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沉思錄》改變我一生的好書與七個觀念
《沉思錄》讀後心得:改變我一生的好書與七個重點觀念
羅馬哲學家皇帝淬鍊一生的智慧經典
圖文好讀 https://readingoutpost.com/meditations/
在 2023 年 11 月的「走在閱讀路上」線下讀書會,我跟 Jacky 和 Jun 帶大家討論了《沉思錄》這本書,若你有興趣的話可以收聽 Podcast 「下一本讀什麼 EP.322」的讀書會對談。這篇文章是我自己的讀書筆記摘錄,屬於我的個人觀點,如果想聽到其他主持人和現場聽眾的討論,歡迎搭配 Podcast 閱聽。
EP.322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lqdggg4c00ab01ti7ygia5r8/platforms
這本書對我的巨大影響
如果要說這輩子對我造成「最多改變」的書,毫無疑問的肯定是《沉思錄》。我大約在四年多前詳細讀過這本書,最近則重新讀了第二次。這本書在思想上、生活哲學上、心態設定上,徹底改變了我看待自己和外部世界的濾鏡。這本流傳了兩千多年的經典著作,同樣影響了許多古今中外的歷史偉人們。
這本書的作者是馬可斯.奧理略(Marcus Aurelius Antoninus),他是羅馬帝國的一位皇帝,人稱「哲學家皇帝」,他的統治時期是從公元 161 年到 180 年。不同於其他帝王的是,他不只是一位政治家,還是一位哲學家。他在他的統治期間,面對了無數的戰爭與內亂,但他始終保持著一顆平靜與理性的心。這本書便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記錄了他對生命、道德、宇宙和自我的深刻思考。
馬可斯.奧理略的重要性不只在於他的統治技巧,更在於他對「斯多葛哲學」的實踐與傳播。作為一位哲學家皇帝,他的生活和統治方式深受斯多葛哲學的影響,這在當時是非常罕見的。他的思想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尤其是在個人道德修養和面對逆境時的心態方面。
以下分享關於斯多葛哲學的簡介,以及對我造成巨大改變的七個重點觀念。
斯多葛哲學是什麼?
斯多葛哲學(Stoicism)起源於古希臘,是一種重視理性、自我控制和與自然法則和諧共存的哲學流派。其核心理念圍繞著理解並接受宇宙的自然秩序,強調通過發展自我控制和堅韌來克服破壞性情緒,從而達到心靈的平靜。
斯多葛哲學提倡道德和美德是最高的生活目標,認為一切外在的物質和社會地位都不如內在的道德修養來得重要。它還持有一種決定論的觀點,認為宇宙和生命中的一切事件都是命中注定的,並鼓勵人們接受而不是抗拒這些命運的安排。也就是說,斯多葛哲學是關於追求內在平靜和道德完善的哲學,強調理性思考和道德生活的和諧統一。
斯多葛哲學最知名的三個人物分別是「哲學家皇帝」馬可斯.奧理略,劇作家和政治家塞內卡(Seneca)、希臘奴隸出身的愛比克泰德(Epictetus)。
像是奴隸出身的愛比克泰德習慣開班授課,以平易近人的方式將想法直接傳達給聽眾;相反地,馬可斯寫下《沉思錄》時,心中設定的讀者只有自己,而且整本書的各個段落彼此無甚相關,也經常出現晦澀難懂的敘述。馬可斯必須面臨戰爭、瘟疫、謀反、貪汙腐敗等局面,又得肩負治理帝國的重責大任,由此我們不難想像,他必須擁有無比強大的內心,才能幫助自己度過難關。
1.與自然和諧共存
作者呼籲人們順應自然,適應環境,保持內心平靜的思想。這與斯多葛主義 「生活與自然和諧共存」的理念一脈相承。以下我摘錄一些書中的金句:
「在當下順應自然而行,讓說出的每一個字包含磊落的真理,同時感覺心安理得,你的人生就能幸福快樂。而且,沒有人能阻止你獲得幸福。」
「面對事物時不產生意見、靈魂不為之躁動,都是我們能力所及的事;因為,事物天生並不具備讓我們產生意見的能力。」
「宇宙本性不可能因為缺乏控制力或技巧,使好事和壞事隨機發生在好人和壞人身上,不加區分,宇宙本性不可能鑄下這番大錯。但生死、榮辱、苦樂這些事物,尤其死亡,必然都會發生在好人與壞人身上,也無所謂讓人變好或變壞。因此,這些事物既不善良,亦不邪惡。」
「健康的眼睛應該要遍覽所有可見的事物,不應該說:「我只想看綠的東西。」因為,只有生病的眼睛才需要如此。健康的聽覺及嗅覺應該要能接收所有可聞、可嗅的事物,健康的胃應該要能容納所有食物,像磨坊一樣磨碎所有可磨的穀物。依此類推,健全的心靈應該要能應付所有狀況。但如果心靈說:「讓我的兒女安穩地活著!讓所有人稱讚我所有的舉動!」就跟專看綠的眼睛、專吃軟的牙齒沒兩樣了。」
「人有責任安撫自己、靜待自然分解之時到來,無須為進度延宕而心煩,同時潛心相信以下原則,讓自己獲得安寧:第一,與宇宙本性不符的事,都不會發生在我身上;第二,我可以永不背離與我的神及內在神性,因為這屬於我的掌控範圍,沒有人能逼我違背原則。」
我的體悟:所有會發生在我們身上的事情,都是自然而然會發生的,而不是什麼某個天神的邪惡陰謀想讓我們受苦。所有事情都是「中性」的,沒有什麼絕對的善惡之分,而是我們如何看待這些事物罷了。接受身心靈所體驗到的一切,同時堅守某種良善的待人處事原則。
2.個人內心平靜的重要性
書中強調了理性思考的重要性,以及不被欲望和物質虛榮所累的內心平靜。這體現了斯多葛主義強調克制欲望、實現內心自由的理念。以下我摘錄一些書中的金句:
「凡是出現在你眼前的任何事物,你都必須加以定義或描述,才能透徹、全面地掌握其本質。」
「按個人內在結構採取行動並自制,這也是各種職業與技藝所追求的目標。這是每門技藝追求的目標,也就是被製造出來的事物,都應該與當初的製造目的相符。無論是照料葡萄藤的葡萄農、馴馬師或馴犬師,他們追求的目標都是如此。至於我們教育、指導下一代時所追求的目標,同樣如上所述。當你的努力有了收穫,你就不會眷戀別的事物。你還對其他事物念念不忘嗎?只要你放不下,就過不了自由自在、知足常樂、無欲無求的生活。只要別人能從你手上剝奪這些事物,你必然會羨慕、嫉妒、猜忌對方;看見別人擁有你重視的事物,你也不免萌生詭計惡念。放不下這些事物的人,內心必然會煩亂不已,而且會經常埋怨眾神。」
「因欲望而犯錯的人,比因憤怒而犯錯的人更應受譴責。因為被憤怒沖昏頭的人,似乎是由於承受了某種痛苦以及無意識痙攣,才因此失去理智;反倒是因欲望而犯錯的人,滿腦子只有享樂的念頭,因此容易犯下既放縱又嬌弱的錯。」
「人應該隨時問問自己:多餘的行為反覆出現。「這件事是不是沒必要做?」除了捨棄沒必要的行為,更應該捨棄沒必要的念頭,才不會讓多餘的念頭反覆出現。」
我的體悟:透過從事物當中「抽離」開來,試著用客觀的語言重新描述當下的體驗,更能讓我們體驗到內心的平靜。類似的作法在我之後讀過的書都出現過,例如《轉念的力量》和《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這類型的練習做了很多次之後,更容易察覺哪一些念頭是屬於「可以被捨棄」,而哪一些念頭是「可以被留下來」反覆咀嚼的。
3.命運的決定論觀點
接下來談關於命運決定論的觀點,以及這種觀點如何影響個人塑造積極正面和平靜的人生態度。這與斯多葛主義的命運觀一脈相承。以下我摘錄一些書中的金句:
「任何事物的本性,都不會讓違背本性目標的事情發生。你應該要安於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原因有二:
第一,這些事情都是因你而生,是專為你開的處方,更是來自你的命運絲線織出的最初成因,與你密切相連;
第二,即使是單獨發生在每個人身上的事,都是能使掌管宇宙的力量喜樂圓滿、甚至能使其永續存在的成因啊!
無論就構成整體的組織或創造整體的成因而言,要是你切斷了其中一段連貫性,就會破壞整體的完整性。一旦你開始怨東怨西,就會切掉這段由你掌控的連貫性,而且你這麼做,等於是想讓這段連貫性消失。」
「既然如此,你還會被發生在你身上的事絆住,讓自己無法當一個正直、寬容、節制、謹慎、免於草率言行的人嗎?你會因此無法具備謙遜、自由等各種美德嗎?事實上,人的本性所具備的特質,都必須藉由這些美德彰顯出來。」
「無論何時、無論身在何處,你都有能力辦到這些事:以虔敬的心接納當下境遇、公正對待身邊的人,並仔細斟酌內心浮現的念頭,不讓未經檢驗的事物滲入其中。」
我的體悟:安於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而不是怨東怨西。我們自己嚮往的美德,要由我們自身的行為不斷展現出來。無論外界的境遇如何,我們還是能維持自己念頭的方向,不要被動物本能的念頭牽著鼻子走,而是知道如何檢驗那些念頭(有點類似前面說的「抽離」的觀念)。
4.道德操守高於一切
書中強調道德修養和利他精神的思想主張。我們可以在當今社會中以此為指導,追求高尚的道德品格。以下我摘錄一些書中的金句:
「所謂完美的性格,便是將每一天當成最後一天來過,並且不激動、不倦怠、不虛偽。」
「普羅大眾欣賞的事物,多半是最普通的一類,也就是單靠內聚力形成、結構天然的事物,像是石頭、木頭、無花果樹、葡萄藤、橄欖;稍具理智的人會欣賞具備生命的事物,譬如禽鳥走獸;至於理智更強大的人,則會欣賞具備理性靈魂的事物。這裡所說的理性靈魂,並不涉及普世性的概念;只要靈魂熟悉某種技藝、擅長某些技術,或者純粹擁有成群的奴隸,就能被稱為理性靈魂。」
「人生目標不斷變動的人,就無法成為穩定一致的人。但這樣說還不夠,我必須解釋何謂人生目標。多數人眼中的好事,不見得每個人都能認同,只有涉及公眾利益的好事,才能讓所有人形成共識。因此我們設定人生目標時,必須以合群及公共性為準。能夠朝這個方向努力奮鬥的人,才能使行動一以貫之,讓自己成為穩定一致的人。」
我的體悟:書中大量提到了「生」與「死」的觀念,所以「將每一天當成最後一天來過」,並不是要我們放縱或滿足動物性本能,而是將每一天當成普通的一天來過——遵守美德
、公正待人、推己及人的普通的一天來過。書中也提到公眾利益的重要性,當我們的目標圍繞著這件事情,整體社會會變得更好。
5.面對死亡的態度
作者平靜面對死亡的態度,死亡在他看來是自然法則,應該寬容地接受。以下我摘錄一些書中的金句:
「與偉大的宇宙相比,我們的「自我」真是無比渺小。如果能放下我們心中對於生死、是非等等根深蒂固的執著,就能將宇宙與人生視為一場大戲;我們的一生就是開開心心地來演戲,戲演完了也開開心心地離場,如此而已,毫無遺憾。」
「事物總是在一瞬間消逝,化為傳說,最後葬在記憶深處,被人徹底遺忘。以上情形,指的還是曾經散發萬丈光芒的人。至於其他的人,當他們呼出最後一口氣,就等於在世上消失了,再也不會有人提起他們。總之,到底何謂永恆的記憶?不過是虛無罷了。所以,什麼事才值得我們嘔心瀝血?那就是正義的思想、合於公益的舉止、誠實無欺的言論、歡喜面對世事的性格,並且將一切視為必然與日常,皆由同樣的原則及源頭流淌而出。」
「就算你能活三千年,甚至能活千萬年,也請不要忘記:人能失去的生命無他,只有人正在活的生命,而人能活的生命無他,只有人正在失去的生命。到頭來,萬壽與夭折其實毫無二致,因為即使失去的事物不同,對所有人而言,當下的時間都是一樣的。所謂的失去,都相當於一瞬間而已。」
「無論是最長壽或最短命的人,失去的東西都是一樣的。人會被剝奪的東西,就只有當下而已,因為這是人唯一擁有的事物,而從不屬於人的東西,是失去不了的。」
「有人害怕變化嗎?要是少了變化,還能產生什麼事物?對宇宙本性而言,還有比變化更愉快、更恰當的事嗎?如果薪柴不產生變化,你還能洗澡嗎?如果食物不產生變化,你還能獲得營養嗎?少了變化,各種有益的事物還能成形嗎?你難道沒發現,你身上的變化對宇宙本性而言,也同樣是必要的嗎?」
我的體悟:書中談到關於生死的議題,對我造成很大影響。我們的肉體就像一件太空衣,借給我們穿一段時間,時間到了就要還回去(死亡)。在還穿著太空衣的這段時間裡面,如何好好地運用,活出理想中的人生樣貌,就是每個人自己的課題。同樣的,「當下」是我們能掌握且最重要的時刻,而不是糾結在以前的時光,或是擔憂未來還沒發生的時光。當我們擁有這種認知「每一天都有可能死去」,我們更可能把握人生中可以發光發熱的每一分時刻。
6.在艱困的環境中保持平靜
作者強調在逆境中保持內心力量和平靜的思想。這與斯多葛主義面對困難時的態度一脈相承。以下我摘錄一些書中的金句:
「人喜歡找個僻靜之地隱居,像是鄉間、海邊、山林;你也不例外,你同樣非常渴望在這些地方定居。不過,這是凡夫俗子才會有的念頭。其實,不管你走到哪裡,只要你想隱居,就有能力隱居;因為,除了潛入靈魂深處,再沒有更能讓人心緒寧靜、毫無牽掛的隱居地了,尤其,當一個人浮現了這種念頭,同時好好凝視這樣的思緒,就能讓自己瞬間進入無比寧靜的狀態。」
「讓自己像座海角一樣,即使被浪花不斷拍打,依舊能屹立不搖,馴服四周的狂潮。有人說:「我不快樂,因為這事發生在我身上。」不是的,你應該要說:「這事雖然發生在我身上,我還是很快樂,因為我撐下來了,而且完全不為此受苦。我既沒被當下擊潰,也不為未來擔憂。」」
「事物本身無法觸及靈魂,連一絲機會都無;事物也無法進入靈魂,更無法使靈魂轉向或移動,其實,靈魂單靠自己就能轉向或移動了。當靈魂認定某個念頭是適當的,便會以此為據,將眼前的事物調整成自己需要的樣貌。」
「所有美麗的事物,都是因自身而美麗,而且美麗的理由僅限於此,與是否獲得讚美無關。那麼,事物就算受到稱讚,也不會因此變好或變壞。」
「當你因為外在事物而痛苦,折磨你的並非事物本身,而是你對事物的評價。其實,你是有能力立刻拋開這些評價的。」
「接受這個世界自然運行的樣貌:「小黃瓜是苦的。」 ── 那就丟掉吧。「這條路上有
荊棘。」 ── 那就繞過去吧。這樣做就夠了,不需要補上一句:「為什麼世上會有這種
東西?」這句話會被通情達理的人取笑,就像如果你走進木匠和鞋匠的工作室,指著地上的木屑和碎皮料表示不滿,對方也會嘲笑你。」
我的體悟:讓我回想起神學家尼布爾的寧靜禱文這段話:「親愛的上帝:請賜給我寧靜,去接受不可改變的事;請賜給我勇氣,去改變我能夠改變的事;並賜給我智慧,去分辨以上這兩者的不同。」絕大部分的外界事物,我們都毫無掌控的能力,若我們因此而感到快樂或痛苦,那麼必然是來自於我們心裡對那件事物的詮釋方式。也就是說,痛苦來自於我們對事物的評價。只要當任何事物激起我的強烈情緒(尤其是負面的),我就會試著思考看看:「我還可以怎麼看待這件事情?」往往會找到截然不同的答案。
7.面對外界與人們的言語
作者強調了面對他人錯誤時保持自省和寬容的態度,也是斯多葛主義的重要原則之一。以下我摘錄一些書中的金句:
「當你指責別人忘恩負義時,請先反省自己。因為犯錯的顯然是你,你可能誤認這樣的人會信守承諾,也可能在釋出善意時並未付出全心全意,導致你的努力無法獲得完整回報。你既然都幫助了人,難道還別有所求?你已經做了順應本性的事了,你還不滿意嗎?你還想拿報酬嗎?就好比眼睛為了觀看而索酬,或是腳為了走路而索酬。這些部位生來就具備某種目的,按照內在組織盡了本分之後,便成就了自己;因此,人生來就是為了行善,只要做了善事或用別的方式貢獻社會,就相當於盡了本分,並且成就了自己。」
「又有人對我做了壞事嗎?讓他自己去煩惱吧。他有他自己的本性,行為也是他自己選擇的。我現在所擁有的,是宇宙本性希望我現在擁有的;我的本性現在要我做什麼,我現在就照著做。」
「不去注意別人的想法,似乎很少會讓人鬱鬱寡歡;反之,不注意自己內心思緒的人,必然過得悶悶不樂。」
「如果有人能指出我思想或言語上的缺失,而且能夠說服我,我就會樂意改進;因為我追求真理,真理是傷不了人的。有錯卻執迷不悟的人,才會讓自己受傷。」
「值得你時時放在心上的事,其實就兩件而已:首先請記得,事物不會與靈魂接觸,因為前者處於後者之外,始終不可動搖;人會惶惑不安,純粹是受到內心想法左右。再來請記得,眼前的萬事萬物說變就變,轉瞬即逝,別忘了,你這一生目睹過的變化實在太多。宇宙即變化,人生即念頭。」
「我常覺得驚訝,每個人明明愛自己甚於愛別人,卻總是把別人的想法看得比自己的想法重。」
我的體悟:我們常因為「別人」的作為而感到不開心,例如說我們覺得別人「應該」怎樣,對方卻沒有按照我們心中的「應該」來做的時候。真相是,這種導致我們不開心的事情,往往跟我們內心的想法關聯最大。只要我們把自己的本性顧好,其他的人事物,都不是我們需要去擔憂和困擾的。
後記:能夠改變你一生的好書
哲學家皇帝之所以寫下《沉思錄》,是為了在人生中尋求自我慰藉,讓自己能坦然面對死亡。我們也透過這本書見證了他獲得慰藉的方式,也就是不斷回歸個人核心理念:「相信宇宙是井然有序的,人人都是其中的一分子,也必須遵循無可撼動的宇宙秩序;神所做的一切都歸於善;人與人之間情同手足,必須彼此愛護、珍視,即使別人可能對自己造成傷害,也要想辦法幫對方變得更好。」
很多讀者曾經跟我提問,像是:如何平靜且客觀地看待酸言酸語?如何讓自己的人生更有動力前進?如何不受外界新聞和消息的干擾?如何更好地處理人際關係,避免被別人情緒勒索?這些問題的答案,其實都寫在這本書裡面了。這是一本不讀不會怎樣(人生沒改變),但是讀了人生會非常不一樣的書,我必須大力推薦給你。
--
書評部落格「閱讀前哨站」 https://readingoutpost.com/|一個愛書人的閱讀筆記
Podcast「下一本讀什麼?」 https://readingoutpost.com/podcast/|我的說書頻道
--
17
[心得]《佛陀究竟想教我們什麼?》心得筆記圖文心得: 第一眼看到這本書,瞄到它副標寫:「為德國人帶來心靈慰藉的智慧經典」,心想德國人 什麼時候學佛了?但轉念一想,雖說家裡信佛,自己對佛家思想居然好像沒什麼概念…… 台灣信佛者眾,想必大家對佛教故事和各類儀式都算熟悉。但你是不是跟我一樣不甚了解 佛教在說什麼,不大清楚佛陀到底在賣什麼膏藥呢?讀完這本《佛陀究竟想教我們什麼?9
[心得] 蘇菲的世界《蘇菲的世界》喬斯坦.賈德/蕭寶森譯 喬斯坦.賈德,生於1952年8月8日,挪威的世界級作家。就讀奧斯陸大學時期,主修 斯堪的那維亞語言、哲學、神學和文學,曾任文學與哲學教師。於1986年出版第一本創作 《賈德談人生》,如今已是當代最重要的北歐作家。 賈德擅長以對話形式述說故事,能將高深的哲理以簡潔、明快的筆調融入小說情境。8
[心得]《我在虛度人生嗎》哲學解答部落格圖文好讀版: 原文書名: What Am I Doing With My Life? Late night internet searches answered by the great philosophers 作者: Stephen Law5
[心得] 為自己而寫:改變人生的簡單寫作技巧為自己而寫:改變人生的簡單寫作技巧~書籍基本資料 作者:田中泰延 譯者:鄭曉蘭 出版社:平安文化有限公司 圖文並茂網誌版:4
[心得] 《被討厭的勇氣》讀後感網誌好讀版: Blog中有其他好書分享,歡迎來看看^^ ==================================================================== 書名: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作者: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3
Re: [問卦] 寵物走了如何安慰?時間會沖淡一切 如果你沒辦法讓未來提前來 你可以主動回憶起過去 細數逝去的點滴 這並不會讓人更難過 上週四 我家的貓走了- 如果你不知道人生目標、不知道自己的興趣和專長、不知道想做什麼工作,推薦你看這四 本在我人生低潮期幫助我最多的書。 【先介紹一下我的背景】 我是王木木,從小到大沒什麼志願,只知道跟著爸媽師長的期待,讀好書、考好大學、做 好工作,這就是人生的全部。
- 《斜槓青年【實踐版】》改變了我的思考系統 圖文版: 2016年《斜槓青年》暢銷書的作者,所以這本書仍使用了斜槓青年這四個字,不然覺得書 的內容更適合副標成為內控者。 我前陣子曾對資訊有些焦慮,想說少看一點書但重覆看,看出不同的感覺。不過試行了一
- : : : 跟朋友聊起這本書 反應兩極 : : 喜歡的很喜歡 討厭的就會覺得看完根本沒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