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台灣籃球「三個和尚有水喝」的解方
by 詹啟聖 2022年01月07日
這幾個禮拜台灣籃球轉播應該創下空前紀錄,因為原本就為數不多的運動頻道除了要播
NBA以外,還同時要轉播HBL、UBA、SBL、P League+、以及T1 League等各項賽事。
已經很多人(包括我在內)討論過台灣籃球市場真的能夠容納這麼多聯盟及球賽嗎?HBL跟UBA是學生聯盟不收門票不以營利為目的(應該是吧!)就先別提了;但當這幾個週末SBL、P League+跟T1 League擠在同一時間比賽時,不論票房還是收視率,完全不互相影響是不可能的。三個聯盟的同時存在,球迷的關注度、收視率、買票進場的頻率必定會分散。雖然不至於立刻就三個和尚沒水喝,但能喝到的水應該也不會太多就是了。
當然,有一種催眠理論是透過新聯盟成立的刺激,「大家一起把餅做大」,餅變大之後有錢一起賺,人人皆可獲利。
關於這一點,從過去的經驗,不管是NBA跟ABA,職棒的中職跟那魯灣,在在都告訴我們,台灣運動市場要把餅做大不是那麼容易的。
籃球市場的餅要做大的關鍵是這塊餅必須好吃有料,而餅的好吃有料意思就是比賽內容好看,球星魅力足夠能夠吸引球迷。
問題是台灣籃球在國際賽表現持續低迷,這幾年也沒有出現扛得起票房的新球星。迄今台灣球迷能夠朗朗上口的球星名字,還是陳信安、田壘跟林志傑,年輕一輩在國際賽戰績及星度上都跟前輩差距甚遠。擴增到三個聯盟,在土本星度不足的情況之下,要讓比賽有料好看,就只能倚賴洋將了。
有多倚賴這些外籍球員呢?本週三個聯盟的球員統計數字排行榜,T1 League目前得分前十名通通是洋將(好啦!歸化的阿提諾算是台灣人,那麼九位是洋將),P League+得分榜前十名只有楊敬敏一個本土球員排第八,其他也都是洋將。SBL洋將限制較多,但目前得分榜前五名也通通是外籍球員。在本土球員沒料的情況下,明顯就只能靠外籍球員加料,這也是世界各地職業籃球常見的狀況。
但是這些跑江湖的洋將,從過去職棒職籃的經驗,很難成為在地聯盟的看板球星。因為只要其他國家聯盟端出更高的薪水,人往高處爬的洋將當然立刻走人。雖然補進新的洋將毫無困難,但這樣的模式聯盟及球隊是很難經營讓洋將成為球星的。
本土球星不足比賽水準無法提升,各聯盟決勝重點變成各種行銷活動來搶市。過去SBL被詬病完全不行銷只會悶著頭打比賽。現在有競爭有差,大家爭相聘請公關活動公司,徵選美女啦啦隊、邀請明星開球、中場投籃送鉅額獎金等等,努力的做活動。這些都不是壞事,有做總比沒做好。但這些活動畢竟只是包裝,消費者會因為設計精美的包裝而衝動的購買商品,但如果包裝內的商品不優,這種衝動性購買大概也只有這麼一次。而這正是新聯盟在渡過前一兩年的蜜月期之後必須面對的問題。
台灣有太多餐飲店剛開幕時利用媒體網紅炒熱話題,造成大排長龍、熱情打卡的短暫盛況,但過了蜜月期這些店的生意就大幅下滑,再過兩三年就關門大吉;為什麼?行銷只能帶來一時的熱潮,關鍵還是在於東西好不好吃。不好吃的話,消費者不會回頭,網美們也早早轉移尋找下一個目標。而台灣職業籃球聯盟在本土球星黯淡外籍洋將來來去去的情況下,能不能端出好吃的菜色讓聯盟能夠長久獲利呢?
答案是很難。
看到這裡,按照慣例,一定有人開始罵:「這篇就廢文啊!只會唱衰,也提不出什麼有建設性的方案!」所以雖然我真的是台灣籃球唱衰幫的幫主,但還是努力地想了幾個希望能夠延續職籃的解決辦法。
一、從企業經營的角度
開源以外更要節流。行銷是開源,這部分的投資必須持續有一定的比重,但節流絕對是要持續行的。因為台灣球員有限所以出現兩聯盟爭搶球員而過度高漲的薪水,一定會造成球隊未來嚴重的財務負擔。坦白講目前台灣檯面上的球員並沒有人有太大的票房吸引力,根本沒有必要花大錢綁人。而球隊的戰績好壞關鍵其實只在於找到對的洋將(但不是找貴的),所以儘早檢討目前的球隊薪資,樽節球隊開銷是一定要的。職業運動不是慈善事業,不可能長久賠錢還能撐下去的。
二、減低洋將流動性
讓每支球隊都有自己的歸化洋將。台灣國際地位越來越高,生活環境又好,增加歸化洋將名額,跟洋將簽下三至五年較長合約。一方面有助於球隊行銷洋將,二方面增加台灣國家隊的人才庫。不是只有戴維斯或阿提諾一個人扛,而是有一批歸化洋將在國內經常性地出賽隨時可供國家隊挑選。歸化洋將不是找貴的、打過NBA的就好,是要能夠融入台式打法、適應這個聯盟生態,不過度自我,然後願意入籍長期留在台灣的;東歐球員應該是很好的選項,例如最近跟台灣很好的立陶宛或捷克,都是人才濟濟的歐洲籃球強權啊!
三、不是敵人就是朋友
T1 League跟P League+都是職業聯盟,擺明是對幹。但所謂「半職業」的SBL存在的角色就比較微妙了。我是兩聯盟主事者的話會跟籃協好好談,想辦法跟SBL合作,共同認養場館但錯開比賽時間。例如同一天下午打SBL而晚上進行職業聯盟比賽,電視轉播權利也可以整合起來一起談。甚至進一步將SBL球隊變成聯盟的二軍或G League球隊,球員可以晉升調動。這樣可以節省一些場地經費,節省球員培育成本。能夠跟SBL談成合作的一方,應該就是兩聯盟競爭的贏家,可以坐等另一聯盟來求和談合併。畢竟台灣籃球市場再怎麼將餅做大也養不起兩個全職業聯盟跟讓那麼多球隊都獲利,整併縮編是早晚的事,差別只在誰併誰而已?
或許經過這樣「#突破」性的合縱連橫,會讓職業籃球架構更「#有點意思」,也讓台灣籃球在國際舞台上能夠有「#不僅如此」更好的表現(以上三個括號裡面分別是今年三個聯盟的年度口號,但應該沒多少人知道……)。
https://sportz.im/solution-for-tw-basketball-leagues/
--
看完了 仍然是篇廢文
跟SBL共同認養場館 上午下午進行比賽這個不太認同
職業球隊 首推自建場館 再來是長期駐地合作的專屬球
館 逼不得以才是兩個球隊共用場館
以前還能有電波.泰勒這些洋將球星,現在洋將都變免
洗筷
此作者根本不知道PLG佔有的市場跟581不一樣嗎?
從ABL就是如此 到PLG也一樣 這群人怎麼還看不破阿
人家就是不想走老路繼續吃公益市場的小餅阿
然後此作者還得意洋洋叫人家縮減預算去吃那個小餅?
頭殼壞去
娛樂室場只會越搞越大 天花板跟581那套路線天差地遠
SBL除了裕隆跟台銀,其他三隊要跟母隊共用球場沒什
麼吧
T1就算了 有些球隊根本跟著金主跑 金主要什麼就給
什麼菜 還不一定吃的到娛樂市場這塊咧
連帶影響到T1整個聯盟辦的對戰組合票房跟話題性 這
T1自己要承擔的
不要忘記PLG第一季某隊的慢吞吞效應
絕對影響深遠
起頭慢一步 後面反而要下5倍10倍資源還不一定拉回來
原來現在多數球迷已經不認識詹啟聖了,時代的眼淚
啊QQ
我知道,但不熟
如果SBL真的發展成二軍 共用主場是還好 但感覺不太
可能xd
詹啟聖是中華職籃CBA元年的主播,SBL時期也有客串過
球評。不過也很久沒有出現在轉播臺就是了
p就是不想跟籃協那幫人這樣玩才出來搞,搞的好馬上
就被別人抄去,那就把對方拼倒吧
其實職業球團的目標如果真的要賺錢,考量支出的多
寡也是課題之一。不管現在市場有多熱,3年後一定會
有熱潮衰退期,怎麼思考做得長久,其實真的是各球
團的功課。日本B聯盟目前有些球隊也已經有入不敷出
的現象,而賺錢的球團,也不是每支球團都是大場館、
大宣傳,找到自己的定位並且存活,才是經營長久之道
B聯盟牌照制度有財政控管啊
希望有心經營的球團也不要亂了節奏。
算是從制度強迫球隊要控管支出跟收入,雖然也影響強
弱差距啦
對啊,所以那才是職業球團該有的正常面貌。
依照台灣薪資通膨的狀況,三年後肯定小資球團撐不下
去
連一些SBL輪替到職籃都能漲到300萬了
詹啟聖播報很好 中華職籃早期主播最好之一
薪資通膨也要反映在市場才正常。如果市場沒有成長,
薪資卻又一直漲。大球團就算再有錢,賠久了也不見得
會想玩。所以能夠讓市場競爭回歸平穩才是最重要的
兩聯盟情況下,只會飆漲而已
所以璞園做法反而聰明,SBL當二軍
還是希望市場跟球團支出要平衡啦,否則籃球已經很
難靠國際賽博取眼球了,還沒辦法建立正常的供需平
衡,想要長遠真的很難。
我之前有看日媒在講B-League的實際狀況好像沒有想
像中的賺
以前CBA都是詹跟另外一個播報
問題是,現在這個市場已經失衡了啊…一個3500萬就已
經讓市場失衡了…就不說他本人了啦,他本人要是沒有
持續成長,被酸是他自己的事。可對其他隊有成長的球
員來說,3500萬在那,各球團都應該要出得起才是
B聯盟確實沒有到賺很大。特別是兩年的疫情衝擊,真
正有賺錢的球隊應該就是1半左右的球隊而已吧。所以
日本現在才急著要推新B1
等等 超視何時變體育頻道了? 詹啟聖
就太多隊伍了,走歐洲制度可是沒有歐洲多年累積的青
訓基礎
但顯然並不是每個球團都願意花3500萬給球隊一哥…對
那些成長成球隊一哥的球員來說,3500萬的存在就只是
3500有沒有失衡要看球團是不是真的有賺吧。以第一年
羞辱而已
攻城獅之前的新聞來看,他們是承認有賺錢的。只要
高能夠帶來相對應的收入,就不算失衡啊
3500上季不是300萬嗎
攻城獅上季賺的情況是3500還沒到3500,然後很多低薪
淘寶的,如果照12隊競爭情況,那薪水應該會繼續暴漲
,像謝宗融簽400以上也不意外
3500萬的薪資人家球團一季靠該球員週邊商品就回本了
不要想得太困難
3500是複數約總價阿,我要說的是P+如果能展望到五年
以上,對於之後要換約的球員,3500萬肯定會被拿來當
談約的對比
所以就要看新竹的票房能不能持續成長囉。但是之前就
有討論過。一個正常的職業球團的球員薪資不應該超過
球隊總收入的一半,這點在日本B聯盟的所有球隊除了
東京幾乎都做到了。之前新竹也說他們是有計算過的
東京企業有錢啊XDD
人家人氣第二名,上季還贏田壘,賣的球衣有6成?是他
既然球團認定是值得,那我覺得就沒啥好說。所以問題
其他球隊的球星,如果能做到,當然也能溢價談薪啊
就回到,如果目前市場是賺的,要怎麼讓啥場長遠的
維持下去。那環境的建立真的就不能少了
各位,現在是只剩攻城獅還活著嗎?我說了是其他球團
、其他足以跟3500萬對比的球員…
重點高國豪外,連什麼余純安 成力煥好像都300萬以上
了
虧得少就好 要求財報是綠的略顯嚴格
而且是在後面還沒球隊進來的情況,那明年我看像余純
安這種SBL輪替至少漲到400也很正常,謝宗融這些就更
貴惹
宜輝現在本土一哥也才300萬不是嗎??
成應該還OK 這季夢團隊補強很多人 不會像上季一樣了
上季的周邊產品設計真的慘
而且兩聯盟搶人,連新人都會溢價搶了何況球星
團隊補強可以強化周邊商品的營利
但現在看到的,也只有攻城獅真把自己當個職業球團在
經營阿,其他球團有嗎?
攻城獅當職業球團經營是用收入45%抓薪水總額,其他
大財團有些預算根本是老闆決定,更有可能溢價
如果目標是虧得少,那幹嘛還談職業啊,以前SBL不就
是那樣? 如果沒有辦法賺錢,還談什麼市場建立。如
果每年虧,到最後球團的思維就是一灘死水。實際能
不能賺是一回事。但是目標就是要賺。如果預設就是可
能虧錢,那滿滿的就不會有人想建立市場的。
因為要賺錢真的很難啊
事實上職業運動世界上除了米國那種全球市場,多數都
是虧頂多小賺而已
世界上八成聯賽虧錢打球 全球轉播走向贏者全拿
即使是日本狀況也一樣
現在溢價是為了搶人,但之後的換約呢?看起來短時間
之內,多數的幻神球員們都還不會成長到足已對得起他
現有薪資的程度…之後球團要砍薪,球員能接受嗎?
歐聯大球隊不都年虧幾千萬歐在打球
如果真的如R大所說,那代表臺灣籃球沒有發展職業的
可能性。那說實在話,用SBL的玩法,才是最適合臺灣
的
去年的余純安在S也快到頂了吧九太就他跟阿亞 雖然
今年在海神普普
小虧其實也算收支平衡了啦 不用說沒賺錢職業沒效益
r大講的是世界的實際狀況啊,事實上等未來狀況也一
定是走向小虧就是賺
棒球都有企業玩了,不用擔心籃球的
歐洲還能靠青訓來源欸XD
主要不是大虧,作為品牌形象就是賺了
否則臺灣就是有辦法像韓國一樣所有球團都是超大企業
投入。不然就只是不斷循環而已。
韓國是國家體制的問題,這是有歷史因素的
日本能走牌照制度,那是因為日本已經統一了,而且有
籃協在上面,台灣能接受三聯盟整併,然後籃協手控制
嗎XD
所以我才說實際上賺不賺是一回事,但是做法就是以
賺錢為目標
沒錯,但照經驗來說,小虧也是賺了
阿所以才說目標是這樣啊XDD ,現況這樣當然也只能攤
手 ♂ 。不然能怎麼辦
不過好奇今年P+的收入跟去年相比會成長多少? 而且
今年的成本應該比去年多不少
照黑人先前的訪談記錄 不會讓籃協控制吧
而是先壯大自己PLG到一定程度 然後協助籃協
像NBA反客為主一樣
581是像長不大的巨嬰一樣嗷嗷待補快二十年還要吸奶
我從之前就一直說我很想看夢想家這些年的經營狀況,
先不論行銷團隊跟著陳建州走了,目前看起來夢想家的
經營方針令人好奇…在彰化他們到底經營的如何?我擔
心大家要談職業化,在地化,以後就拿攻城獅當範例,
忽略了攻城獅的在地市場,全台灣根本就他獨有,沒有
第二個。
這也不怪它 天花板高度就擺在那很難長大
能賺錢沒人不想的XD 只是希望大家標準不用放這麼嚴
全世界也就美國這個例子而已
歐洲日韓中都是籃協控制,不過他們籃協能力也是遠大
於本國籃協啦XDD
美國其實整個運動環境是個特例,很多都他們獨有而已
事實上未來只要球團能平衡到支出跟收入不要差太多,
已經算成功了
比賽內容好看,球星魅力足夠能夠吸引球迷 XDDDDDD
除了黃金世代 其他還是靠行銷以較快啦
FIBA其實不太樂於見到聯盟大於本地協會的狀況,NBA
的例子是他龐大到FIBA管不住惹
226 VS 315的比賽都有人看了 內容不重要
當然不是要看球團一定要賺錢才叫做成功。而是球團
不是不管門票收入多少,都是亂丟一通錢。而且PLG第
一季富邦跟攻城獅就說他們有賺錢了。所以代表不是
不能賺錢。而是怎麼把這個市場維持下去
薪資會通膨 觀眾數會趨於平穩 這些都是挑戰
薪資通膨,市場會緩和,到時候就回回歸正常惹
了解G大沒有定義要賺錢才是成功 我可能經驗悲觀吧
感覺還是偏廢
但富邦跟攻城獅就在台灣現在最能負擔消費市場的兩個
地方,以他們為例不適當。這就是夢想家很重要的原因
,如果夢想家能把彰化經營起來,全台灣大概除了花東
,其他各地沒有理由經營不了。但夢想家現在就是…想
插旗台中…
還是廢文
夢還在轉型適應期 之前在ABL是吃全台市場
有不少外地跑去看ABL夢
PLG第一季又遇到整組抽光光跟黑人去中央又沒補人
除非直接認養SBL的球隊 不然除了領航猿璞園跟雙台
啤以外 應該很難共用主場
看這季能不能改善吧 開季這幾場主場經營得很好
抱歉還有九太海神 對那就只剩台銀跟裕隆 看起來是蠻
難的...
第一季沒辦好的這季都到位了
花東基層籃球都不行 職業要進駐剛好也可以發展基層
。不然光看籃球在花東基層頂多到國中。往上去完全
幾乎沒有。
台東近年的基層棒球四級發展很好 基本上已經威脅到
新北跟桃園不少。
不用共用什麼主場吧,就跟中職二軍一樣同一個場地
打一打
花東基層籃球 國中就花蓮自強 高中是海星?但高中
的基本上這五年根本沒有任何進展 比南部籃球只剩高
苑更糟
無解 籃球健身就好了 跟黑白人對撞真的自取其辱啊
詹啟聖從199X就講評NCAA還看不出黃人不適合籃球喔
他以前跟林生命一起在TVIS播NCAA的比賽還不錯啦
夢想家今年開季是在台中阿…但他一直號稱他在經營彰
化阿
他是想兩邊吃吧
富邦勇士自己有說去年有賺啊 其他隊就難說了
先叫 #分一杯羹 解散吧
夢想家來台中是正常球團都會做的決定 白痴才留在農
業縣的山上
覺得要嘛併成一個,要嘛兩個聯盟前二打季後賽
攻城獅可能也有賺一點 P+其他隊就不太清楚
不過各國的職業球隊很多都有過於集中某隊的情況
這應該是廢文幫幫主吧 如果你是老闆 我還真怕當年
員工 還沒擴大市場 就在想節流?這生意這樣做的?
新聞訪問至少有兩隻p+球隊賺錢 至少p+想朝著日本b
聯盟 培養地方進場意願 而且b聯盟洋將是更強勢更
多 但球隊收益還比外援少的cba球隊高 反而是行銷方
面台灣還比不上 至於t1是後來者更應該加強 sbl怕
虧錢的話怎麽還會加盟其他聯盟?都說是培養人才為
主的
但問題就是夢想家還是一直在裝他們是彰化在地的阿
P+就是擺脫SBL那種經營方式才能把人氣拉起來的
T1又想蹭了
重點是PLG又不會原定踏步,升級,觀眾黏著度會越來
越高,T1如果沒有花好幾倍的力氣就是被遠遠拋在後面
以單純PLG來看,不可能台中1隊,彰化1隊,這樣的市
場養不起,所以夢想家中彰雙主場才是最有可能的
從青年隊開始基本上就是轉移經營板塊的起點了,當
初選在彰化也有sbl有一陣子去彰化比賽進場人數很捧
場的關係,跑去那邊辦的經典傳承賽票房也都不錯,
選擇駐紮彰化並不奇怪,何況當初的名號是福爾摩沙
夢想家,真的要賺錢為考量的話,慢慢移往台中才是
正確的選擇,第一季可是連太陽現在正在用的台體大
都當過主場在用了...
T1麻煩自己承擔
傻眼,前面說球星不足,後面說球員薪水太高,給香
蕉還想要找金剛?
唉 以為真的有解 一篇空想廢文
詹啟聖目前是博斯的主播,有在看網球的就會知道
32
[討論] 目前台灣三聯盟有16隊會不會太扯???????T1成立後,目前台灣有三個籃球聯盟(不要管職業、半職業): T1 PLG SBL PLG是目前運作最好的,T1因為霍華德"暫時"獲得極大關注,SBL就別提了~33
[專欄] 已有PLG還有SBL,談T1在台灣籃壇的定位與《T1 League》已有PLG還有SBL,談T1在台灣籃壇的定位與存在意義 運動視界 2022/08/15 作者:爪迷傑森 打從T1 League成立以來,就一直不斷受到外界與球迷的批評與質疑聲音,從一開始的是11
[專欄] SBL打完了然後呢?別傷腦筋去創個新聯盟by 球評詹啟聖 2020年05月19日 是的,SBL成為在武漢肺炎威脅全世界之際,難能可貴能夠完賽的聯盟,關門比賽打出了 總冠軍,也結束了今年的賽季。 是的,因為其他聯盟都打不了,防疫成功的台灣,讓SBL的賽事站上了國際舞台,不論推 特還是Youtube的轉播,都得到了些國際籃球迷的關注。18
[專欄] 鎂光燈誰不想要 大學球星談職籃成立想法by 張廷亞 2021年01月28日 P. LEAGUE+職業籃球聯盟後話題不斷,在執行長陳建州廣大人脈及行銷手段之下,舉凡娛 樂、時尚圈都對於新聯盟有所關注,聯盟每周各隊最佳球員更會登信義區Neo 19大螢幕紀 念,這對於球員絕對是至高榮耀,也能讓更多人關注這個新聯盟的消息。 而《動誌》先前也曾訪問過幾位UBA明星球員,對於新聯盟成立的期待,預計將在今年賽16
[問卦] 台灣養得起3個籃球聯盟!?------------- 台灣現在有三個籃球聯盟 分別是SBL、T1、P+ 前者是半職業 後兩者是職業聯盟 維基查了三個聯盟分別有5、6、6支球隊,總和就有17支 但問題來了,台灣運動市場不大。本土籃球聯盟的觀眾數應該比職棒還少。 當年職棒也曾經弄出過兩個聯盟,競爭之下還是有一個聯盟收攤最後合併成一個17
[專欄] 我們是否該將台灣籃球未來交給自由市場?作者:Luphan 2021/05/25 這個暑假,台灣籃球並沒有隨著SBL跟P. League+受疫情的停戰而冷卻,甚至我們可以預 期接下來的幾個月或甚至幾年,都將會鬧得沸沸揚揚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日前傳出即將 成立的T1聯盟。這不經讓我們再次地提起了這爭吵不休的議題:是否該將台灣籃球的未來 交付給自由市場?9
Re: [閒聊] 台灣三個聯盟??SBL又不是職業,不要混為一談, 但SBL的存在是必須的,就當作是職業聯盟的農場, 至於兩聯盟,當初我也覺得該合併, 才能回到以往職藍的風光時期, 但這中間會牽扯很多利益糾葛,很難達成共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