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跟馬戲團無關的馬戲團之夜 吉本芭娜娜
明明已經看了書本的三分之一以上,
但是馬戲團在哪裡呢?
繼續看下去才知道書名的奧(註),
用我貧瘠的文字來形容的話,
在這本書中有好多片段都讓我由衷地感動著,
也跟作者的其他書一樣,
好像都不是什麼大事情,
但是帶來的感動仍然很真實。
看了那麼多吉本芭娜娜的書,
覺得她真的非常擅長將並不複雜的事件描寫非常細膩,
尤其是對女性角色的描寫。
“我沒有輸給暴力,暴力卻破壞了我年輕、和平的戀愛。”
整本書可以說是主角被破壞了愛情後,
在生活中逐漸療傷之旅。
失去父母的女孩在寄住他人家時使用了暴力解救了收留她的人,
應是美事但卻讓他們原本的生活產生了裂痕。
傷心的女孩離開日本到了老家峇里島療傷,
幾年後當了媽媽,
發現自己現在住的地方竟是那家人以前住的地方,
進而重新產生連結。
如果說故事的大綱是這樣,
那本書看下去一定不只是這樣,
這就是我感到很佩服的地方,
作者怎麼有辦法將書中所有角色的心思跟反應描述這麼細膩?
大人小孩男人女人,
各式的人們不同的個性都好像真實存在著。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
是女孩一直以為她孩子的爸爸並不是真的愛她,
而是知道自己要死了才要求”好朋友”為他生個孩子,
女孩基於很欣賞這個男孩答應了請求。
而男孩死了多年,
女兒都長大了,
這才發現男孩當時應該是深愛著女孩的。
更厲害的是我寫下這段文字,
但書中說的在其他讀者看來有可能不是這一回事。
作者就是這麼細膩,
將人們的思想一絲絲都理出來,
而她寫得出來,
讀者也不一定能全盤了解,這就是人心的奧妙。
但若硬要找麻煩的話,
不知道是翻譯原因還是作者刻意如此,
小說中未滿十歲的小孩說話過於老成,
用辭讓我認為超過十歲小孩可以用的詞彙,
這是比較出戲的部分,
但誰又說十歲小孩不能這樣說話呢?
我很喜歡她的書,分享給大家。
註:作者的朋友,日本創作歌手七尾旅人,
他的歌“馬戲團之夜”是本小說的創作靈感。
因為我聽不懂日文所以沒有感覺,
但就作者受訪時說明,
這首歌是在說一個男孩深覺配不上他身邊的女孩,
因為女孩會做出驚人之舉,但仍深愛著她。
https://youtu.be/U8kr_ws3bGY
-----
Sent from JPTT on my Sony J9110.
--
51
[心得] 2022,我最喜歡的10本書每年來書版分享年度書單好像已經成為一種習慣, 2022年我讀了70本書, 以下所精選的10本書, 有初聲試啼即令人驚豔的新作家,也有讓我再發現的資深作者; 有顛覆我既有觀念的科學論證,也有撼動我固有價值觀的人文思辨;30
[心得] 女人與女孩的原罪雖然今年還沒過完,但我已經遇上了我今年的年度之選,就是這本! 這本書痛快、辛辣、說出了很多我也這樣想的事情:包含「合理的」對男人使用暴力! 書中列舉了七點女人/女孩被父權主義認為不應該擁有的特質/權利,而現在 是該把這些權利拿回來的時候了。 這七點是:憤怒、關注、粗話、野心、權力、暴力、慾望。29
[討論] 若<房思琪>純屬虛構,還會引起熱議嗎?<房思琪的初戀樂園>當初是因為作者本人的事件引起社會話題,我才去看的。 因為我本身也喜歡張愛玲,在情感上也有一些失落的經歷,加上作者文筆很有感染力, 所以身為讀者對於小說的內容有一些共鳴,讀的過程中有笑有哭有惆悵。 但因為事前就看過生前作者受訪的影片,所以直接會把書的角色和作者形象畫上等號。 而作者本身無論是外表或談吐都有一種魅力,知性美、病態美、更不用說外貌也美。29
Re: [討論] 大家會排斥看簡體字的書嗎?覺得這個議題很有趣,回應討論一下。 (以下舉例會提到最近看的書裡提到的髒話,不喜請左鍵喔) o大最後寫的這個觀點我也不是沒想過, 反而就是因為有想過更覺得不該輕易接納中國譯者的版本。 為什麼這麼說呢?6
[推薦] 松本大洋《Sunny》:給大人的繪本板上有許多人視由湯淺政明執導動畫、松本大洋創作的《乒乓》為神作,我自己就是如 此。 松本大洋創作了《ZERO》、《惡童當街》、《花男》、《乒乓》等無數佳作,無疑是大 師級的漫畫家,而在我心中,對《Sunny》這部作品的喜愛不下《乒乓》。5
[問題] 求幫神一個好像有點gay的兒童讀物如題 好像是短篇小說集的其中一篇,小學時的推薦讀物 前幾天睡不著時突然想到書中劇情,越想越不得了 ——— 以下是有印象的劇情2
[心得] 《人生馬戲團》巡迴怪奇秀150天實錄《人生馬戲團》美國巡迴怪奇秀150天實錄 極級推薦圖文並茂網頁版觀看: (試了很多次仍無法解決ptt下方缺字亂碼問題, 文字版是不完整心得,還請大家移駕到網頁了QQ)2
[好雷] 《美國女孩》:屬於台灣的共同記憶《美國女孩》:這應該是台灣人都能有共鳴的一部心思細膩的電影,能夠激起台灣小孩成長過程中的各種記憶碎片,對於家人與環境的認知變化,透過歸國子女的不適應與歷史病疫的不安心,讓片中四個家庭角色互相擦出他們各自內心的「美國夢」所幻滅的火花,關於美國夢的失落情緒依稀記得在楊德昌電影《青梅竹馬》中顯得不切實際與遙不可及,《美國女孩》則隱約承接這樣的概念,道出逃避的現實。 阮鳳儀根據其親身經歷改編的劇本相當豐富細膩,故事從頭到尾並沒有太過戲劇化的時候,真實的生活感是此片的精髓,角色的肢體言語上都極富細節,主角從無限失落變成無處發洩的怨恨,在演員身上的許多小動作都非常的貼近孩童的樣貌,那些叛逆父母、迷惘犯錯的過程,作為觀眾不斷的感受到自己曾經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另外,主角與母親的和解過程也是相當的具張力,像這樣的家庭肥皂劇少不了的吵架戲碼在此片並不是很多,電影更比重在透過主角自己對環境的掙扎到順從,與對代表美國夢的白馬的期待與破滅,主角經歷痛苦後的超齡成長,換位思考去知曉母親經歷的相似困境,結尾一場主角與母親的家常互動作爲高潮,異常的平凡但真摯誠懇,那一反電影前面壓抑煩躁,溫馨平和的母愛氛圍,有種麥克李1990年電影《生活是甜蜜》的結尾,同為母女和解的母愛爆發,那股闔家感動實在餘韻無窮。 《美國女孩》動人之處就是這些與觀眾有所連結的共同記憶,營造了裡外真實的台灣家庭故事,立體的家庭角色十分有帶入感,對女孩的年少叛逆成長描寫深刻,作為台灣人在這部片的分分秒秒中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共鳴,是一部專屬台灣的溫馨好片。 --1
[心得] 《沼澤女孩》無雷《沼澤女孩》無雷 作者: 迪莉婭.歐文斯(Delia Owens) 譯者: 葉佳怡 出版社:馬可孛羅 Medium好讀|1
[心得] 《歡場女孩》法國管制主義的演變《歡場女孩》法國管制主義的演變 作者: Alain Corbin 譯者: 謝珮琪 有讀: 我很少會讀一本書的「前言」,但這本書,如果直接跳過前言就開始閱讀的話,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