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心得] 死神的浮力

看板book標題[心得] 死神的浮力作者
plumate
(FOL)
時間推噓 7 推:7 噓:0 →:2

ISBN:9866043901

死神の浮力



「聽」到這本書,還以為是在說死神會給死者什麼「福利」。XD

書中也一直等到中段才提到浮力這個詞。


整理這本書的心得花了我許多時間,沒想到會需要咀嚼這麼久。

大概是因為讀完之後的感覺非常複雜,起初覺得是在談死刑,後來覺得是在談死亡,最後覺得是在談活著。



>>>以下為無預警落雷區<<<



視角分為死神千葉和受害者父親山野邊,有趣的是兩者皆在做觀察人類的工作。


書中不斷出現兩者對人類行為與心理的分析,也因此,山野邊夫婦在這段復仇之路也漸漸能從沉溺於女兒被殺害的痛苦中抽離出一部份的自我,與千葉一同由「非人類」的角度思考「人類」這種生物的行為模式。



其中,兩個視角對彼此的觀察很有意思。


山野邊作為人類的代表,作者描寫他是個懂得讓經驗融入生活中的人,包含讀過的書、聊過的內容、聽過的音樂等,在談話中都可以信手捻來、一點即透,這在一般日常反而少見,卻是我們一般認知中的高知識分子。

相較之下,千葉就不需要懂這麼多了,反正有情報部可以提供他資料,而且是不會出錯的資料,他只需要下判斷就好。

這讓山野邊覺得千葉毫無邏輯、胡言亂語,但這不就像我們幼年時期嗎?

當我們還在建構自己的知識庫時,本來就是發現什麼,神經就自然讓兩者連結上,我們會很認真地聽每個人說的每一句話,思考句子裡的關鍵字句,並深入去理解。

直到我們擁有了自己的思考脈絡,開始逐步拔除話語中「大腦認為」不重要的片段,根據不同的家庭、經歷與文化背景建構出所謂的「邏輯」。

因此,在千葉眼中,人類根本上就是被情緒控制的生物,因為我們被太多的既定思維困住。

覺得對方會接住我話中背後的意思、覺得不會有人這麼殘忍、覺得工作狂就是不愛家人……

作者為這些小小的理所當然到巨大的刻版印象編排了看似突兀甚至意外的原因,但仔細思考卻是另一種的符合邏輯。



也因為千葉特殊的立場,山野邊開始與千葉訴說起甚至沒跟妻子說過的,他與父親的關係。

明明直到父親去世都不能諒解的山野邊,卻在許多次提到父親推薦的書中名言,並深入探討其中意義。

若詮釋為山野邊不以人廢言也採納自己不喜歡的人說的話,或說已經原諒父親,可能都太過片面。

以我的生命經驗,每個人多少會對自己的教養者有喜歡與不喜歡的部分。

每個人所佔的比例雖然不盡相同,但在生命歷程中或多或少會突然發現某些反應或思考方式與教養者有相似之處。

當然同樣的,發現時每個人的反應也不同,一旦靜下心去想,才會理解原來當時自己不明白之處,只是因為我們還沒站在那個位置面對某個狀況。

山野邊的父親在親人死去時原本沒想這麼多,就是沉浸於自己的悲傷吧!突然面對兒子問道「死後會變怎樣」時,突然驚惶起來,而後這個驚惶便一直追隨著他,於是他逃避到工作中,追尋他用逃避換來的快樂,也讓他成為兒子不諒解的父親。


然而,逃避終究是要面對的,因為問題從未曾消失,只會換個面貌提醒我們它的存在。

山野邊回憶與父親的最後一段日子裡談論到死亡的內容,回憶中的父親總是講得含蓄與保守。是因為不想與兒子衝突而模糊了對話的焦點?還是其實父親只是為了安撫兒子小時對死亡的疑問而壓抑內心的恐懼呢?

沒人知道。

這些疑問會在山野邊接下來的人生中一一冒出來,但終將無人能夠解答了。


初次閱讀時,我沒深入細想山野邊與父親之間關係的微妙感,一直到山野邊對千葉絮絮叨叨地說了一長串的話,才令我好奇地回頭翻閱。

山野邊夫婦在一開頭就痛苦於女兒的死亡,那是他父親最恐懼的事,而今被他遇到了。

但他卻在復仇前一刻回憶起與父親最後的片段。

或許可以說是他太緊張不自覺的長篇大論,也可能在他內心深處,比起復仇,他更想知道那個小時候那個問題的答案。


他深愛的女兒死去時他並不知道,他沒想過女兒會比他先去到死後的世界,他該如何安頓這份憂心?

與他的父親相同,不論年輕時如何閉上眼忽視死亡走到現在,在下一代面前,他知道自己必須睜開眼直視死亡。



書讀完時,感到非常溫暖。也才體會到所謂浮力的意思。

我想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是恐懼死亡的,同時,也是嚮往死亡的。


若沒有靈魂,在這世上活過一遭究竟為何?追根結柢會不會根本沒有意義?死亡,因此成了終結這一切無意義的唯一方法。

若有靈魂,死後再回頭看向人間,我又活得如何?是否對得起自己呢?於是,死亡成了唯一能得到答案的處所。

只是,活著僅追尋著死後的答案,不論是留下什麼,或是對得起誰,都虛無的令人提不起勁。


但作者提出了另一個看法。

我無法確定這是否是作者的溫柔,比起希望被記住而竭盡全力做出引人注意的事,作者展示了另一種存活的意義。

人雖然消失了,意念留了下來,一代代傳承稀釋,徹底融入人群中,看似消失了,卻又還存在。

不論死後是否有另一個世界,你我所做過的一切,都不會隨著我們的逝去而一點不剩,真要說意義,還有什麼對我們所知的一切做出些許貢獻更有意義呢?



另外,關於死刑,作者在書中並未談論到死刑的合理性,但在最後讓兇手呈現那個樣態,除了讓他求而不得之外,也是讓我深思的部分。

時至今日,世界各地的每個人,對死刑的合理性都有不同的看法。似乎從各種角度切入,都有其兩面性。

例如,人是否有資格判定另一個人該死?

假設是有,那說句糟糕的話,我們如何判定兇手沒有資格殺人?

假設沒有,我們又如何判定兇手該死?


有人認為依照法律上判定是犯人失去人性,因此可以判處死刑。

然而,什麼是人性?

即便是像書中那樣罪證確鑿的案子,我們仍然無法否認,想獲得注意、想被人記憶,這些線索透露出,兇手擁有的亦是人性的一部份。

也因為這些反覆辯證的無解問題,令死刑始終停滯在灰暗的角落。


但是,停滯的只有從生到死的那條線,死刑判定仍舊不斷累積。

我們不像千葉,判定該生該死之後,死亡就會降臨。

作者留下的思考點在於,書中的兇手被判定不該死,卻永遠被世人遺忘。

現實中,這些死刑犯就像這個兇手被移除在人類社會之外,卻依舊折磨著周圍的人,不論是被害者及其家屬、死刑犯的親友,乃至照護死刑犯人的所有人員。

他們都不像山野邊夫婦,能夠展開新生,如同書末解說中所述:「從此便能懷著對女兒的思念,繼續自己的人生」。

他們在這個罪犯被判刑的當下,將懷抱著「希望他活,卻知道他活比死還絕望」與「希望他快死,內心卻懷抱道德負疚感」繼續活下去,不論罪犯是生是死。

我想這也是為何死刑修法如此重要卻又急切的原因吧!


另外的另外,作者給予兇手的末路令人玩味。

是否在暗示著讀者,即便遺忘了這些被我們遺棄的「社會敗類」,我們仍舊飲用著這些人殘存下來的痕跡呢?而這個影響卻是長遠卻受人忽略的。



最後,轉換一下心情。


千葉真是太可愛了。(趁亂告白

我喜歡他胡言亂語的每個片段。


例如拆炸彈時「被稱為神,很困擾」XD

例如用「我老家是開加油站的」當藉口XDD

例如「這是我的名言」XDDD

例如最後的「哪裡有收音機?」XDDDD


也很喜歡他對鬼屋和蒸發的觀點,以及理性點出「每個人都會死」與「每個人都活過」的時刻。

我想,就像書末解說中的最後一句「幸好,我們還有死神」,人類的總是健忘與習慣的動物,但終究,死神不會忘了你我,他們的存在證明我們活過。


--
https://plumatefufu.blogspot.com
https://www.instagram.com/plumatefufu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41.19.73 (臺灣)
PTT 網址

penguinfuko03/23 22:26伊坂的書,先推為敬

Lynyu03/24 09:29喜歡這本勝過前作《死神的精確度》

jerry111903/24 11:38同樓上,比較喜歡長篇

jerry111903/24 11:39應該說我我更喜歡長篇,畢竟兩本都喜歡

yuuuuk03/24 14:07我反而比較喜歡精確度 但這本也好看 千葉真的可愛~

marvelousshi03/26 19:00我也比較喜歡死神的精確度,看似獨立的短篇最後串在

marvelousshi03/26 19:00一起令我驚艷~但這本也很好看!千葉實在太可愛了

osmanthusjo03/28 01:14感謝分享 感覺有趣

seishin03/31 09:53比較喜歡精確度

※ 編輯: plumate (111.82.135.102 臺灣), 08/18/2020 20:5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