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3分鐘說 18 萬個故事,打造影響力

看板book標題[心得] 3分鐘說 18 萬個故事,打造影響力作者
biemelo157
(瓜瓜)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18

簡介
《3分鐘說 18 萬個故事,打造影響力》為許榮哲所著。許榮被譽為「華語世界首席故事教練」與「六年級世代最會講故事的人」,是著名的編劇、導演與小說家。本書在中國自媒體『得到』一經介紹隨即賣出兩萬餘本,暢銷一時。

內容概述
本書章節眾多,但其實都只圍繞著一個核心觀念在做變化的論述。下方我除了羅列本書的核心思想之外,我還會引述一些《故事的解剖》和《編劇的藝術》中的內容。上述兩本是著名的編劇聖經,在板上也都有我的心得文,歡迎各位參考。

#故事
在學習怎麼說故事之前,我們得先暸解什麼是故事。按照英國小說家 E.M.Forster 在其著作《小說面面觀》中的敘述:

所謂「故事」就是依照「時間順序」排列的事件;所謂「情節」則是依照「因果邏輯」排列的事件。

佛斯特舉了一個生動的例子。「國王死了,然後皇后也死了」是故事,因為它著重的是「時間順序」;「國王死了,皇后因為傷心而死」是情節,因為它著重的是「因果邏輯」。以上是佛斯特給出的定義,但作者卻不以為然,許榮哲認為以上的敘述過於嚴謹,一般的民眾根本不會也不需要區分這兩者的區別。因此,針對故事,許榮哲給出了一個簡短易懂的說明:

凡是能引發「情緒波動」的,都是故事。

照這個角度看,小說是故事,廣告也是故事,甚至連對話都能成為故事。無關長度,只要文字能帶給人們情緒上的波動,這些文字就能稱為故事,長達十萬個字或著短如一句話的文字都能成為故事,底下讓我們用海明威的故事為各位演繹何謂「一句話」的故事。

某次,海明威一如繼往地在酒吧喝酒,有個好事者知道他是作家後,立即上前挑釁:「我用十塊錢跟你打賭,你沒有辦法用六個字寫出一篇小說。」海明威笑了笑,放下手中的酒,當場寫下六個字:待售,從沒穿過的嬰兒鞋。(For Sale:Baby shoes, never worn.

事實上,不用文思泉湧如海明威,一般人也能構思出微妙的故事,英國網站『Six WordsStories』即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但本書並不是特別來教導大家寫微小說的,讓我們先把小巧感人的微小說放在一邊,起身尋求「故事」的核心價值。

#靶心人公式
猶如世界上的劇本可以分為三十六類,世界上的故事也可以套近一個七步驟的公式中。這七個步驟是塑造故事的七個問題:

1. 主角的「目標」為何?
2. 主角的「阻礙」為何?
3. 主角該如何「努力」?
4. 主角最後的「結果」為何?(通常是負面的結果)
5. 有超越努力的「意外」可以逆轉上述的結果嗎?
6. 意外的發生,讓主角如何「轉彎」?
7. 最後主角的「結局」為何?

這七步驟的核心觀念,對於一些對編劇熟悉的朋友應該不陌生,靶心人公式其實就是《故事的解剖》一書提到的「落差」,《編劇的藝術》一書中提到的「衝突」。底下讓我引述《故事的解剖》中作者對於落差的敘述。

在《故事的解剖》中,作者認為好的故事設計必定是有『落差』的(故事誕生於主觀範圍和客觀範圍交會之處)。『落差』是由各種衝突所形成,作者將衝突定義成三個層面:內在的衝突、個人的衝突、外界-個人的衝突。由于各種衝突,電影裡主角在追逐目標的過程中總有落差,電影中的高潮指的是主角跨越落差的過程,以及克服落差後緊接著落入更大的落差,並且一而再、再而三的征服接踵而來、一次比一次巨大的落差。

有看到相似之處了嗎?靶心人公式的前三個步驟與第四個步驟即是『落差』,第五個步驟「意外」與第六個步驟「轉彎」則是克服落差的過程。若按照《編劇的藝術》一書,前三步驟是『行動』,第四個步驟之後就是衝突以及各種不同的衝突的類型了。

心得
雖然靶心人公式的核心觀念已然是老生常談,但書中對其清楚的分類以及各項運用實在值得推崇。其運用包括「努力人公式」、「意外人公式」、「現實扭曲立場」、「自我介紹」、「轉換順序」、「轉場」、「理性加感性加智慧」以及「預言」等等。礙於篇幅我無法在心得中一一列出,網路上有蠻多簡單的整理,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行去查閱。

《3分鐘說 18 萬個故事,打造影響力》這本書給我最大的收獲是以生動簡易的說明與實際的例子為我說明如何講出一個故事,先前在閱讀的《故事的解剖》與《編劇的藝術》就像是工具書,而這本書就像是工具書另外附上的解說影片,清清楚楚的闡明了工具書上提到的每一個部分。將本書推薦給喜歡寫小說與說故事的朋友,希望對你們的寫作之旅有所幫助!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4.27.198 (臺灣)
PTT 網址

Hans1402/04 23:42有趣: For Sale:Baby shoes, never worn.

justmine9902/05 02:03許榮哲在一些書的例子好像一直重複使用XDD

justmine9902/05 02:04不過他真的超會教

真假哈哈哈,可是聽說他一直遲到XD

※ 編輯: biemelo157 (115.82.29.64 臺灣), 02/05/2020 02:28:11

ficolins02/05 07:22「落差」是指主角(或讀者)的預期與事件結果之間的距離

ficolins02/05 07:23在《故事》151頁

ficolins02/05 07:23它其實比較像是衝突的內在原因

ficolins02/05 07:23我的理解啦,要出門了沒辦法複習惹QQ

ficolins02/05 07:27喜劇方面的書用「落差」用得比較明顯

ficolins02/05 07:28比方說前陣子出的《喜劇大師的13堂幽默課》就教得比較細

喔喔好,我去找來看!《故事》中把衝突分類,所以我那樣打感覺沒看過的人比較好理解 (?

※ 編輯: biemelo157 (115.82.29.64 臺灣), 02/05/2020 08:44:40

doglegbow02/05 10:22這本蠻有趣的

ficolins02/06 00:06你對《故事的解剖》裡的“落差”理解有誤。

ficolins02/06 00:11“落差”不是“衝突”也不是由衝突構成,它也不是主角

ficolins02/06 00:11在故事中的“對抗力量”,所以主角根本不會去“征服”

ficolins02/06 00:11“落差“

ficolins02/06 00:19落差是期望與現實之間的“距離”。它比較像是衝突的原

ficolins02/06 00:19因或是推動故事前進的驅動力,一旦落差弭平,也就是主

ficolins02/06 00:19角的期望=現實時,表示主角達到目標,故事也就結束了

ficolins02/06 00:19

ficolins02/06 00:32而且落差也不一定會隨著劇情推進擴大,一定會增加的是

ficolins02/06 00:32風險和難度。

ficolins02/06 00:34反正就在P.151~153

喔喔瞭解,可能是時隔太遠我有點記憶不清,有機會再去借書來看一次!感謝~

※ 編輯: biemelo157 (115.82.29.64 臺灣), 02/06/2020 02: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