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急著合併好 還是一步一步來比較好?
※ 引述《joulin (joulin)》之銘言:
: 老實說,在王董跳出來之前,有人預期今年就有可能合併成功嗎?
: (我自己本就不認為今年有機會)
: 其實台籃,未來要走向合併是一個大家都同意的共識
: (可是這可能也只是目前唯一的共識,其他都有紛爭)
: 但怎麼合?,要用哪一種方式合,
: 這本來就是很難喬的事情
: 需要有更多的共識
: 但共識這種東西本來就很難快速達成
: 這是一個商業聯盟,每一隊都有各自的盤算
: 雖然大家都應該放下自我中心,多替大環境想想
: 但說是這麼簡單,真有那麼容易?
: 你說富邦有自己的盤算,因此退出
: 那難道王董沒有自己的盤算?
: 別說笑了
: 商人就都是那一個樣子,
我就說 這些大老闆都只會當老闆 其他什麼都不會
正常狀況下 公司對公司要處理大事 一定是老闆們有共識要做 手下各單位趕快執行
協調各個問題 兩邊公司來回討論協調好幾十次 修來改去喬半天 最後99%都完成了
讓兩邊老闆出來握手簽字 正式對外公布 事情才算完成
現在是怎樣 老闆很高興有個想法 就想出來公布 說我們要合併了
講完才開始叫下面的人喬細節 當然會跟老闆一開始講自己講爽的的完全不一樣啊
甚至老闆自己去找老闆喬 細節沒談完說為了大局就要人家硬吞
你是老闆 我也是老闆 為什麼我就要聽你的? 你起頭你最厲害 我們就是小弟?
原本好好的基業就該被你吞下去?
結果當然是一頭熱的老闆被看笑話 然後事情根本成不了
(當年有個姓郭的也是這樣搞 結果開那記者會還被笑 一樣大家不歡而散)
在這個基礎上 我個人是不看好會長的面子能起多大作用
明年結果八成一樣 P還是P S還是S T換個名字還是T
養支籃球成本沒有太恐怖 有錢的老闆再使弄另一個有錢的老闆出來玩不困難
撐多久而已 P隊伍太少輸給T 玩起來不好看怎麼辦?
叫邦的少主去找個二代好朋友再創一隊就好啦
版面討論成這樣 這篇算有沒有籃球點我都不知道了...
--
前方路一條
認真讀書繼續考
穩定生活多美好
三年五年高普考
--
P3+1隊了
感覺最後拔河就會是富邦獲勝
真的就是這樣啊 完全當兒戲
這跟台灣籃球本質也有關 大多都是年輕老闆或二代少主在主導 加上會搞籃球大多都是國外留學派的 回台灣看這些手下老臣不喜歡他們慢慢喬事的風格 自己想到就要幹 有種在看角頭二的即視感
※ 編輯: Escoffier (114.136.134.80 臺灣), 07/09/2024 13:38:52 ※ 編輯: Escoffier (114.136.134.80 臺灣), 07/09/2024 13:41:25爆
Re: [花邊] 突襲Jokic家的馬廄唱歌慶賀他獲選MVP研究了一下近年金塊運營到底怎麼回事 才發現小老闆從11年開始參與運營後沒離開過 12-15有掛金塊CEO 之後媽媽Ann Walton Kroenke從2015-2021掛金塊CEO(所以我一直以為老闆換人了==) 不確定媽媽有沒有實質插手管理40
Re: [閒聊] 被炒了~~~~ ~~~~~~~~~~ : 說明我們賣的電視棒不支援Netflix : 要大家討論一下 ~~~~~~~~~~~~~~ 看起來很明顯,白話翻譯是:你們給我拍一支影片,內容現在在場的人討論一下22
Re: [心得] 學會不出風頭的藝術入職後你連report chain 都不清楚。 這是你的第一錯。 真實掌權有份量的是籤王不是鐵柱。 你自己也說了鐵柱是掛在籤王下面 如果鐵柱是經理那他至少是Director21
不受老闆喜歡老闆很明顯針對自己 同樣的事從我口中說出來或別人講 得到的回覆一定不一樣 總之就是不被老闆喜歡的概念 但薪水福利還不錯18
Re: [分享] 所以老闆到底想要什麼整件事情絕對不是甚麼突發事件, 應該是球隊經營上老闆跟總教練長久累積小衝突, 最後被一次大衝突爆發後的結果。 可能是二軍新人培養、可能是臨場戰術用人理念有意見, 或是選秀等等的想法不同。3
Re: [問卦] 台灣的加班文化什麼時候可以改進?為什麼臺灣勞工那麼辛苦? 因為在臺灣,要成為老闆實在太容易,只要有錢就可以了 所以就有很多質量良莠不齊的老闆 他們只是有錢,而沒有老闆的品格 就是所謂的慣老闆壓榨勞工1
[問卦] 覺青都要老闆非營利,發高薪的八卦每次看到覺青都要老闆公布成本 然後要老闆不能賺錢成本供應 而且是最佳化下成本 更極端的要老闆只收材料成本 人工水電房租不能算錢X
[問卦] 厲害主管一直離職是不是老闆的問題有個老闆從2014年開始創業 老闆好像有亞斯柏格症 儘管是新創風格的事業 但在創業初期卻招募不少業界有名的主管 在草創的前4年,在這些有經驗的主管主導下X
Re: [討論] 公務員幫民進黨做假帳幹嘛我昨天做了個夢 在某個國家有個朋友 我朋友昨天去見老闆們 我好奇問 你不就老闆,上面還有老闆?X
Re: [問卦] 想要變有錢,是不是要創業?不同年代玩法不一樣 如果是GDP,5000美要成長到2萬美這個階段 一定是當老闆期望值比較大 當年台灣1970~2000年代就是這樣 隨便當個小老闆都比頂級上班族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