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心得筆記

看板book標題[心得]《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心得筆記作者
MAXjames
(麥酷斯)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10

部落格圖文版:
https://maxjamesread.com/adults-only-know-a-fraction-of-the-world/
Podcast有聲版:https://apple.co/4c45ilY

《大人只知道部分的世界》的作者是我很愛的李惠貞。如書名所揭示的,此書想對話的對象是那些「非」大人們。李惠貞說,她常聽到年輕的孩子們說在體制內活得很不快樂、對未來感到恐懼、不知人生有何意義。每每聽到這些,她心裡都有個強烈的聲音:並非「只能這樣」。她很想告訴他們:

你所接收的任何觀點,都只是某些大人的想法,而每個大人,都只知道部分的世界。

因為對許多「大人們」的想法不認同,李惠貞寫下了這本書。當然,如她說的,這些本書也只是「她」的觀點,不該全信。在我看來,本書與其說是指引,不如說是一位長者輕輕細談她的想法,並鼓勵你相信,走出自己的路是沒問題的。覺得許多想法不只是值得青少年去思考,對成年人也很受用。接下來,讓我們看看她想說什麼。

【人生有公式?】
「為什麼要念書」大概是許多莘莘學子心中最常吶喊的問題。關於這點,許多大人們會用一個公式來解答:

▍念書→考上好學校→找到(高薪/穩定的)工作→賺錢→退休

然而,這條公式是對的嗎?又或者,這真的是條「公式」嗎?事實上,許多學生們的焦慮正是來自於這條連環等式。當前的教育制度就像條跑道。每個人都努力地奔跑,深怕現在落後了,就會在接下來的人生道路上一敗塗地。於是,許多人只能一面抱怨為啥要念書,一面又咬牙苦撐。

但李惠貞對這個公式提出了質疑。她說,我們可以把「工作」代換成「找到自己在社會上的位置」。而找到自己的位置意味著兩件事:你要先知道自己是什麼,以及你是誰?對青少年來說,他們才正要開始探索這世界,卻馬上被灌輸了「念書就是拚一個影響一生的結果」的概念。無怪他們會焦慮,因為這等於是要他們在對世界一無所知的狀態下,做一生的賭注。

事實上,在這個萬變的時代,人生常常是無法預期的。當前的好科系、好工作在未來未必還會存在。因此,李惠貞認為其實我們並不需要為「特定」的未來做準備,只要好好「認識自己」和「認識世界」即可。在她看來,好好活著,張大眼去探索、吸收,就是最好的準備。在這樣的認知下,很多的公式框架都可以被打破。讓我們接著聊聊這部分。

【跳脫公式】
從「找到自己位置」這樣的角度出發,許多「大人都這麼說」的觀念就有了新的可能。

〔念書不只為了成績〕
對許多人來說,念書只是為了讓自己考試能拿到好成績,因此覺得被逼著念一推沒興趣又不實用的東西很痛苦。然而,李惠貞卻認為,學習每個科目的重點其實是可以透過它們,獲得進入某些領域的機會。換句話說,所有的學習都是幫助你認識自己與世界的「途徑」。

從這個角度來看,考試成績就不是念書的最重要的目的。我們的升學制度,很容易會讓學生把自我的價值與考試成績畫上等號。然而,考試成績並不能決定我們是怎麼樣的人,學生們完全沒必要被成績束縛與框架。很喜歡書中說的:

考得好或不好,與你擅不擅長沒有關係。真的不擅長也無妨,重要的是你願意去親近一個領域,試著去找出它有趣的地方,把你學到的東西帶在身上。那才是未來的你能依賴的真正實力。

〔擺脫比較的死胡同〕
當前的升學制度,很容易把學生丟進比較的漩渦中。大家拚命想考到「好學校」,搶破頭想要去念「好科系」。但是這樣的比較卻為學生與師長製造了非常多的焦慮。事實上,這樣的比較漩渦其實是可以打破的。

如同前頭說的,我們學習真正的目的其實是為了探索,進而能更認識自己與世界。比較只是過程中的小小產物而已。李惠貞說,如果硬要講比較有任何意義,那也只是在於使我們注意到自己的不同點,這些不同正是你「獨特」的地方。

在她看來,在人生的這條道路上,不要被好勝心牽著去比較,而是要讓好奇心帶領著你去前進。如此,才有更多機會去接觸到更多未知的事物,打開不一樣的可能。很喜歡書中的這段話:

念什麼學校或科系真的沒那麼重要,重要的是你帶著什麼樣的視野在人生的道路上前進。你能看見別人沒看見的,那才是真正的實力。

【活出自己】
或許你會覺得上面說的有點過於理想。但當你擺脫「公式」後,很多時候路反而能自己展開。很喜歡書中提出的「成為自己」的概念。李惠貞認為,除非你已經很確定自己想走的路,不然,你只要專心地「成為自己」就好。

前面提的認識自己與世界就是在為成為自己做準備。透過各種學習去體驗,知道自己對什麼好奇、對什麼有熱情,從而找到自己在世界中的位置。像李惠貞她大學念的是廣告,但畢業後只在廣告界待了兩年,之後二十幾年都在出版業,現在則成了名推廣閱讀的自由工作者。這些都不是她大學時曾想像、準備過的未來。因此,書中她是這麼說的:

充實自己,對世界保有好奇心,一定會有你的位置。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找「自己」不是人生最優先的事,應該先努力念書、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等賺夠了錢,再退休去過自己想要的生活(對,就是那條公式)。但李惠貞卻質疑這樣的做法:

我的疑問是,為什麼要把年輕的生命賭在最後的階段?如果你現在都沒有探索什麼是自己想要的生活,你為何相信六十五歲以後就會知道?你可以看看身邊的大人,他們都是如何過生活?你再自己思考,你想不想變成那樣。

如果硬要有條「公式」,李惠貞反而認為,如果你覺得這世界有什麼不足,就試著去做些什麼。現實社會一定有與你的理想差距很大的地方,這些段差或許就是你可以貢獻的地方。李惠貞提到,她會開始推廣閱讀就是源於這樣的思考。她覺得這個社會不缺好書、不缺好書店,但是卻缺「閱讀者」。於是,她開始從這個點著手,而有了今天的獨角獸計畫。

當然,要能找到這樣的「段差」,就需要對自己與世界有足夠的認識。如此你才能找到、成為自己。

【後記】
讀完本書後,我不禁想:如果是過去那個年少的我,會怎麼看待這本書呢?

平心說,如果是學生時代那個被升學主義壓得抬不起頭的我,可能不會對書中內容有太大的共鳴,搞不好還會斥之以鼻也不一定(笑)。

不諱言,書中講的很多狀況都是我過去的寫照。猶記得高中時被各路怪物同學電得七葷八素,信心全失。那時常覺得自己很爛,擔心以後工作會很慘。這樣的我,看到書中說到要「認識自己」、「不要比較」,八成會當耳邊風吧。然而,正是因為求學時期沒有好好探索、認識自己與世界,出社會後,我花了很多時間去補這塊。

最初的契機是在替代役時。過去只讀小說的我因為 318 的關係,開始嘗試更多元地去閱讀。此外,當時每天都要做如澆花、除草等不大需要動腦的勞力活,我因此多出不少「空閒」可思考、反芻讀過的內容。這樣不用考試的自由學習環境,讓我得以放下比較,純粹為探索而學 !

第二個契機是開始在科技業工作後的一兩年,看著自己的前輩、老闆,我產生了疑問,不確定這是不是我想做一輩子的事。那時已養成用書探索的我,開始大量閱讀許多「找自己」的書籍(像我很愛的《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透過這些探詢,我逐漸發現自己想做「分享閱讀」這件事。經過了一些準備,我在 2020 年開始了自己的推廣閱讀之路。

從後見之明來說,現在的我是認同李惠貞的。就我個人經驗來說,如果你沒在求學時完成認識自己這道功課,之後仍得回頭去面對這個人生大課題。但老實說,台灣當前的升學體制恐怕很難讓學生有餘裕做出這樣的思考吧?

不過,或許學生時的我讀了這本書,可以在心中種下顆種子。這樣可能就不用等到出社會後才回頭反思自我。從這角度來說,這本書應該多少還是能對現在的青年學子們帶來些影響吧。起碼可以讓他們對慣常的社會想像產生些許懷疑,覺得並非「只能這樣」。甚至稍稍地相信,走出自己的路是有可能的。最後僅以書中這句話我很喜歡的話作結:

如果每個人的生命是一本書,你就是作者,你要在這一頁寫下什麼故事,必須由你自己決定。

願每個人都能寫出那個「自己」的故事!

--
姆斯的閱讀空間
FB: https://www.facebook.com/maxjamesread/
IG: https://www.instagram.com/maxjamesread/
Podcast: https://apple.co/3THZYMo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1.255.24.19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MAXjames (111.255.24.19 臺灣), 07/27/2024 15:44:37 ※ 編輯: MAXjames (111.255.24.19 臺灣), 07/27/2024 15:46:35

yyqq99907/27 17:07同樣認為在台灣這樣的想法很理想化,探索意味著有說不的

yyqq99907/27 17:07選擇,除非家長願意接受孩子某些科目成績就是好不起來,

yyqq99907/27 17:07否則孩子還是成長在沒有選擇的環境。實質上早點曉得是讓

yyqq99907/27 17:07孩子去面對沈重的選擇,我要不要為了我自己去跟我的父母

yyqq99907/27 17:07爭執?不是每個孩子都有這種能力,除非18歲就經濟獨立,

yyqq99907/27 17:07在此之前即早開始安排規劃

yyqq99907/27 17:08與其說是寫給孩子看的,不如由父母閱讀反思才真的能帶來

yyqq99907/27 17:08改變

對的。書中也有關於跟家長溝通的部分。然後也有專門一章是寫給家長看的。有興趣可以看看囉

torah07/27 22:33推,我也認同就算學生時期沒有花時間找自己,長大還是要回

torah07/27 22:33頭做這件事。

Colitas07/28 08:29如果你可以在出社會以後回頭處理這個「人生大課題」並且

Colitas07/28 08:29成功轉換路徑,不就證明這個問題可以等嗎?

我覺得重點在於為什麼一定要等呢?然後我也還沒有成功轉換路徑啊,還是在賣肝XD 只是稍微好像比較知道自己想幹嘛而已。

mapabeyb07/28 10:37學生時代連大學要念什麼都不知道,怎麼可能去想人生問題

我有想過耶,只是被課業壓力壓回去而已… 最近在寫部落格四周年特輯,覺得大家上面的討論滿不錯的,想節錄到我的文章中。感恩!

※ 編輯: MAXjames (111.255.24.19 臺灣), 07/28/2024 11:24:51 ※ 編輯: MAXjames (111.255.24.19 臺灣), 07/28/2024 11:25:52 ※ 編輯: MAXjames (111.255.24.19 臺灣), 07/28/2024 11:26:36 ※ 編輯: MAXjames (111.255.24.19 臺灣), 07/28/2024 11: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