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確診數影響票房?
※ 引述《perdidohow (chihhow)》之銘言:
: 確診數節節升高,
: 看到各大社群好多球迷都在拋售門票,
: 不曉得疫情下大家會繼續進場,
: 還是家中有長輩小孩的就會選擇留在家看電視呢?
: 還是希望球賽能夠順利進行啊!!!
其實討論這麼久大家也比較有個共識
就是多數人怕的不是確診,而是被匡列隔離的問題
家庭客就不用說了,家中有小孩在這節骨眼怎可能帶小朋友去球場冒風險
家中有小孩的板友們應該很能理解
現階段確實是不需要恐慌,因為已經定調共存
只是整個配套措施還沒有跟上
現在的匡列隔離政策確實會造成很多人的不方便,即使是在台灣這麼多人感染的情況下
看新聞有說接下來一些歌手的演唱會要照辦,當然也有少數如周興哲取消的例子
如果演唱會都能照常取行,球場更沒有理由要閉門打不讓觀眾入場
現階段會遇到的考量就是,台灣確診人數會越來越多甚至是暴增
票房上一定會受到衝擊影響,甚至出現很低的數字
如果隔離方針還沒有改變的話,陸續看到拋售球票
跟明明有賣到一定數字,但實際上入場卻沒這麼多,會一直發生
不用再說恐慌還啥了,這其實取決於個人看球的熱情
願不願意概括承受一切的風險性跟麻煩,這端賴每個人的選擇
--
我也是,親友團本來一起去看球旅行,結果考慮小孩
所以取消,一次退了11張票
推這篇
共存最大的因素也要累積夠多的確診數才行,相對在
限制人民的措施也得減少,季後賽到冠軍賽進場人數一
定受到影響,但是至少比賽沒特別因素不會停下來,再
看到裁定冠軍的機率幾乎等於零,球團跟球迷也只能努
力撐過這段辛苦的時間
的確,最怕的不是疫情,是怕被匡列...
真的被匡列才是麻煩 問題是現在開始擴大 再匡也無意
義了
像是台南棒球場16號有足跡 要是我20號被通知匡列
最後真的確診的話 這期間早不知道接觸多少人……
製造業也很難進場了 如果被匡列幾乎跟全廠停工沒兩
樣
現在的匡列政策有在匡球場足跡嗎…
球票可以退票嗎?
現在真的不怕病毒 怕得是隔離…
沒在框球場足跡吧 上周鳳山那場有足跡也沒收到通知
難說,新莊那次第6、7天左右這裡就已經說有確診者足
跡了,還不是第9天才收到新北市衛生局的簡訊
推這篇
真的
要共存 又要隔離 看不懂政府要大家怎麼做
這是zkow 嗎
以後看球可能也要第三劑 不特定人長時間接觸
最快下個月可能就用 篩檢取代隔離政策了
月底就有快篩進來
現在根本不會被匡列吧 上次體育館足跡有誰被匡列
重點匡列很北爛啊,大場館有確診進去的人都不用匡
列,酒吧就要
大場館對號座禁止飲食跟酒吧有一樣?
有足跡就要匡的話那直接閉門就好啦 演唱會幾萬人要
完全沒足跡還比較難吧
就說上班吃飯比看球還容易被匡阿 說怕被匡不去看球
的是在…
我也是這個原因退了4張票QQ
只是一直快篩也是很麻煩
現在就是盡量撐,讓人抓緊時間快去打疫苗而已,趨勢
來看單日破萬確診已是無可避免,等醫療資源無法負荷
就是只能全面共存了
沒保險被匡列隔離損失超重
爆
Re: [新聞] 確診暴增「衛生局來不及通知」 陳時中:這次的疫情絕對不是天災而是人禍 但真正的禍不是有多少人確診染疫後的病亡 而是政府亂無章法 又沒有做好準備的防疫政策 為什麼民調很多人願意接受與病毒共存 1.半數人都打過三劑疫苗 2.歐米恐病毒重症死亡率低 那確診染疫以後對人民最大的災害是什麼爆
[討論] 共存政策絕對不是完全沒有防疫手段~~~因為很多人回文 我盡量一起討論 順便跟大家解釋很多誤解 1.確診者隔離 怎麼會是共存??53
[問卦] 八卦版為何這麼不滿台灣封鎖邊境確診清零八卦每天都鼓吹台灣應該與病毒共存,那些一年沒待在台灣幾天的吹得最大聲。 最喜歡的理由就是你看我國外朋友根本不關心確診多少了啊。 但絕口不提歐美已經死了超過500萬人的慘痛代價。 台灣今年也才不過死800多人,就已經讓台灣受不了了。 目前的清零也是難以達到的成就,靠著嚴格的邊境封鎖再加上人民極度自律。98
Re: [討論] 台灣沒辦法共存的原因1.政府有溝通過 對共存有問題的 我一律建議先去看這篇 民進黨黨員 陳建仁院士所說的 不要害怕共存爆
[懷孕] 若確診要怎麼生產啊..下個月要卸貨了 但是疫情現在越來越多人確診 一般人居家隔離等等不是問題 偏偏身分是孕婦 入院生產前都需要pcr46
[討論] 政府有在做共存準備嗎?首先要說 我肯定之前邊境封關的政策 因為封關政策 確實為台灣爭取了不少時間 但封關之外呢?45
Re: [新聞] 陳時中:月底破千例幾乎一定會!今天早上看到這新聞我是訝異陳時中的轉變 因為陳時中過去以動不動就跟大家說 收斂了 收斂了 聞名 總是急著要安撫民眾的樣子 現在不這樣做了 直接跟民眾說40
[問卦] 如果一直遇到確診者,那麼不就要一直隔離大家好 我乘五啦 現在台灣的確診者越來越多了 每天都有好多人確診 然後有更多人被隔離27
[討論] 大家如何反駁『疫情恐慌仔』?如題 在IG、YT、FB、Line等各種網站 都還是可以看到 台灣社會確實還存在一些『恐慌仔』 『恐慌仔』雖然對疫情可能不是那麼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