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真相製造
【書名】:真相製造
【作者】:劉致昕
【出版】:春山出版
—————————————————————
#minebook掘冊podcast:
https://open.firstory.me/story/ckrirsgog6ruz0850ygvrs473/platforms
《真相製造》這本書在討論各路人馬如何在網路上製造出有利於自己的風向,
對民眾進行認知作戰.
看完這本書, 最讓我感到安慰的就是, 不是只有台灣碰到這個問題,
事實上全世界都遭受資訊戰的攻擊.
1. 科技究竟是助益, 還是破壞?
在 2010 年阿拉伯之春爆發的時候, 很多政府封鎖了電視新聞,
但抗議的現場畫面透過 twitter 傳遍全國,
那時候很多人都讚揚這就是科技的力量, 科技讓人人都可以成為報導的記者,
政府封得了一個電視台, 封不了每個人的手機.
然而到了 ISIS 掘起, 恐怖份子直接在網路上招募成員,
英國公投脫歐到川普當選美國總統,
這些震驚世界的事件都讓人們意識到網路滲透與資訊戰的嚴重性,
2018 年的台灣選舉, 不管是公投或是縣市長選舉,
都可以非常明顯的感受到網路操作的成果.
以知名的「劍橋分析」事件為例,
劍橋分析這家公司跟臉書合作拿到使用者資料,
他們可以知道使用者對什麼議題感興趣, 關注哪些人,
對生活有什麼不滿, 政治傾向等等,
接著利用這些資料精準投放使用者偏好的文章, 影片, 深化內心不滿的部份,
把所有的問題導向唯一的解法:投給XXX!
這些網路平台一開始創造出來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使用者的互動,
所以當你對一個話題點讚, 演算法就會繼續推送類似的話題給你,
為了增進點擊率, 文章標題越聳動越好,
內容是不是真實不在演算法的考慮範圍裡面,
當這樣的平台開始成為大家主要接收資訊的地方, 就大大不對勁了.
演算法的設計讓我們越來越強化我們固有的觀點, 誤以為網路就是全世界,
大家都有同樣的想法, 但事實上大家都只是待在自己的同溫層裡面,
沒有接觸不同觀點的人.
第二個大問題是, 社群平台上, 有流量就代表有錢, 有錢就會有願意為錢工作的人,
他們表面上看起來講的是自己的看法, 但實際上他們可能只是單純的拿錢辦事
只要社群平台的本質不變, 它就不可能會是接收正確資訊的地方.
2. 如何對抗?
很多人看到社群平台的問題, 於是紛紛提出解決的方法. 最直覺的就是檢舉假資訊.
從最早臉書上有「新聞小幫手」, 後來line上面有「Cofacts 真的假的」的機器人,
都是利用使用者協作的力量,
使用者舉報有爭議的資訊, 志工製作核實報告, 使用者可以為核實報告評分.
這兩個工具都是採取「一切開放」原則, 所有的人都可以舉報,
所有的人都可以查核, 每個人都應該對謠言養成警覺心,
並且有能力查核資訊, 這是網路世代要養成的公民素養.
比起專制國家, 民主國家在這一波資訊戰中尤其顯得脆弱.
因為民主體制的核心價值之一就是言論自由,
專制國家如中國, 可以審查言論, 讓敏感字眼, 敏感話題直接消失,
但民主國家常常只能被動的接招.
當有問題的論述已經在社會上擴散開來, 我們該如何消弭它的影響?
就是得讓澄清不實資訊的回應能盡量傳播,
而要達到最大傳播的方法就是要利用社群平台的特性, 挑起使用者的情緒.
對手最常使用的手法是製造恐懼, 製造對立, 然後再提出二元化的解答.
要回應這種恐懼攻擊, 唐鳳曾經說過, 最好的方法是「幽默」,
利用有梗的迷因圖或是吸睛的圖卡懶人包.
但在書中受訪的小編也說出他們的疑慮, 為了方便擴散,
回應不實資訊的方式往往是用圖, 圖上的文字不能超過 20 個字, 還要想辦法吸睛,
貼文的內容要少於 200 字, 這樣真的能達到溝通的目的嗎?
如果不是用事實說服民眾, 那他們做的事情跟對手有什麼不同?
3. 回到真實社會
面對網路資訊戰, 書裡面許多國家提出的出路都是讓人離開網路, 在現實中見面交流.
例如比利時的莫倫比克區, 它被稱為ISIS聖戰士的溫床.
有人在這區成立劇場, 讓年輕人把自己的生活經驗寫進劇本裡面,
讓他們在舞台上講自己的故事,
一方面讓觀眾放下戒心, 去理解他們的處境,
另一方面也讓舞台上的年輕人能夠接受自己, 認同自己, 感覺到自己被其他人看到.
德國則是舉辦配對活動, 媒合意見最分歧的人, 讓他們見面對話.
從調查結果發現, 面對面會產生神奇的化學作用.
他們在見面前往往評價意見與自己不同的人是「自私愚蠢」的,
但見了面以後, 往往都發現對方沒有那麼糟糕, 彼此之前有一些共同之處.
之前公視也有舉辦類似的活動, 有跨世代的對話, 也有相似年紀不不同立場的對話,
對話的目的不是要說服對方, 而是聽聽看對方為什麼這麼想.
4. 感想
科技看似進步的象徵, 其實它潛移默化的影響我們的內在,
社群平台以刺激我們的感官情緒會出發點, 抑制了我們討論, 質疑, 思考的空間.
這本書訪問了許多在這產業工作的人, 臉書的小編, 內容農場的員工與老闆,
有聲量的網紅, 提供假資料的網軍, 他們都有不同的動機在網路上生產內容,
有人會覺得這是平台的責任要去管控內容,
或是要政府出來, 立個什麼法, 讓假新聞杜絕,
這些講法都是把自己當成受害者, 要找人出來負責. 但這都是很危險的.
面對假新聞, 認知作戰, 解法從來都不簡單, 最重要的主角還是自己.
--
感謝分享 ,這本因為滿暢銷的本來有點猶豫 ,看完決定
也買來讀~
謝謝分享
感謝分享
這本很讚
這本 很推!
推這本
已列入書單
謝謝分享
從春山出版ig看到就覺得不錯,感謝分享~
推這本還有作者
推!
推!聽了百靈果專訪買的書
推 作者很可愛
劉致昕我不太行
25
Re: [情報] 科技導入的新戰爭心戰喊話形式有興趣此主題的板有請參考以下書單 深度造假 真相製造9
[心得]《真相製造》 需要被聽見的聲音《真相製造》 需要被聽見的聲音。 本書作者:劉致昕 有讀: 對我來說,社會議題類的書籍很難寫心得,但這本不太一樣。 ====8
[心得]《真相製造》:心得筆記圖文心得: 在資訊爆炸世代,獲得取知識雖然前所未有地方便,卻也造就假新聞橫行,訊息戰四起的 困境。如此風暴下,台灣自然無法倖免。2018年公投仍歷歷在目,在境外勢力、網軍、側 翼已成耳熟能詳名詞的現在,面對各種「真相」都能被製造,一切皆不全可信的世界,我 們該如何應對呢?1
[推薦] Mindf*ck 心智操控 [劍橋分析技術大公開]根據2020年初的統計資料,臺灣有近八成五的上網人口,而這其中約有九成是臉書( Facebook )的使用者。我們打開臉書,除了好奇地瀏覽舊識與新交的近況,也不忘抒發 心情並記錄下自己的生活點滴與這些朋友們分享。較不在乎個人隱私的使用者,除了在個 人的介紹頁面中如實地填入如性別、年紀、居住地等基本資料外,也無所顧忌地留下如宗 教信仰、政治立場、與戀愛性向等進階資訊。相反地,較在意維護個人隱私的使用者,時1
[好雷]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The Great Hack週六在catchplay+上看了《脫歐之戰》後,週日在看了Netfilx自製紀錄片《個資風暴: 劍橋分析事件》。雖然本來就是因為看了《脫歐之戰》才會回頭去看2019年7月上架的《 個資風暴:劍橋分析事件》,但連續看下來,兩部片互相補完的程度還是超乎我預期。 《脫歐之戰》中,劍橋分析公司的戲分並不算多,雖然有提到他們投放廣告訊息的方式, 但劇情的主要還是繞著主角的想法、留歐派與脫歐派的競爭、被忽視意見的邊緣人們視角1
[分享] 《隱形牢籠》相關書單隱形牢籠 監控世代下,誰有隱私、誰又有不受控的自由? 相關閱讀書單 亂數排列 未按順序 歡迎板友補充