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遼瀋戰役時,廖耀湘在想甚麼?
※ 引述《bota (llll)》之銘言:
: 很多人黑先總統蔣公, 說甚麼瞎指揮, 才全盤皆輸
: 但, 先總統蔣公真的是瞎指揮嗎?
: 一, 馳援錦洲這件事:
: a. 避免被關門打狗, 先總統蔣公還是看出來了
: b. 擬定的策略, 由侯鏡如跟廖耀湘東西夾擊, 也是中規中矩
: 符合外線作戰的原則
: 二, 林彪要不要打錦州, 其實一直很遲疑, 從他遲疑這件事來看,
: 他其實也很怕 侯鏡如 跟廖耀湘的夾擊, 對手會怕的事, 代表你做對了
: 三, 所以這個戰役, 很顯然是執行出問題了
: a. 相對於侯鏡如很認真在打塔山
: b. 廖耀湘這哥就有趣了
: 1. 慢條斯理的慢慢走
: 2. 錦州失陷以後又想去營口,又想回瀋陽,最後打黑山
: 3. 整個過程根本是在戰場散步
: 也就是說他這支根本沒投入(很像關原的德川秀忠,是用原計畫的
: 一半兵力打)
: 然後事後看, 他也不是共諜, 也不是因為像德川秀忠一樣被擋住,
: 所以他到底是在幹嘛?
又差不多是遼瀋會戰的週年了,
回頭看B大在2021年的文,最近在聽楊照的有聲書
https://www.bcccourse.com/online/CoursePage.aspx?cid=20210901510
EP8~EP9
1.蔣介石對於要不要救錦州?
主要是蔣介石/衛立煌/廖耀湘三人不同心,立場相左,
蔣介石主張棄長春,放掉死守的鄭洞國,這樣可以守錦州/瀋陽
衛立煌不願意這樣背上罵名,
廖耀湘希望保全退往營口,保全戰力
2.林彪遲疑嗎?
林彪很遲疑,打長春是十拿九穩的,打錦州還得怕瀋陽/長春突圍,
毛澤東派羅榮桓迫使林彪下定決心,以25萬軍的排場打下錦州
3.這裡倒是頗有趣的,
侯鏡如有認真打塔山否?有一說他已暗中與共軍接觸,故意消極遲延,
廖耀湘倒是沒有過份堅持己見退往營口,一遲延,10萬軍就被滅了...
--
除了突圍其他必死
除了撤退吧~
我想基本上長春已經是死棋了。突圍出來如沒有瀋陽出來支
援的兵力。恐怕只會被追著打。林彪南下打錦州就是要切斷
國軍撤回關內。侯鏡如東進兵團不如預期,廖耀湘西進又遲
了。導致錦州還沒東西夾擊就結束了。我想廖也知道不可能
由陸路回關內,撤回瀋陽又再跟長春一樣,再度被圍。杜聿
明也建議要從營口撤出。只是被穿插的共軍一絞和,撤退亂
了,帶著機械化兵團移動我想也不是這麼容易,效果不是很
好,當然卡在黑山跟大虎山這帶遲疑的那五天,真的就關鍵
啦。兵貴神速啊。老蔣也為了衛立煌遲不西進飛瀋陽,不過
好像也沒什麼用。是否各部隊的領導統御與指揮之間無法有
共識,致延誤軍機,值得探討。以上鍵盤分析。
當時各大軍頭之間會有心結各自為政 算是後世軍史研究
共識 李天霞不去救張靈甫就是一例
15
Re: [問卦] 國民黨軍隊真的有那麼爛嗎?其實各方面原因都有 我稍微聊一下 中華民國政府稱呼這三大國共內戰的會戰為遼瀋會戰、平津會戰、徐蚌會戰 遼瀋會戰我講一下剿共失利後的狀況 當時國軍的大部分軍力都守著都市7
[問卦] 奇怪, 先總統蔣公的鉗形攻勢就施展不開??其實先總統蔣公還蠻喜歡鉗形攻勢的 一, 四平: 本來是計畫長春南下, 瀋陽北上, 配合城內守軍夾擊 二, 錦州: 華北剿總東進, 瀋陽西進, 配合城內守軍夾擊 這兩個計劃都很合理 這兩次都捕捉到共軍主力了, 誰來寫作戰計畫, 應該都會選在這兩個地方決戰,8
[問卦] 林彪算現代版白起嗎?林彪 黃埔軍校畢業生 現在台灣陸軍官校的大學長 在國共內戰初期 百萬國軍在杜聿明上將率領下橫掃東北5
[心得] 遼瀋會戰:撤守反覆不定 國軍釀成大敗原文出處: 文:Xavier 遼瀋會戰為國共三大會戰中的第一個決戰,共軍宣稱以傷亡6.9萬人的代價殲滅國軍47萬人 ,最後占領整個大陸東北地區。 真實數字或許有待商榷,不論如何,國軍在遼瀋會戰損失大批精銳是不爭的事實,佔領東北5
[問卦] 卡爾科夫會是烏克蘭的錦州 瀋陽 長春嗎我們都知道民國34年~民國38年 我們國軍與共產黨死戰 其中最關鍵的就是 東北戰役 最後在錦西會戰中錦州一丟5
[問卦] 遼瀋戰役廖耀湘幹嘛不一舉拿下黑山??我最近在研究解放戰爭 台灣這方面的視頻資料很少 我想請問 當初遼瀋戰役開打的時候 為什麼廖耀湘 五大王牌軍就佔了兩個 號稱鷹揚 虎威兵團5
Re: [新聞]陳時中推崇林彪 國民黨:當中共同路人?某人在那邊大力推崇林彪喔,那就不得不提起他的代表作之一了。 民國36年5月底,共軍包圍長春。 林彪下令「讓長春變成一座死城」,不准城中百姓逃出城。 結果到10月長春陷落時,總共餓死平民至少16萬人。 以當時中國總人口來看,似乎很難想像有多嚴重,不過這個數目,4
[討論] 塔山阻擊戰國軍打贏對長春瀋陽有幫助嗎塔山阻擊戰如果侯鏡如兵團衝破封鎖 及時救援范漢傑 那錦州守住了 對被困住的長春 或是迷途羔羊廖耀湘- 毛澤東戰略眼光很好 國共內戰初期果斷放棄華中華南 主力集中在東北華北發展 導致中共能集中兵力於東北對抗國軍 此外在遼西會戰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