路北逃。這段逃亡之路日後造就了許多膾炙人口(但沒有多少根據的)國民傳說,諸如古斯塔夫曾經躲在柴草堆車中偷渡,被丹麥士兵搜車的長矛刺傷;又或者追蹤血跡而來的騎兵趕到,卻是車夫機警,偷偷劃傷拖車馬的大腿掩飾過去等等,許多諸如此類千鈞一髮逃過一劫的故事流傳,像華盛頓砍倒櫻桃樹一樣一度刊行於小學課本。無論如何,古斯塔夫總算來到瑞典中部的達拉那(Dalarna)省;這個以出產銅鐵礦聞名的地方也是個體農戶兼礦工的故鄉,幾乎沒有貴族莊園,向來有很強的自主意識,15世紀以來多次針對外國勢力或本國貴族造反,正是古斯塔夫策畫起義的理想地盤。然而他失算了。達拉那也參與了多年戰爭,居民多半已囊空如洗,經不起再掀動亂。古斯塔夫失望之餘,西行轉往挪威。



古斯塔夫.瓦薩前腳剛走,克里斯丁二世頒定的新法令便傳到達拉那;稅收加重不說,還強制沒收居民的武器,違者斷手斷腳二選一。丹麥國王所到之處豎起絞架,許多「叛亂」者不問僧侶或幼兒,不分皂白地被處決。達拉那居民忍無可忍,開始醞釀起義,準備迎接古斯塔夫為領袖,古斯塔夫卻早已出走不知所蹤。起義眾人中選出了兩個速度最快的划雪高手,不分日夜不眠不休一路尋蹤,終於將古斯塔夫追回。為紀念此一事件,1922年以來,達拉那每年舉辦大規模的滑雪競賽,參賽群眾上看數千,全程90公里,是全球里程最長的滑雪賽事,終點處懸掛著標語:「追隨先祖的腳印,邁向未來的勝利」(“I
faders spår for framtids segrar”, “In our forefathers’ footprints for
future victoties”)。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6.194.187 (臺灣)
PTT 網址

KYALUCARD07/21 17:43感覺16世紀的歐洲還蠻常有這種找個理由集合貴族然後開

KYALUCARD07/21 17:44殺的玩法。

sdiaa07/22 14:58不要惹礦工~

ja2307200807/22 16:54

chewie07/24 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