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康布雷同盟戰爭與拉溫納戰役[下]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康布雷同盟戰爭與拉溫納戰役[下]作者
Nomic
()
時間推噓14 推:14 噓:0 →:5

網製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1/03/blog-post.html

--

康布雷同盟戰爭與拉溫納戰役[下]


福瓦的第一號挑戰來自瑞士:去年(1510)萬餘瑞士傭兵受雇於教宗,原本說好通過米蘭時與法軍不相妨礙、不正面衝突,法國人卻沿途堅壁清野、大軍在後尾隨壓陣相逼,搞得瑞士人枵腹從征之外還得當心法軍偷襲,最終這萬餘人又原路退回,飢疲交迫下沿途擄掠而還。教宗望不來傭兵,火氣也大,更氣的是瑞士諸州竟想居中調解化消法王與教皇間的戾氣,儒略二世答應好的雇傭費就欠著不給。1511年12月,瑞士傭兵萬餘再次南下,沿途軍紀整肅、買東西錢都有付,這回決定法軍再搞事就要來硬的,一路直抵米蘭城下,聲明瑞士人是解放者而不是征服者,想看米蘭城中內變。福瓦故意放開要道、只以小股部隊騷擾補給線,畢竟此時他手邊只有500「騎」、200重騎兵、200乘馬箭手、2,000步兵可用。城內的米蘭人不予理會,法軍也不答應讓瑞士人自由通過去為教宗賣命,瑞士人還等不及談個好條件就小股小股地脫隊返家、沿途破壞去了。


而教皇正故計重施,要趁著一般冬季軍隊冬營休兵的空檔拿下波隆那。福瓦卻在惡劣天候中日夜兼行強行軍30英哩(48公里),趕在1512年2月5日進入波隆那城中;圍攻的教廷與西班牙聯軍驚愕之餘便撤了圍。聽聞布雷西亞(Brescia)在叛亂中落入威尼斯人之手,福瓦再度兼程並進,2月8日出擊、2月17日抵達,比正常行程提前了三四天,途中還在凌晨4點的星夜下擊潰前來阻截的威尼斯部隊,然後在城中防禦全然未備的情況下直抵布雷西亞城根。2月18日夜間,福瓦親自帶著500名騎士下馬突襲,所有人都打著赤腳應付濕滑的地面、隨時趴下以躲避守軍的火繩槍齊射,後邊則有步兵6,000接應。抵抗很激烈,連婦女都爬上屋簷擲石拋磚倒沸水,但到19日晚間抵抗就結束了。法軍以及雇傭來的日耳曼傭兵大肆姦淫屠殺整整三天(一說五天),接著從街上清出15,000具屍體又用了三天;據說搜刮來的財富高達三四百萬杜卡特,足供威尼斯打兩三年仗 ,搬走的黃金多達四千車,許多爆富的士兵逕自衣錦榮歸。有布雷西亞作殷鑑,其他背叛法蘭西的城鎮又交上一大筆罰款主動歸附。


經此一役,福瓦暫時回師米蘭重整部隊,一面提防瑞士一面準備與西班牙人決戰,很快又帶著25,000人回到前線,教宗與西班牙的部隊則一路退開任憑法軍攻占。兵力不足、正指望六千瑞士傭兵來援的西班牙人也在累積實力、避免不成熟地交鋒;而法軍的補給線越拉越長,久戰不利,決定深入拉溫納(Ravenna)這個太重要以至於敵軍絕不會放棄的戰略要樞,引誘對手前來一決勝負。1512年4月9日,法軍突襲該城被擊退,不過到這個節骨眼上按耐不住的西班牙人終於現身。


4月11日星期日,復活節,會戰在拉溫納城南邊的平坦濕地中展開。教廷-西班牙聯軍佈署在隆科(Ronco)河南岸、寬敞足以馳騁騎兵的岸堤上,在陣前連夜挖掘出一道壕溝一路向河延伸,只快到河岸處留了道缺口,壕溝的末端以火砲加強防禦。壕溝之後,左翼的重騎兵(包括教廷的670「騎」與西班牙的1,055「騎」)布陣於河邊,步兵(3個西班牙方陣各約2,000-2,400人,一個義大利大陣2,000人)位於中堅、1,500名輕騎兵則分布於右翼。著名的西班牙軍事工程師納瓦羅(Pedro Navarro)指揮步兵,在中軍陣前布置了他發明的50輛二輪火器輕戰車 ,車前安裝6英呎(1.8公尺)長的長矛、車兩側伸出鐵鐮、車中安設一兩門重火繩槍拒敵,可由步兵推動。福瓦已事先乘著夜色造橋渡河;聯軍有人主張乘其半渡而擊,但西班牙主將在納瓦羅的建議下只動用砲火相擾。除了後衛留守浮橋與河北岸外,法軍全軍圍著壕溝一字排開,費拉拉公爵阿豐索一世的重騎兵910「騎」、法軍的780「騎」位於河岸處,中央羅列著義大利步兵3,900人、日耳曼傭兵9,500人、加斯孔
(Gascon)弩手與皮卡地(Picard)長矛兵共8,000,最左翼則是1,000名下馬步戰的箭手與
2,000輕騎兵。神聖同盟的軍隊人數不逮,只有大約兩萬人,而法軍在三萬以上,將對手包了個四分之一圓;火砲方面則有二比一(法軍50餘門,聯軍24門 )的優勢,不但足以與西班牙砲兵對轟,還佈署了不少在法軍左翼以及河北岸。


雙方的砲擊拉開了會戰的序幕──漫長的序幕,砲戰持續了兩三小時──法軍步兵是
主要砲靶,被打出兩千人左右的傷亡;教廷-西班牙聯軍的步兵在納瓦羅指揮下趴在低處躲避砲火,但騎在馬上的騎兵則整個曝露在河北岸與法軍左翼費拉拉砲兵的交叉火網中。為了加強火網威力,法軍還把2門火砲拖回河北岸;而知名砲術專家、費拉拉公爵阿豐索一世麾下的火砲威猛,甚至數度誤傷對岸的友軍砲兵。西班牙輕騎兵試圖奪取費拉拉的火砲,被法軍左翼的騎兵給攔阻;大營中的一部分重騎兵再也頂不住單方面挨打,亂亂紛紛衝向法軍重騎兵的大陣。然而破碎的地形與低迷的士氣使得衝鋒威力大減,根本衝不動福瓦親自指揮的法軍,儘管當面法軍的重騎兵數量較少。西班牙主將下了全軍整陣向前的命令,但根本反對騎兵擅動的納瓦羅毫不理會。待到法軍投入預備隊中的重騎兵、乘馬箭手與大斧手(axeman)夾擊敵人,騎兵間的戰鬥就分出了勝負;西班牙重騎兵連同率領的裨將在內都作了俘虜,還留在大營中默默承受砲擊的騎兵與西班牙主將則在法軍追擊下奪路而逃飛奔而去。


除開部分追擊的輕重騎兵,還留在戰場上的法軍騎兵轉而加入步兵的行列圍攻西班牙方陣。法軍2,000加斯孔弩手由1,000皮卡地長矛兵扈從,沿著河岸前進、從側面用箭雨射住趴地上的西班牙人,接著日耳曼傭兵的長矛大陣跨過壕溝撲來。納瓦羅派出2,000義大利步兵驅趕敵方弩手,西班牙步兵則奮起與日耳曼方陣相角。教廷的義大利步兵對上加斯孔弩手十分吃力,但兩連西班牙步兵的加入就打跑了這些弩手,直追到法軍布置火砲處才被輕騎兵攔阻。而西班牙步兵的主力則待在車陣之後,等到日耳曼長矛兵大都跨過壕溝後便開始一陣陣火銃齊射,接著雙方挺著長矛近距離交鋒。日耳曼傭兵先是在遠處遭到火槍鉛彈的洗禮,到了近處又被西班牙劍盾兵以盾架開長矛、地堂劍法朝襠部大小腿亂砍,血肉橫飛直砍殺到日耳曼方陣陣心。幾乎瓦解的日耳曼傭兵個個脫離戰鬥逃回壕溝的另一側,有這麼一瞬間西班牙人以為就要贏了。


但身先士卒的福瓦立刻召集騎兵、重整步兵,四面八方撲向西班牙人;費拉拉公爵也終於撇下砲兵帶著重騎兵猛衝──之前即便法軍與西班牙步兵短兵相接,他也不曾停手朝著敵
友難分的戰團發砲。眼看大局已定,西班牙人仍嚴整陣列,一面死戰、一面徐徐後撤;納瓦羅本人捨棄了求生的欲望,拼死抵抗直到負傷被俘。但法軍也付出了最難以彌補的代價──福瓦帶著數百名重騎兵朝著兩連西班牙長矛陣衝鋒,連同十四五名同伴在內被長矛戳
穿;別號「義大利迅雷」(Thunderbolt of Italy)的一代將星就此落馬殞命。


大約有3,000西班牙步兵成功脫離戰場,其餘則被擊殺。這場迄今為止義大利最血腥的會戰中可能有萬餘甚至兩萬人陣亡,各家估計不同,而聯軍的傷亡大約是法軍的兩倍甚或三倍──一說神聖同盟戰死9,000人,法軍陣亡3,000人,其中1,000是日耳曼傭兵 。但在將
佐方面,法軍除了主將戰死,貴族與軍官也傷亡慘重,15個日耳曼傭兵隊長陣亡了12個;聯軍的主要將帥雖多數被俘,無一陣亡。會戰隔日,拉溫納城投降,隨即遭到血洗,姦淫擄掠的慘況比布雷西亞更甚。緊接著數天內整個羅馬納都成了法蘭西的囊中物,而懼怕法軍直取羅馬的教宗儒略二世已準備好逃跑。


路易十二世的確下令進兵羅馬,然而法軍直耽擱了個把月遲遲未行動,實際上超過半數都回防米蘭;那裡的情況正發生變化。威尼斯人沒有像謠傳那樣同法國單獨講和,教宗也終於尋回了勇氣,西班牙擔心那不勒斯的安危派去了更多援兵,三番兩次被法國阻撓的瑞士人則決定直接加入神聖同盟,集結了24,000大軍。失去指揮官的法軍士氣低落,兵力也不足,正指望著神聖羅馬帝國伸出援手,皇帝馬克西米連一世卻在1512年5月與威尼斯媾和,正式加入神聖同盟。瑞士乘著帝國借道之便與威尼斯部隊會合,而皇帝則下詔給所有帝國的臣民──除了日耳曼傭兵之外,理論上也包括瑞士──不得為法軍戰鬥,違者死;
4,000日耳曼傭兵遂脫離法軍。由於去年(1511)的11月間英國也加入了神聖同盟,義大利前線不得不抽兵回援,失去傭兵助戰的法軍陷入了無兵可用的窘境。就在6月間,教廷的部隊在幾乎沒遇到抵抗的狀況下收復了整個羅馬納。而米蘭的法軍則在瑞士-威尼斯聯軍前節節撤退,在7月初整個放棄米蘭,完全撤回法國。過去統治米蘭的斯福爾扎(Sforza)家族重新回鍋,被流放18年的美第奇(Medici)家族也重回佛羅倫斯,熱那亞獲得了獨立,法軍的堅定盟友費拉拉則被迫向教皇屈膝。


法軍崩潰之快,出乎神聖同盟各國所意料。教廷、威尼斯、瑞士諸州、神聖羅馬帝國又為了分贓不均起內鬨;費拉拉取得了西班牙的幫助與教宗抗衡,進一步加劇了西班牙與教廷間的分裂。教宗與帝國站到一塊,又把威尼斯踢出了神聖同盟;但在1513年2月,高齡七十的儒略二世蒙主寵召,威尼斯則在3月投向法蘭西的懷抱。風雲詭譎如是,路易十二世不僅少掉一勁敵、多了一盟友,還在4月與西班牙簽字停戰;儘管停戰協定有效的地區不包括義大利,西班牙已然撤兵,而6月間出擊的法軍再次席捲西半個米蘭,就只差瑞士人沒搞定──1512年整個冬季法王都用來拉攏瑞士人,然而無效,6月5日瑞士出兵,救下了
被圍攻的諾瓦拉(Novara)。撤圍的法軍並未離太遠,連續數日急行軍的瑞士人剛進城中才幾小時,就決定乘著夜色兵分三路布下陣勢。黎明時分瑞士人兩路齊舉,第一路繞遠道突襲敵後,第二路在田疇麥梗掩護下直取法軍火砲,在砲火下維持陣列快速前進。正當法軍分神、守砲的日耳曼傭兵與瑞士人爭砲之際,匍匐前進的第三路突然現身,附日耳曼人之背。隔壁的法軍騎兵被溝渠、灌木給隔開,濕地難以馳騁,壓根沒參加戰鬥不說,還被瑞士人俘獲的火砲驅離戰場;而死戰的六千日耳曼傭兵最終被萬餘瑞士人壓倒 。全無砲兵與騎兵的瑞士方陣萬餘人單憑勇氣與紀律,就打倒了三倍以上數量優勢的對手,雖說假若瑞士人有騎兵,法軍的騎兵就不可能盡數逃掉。


西班牙人乘機派兵進入米蘭加入追打法軍的行列,惹得瑞士人很不快。而法國北邊遭到帝國與英國聯合入侵,路易十二世屢遭挫折喪敗,再抽不出援兵到米蘭;實際上,瑞士人都已打進勃艮地圍攻第戎(Dijon),而米蘭的法軍殘部更私下與瑞士人談妥賠款、放棄了對米蘭的領土要求(路易十二世當然是不承認的)。失去法國的奧援,被孤立的威尼斯慘遭帝國與西班牙的夾擊,1513年10月7日大敗於維辰札;儘管由猛將阿爾維亞諾率領的威尼斯騎兵在騎兵交鋒中占了上風,威尼斯的民兵卻不是西班牙與日耳曼長矛方陣的對手。撤退之初阿爾維亞諾維還維持住秩序,但不久恐慌便蔓延開來;維辰札都不敢收留敗兵,深怕追擊的敵人乘亂入城,轉而逃向河岸的騎兵許多溺死河中。無論如何維辰札還是陷落了,但阿爾維亞諾畢竟不負眾望,團結於其周遭的威尼斯部隊硬是將損失控制在維辰札一城。之後雙方的交兵侷限於小規模的互相襲掠;西班牙有自己的算盤,還想重新接納威尼斯入盟。與神聖羅馬帝國不同,西班牙與威尼斯沒有直接的領土衝突,此時更想要的是米蘭公國、以及向其他義大利小邦展現西班牙軍事實力收取的「保護費」。


西班牙與教廷聯合施壓,要威尼斯向皇帝讓步,好讓神聖羅馬帝國把兵力集中到法蘭西前線,而威尼斯始終頂著壓力不退半步。正僵持間,路易十二世於1515年1月1日駕崩;長久以來忙於國務,52歲的法王已過度損耗身體,體貌與年齡不相稱地衰老,此時卻偏偏娶了才15歲、精力無限的妙齡少女妻。如火一般的熱戀只撐了三個月,殷勤太過真元盡耗的法王便一命歸天 。這一來,教宗儒略二世與法王路易十二世這對反反覆覆更替盟友、分分合合的冤家便雙雙故去;然而燒盡老柴的戰火並未就此熄滅,薪盡火傳,登基的新任法王少年英傑如乾柴赴火,戰局再開。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6.197.79 (臺灣)
PTT 網址

chewie03/07 13:17

ChrysLee03/07 14:58真是太精彩了,CK何時才會出15世紀劇本呢XDDD

zien022303/07 16:26法國:說好的圍毆威尼斯怎麼最後變成圍毆我?!

enthusiasm1203/07 16:47太精彩!期待後續

detonator03/07 16:59歐洲也有屠城喔?

discoveryray03/07 18:21

vandervaal03/07 18:45路易十二的死法有點好笑,死因是在床上過於賣力

KYALUCARD03/07 19:28無嗣壓力大,不然他是少數內外都行的法國國王,偏偏床

KYALUCARD03/07 19:28上不行。

allergy03/07 20:41威尼斯外交戰的巔峰

age31703/07 22:07路易十二的死因也傳給隔年過世的(亞拉岡)斐迪南二世 都因

age31703/07 22:11老年娶少妻 為求子而床上猝死 斐又吃太多壯陽藥。路、斐二

age31703/07 22:12人對打了下半輩子 結果死因居然相同 莫非是惺惺相惜?

haoboo03/08 00:19儒略二世感覺像上位版的足利義昭

articlebear03/08 08:28

hsinhanchu03/08 15:02

shirman03/20 12:02儒略和足利條件不太一樣,拿足利的情勢對比歐洲就好比圍

shirman03/20 12:02毆法國時神羅皇和西班牙國王相繼暴斃,退出包圍網,這種

shirman03/20 12:02事情發生在儒略身上,他也只能乖乖被放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