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海賊哥薩克與亞速地道戰[上]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海賊哥薩克與亞速地道戰[上]作者
Nomic
()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1

網誌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0/04/blog-post.html

--

海賊哥薩克與亞速地道戰[上]

1453年,君士坦丁堡陷落,拜占庭滅亡,千年帝都則成為新興的鄂圖曼帝國的首都。重生於戰後的餘燼之中,到16世紀成長為人口近七十萬的一大都會,君士坦丁堡依靠的是其交通樞紐的位置,土耳其蘇丹恰如其分地以「雙海之王」──愛琴海與黑海──的頭銜
自稱。對黑海的控制尤其重要;自1475年卡法(Caffa)被征服以來,黑海有三個世紀都是鄂圖曼帝國的內海,所謂「土耳其湖」一直存在到1774年。黑海沿岸的物產──穀物、水
果、木材林產、鹽產海產、皮革畜產、礦產、奶製品、酒、蜂蜜、棉與棉織品、麻與麻織品、絲織品、毛織品、蔗糖、香料、染料,以及奴隸──奶水般滋養壯大了帝都,以至於
土耳其官僚在1686年對法國大使說道「與其讓陌生人進入黑海,蘇丹寧願打開他後宮的大門」 。後宮佳麗在蘇丹從黑海獲得的各類收益當中當然算得少了,然而黑海的白奴貿易可是規模第一──儘管遠比不上黑奴貿易,但在1500-1650年間,黑海上販運而來波蘭、
俄羅斯、高加索白奴每年不下於萬把人 。


鄂圖曼帝國的黑海霸權仰仗的,第一是對沿海要地的掌控,包括安那托里亞的特拉布宗(Trabzon)、錫諾普(Sinop),頓河出海口處的亞速(Azov),克里米亞半島上的卡法,聶伯河出海口的阿克曼(Akkerman)、多瑙河下游的基里亞(Kiliya)。第二則是在精兵把守的港市外圍,附庸國構成的緩衝區:西邊的摩爾多瓦,北邊的克里米亞韃靼,東邊的喬治亞(格魯吉亞)。妙就妙在這些附庸國都不是航海民族,而土耳其人對沿岸港口的掌握有效地杜絕了海盜;既剝奪了他們充作基地的港灣,又清除了城鎮中消贓的管道。也就控制比較鬆散的喬治亞、高加索沿岸才有海盜喘息的餘地。中世紀晚期以前,長達千餘年的光陰裡海盜一直是黑海航運的大患,到鄂圖曼帝國崛起後,海上劫掠在文獻紀錄中卻幾近消失,說明了鄂圖曼帝國對黑海的掌控有多結實 。



諷刺的是,黑海上貿易的俏貨卻成了黑海貿易的噩夢。奴隸需求龐大,在君士坦丁堡有市場有銷路,克里米亞韃靼對北方俄羅斯、西方波蘭-立陶宛邦聯(commonwealth)的劫掠也日盛一日,17世紀上半葉莫斯科公國境內被擄走的人口就多達15-20萬 ,促成了黑海北岸的邊境化──烏克蘭(ukraina)就是邊境的意思,後來就成為烏克蘭(Ukraine)的國名
──,使得該地區的人口為了避免遭到劫掠,放棄聚居農耕,仿傚遊牧民族過起漁牧游獵
的日子,形成了後來所謂的哥薩克群體;以頓河下游為主要根據地的即頓河哥薩克(Don
Ccossack),而在聶伯河一帶活動的則是所謂的札波羅捷哥薩克(Zaporozhian Cossacks)。哥薩克人不但在草原上遊蕩、劫掠、與韃靼人交戰,也在聶伯河上打魚航行,順流而下就在土耳其人沿岸的據點外劫財放火,更甚者就航行到黑海上打劫商船。這些識水性的哥薩克以札波羅捷哥薩克為主。札波羅捷,烏克蘭語為za porohamy,意思是「瀑布以下的地區」、「在激流的遠方」;聶伯河下游的這塊大沼澤地裡河泊縱橫,數以萬計的沙洲、島嶼遍佈,有些低濕有些乾爽,但都覆蓋著矛戟般巨大的蘆葦,難進難出難控制,正適合水滸英雄打漁殺家 。



16世紀最後的十年間,札波羅捷哥薩克在黑海上的劫掠活動突然大增,並且一直持續到1670年代;偶而也有一些頓河哥薩克加入,但札波羅捷哥薩克主要是借用了頓河出海口的位置作根據地。這部分是因為兩支哥薩克效忠服屬的對象不同:札波羅捷哥薩克歸波蘭-立陶宛所管轄,而頓河哥薩克在1614年承認了沙皇俄國的宗主權。幾乎整個16-17世紀俄羅斯都極力避免與鄂圖曼帝國發生衝突,一但哥薩克搞事,便推說這些人不服管,搶了土耳其人不是沙皇的意思。而在波蘭-立陶宛這廂,倒不害怕同土耳其人開仗,有現成的哥薩克士兵可用;壞就壞在不打仗的時候波蘭-立陶宛不想承平無事還得承擔養兵的軍費,不但大批解散哥薩克,還強迫這些哥薩克「回復原狀」,即回到原來的主人旁邊回鍋當農奴 。可想而知這些哥薩克肯定不服從政府政令的,肯定要找自由的根據地另起爐灶,好比說隔壁的頓河。既然當兵的營生被政府取消了,劫掠也就成為主要甚至唯一選項,比起人煙稀少的黑海北岸,渡海劫掠也更加誘人。


所以不只長江大河,札波羅捷哥薩克也搶過了海的另一側。阿那托里亞側的特拉布宗從1610年代便連番遭搶不下四次(1614、1615、1616、1617),1620年代也有五回洗劫
(1620、1622、1625、1626、1628) 。除了特拉布宗,錫諾普(1614)、卡法(1616)也都遭過殃,據說錫諾普周遭的農地都棄耕了,因為成群結隊放搶的哥薩克人人數之多足以把秧苗全踩死。1623年,六千哥薩克甚至直逼博斯普魯斯海峽、君士坦丁堡近郊 。哥薩克能夠渡海行劫,除開草原上剽悍成性,還得靠過渡的工具──札波羅捷哥薩克所使用船舶稱
為「砦卡」(chaika),是海鷗的意思(頓河哥薩克則稱之為strug),長60英呎(18.3公尺),寬10-12英呎(3.0-3.7公尺),深6英呎(1.8公尺),能搭載40-70名划手,中無龍骨,易駛難沉,艏艉皆舵,兩頭可駛;船小人多,輕便靈動,江面海面都行得,黑海一夜可渡──據說只要36-40小時。比起地中海上作為主力戰艦的划槳船(galley ),「砦卡」不但更輕便更難被追上,而且也更難發現;哥薩克往往在二三十英哩(32-48公里)開外便發現前來剿寇的土耳其艦隊,「砦卡」船低矮的剪影遠處卻是見不著的,便有逃之夭夭的餘裕
。為了同哥薩克抗衡,鄂圖曼土耳其也組建了自己的「砦卡」艦隊,既可在多瑙河上運送補給,也能出海配合大艦隊剿賊。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6.197.79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Nomic (150.116.197.79 臺灣), 04/20/2020 08:37:16

cksxxb04/20 12:22海上哥薩克真是難以想像

yqhyou04/20 16:31突厥人就是航海民族?

age31704/03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