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帶牠回家的路上》從寵物到「伴侶動物」

看板book標題[心得] 《帶牠回家的路上》從寵物到「伴侶動物」作者
AgileSeptor
(S.Duncan_JB)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1

我很喜歡貓,很想摸摸牠們,卻不常真的伸手去摸
因為我總是在想 — 貓咪說不定其實不想被我摸?

最近看完《帶牠回家的路上》
我發現我的擔心正是這本書的主旨:
動物可以是生活中的「伴侶」
但他們不是生來就義務要被我們「寵」、更不是「物」
動物會有不同的習慣與需求,牠們的表達方式對我們來講並不直觀

如果我們又擅自用人類的觀點去揣測牠的心情
我們即使自認做出「寵愛」動物的行為
在動物的眼中或許反而是無理與霸道

---
網頁版本的閱讀心得:
https://haosquare.com/on-the-way-home-with-them/
---

《帶牠回家的路上:行為獸醫師想告訴你的十一則故事》
是一本易讀又實用的寵物行為學書籍
這本書由 11 則獸醫師為飼主諮詢的小故事所構成

作者徐莉寧獸醫師,是一位專攻臨床動物行為研究的資深獸醫師
她在書中分享了許多她在臨床工作獲得的經驗和心得

徐醫師在書中強調,對於那些願意與人類共享生活空間的動物
她相信更該被稱為「伴侶動物」、而不是寵物
就像人與人之間接受彼此生活習慣差異一樣
「伴侶」一詞期望的是人類也耐心理解動物的個體差異、以及優點缺點
更重要的是人與伴侶動物需要互相尊重與包容,追求互惠的關係
而不是片面、主觀、霸道地「寵溺」

《帶牠回家的路上》的每則故事,幾乎都是「伴侶動物」概念的體現
在作者親身與飼主還有動物們的互動之中,這項概念眼下仍不夠普及
我相信這是作者寫這本書的初衷之一
她希望我們正在讓每個人都更理解動物平等與尊重的「路上」

---

書中讓我最有印象的故事之一是關於「忠誠」
徐醫師曾遇到狗狗飼主,因為狗狗無法做到 100% 服從,而來找獸醫師諮詢

從狗狗就是該忠心不二的刻板印象、加上亞洲人重視下對上聽話服從的倫理觀念
或許有很多人跟故事中的飼主一樣,覺得不夠聽話的狗狗就是有問題
在看這段故事的時候,我彷彿可以聽到作者的嘆息聲:
「哪有狗狗生來就知道什麼叫倫理的?」

作者在關於忠誠的這則故事中,點出了飼主無意間對動物「情緒勒索」的謬誤
在家庭中,「身為兒女當然應該無條件聽爸媽的話」本就是連人類也感到巨大壓力的勒索更何況是「狗狗不用寵、不用教,本來就該忠心耿耿」這種對動物的期待
是不是聽起來加倍荒謬了呢?

空有期待是無意義的,我們需要付出
如果想要伴侶動物對自己好,需要先了解牠們的習性與需求
不論是提供環境或食物,用適當的利誘引導牠們更和諧地與我們一起生活
生命之間的互動本來就該是彼此都實踐著付出與回報,與人互動是如此,與伴侶動物的互動也該是以互惠為基礎

「伴侶動物」與「平等互惠」是我在《帶牠回家的路上》書中
學到最重要的對人寵關係的再思考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7.72.2 (臺灣)
PTT 網址

brella04/18 00:04直的省思

brella04/18 00:04值得

lovesakuya04/18 00:16

hwider04/18 17:58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