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112UBA決賽總評:政大、世新前無古人的連
112UBA決賽總評:政大、世新前無古人的連霸紀錄背後 大專籃壇階級固化的警鐘
外籍生限令表面上遏止資源惡戰持續擴大,實際上並未解決UBA戰力過於懸殊的問題,甚至是進一步加速M型化,使階級固化的現象更加嚴重。
作者:EdotTdot_4
112學年度的UBA決賽於上週末落幕,男子組由政治大學達成四連霸壯舉,女子組的世新大學則寫下五連霸里程碑,雙雙締造自2011年UBA與SBL徹底切割以來的歷史新猷。然而,在絢麗奪目的封王彩帶背後,潛藏著大專籃壇生態失衡的危機。
大外籍生時代下的受惠者 宇宙強權的奪冠方程式
政大男籃和世新女籃不僅皆以全勝之姿封王,淨勝分也都領先所有球隊,更驚人的是,近四年來兩隊分別只吞下6敗與3敗,通算勝率都超過93%,所向披靡的表現就像是來自不同層級的球隊。
能夠達成連霸,教練團的運籌帷幄,以及球員保持爭冠的渴望,肯定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但政大男籃與世新女籃能夠長年稱霸賽場,和他們在招生方面取得的成功有很大關係。近年來,這兩支球隊總能收到最頂尖的本土高中球星。
政大男籃憑藉著名校的光環和校友積極的資源挹注,成為眾多HBL好手的首選,從107學年度開始,連續三年的HBL「MVP」都選擇加入政大,另外也能招募到張鎮衙、王凱裕、莊朝勝、蔡宸綱、王鈞聖、宋昕澔、吳志鍇、林子皓、鄒子羲、徐得祈等經歷過HBL四強歷練,而且都是球隊的前三號進攻選擇的球星,尤其是攔胡林彥廷和游艾喆這兩位前HBL「MVP」,過去來自能仁家商的球員通常會加入健行科大,政大此舉一石二鳥,一方面充實陣容,另一方面又能削弱頭號勁敵的戰力。
世新女籃也不遑多讓,108學年度曾從佛光大學手上延攬羅培甄和羅培儀,近兩年入隊的十位生力軍當中,也有八位具有國手經驗。
政大男籃和世新女籃亦可說是大外籍生時代下的得利者,不但囊括多名本土球星,外籍生的助拳亦使他們更上層樓,持續拉開和對手之間的差距。
政大男籃自成軍以來陣中一直都有外籍生,而且越來越豪華,從早年吃餅型的聶歐瑪(
Omar Niang)、丁恩迪(Amdy Moustapha Dieng),到這兩年補進來自NBA Academy、征戰過美國大學籃壇,堪稱「傭兵等級」的莫巴耶(Mouhamed Mbaye),本季組成莫巴耶、波波卡(Boubacar Mboup)和莫斯塔發(Mouhamadou Moustapha Ndiaye)的三塔更是令對手望塵莫及。
世新女籃則是UBA公開一級女子組首支引進外籍生的球隊,本季也是唯三陣中擁有外籍生的球隊,包含伊思尤瑪(Onianwa Isioma Deborah)、潔丹妮兒(Jack Danielle Santo
Tomas Animam)和吉芙,都讓她們具有宰制級的禁區優勢,連年在籃板、禁區得分與阻攻排行榜遙遙領先,成為獨霸一方的超級強權。
排擠效應不利成長 為何高中球星拼命抱團?
為了一嘗冠軍夙願,球星抱團在職業運動中十分常見,但在學生聯賽中,由於球星聚集不只容易產生排擠效應,還可能影響球員的培養,甚至成為未來進軍職業的阻礙,因此球星抱團風氣在學生籃壇並不是那麼盛行。
2018年Zion Williamson、R.J. Barrett和Cam Reddish抱團組成杜克三王,即為學生運動員組團的反面教材,Reddish因球權遭到稀釋,被迫作為工兵,大學階段的養成不如預期,影響選秀身價,進入NBA後,三人的職涯發展也大相逕庭,當Williamson和Barrett都逐漸晉升為球隊核心,Reddish卻已經換了四支球隊,直到今年轉戰湖人,才漸漸找到自己的定位,但距離當初外界對他的期待仍有段落差。
眾星雲集的政大男籃同樣存在球星排擠效應,即將投入職籃選秀的王凱裕即為一例,大學四年都被定位為埋伏射手的他,持球進攻能力並沒有顯著的進步。從這個觀點看來,或許會對UBA的抱團風氣感到疑惑,難道他們不擔心排擠效應產生嗎?
在球星抱團之下,球員的發揮空間勢必會受到壓縮,而導致成長幅度受限,錯過成為全能球星的機會,卻可以被琢磨為一位優質綠葉。這對台灣的學生球員來說反倒是加分,因為台灣職籃聯盟大多由洋將主宰,既然已經有洋將作為核心,本土球員只要做好功能性球員的本份即可。
在隊友能力都很出色的狀況下,只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作為球隊運轉的一顆小齒輪就好。特別是政大教練團隱惡揚善的能力極為出色,知道如何安排能讓球員彼此相輔相成,發揮互補的效果,這可能也是不少人將政大總教練陳子威稱為「台版Coach K」的原因,總計6位來自政大的球員曾在P. LEAGUE+的選秀會上雀屏中選,為各校之最。
長遠看來,如此現象對中華隊人才養成恐怕會造成傷害,但加入政大這支豪華艦隊,對本土球員來說,更有助於他們適應現今台灣職業籃壇的生態。
外籍生限令真能遏止資源惡戰 還是加速階級固化?
是否該限制外籍生參賽,是近年來台灣學生聯賽爭論不休的議題。充斥過多的外籍生的環境不利本土球員培育,尤其是壓縮本土長人的生存空間,因各隊挑選的外籍生大多以大前鋒、中鋒為主。111學年度UBA大專籃球公開一級男子組16支隊伍中,一共有22名外籍生,達到史上新高,本季再度以30位刷新紀錄,且僅有6隊維持純本土陣容,其中只有臺灣師大和國立體大兩支傳統強權以「全華班」挺進八強。
如同先前文章所述,UBA球隊招攬外籍生已經演變成為一場軍備競賽,形成一場「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零和遊戲,逐漸逸脫學生聯賽的教育本質。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來,外籍生制度能夠緩解某些學校的招生困境,平衡戰力差距。畢竟像是臺師大這樣的球隊是少數,每年自HBL畢業的頂尖本土球員屈指可數,不是每支球隊都能招募到足夠的本土一線球星。
對那些非HBL頂尖畢業生首選的學校而言,外籍生是翻轉球隊命運的大補丸。如早年的中州以「蒙古三劍客」沙鹿、白薩、蘇格爾,搭配來自塞內加爾的斑霸(Sarr Cheikh
Ahmadou Bamba),從公開二級晉升至公開一級,名次逐年攀升,並在108學年度奪下隊史最佳的季軍。
近年來也有像是110學年度的萬能科大、上季公開二級的冠軍中信金融學院,以及本季擁有外籍生五虎將的虎尾科大,即便陣中本土戰力不是特別出色,都能在外籍生的帶領下,掙得逐鹿中原的機會。
其中世新男籃算是憑藉外籍生扭轉體質最經典的案例,先是在109學年度由阿巴西(
Mohammad Al Bachir Gadiaga)、伊波卡(Ifeanyi Uzoma Eboka)、丹尼爾(Oli
Daniel)與沙巴斯丁等人領軍,迎接隊史首次四強之旅,慢慢建立起贏球文化,近兩年才有機會吸引到張俊生、陳將双等HBL頂級球星加入。
從這個角度看來,外籍生有其正面效益存在,只是外籍生威脅到本土球員生存空間的問題,促使大專體總出手管制。上週UBA決賽開打前,外籍生相關的管制規範出爐,根據大專體總公告,113學年UBA將試行境外生比賽規定,每隊報名和登錄人數沒有限制,但每節僅可一人次上場。
這項規定表面上遏止資源惡戰持續擴大,實際上並未解決UBA戰力過於懸殊的問題,甚至是進一步加速M型化,使階級固化的現象更加嚴重。
外籍生限令對政大男籃、世新女籃等強權十分有利,一旦各隊都只能用單外援,外籍生的戰力互相抵消後,就回歸本土球員的較量,而他們的本土球員招生情況本來就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對手的深度難以和他們抗衡,未來UBA的戰力版圖應該會趨於穩定,晉級八強乃至於殺進決賽的隊伍可能都會是固定幾支球隊,流動性不會太高,恐怕也很難再次見到萬能、虎科這類的黑馬球隊,大大增添政大男籃與世新女籃衛冕的本錢。
當歷史不斷被刷新 對UBA是助益還是傷害?
儘管有在學學生和校友作為基本盤,但根據研究指出,比賽結果的不確定性和觀眾的觀賽意願,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換言之,如今由少數球隊壟斷冠軍的局面,也許會造成球迷對UBA的關注度降低。
但更嚴重問題是UBA的生態失衡,雖然這不是單一因素造成,而是體系性的問題,除了資源分配不均,和職籃聯盟的環境也息息相關,要徹底解決並不容易,但放任UBA階級固化持續惡化,可能會阻礙大專籃球的推廣。
擁有一支校隊確實有助於提倡校園運動參與,如同新聞報導提到,前校長暨現任雄鷹會會長周行一推動政大男籃成立的初衷,是為了複製美國NCAA模式,讓學生有更多機會接觸到運動,提升校園運動風氣。
當校隊的成績越好,該校學生也會感到與有榮焉,對校隊的關注度自然也會隨之增加,提升運動的參與意願,不過當聯賽生態失衡,前面的名次長期被少數學校霸佔,多數球隊的成績長年不佳,名次位居後段學校的學生,對校隊的關注自然而然就不會來得那麼高,與大專體總發展大專校院期望透過賽事舉辦,提升校園運動風氣的宗旨相違。
幾年後或許我們都有機會見證某支UBA球隊持續推高屬於自己的連霸障礙,歷史紀錄被打破,固然值得欣喜,但如此成就是否真能對台灣學生籃壇帶來助益有待觀察。
原文網址: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110462
--
UBA WSBL化 政大男籃、世新女籃 都在走國泰的路
通篇丟一堆問題 也沒提一個解法
廢文一篇
球員本來就不可能一輩子都在打球 有第二個選擇也不
錯
哪裡隱惡揚善?
現在是不是把內容為給GPT就可以產一篇專欄了啊
收頂級球員把他們練出綠葉也可以吹 這作者在寫什麼
那是不是只代表其他學校根本不想投入資源在這邊,輸
了之後只會鬼吼鬼叫的,就是不檢討自己...別人能找
為什麼自己也不會去找?跟以前SBL剛開放洋將的時候
打不贏別人的那隊就質疑別人洋將超過200cm的令人不
齒~
球員自我要求約束的能力才是重點
外籍限令出現,政大更不可能一隻獨秀
忠言逆耳
這篇寫得還不錯呀 資料整理得很清楚耶
是不是有人根本沒看文章就在噓啊
嗯
寫的還可以啊。不過這也是台灣基層運動的現象 就是
運動投入者少&精英化&願意挹注大量資源收成在基層
最末端也只能有這幾間。所以也不意外
只是說籃球整條線幾乎都跑到北部(雙北)才是比較
特別之處
學生聯賽不是職業聯賽,沒有收益也沒有票房需求,要
怎麼“平均分配資源”,大專體總有分配什麼資源給
學校嗎?現在的問題是政大跑在前面,其他學校追不上
,但難道要限制政大投入資源培育球隊嗎?把領頭羊
拖下來的“公平”意義在哪?
幾年前政大籃球隊在哪裡?現在政大有這個成績是因
為人家投入心血努力成就的。說什麼因為成績不好造
成學校不重視根本本末倒置了,你要先重視才會有成績
出來吧?問題根本在沒有更多人投入,不應該把矛頭
指向願意投入的人!
限制外籍生名額,大專體總做對了一件事
現在剩plg什麼時候跟進取消外籍生名額
每個幫忙說的話都跟國泰的非常相像
HBL的明星球員加入政大很合理 學校本來就比其他間好
以後不打球 拿一張政大畢業證書找工作也不吃虧
另一方面 參加職業球隊選秀時 誰管你有沒有UBA冠軍
因為能力和表現才會被選 爭著進冠軍隊但沒表現
路就斷在這裡
就算政大投入資源少一點,大家還是選政大
美國一流學術名校也很願意投入運動賽事,看政大以外
名校要不要投入了
其實名校球員集中還有一個因素,就是球員取得專業運
動教練的資格。好像是要有UBA4強成績
說真的不是每個球員都想打職業,但專業運動教練至
少也是一個穩定的保障。
這是沒大學畢業的例外項目捏
這篇文章算是檢討UBA外籍生政策的正反面跟影響吧
算是回顧類型的文章 各種觀點都有整理倒也算不錯
用隱惡揚善這成語乍看有點傻眼 不過教育部成語典說
成語是褒義就是了
學生籃球外籍生政策跟職籃的洋將政策一樣 沒有最好
的配置 只有目的的差異 所以不是要檢討賽事後果 是
要看希望在賽場帶來什麼改變 以及整體走向變化 這
篇也是提到一般職籃也會遇到的幾個問題 包括 注重
洋將能力本土就是綠葉 跟 弱隊沒有足夠吸引力只能
憑洋將翻身
我是沒看過高中HBL就給專業運動教練資格的啦~哈哈
基本上大學學歷是基本,甲一級也不是每個球員都給專
業運動教練資格
所以實務上也只有甲一前幾名才有申請專業運動教練
的資格。
政大的確在P+選秀上了六名,然後勒?相比之下,健
行的阿吉、亞喵、谷毛、小高,義守的白曜誠、邱子軒
,師大的金牌寬,這些人在職業場上的表現卻比宇宙政
大進入職業的球員都好太多了。
還在本土長人 這作者有夠古板 195是長人?要往內線
養? 有他這種觀念才是對中華隊跟籃球生態的傷害
看看今年哪隊有破200的本土 196、197打四號 我們還
能稍微自慰說這叫「延伸四號」不過就是投的到三分
的大個而已 真的延伸四號歷史上只有曾文鼎 連養出
類似阿鼎的球員都有困難了 要培養什麼長人?找外籍
生才是唯一解 本土有破200再練四號 鄭名斈那種的才
打五號 只要限制外籍生上場人數就好 問題不就解決
了
Reddish也是第10順位就被老鷹選到賭上限了
結果他出怪聲不滿定位 老鷹就把他交易掉之後變浪人
下賽季還能不能待在聯盟還不知道 待老鷹可能有長約
噓的問題是講一堆但又感覺什麼都沒講!
政大男籃憑藉著名校的光環和校友積極的資源挹注
所以政大能成功的原因:1.校名好聽吸引HBL明星球員
2.有錢找頂級外籍生
看膩獨強
30
[專欄] UBA一級三連霸、連勝職業隊伍,政大雄鷹原標題: UBA一級三連霸、連勝職業隊伍,政大雄鷹籃球隊的優異成績絕不只是因為「錢」 專欄作者: 徐正賢(Jeff Hsu) 政大雄鷹籃球隊,在 2023年3月底,在台北小巨蛋拿下UBA一級三連霸;在今(2023)年15
[專欄] 《111UBA》政大、世新連霸不是奇蹟!而是原標題:《111UBA》政大、世新連霸不是奇蹟!而是一場富者越富、貧者越貧的零和遊戲 作者:EdotTdot_4 完整原文: UBA決賽於上週末圓滿落幕,男子組的政治大學達成三連霸壯舉,女子組的世新大學則寫 下四連霸里程碑。值得一提的是,外籍生都在兩支冠軍隊伍中,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場5
[心得] 訪問大專體總|賽事業務承辦人|外籍生EP118 小卓一下 podcast 【外籍生勢不可擋,UBA下一步怎麼走 : 承辦人 黃嘉汝】2022/4/6 (訪綱) 外籍生條款的困難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