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抽書]《練習不孤單》心理學/陪伴

看板book標題[心得][抽書]《練習不孤單》心理學/陪伴作者
rosebyrne
(螺螄拜恩)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練習不孤單:臨床心理師教你5個陪伴元素,讓低潮時刻產生安定力量》

一、活動辦法:

1、抽獎活動頁面
https://bit.ly/3CTCWMM
請於本則貼文『按讚』+『公開分享』索取。

二、獎品介紹:
https://imgur.com/xOkFVxs
◆抽獎名額:《練習不孤單》一本(三名)
◆活動時間:即日起,至2023/1/24 (二)晚上12:00


三、閱讀筆記:


陪伴與傾聽看似容易,實則做來困難,陪家人、朋友度過艱難時光時,我常忍不住發表自以為是的「低見」,指點東、指點西,甚或慷慨激昂到以為在開記者會,最後往往落入嘴巴被貼上封箱膠帶,直接灌水泥沉入基隆河之下場(奮力求生貌)!

「陪伴」之迷思在社會中並不罕見,子女百無聊賴,左耳進、右耳出「聆聽」上了年紀的父母提當年勇;小孩嘰嘰喳喳訴說一日種種,父母則忙於工作或家務,一味敷衍了事;伴侶傾訴生活不如意時,另一半把兩手拍了一下,大喊:「噫,好了!我抽中了SSR卡!」(立馬連人帶手機被飛踢下床)

可能有人想,這只是小事,我不是聽了也陪了嗎?然正如郁琳老師在《練習不孤單》中所言:「陪伴的重點,在於『伴』。人在,心也在。」


https://imgur.com/OgfTOw1
這種被視若無睹、被忽視、被冷落之遭遇,大家多多少少都經歷過,如是孤單,像紛飛落雪一層層厚厚堆疊在搖搖欲墜的枝枒上,終有一日,內心那根繃緊的弦將應聲而斷,再也承受不住的情緒傾瀉而出。

身為第一線心理師的郁琳老師,以能融化冰雪之暖意與誠摯文筆,書寫了《練習不孤單》一書,結合專業知識、獨到諮商技巧以及豐富實務經驗,手把手教導讀者學會陪伴自己和他人的方法,只要打開本書,便能找到「承接情緒」之安心歸處。


https://imgur.com/6T38lZf
郁琳老師於開篇提出陪伴的五大要素:「暖身、了解、情緒、回溯、學習」,這五個直觸人心之諮商技巧,給予陷落低潮的人們安定的力量。以「暖身」而言,想建立信任的基礎,得先熟悉彼此,即便親如家人也不例外。

書中建議以鼓勵取代責備、打斷或批評,當你未深入了解情況,便妄下論斷,自然給人不舒服的感受。比如面對憂鬱症患者,劈頭指責你就是不知足!你想太多啦!你閒閒沒事做吼(搭配一面講一面吹乾指甲油的姿勢)!這樣被做成消波塊毫不意外啊(本書並未提供各種殺人滅口的知識)~

書中也講了,由於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即使是雙胞胎如宋逸民、宋達民亦有相異特質(哪壺不開提哪壺!?),所以陪伴沒有固定流程,需根據性格與經歷微調。而且遇到問題,「請先處理心情,再處理事情」,多一點同理心,才能順利建立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連結。


https://imgur.com/qB1EkVB
《練習不孤單》依據清晰思維脈絡,循序漸進將36個案例分為六大單元,舉凡情緒困擾、溝通障礙、自我否定等,各個或悲或喜的感人故事中,都能看見你我的影子。每篇文章後列出之詳細「陪伴技巧指引」,提供讀者探詢、覺察,進而療癒自我之方式。


https://imgur.com/p2EV7P6
例如首章提到,當親人離開的太快太急,許多人不知如何直面「失去」。大多時候,當事人與周遭親友都選擇避而不談,假裝時間能撫平所有的傷口,但傷口始終存在,甚至在內心形成難以癒合的疤痕。

舉例來講,有位恩師幾年前遭逢喪偶之痛,大家試圖用邀約聚會、出外旅遊或跳火圈(胡說!!)等方式轉移注意力,不敢多提師母一個字。老師表面假裝若無其事,情緒卻抑鬱難解,讓關心他的人非常擔心。

在一次作品發表會上,某位善解人意的長輩不避諱地提到老師與師母向來鶼鰈情深,師母的溫柔與善良,在離去後依然照耀著受過善意拂煦的人們。這段話為老師灰敗的臉上帶去光芒,他哭泣著,亦露出釋然的微笑。

就像書中說的,面對逃不開的無能為力,請給悲傷一點時間,別避談創傷,坦然迎向那些說不出口的懷念與遺憾,才能好好作結。


https://imgur.com/ET4BTd7
郁琳老師豐沛的同理心與真摯情感,於《練習不孤單》中表露無遺,篇篇暖心文章如詩歌、散文般溫柔和煦地敘事說理。文字深深觸動讀者心弦的同時,亦條理分明地帶入專業知識,從而得悉面對人生諸多困境時,應如何梳理心情、調適自我,撥開惶然無措的迷霧,獲得重新站起來面對生活的力量與勇氣!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4.248.225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rosebyrne (1.164.248.225 臺灣), 01/17/2023 22: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