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評價

[討論] 讀到變傻瓜

看板book標題[討論] 讀到變傻瓜作者
fr75
(阿巴 )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21

不知道大家對劉仲敬以下這番話有什看法?
------------------------------------------------
這個不行,讀書是不能把人讀得聰明的。如果有些讀了書的人很聰明,那不是因爲他讀書才變得聰明,而是因爲他聰明,才讀的進很多書,因果關係是不能倒置的。

如果你天賦不够聰明、直覺能力不够强的話,一般是越讀越傻,因爲這樣做,你接觸的信息來源就變得更簡單、更單一了。

人的智力高低跟你的信息來源多樣化程度是有關係的。如果你把小孩養在一個很單調的環境裏面,他的智力就發育不起來;如果把他養在一個豐富多彩的環境裏面,他的智力就會發育得很高。

讀書讀多了,就等于是把本來還比較多元化的信息渠道縮减到一個比較簡單的環境裏面,所以是幫倒忙的事情。

有些人讀了很多書,很聰明,就像我剛才講的那樣,是因爲他本來就是聰明人,本來不聰明的人是不能用這種辦法來變得聰明的。

一個人的直覺能力如果强大的話,他肯定能够分辨出楚門的世界的不協調性。你想,楚門生活在楚門的世界裏,他怎麽會發現他自己的世界不是真實的?他就是覺得不對勁。

如果你是一個很細心的女人,早在你抓到你丈夫出軌的證據以前,你已經隱隱約約的感覺到他對你的態度有點不對勁的地方,

但你說不出不對勁的地方在那裏,還覺得自己可能是太多疑了,但是最後等到證據出現的時候,你才發現自己原有的直覺是正確的。

你仔細分析一下,這個直覺其實就是各種下意識的不協調信息造成的。你的理性層面還沒有把不協調信息不協調在哪裏發現出來,但是你的下意識已經感覺到不對勁的地方了。

有一個故事說是一個老海關官員看到一輛車從他的關口經過,他直覺覺得不對勁,把它攔下來,結果果然是走私了很多黃金,但是他自己都說不清楚他到底覺得什麽地方不對勁,但他就是覺得不對勁。

過了好長時間他才發現原因在哪裏,原來是車上裝了黃金以後,比正常的車要重,而他報關的時候說裝的是棉花,這樣的車應該是比較輕。

老官員經驗豐富,他見過很多裝棉花的車,知道這樣裝棉花的車在路上壓出來的轍是很淺的,但是看到的這輛車在路上壓出來的轍很深,他就直覺覺得不對勁,不應該是裝棉花的車。

然而他還沒有想明白原因就先扣下來檢查了,檢查之後才發現他原來的直覺是正確的。直覺感覺到的不協調就是這個樣子的。

在車站檢查身份證的那些公安人員其實也有這種能力,他們不可能說是把每一個經過車站的人都攔下來檢查一下,

他只能是直覺的看到某某人獐頭鼠目、眼神飄忽,就覺得這個人可能不對勁,攔下來看看你有沒有身份證。

這樣做不是絕對準確的,如果按照政治正確講歧視的邏輯來講的話,那就叫歧視,但是實際上按照概率來說的話,態度慌張、有躲閃傾向那種人,是犯罪分子的可能性是比較高。

當然絕不是排除有些心理素質特別强的犯罪分子,儘管犯了很大罪,也沒有什麽證件,但還是理直氣壯大模大樣的過去了,結果騙過了普通的公安人員,

還有很多膽小怕事的、沒有見過世面或者是性格特別羞澀的人,明明自己什麽破事也沒有做,證件都是完好的,但總是畏畏縮縮的樣子,反而被警察懷疑了,這種情况是有的,

但是大體上的比例,廉價七成正確,直覺的判斷力還是很管用的,至少可以起初步篩選的作用。

你需要的就是我剛才描繪的這種能力。這種能力取决于兩大因素:第一是你先天的智力,先天智力不行的人是怎麽也教不好的;

第二是取决于你後天獲得的經驗是不是足够豐富多彩,經驗越是豐富多彩,你的直覺判斷力越强。

讀書可以增加經驗,但是讀萬卷書跟行萬里路、見各式各樣的人相比是稍微差了一點,因爲它是用間接手段代替直接手段。有間接手段比完全沒有要好,但是不如直接手段,也不能完全替代直接手段。

來源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SlsQIQ-NNM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2.255.125.179 (美國)
PTT 網址

pshuang06/01 13:44這不是前後矛盾嗎

Nexqachy06/01 14:37他的話看看就好

warrenchen06/02 06:45說話說多變啞巴 (?

c8c8c8c8c8c806/02 09:01看書資訊來源更單一?他是不是書都同一本反覆看...

gloveaaatwy06/02 15:00其實說得可以。就知識和智慧是兩回事。

viaggiatore06/02 15:11他說的讀書可能是指制式教育的,尤其是他出身的那種

viaggiatore06/02 15:12中國的教育制度,然後很多事情的確沒辦法從課本甚至

viaggiatore06/02 15:13是更廣義的書學到。可以參考一下都在學術類學校環境

viaggiatore06/02 15:14的人是不是比真正有各種職場或經營實務經驗的人訊息

viaggiatore06/02 15:15來源還要單一? 在中國的情況可能是較單一的。

viaggiatore06/02 15:16他會這麼說,在其他地方拼湊到的他的想法是,華人式

viaggiatore06/02 15:16的讀書,士大夫式的晉升階級,比不上其他文化如美國

viaggiatore06/02 15:17用各式各樣刺激來教育孩子,不管是露營,足球,社會

viaggiatore06/02 15:18服務,教會系統,還要多樣有發展性。

viaggiatore06/02 15:19他認為華人看重的讀書是窄化刺激源,畢竟時間用在讀

viaggiatore06/02 15:20課本或指定教材,就有失去其他活動的機會成本。他還

viaggiatore06/02 15:20建議移民到美國的華人家庭別用自己那套限制孩子,讓

viaggiatore06/02 15:21自己孩子被美國的同年齡小孩去薰陶各種美式"教育",

viaggiatore06/02 15:22在未來美國這個社會還更有前途。他認為華人那套就是

viaggiatore06/02 15:23不行,會把孩子教成沒指望的費拉。

viaggiatore06/02 15:25當然,也是不用照單全收劉仲敬的看法,他講的某些部

viaggiatore06/02 15:26分有他的道理,他不熟的領域還是有,判讀看看就好。

fr7506/03 11:40恩 的確可能是中國的教育

emmayates06/05 01:01一篇假裝有道理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